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艺人”选秀来了,库存综艺咖怎么办?
2020-07-03 12:43

“搞笑艺人”选秀来了,库存综艺咖怎么办?

作者:糖果,头图来源:《王牌对王牌》


在男团、女团选秀酣战之际,搞笑艺人选拔赛低调开场。

   

6月26日,综艺《认真的嘎嘎们》先导片上线,亮出寻找“有趣综艺新偶像”的口号。节目将通过三个月的各式情境考验,从56位年轻人中选拔6位GAGMAN(搞笑艺人)。直白点说,就是要选综艺新咖。


何炅、陈伟霆、大张伟、李诞和戚薇担任常驻嘉宾


从先导片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档节目大概是内外景结合的《欢乐喜剧人》+《中国好声音》模式,选手出身也与当前综艺咖的构成类似——相声、小品、脱口秀等喜剧人,天赋不错的素人,以及从选秀节目、乐坛、影视圈跨界而来的有梗人士。“奇人异事”集结,节目的喜剧效果值得期待,唯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如何消化节目中的优胜者?签约出道,定制综艺,跨界影视,还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不过,注意力经济支配下,相比新人如何冲出重围,那些已经活跃在综艺市场上的老面孔的未来之路,似乎更加牵动人心。他们让观众又爱又恨——几乎没有人不会被沈腾、贾玲的包袱收服,在大张伟、郭麒麟的碎嘴中哭笑不得,但又很难忍受其霸屏各大综艺带来的审美疲劳。



与观众一起陷入纠结的大概还有艺人自身。


综艺创新不易,穿梭于大量雷同节目中,抖包袱、说段子、插科打诨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吗?立身之本又是什么?频繁通过综艺与观众对话,被透支的荧幕形象和人设该如何修复?当选秀机制大举入侵,综艺咖是否也要面临选秀艺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窘境?


必须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探讨的“综艺咖”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综艺节目在个人通告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拥有一定综艺感的艺人。他们的走红不是巧合,未来发展曲线也很难一路上扬。我们想为综艺咖的未来发展提供几种思路,毕竟,能把人逗笑,往往是一种天赋,而能在热浪中保持冷思考,持续收获观众缘,更需要一种非凡的能力。


告别段子,回归“作品类综艺”


综艺咖的标准正在逐渐明确。


会抖包袱、讲段子是关键,要懂得插科打诨,擅长自损自黑;对新鲜事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能主动挑起话题,也接得住其他人的梗。这样的套路往往来源于综艺节目的叙事要求——环节顺畅,节奏自然和梗不落地。综艺的笑料是一种碎片化的输出,铺垫、埋梗都不需要,高密度地刺激观众笑点即可。


这样的模式对艺人的损耗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人”大于“作品”,他们的个人标签被不断强化,比如沈腾的懒,贾玲的胖,沙溢的憨,大张伟的贫,郭麒麟的碎嘴,魏大勋的抠门,再想回归影视表演舞台时,首先要面临的是来自观众“出戏”的指控。


比如综艺香饽饽沈腾。自2012年起,他通过春晚上《今天的幸福》《扶不扶》以及《欢乐喜剧人》中一系列小品,成功搭建起“郝建宇宙”。彼时,“郝建”远比“沈腾”出名,他没有具体的身份、职业,可以是一切平凡小人物,贱贱的又总是不走运,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遇到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随着搞笑潜能被大众发觉,沈腾逐渐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常客,连续三季担任《王牌对王牌》常驻MC更是把“沈叔叔”叫出了圈。在此之后,沈腾进军影视圈,虽然交出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相比之前话剧、舞台剧角色的丰富性,沈腾的戏路在持续收窄,角色与其自身的界限不断模糊,相比黄渤的剧抛脸,从《夏洛特烦恼》到《疯狂的外星人》,沈腾似乎只能演喜剧,扮演的角色始终都是他自己。


《乌龙山伯爵》沈腾剧照


同样被综艺“反噬”的还有郭麒麟。如果说《庆余年》让很多人看到了他表演的潜力,那电视剧《赘婿》官宣时的反对声则让业内人士对他的可塑性画了个问号。虽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综艺咖拍戏只能本色出演”的魔咒始终悬在他的头上。



影视寒冬下,让艺人放弃工作周期短、来钱快、曝光率高的综艺通告太过苛刻,但面临转型难的困局,综艺咖,尤其是有着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喜剧背景的综艺咖,或可尝试跳出插科打诨的节目,到“作品类综艺”中修炼内功。


所谓“作品类综艺”,指的是将喜剧与综艺结合,艺人要在舞台上进行作品创作或表演,比如率先推出喜剧综艺竞技的《笑傲江湖》,以及湖南卫视今年推出的《你笑起来真好看》等。


与真人秀碎片化搞笑不同,完整的喜剧作品要依靠强大的逻辑支撑,小品要有人物设定,相声讲究三番四抖,一再铺垫、层层加码、意外反转,缺一不可。在这样的综艺中,作品的完成度以及艺人导、编、演能力成为核心看点,而综艺咖本人退居次位,或可为未来演艺之路继续保持一点神秘感。


遗憾的是,成熟的“作品类综艺”凤毛麟角。贾玲团队的编剧孙集斌曾在接受采访时吐槽《欢乐喜剧人》的赛制,认为“一周一个小品就有悖于一个好作品的创作规律”,提前预示了这档节目高开低走的命运。中国版《周六夜现场》也因政策、文化语境等问题限制了创作空间,失去了原版辛辣尖锐反讽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大张伟所说,“没有一个核心的事,只是纯瞎说,特没意思。但像《百变大咖秀》这样要在节目中设计一个作品的好节目还是少。”综艺咖想要破局,还需与整个娱乐工业体系互相成就。


饥饿营销,为“反差萌”保鲜


全民娱乐浪潮下,不少艺人选择通过综艺来增加曝光,“曲线救国”。


由于国内缺乏成熟的打歌平台,纯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往往处于娱乐圈最底端,前几年叱咤综艺界的“南薛北张”(薛之谦和大张伟)都曾坦言“靠上综艺赚钱做音乐”。在“出道即巅峰”的选秀宿命以及艺人快速迭代的重压之下,不少偶像艺人也走入综艺,期待通过性格魅力完成破圈圈粉。



R1SE队长周震南通过《创造营2019》以及后续的音乐作品,塑造了唱跳俱佳的酷炫舞台形象,成功找到自己的目标粉丝群体。但论起破圈圈粉,还要归功于综艺《超新星全运会》以及《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呆萌耿直形象。


根据百度指数,在《超新星全运会》“2G断网少年”“我太南了”节目播出当日,周震南的百度搜索指数达到其出道以来的第二个峰值,综艺对其个人热度的提拉不可谓不强。



观众有窥探明星的欲望,尤其是对于迅速走红的偶像明星,大到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小至私服穿搭、一言一行,都会被视为时代样本引爆话题。因此,从他们走进综艺现场的那一刻,观众就开始了一场探险之旅,艺人综艺表现与已有印象反差越大,新鲜感和刺激度就越强,艺人通过综艺收割的人气红利就越可观。


但维持反差并非易事,“老天赏饭吃”的天然反差少之又少,人为打造则需要苦心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避免综艺与主业发展的此消彼长,把握不好分寸,往往会沦为“不务正业”“赚快钱”“浮躁”的反面代表。


在这方面,王嘉尔的综艺之路或可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与何炅搭档主持的《拜托了冰箱》放大了其性格中幽默可爱的一面,原本事业重心在海外的王嘉尔在国内迅速收获一众“综艺粉”。有网友统计,自2017年8月26日发行首张个人单曲到2019年3月,在本该主力发展音乐的阶段,王嘉尔穿梭于各大综艺之间,共接下了17档节目。这样的发展路线和曝光方式为他本人带来不小的困扰,以至于曾因“综艺咖”的标签而坚持演出戴帽子,“不想影响到作品”。



但现在王嘉尔似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除《拜托了冰箱》之外,综艺通告以音乐类为主。近一年来,百度搜索指数最高时为个人专辑发行期间,次高峰为《拜托了冰箱》第五季播出期。真正实现了主业与综艺的双向赋能。



对于想要通过综艺反哺主业的艺人来说,过硬的作品永远是立身之本。想靠综艺一本万利,无疑是饮鸩止渴。另外,在谋求综艺曝光度时,也可以借鉴饥饿营销的原则,选择能巩固或者挖掘个人特质的综艺。毕竟,完全暴露在镁光灯下的人是毫无新鲜感的,过度展示的人设翻车风险大,也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新刻板印象。


换道发展,选节目更要挑搭档


综艺咖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好的搭档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极限挑战》播至第六季,豆瓣评分从9.2一路跌至4.1,仅剩的元老王迅表现平平,毫无存在感。对于王迅来说,《极限挑战》可以算作他演艺生涯的转折点,由此收获了观众缘,并在影视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抛开节目环节设置,曾经“男人帮”形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态系统是王迅被观众看到、熟知、热议的关键。六位嘉宾性格各异,缺一不可,任意两人都能碰撞出化学反应,镜头感、搞笑能力不那么强的王迅,反而起到了平衡和反差的作用。



如今,没有黄渤主动抛梗,失去了机敏的黄磊和狡黠的孙红雷的衬托,受气包的设定又与新搭档岳云鹏撞形,王迅在新的团队中显得笨拙而迷茫,基本终结了之后的综艺之路。


同样因为更换搭档水土不服的还有《奔跑吧兄弟》中的李晨、郑恺和angelababy。三位都属于体能型选手,当搞笑担当沙溢、郭麒麟和流量担当蔡徐坤入局,观众的视线会自然发生偏离。


根据百度指数,郑恺和angelababy的关联词条中均没有出现《奔跑吧兄弟》相关内容,与节目之间的互惠链条已然断裂——艺人难以为节目带来持续流量,节目也无法为艺人赢得关注。




在国内综艺创新力暂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多数制作团队会选择以人带节目的缓兵之计。选择嘉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有梗+流量成为标配,艺人之间的和谐度却常常被忽略。在这样的情况下,艺人必须要审时度势,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止损,暂别综艺回归本业,或者寻找与自身气场更为合拍的搭档,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腰部甚至是腰部以下的艺人来说,也不必执着于业已饱和的台综、网综。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形式的崛起,抖音、快手、B站也承接了一大批搞笑艺人。今年疫情期间,抖音、快手先后搭建了“欢乐DOU包袱”“沙发喜剧秀”等多个喜剧剧场,紧接着,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共同联合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嘻哈包袱铺四家国内喜剧厂牌推出线上“喜剧场”。综艺咖因综艺而闻名,但舞台早已不限于综艺节目。


何炅在《认真的嘎嘎们》先导片中坦言,“现在的综艺好像谁都能做,但又不是谁都能做好,即使做好了他也不一定能留下来。”这大概就是最残酷的地方——综艺咖命运早已写定,一切都是暂时的,一旦综艺开始迭代,他们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综艺咖”从来都不是贬义词,一定程度上,它象征着天赋、努力以及与时代的契合度,真正可耻的是闭目塞耳、坐吃山空。综艺模式不断翻新,观众的喜好也飘忽不定,没有人能成为综艺中的常胜军。但不变的真理是,哪怕当前再炙手可热,也得风物长宜放眼量,找准定位,寻机而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