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没那么简单
2020-07-14 17:27

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没那么简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宁宇,本文为系列文章的下篇,上篇:《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是真的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第三步把门关上。


同样,2G清频退网也需要三步:第一步停止发展2G用户,第二步把存量客户转到其他网络上,第三步把剩余的客户清理干净,2G清频退网,设备下电入库。


在上一篇中,我们回顾了2G物联网的发展,谈到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只是第一步。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怎么把存量客户转到其他网络上


谁是2G的用户?


和把大象塞进冰箱类似,迁移存量客户是操作最困难的一步。


这个难度,不在于某一个客户的问题如何解决,而是如何平滑地完成海量客户的搬迁。


全中国有多少2G客户?这个数据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和披露。但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算: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是15.92亿。同时公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3.19亿。按照我的理解,这些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就是2G用户,大约是2.73亿。


这是一个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庞大数字。


它相当于,中国每5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直到现在还在使用2G手机。


这可与我们的实际感知大相径庭——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拿着智能手机的人,那这些2G客户都是谁呢?


第一种可能性:是使用功能机的老客户。


这些客户很多是老年人,他们对新生事物缺乏信任感和求知欲,已经养成了固定的使用习惯,不易也不愿更改。有的老年人甚至对智能手机的便利操作心生恐惧,生怕误操作会带来损失。这些用户不愿意换机,更没有换卡,对于他们来说,简单的电话功能足够了,不需要升级。


对这样的存量客户,不能简单粗暴地给他们换卡,强制迁移到4G。


4G网络的频段高,基站覆盖的范围有限,覆盖效果还达不到2G的程度。所以确实有一部分存量的2G个人用户,是因为居住地和活动区域在4G尚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换了4G也没用。


第二种可能性:是早期的物联网客户。


早期的物联网业务中,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并不高,EDGE甚至GPRS都可以完全实现基础连接的数字化。如今这些连接完全可以被4G或者物联网专网取代。


但是,这些客户要更换连接模组,也是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一般借助系统升级或者扩容改造工程的时候,同步完成这些客户的迁移,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理想方式。


但如果在短时间里,原有的物联网系统没有调整机会,一般运营商不太可能主动去找客户做迁移。


毕竟要做的事情太多,这种对业绩贡献不大,客户需求也不迫切的事情,往后放放也无妨。


第三种可能性,是沉默用户。


所谓沉默用户,最早是十几年前移动梦网时代的一个定义,是指订购了梦网业务但却没有使用业务的客户。进行梦网业务整改,清理虚假订购业务的时候,“沉默用户”与“单条资费过高”都曾是重点清理对象。


2G的沉默用户是长时间没有产生通信行为的用户,有的是套餐订购时送的卡,有的是用户长时间不用,忘记了甚至废弃了的。


但是,这些沉默的正常用户并没有欠费,不符合销户的条件,所以依旧存在于运营商的统计报表中。


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即便是业务黏性再强,拥有忠诚度极高的用户,只要用户不发生购买行为,就没有收入了。


电信运营商则不同。他与客户签署的是租约模式的商业合同,不是客户一个月买一次业务,而是一次签约,长期付费。只要契约没有终结,就意味着客户一直在给运营商贡献价值。


这是让很多企业羡慕的生意模式啊!


但从长期视角看,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如果客户与运营商之间的契约不结束,运营商就必须持续地提供服务。所以对于沉默的2G卡,运营商不能轻易关闭和销户。


运营商对于沉默用户并非毫无作为,也曾经希望利用推行实名制以及各种机会,对这些客户进行清理。但这种清理行为也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才能对既有协议进行变更,如果用户不同意或者不做反馈,运营商还是没辙。


当然,前面也说了,还有的卡就是套餐或者捆绑营销的时候送的,对运营商来说,清理这种用户没有什么益处,反而减少了客户数,甚至对经营报表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何苦呢!


总体来说,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把存量的2G客户翻出来迁到4G上,对运营商来说,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要对上亿的2G存量客户进行识别、梳理,针对性地实施搬迁,要是没有强力的组织和硬性指标,谁会主动去蹚这片浑水?


所以说,运营商主动梳理2G的存量客户,把他们迁移到4G上,虽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是要把这2个多亿的海量用户,都稳妥地或迁移或清理,短期内依然还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更何况,即便完成了2G存量客户的迁移,接下来的第三步,2G网络也不是说关就关的。


要拆掉2G,没那么简单


即便运营商完成了2G存量客户的迁移,要拆掉2G,也没那么简单。


路径选择


从通信技术角度看:2G承载话音业务为主,支持部分低速的数据业务;3G是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4G则全部都是高速数据业务,话音则成了数据业务的一种形态。


从中国的频谱分配看:2G是900M和1800M,3G是1.9G和2.1G,4G是1.9G、2.3和2.6G,越来越高。对于无线通信来说,频率越高覆盖的范围越小,做广域覆盖是基站的密度越大。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对于蜂窝移动通信来说,每一个小区的通信容量是有限的,所以通过小区分裂等方式进行扩容,就是利用基站覆盖范围的缩小来换取无线网络通信容量的提升。


对于2G、3G、4G网络的差异,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


2G网络是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普及率高,而且多功能,汽车马车自行车都能在上面跑。


3G网络是高等级公路,上面跑的都是机动车,但也能让其他车辆通行。


4G网络是高速公路,高性能的机动车可以跑得很快;但是建设的范围有限,对于高速公路通达不了的地方,开着机动车走公路也能到达,只不过要开得慢一些。


运营商同时维护2G、3G、4G成本比较高,要砍掉一张网,会怎么选择呢?


理论上,移动通信的升级似乎是2G升3G,3G升4G。也就是把柏油马路全部升级为高等级公路,再把高等级公路全部升级为高速公路。


然而在现实中,理想化的升级,把所有的柏油马路全改成高速公路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保留柏油马路,把高等级公路改成高速?还是把所有的柏油马路改成高等级公路?这就是运营商在网络升级时面对的路径选择问题。


比如中国移动,2G网络的覆盖是最好的。柏油马路上虽然车速不快,但是通行范围最广,4G覆盖不到的地方,2G总还是能用的。有些地方不通高速,那就在2G的柏油马路上开慢点,也还是能到的。


但对于中国联通来说, 3G不仅技术先进,比2G的功能只多不少,而且的覆盖情况差不多,这种情况下自然想到的是先退2G。


清退节奏


对于运营商来说,“清频”和“退网”虽然有关联,但目的不同。


所谓退网,就是设备下电退出,不再需要这些设备提供的能力,也节省了运行维护的成本,属于降本增效的范畴;而清频,则是在设备和网络退网之后,对频谱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网络效益。


原则上来说,如果还需要网络提供通信能力,就不好做退网。也就是说,如果网上还有在用的2G功能机用户,运营商就不能把2G的网络设备撤下来;如果3G和4G达不到2G的网络覆盖程度,又不希望影响客户的通信体验,2G就必须持续提供覆盖和通信能力。这就意味着,无论规模大小,运营商还需要持续为2G支付运维成本。


频率的优化调整工作现在就可以做。运营商已经启动了无线频率的重耕,就是把2G或者3G的频率资源进行调制,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拿出来作为4G甚至5G的承载频率,用更高效的技术来实现通信。


对频率进行重耕,最理想的模式是把保留在2G和调整到4G的频率清晰地界定出来,然后再对频率进行重新的划分和调整。


这进一步厘清了客户迁移和运营商清频退网之间的依存关系:只要运营商还需要用2G网络给客户提供服务,就不敢轻易地让2G退网,只能通过频率重耕等手段,对现有网络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但是如果只是优化,做不到退网,运营商就只能继续保持2G网络的运维开销。2G存量用户的迁移是动态进行的,运营商要保留一段时间的2G网络,那么规模需要多大呢?留得多了,用户没有那么多,资源利用率不高;留得少了,用户的通信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是问题。


所以,即便明确了2G清频退网的方向和路径,能按照合理的节奏走下去,对运营商来说也并非易事。那些以为运营商的2G网络说关就能关的人,即便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也肯定是不懂运营商的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