牙科算不算暴利行业?
2020-06-24 11:33

牙科算不算暴利行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商业评论(ID:gh_dc4453e8feed),作者:黄子荣、高翼,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最早的牙医是由剃头匠兼任的。


早期牙痛的机理并不明确,处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吃药缓解不了就直接拔掉,工作也就落到了在脑袋上谋生意的技术人员当中。


到了1907年,加拿大的林则博士在成都开设第一家牙科诊所,这才正式开始从剃头匠手中把口腔诊疗大权接手过来。牙科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完善才慢慢形成自己的产业。


但相比于肿瘤心脏病哮喘等等,牙科疾病毕竟离死亡很远,所以其治疗过程感知最小,它的性价比看起来没那么高。


而人民日报“换了几颗牙,一辆宝马没了”的标题仍历历在目,看牙贵成为无数国人心中一大痛点,许多人不到万不得已,都下不了狠心去治疗。


牙科诊疗到底贵在哪里?


Part.1 物料成本:耗材与设备的“科技税”


在口腔科的几种分类上,拔牙涉及的操作少,因此单价低,溢价空间主要在麻醉药和手术用器材上。真正“牙科暴利”的矛头主要在种植牙和正畸两类上。



以种植牙为例,目前单颗牙价格高企主要原因在于海外技术依赖严重,国产替代率低


目前单颗种植牙终端费用在6000~22000元之间,如此大的波动范围,主要变量在于种植体,也就是种植用牙的材料。



种植体技术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表面处理等方面。


目前国内企业仍在技术跟随阶段,竞争力较弱,进口品牌占种植体市场 90%以上份额。欧美高端品牌代表士卓曼、诺保科和日韩品牌奥齿泰、登腾几乎霸占了整个中国市场。而在修复材料领域,瑞士盖氏占据 70%市场份额。


国内仅正海生物取得技术突破,占有 10%的市场份额。而高进口市占率意味着这一块的利润牢牢把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在大规模进口替代之前,种植体这一块价格空间很难随着市场化进程而下降。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的耗材也不计其数:车针、器械盘、排龈线排龈器、电刀、托盘、印模材、粘接剂……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属于消耗品,这些消耗品国内供应商较少,选择余地有限,它们的成本最终需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除了耗材,牙科的治疗过程还需要使用大量高精尖的设备,包括牙椅,手机(清洗和研磨牙齿用),CBCT(低剂量、牙科专用的CT机)等等。不是耗材不表示没有损耗,这些设备都有使用的次数和时间限制,超过限制就只能报废以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稳定。这些设备动辄几十上百万,同样被海外垄断。



2012年,安徽的美亚光电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CBCT,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CBCT高端制造的空白。在此之前国内市场上一台进口CBCT一般售价高达200万,只有一些大型公立医院才能咬牙买得起一台,普通小诊所根本买不起。


而美亚光电CBCT的横空出世,直接打压了进口CBCT嚣张的圈钱气焰,迫使国外200多万的CBCT不得不降到如今30多万。


但除了CBCT,很多其他高价设备国内仍然面临较大的技术差距。


Part.2 人工成本:金贵的牙医人才


虽然公立医院的编制很香,但一来公立医院前期固定工资吸引力实在有限,二来公立医院医生在“公益”属性下需要做的工作内容及强度要比民营医院高得多。但受限于公立医院对学术和医疗设备等资源的垄断,很多医生想要独立执业并非易事。不过牙科医生是一个例外。


首先,牙科很少需要跨科室、大规模团队合作。这在技术操作上让牙科有了独立执业科可能性,牙科医生对学术资源的需求也不高;


其次,和体制内的固定工资相比,牙科医生独立出来可以有更高的服务定价,这使得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一个更高的医学知识变现。


根据卫计委对各专科医院收治情况的统计,口腔科医院收入排名第四、利润率排名第一,盈利能力强。而观察各专科医院支出构成,口腔科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比接近50%,位列第一。随着口腔科医疗器械价格逐渐下降,人员支出成为口腔专科医院盈利的最显著影响因素。



但即使是这样,我国仍然面临牙科医生稀缺的现状。


2016年美国每100万人拥有口腔科医师数量达到了1600人,而我国每100万人拥有口腔科医师数量仅100人,相差巨大。



虽然自16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口腔医疗相关政策,但是医生人才培养周期超过8年,政策的落地和消化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017年,我国口腔科执业医师数量为15.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为3.7万人,合计为18.8万人。这个数字相对于700余家口腔专科医院及8万余家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庞大市场需求来讲,还远远不足。


此外,牙科诊疗也是一个耗时相对较长的工作,工作强度较大,每天牙科手术的翻台率没办法降低,并且牙科还是一项高危职业。


新冠病毒期间,牙科诊室是挺摆时间最长的医疗服务之一,就因为牙科用手机在磨牙时候会将唾液和血液打成飞沫,一旦患者携带任何传染性病毒,诊室内交叉传染风险极高。


牙科人才供给不足,边际成本高,带来的牙科医生服务价值高,这也是很多牙科服务单价高居不下的另一大原因。


Part.3 公立和私立:各有各的难处


公立医院的牙科,因为规模和体量在那里,一般专业性都有保证。但如第一部分所述,牙科耗材目前大部分由国外垄断,短时间内大规模降价无法实现,即使公立医院再怎么体现公益性,这些成本仍需要患者买单。


此外,镶牙、种植牙属于非病变非功能性受损的项目,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整容性质的非医学治疗需要的美容类项目。


国家医保目前践行路径仍然是“低水平,广覆盖”,而牙齿治疗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或长期服药控制病情,除了基本的拔牙、止血和清创等服务,其他的牙科服务医保很难覆盖到。


而对于私立医院,民营医院有着税收的约束,再加上缺少大医院的背书,而牙科又是C端业务,需要销售团队来获取客户,因此在公立医院的基础上还多出一份商业运营成本。


但同时,牙科属于持续性消费项目,患者往往与医生建立稳定的纽带,获得稳定客户的医院、诊所不需要再费周折进行营销推广、维系客户。



虽然牙科品牌一旦建立起来,其他竞争者较难通过连锁扩张、大规模营销等手段进行壁垒突破。但市场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口碑需要较长时间建立。


而且客户与牙医之间的强黏性,决定了牙科服务品牌地域性明显,一家知名口腔机构在上海很著名,但在深圳就不一定了。


另外,牙科品牌建立靠的是其获医能力和获客能力,消费者跟着牙科医生走,牙科医生个体执业收入高,因此连锁品牌难以通过合理价格获得医生加盟,而牙医短时间内难以大量补充,因此也难以快速获得客流、实现盈利。


这使得头部民营口腔机构很难形成大规模连锁扩张之路,而规模限制又影响其对上游牙科耗材的议价能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当治疗性牙科服务难以承担“高利润”属性后,牙科行业便会越来越挖掘更高溢价的“整容”属性。


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颜值的追求逐渐置于健康之上。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张月兰教授指出:“有些人牙齿咬合本身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单为了美观也会进行矫正。”而对于整形服务,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还是服务操作上,无疑有着更高的溢价空间。


从剃头匠到现代牙科医生,牙科脱胎于整容造型行业,如今又回到了这一领域。


而消费者和牙科从业人员相互选择,这或许是近几年牙科领域看起来越来越“暴利”的最大原因。


Part.4 研报推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口腔行业,我们基本把市场上相关主流研报都看了一遍,觉得以下几份写的较为不错:


平安证券用上下两部专题分析了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对整个口腔行业的推动因素,并用美国成熟的口腔行业发展历史作为参考系,指出了我国这一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线路。


国元证券详细解释了民营口腔领域各种经营模式,从业务层面阐述了国内一些口腔机构增长推动因素,角度比较细致。


国泰君安结合国内牙科需求的增长趋势,分析了口腔领域上游的一些投资机会,很好地展现了口腔行业一些技术发展背景,解释了牙科服务客单价高的原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商业评论(ID:gh_dc4453e8feed),作者:黄子荣、高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