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上市,自救戏落幕
原创2020-07-20 13:26

寒武纪上市,自救戏落幕

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张雪

封面| 视觉中国


7月20日,经过两次问询、跨过种种行业质疑的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敲钟时刻。

 

而在四天前,就在相同的地点,有着国内芯片龙头地位的中芯国际,刚刚上演完一出传奇大戏:开盘即大涨 246%,市值突破 6000 亿元;A 股全天成交 479.7 亿元,占当天科创板总成交额近 50%。

 

不得不承认,中芯国际的暴涨,折射出了国内各界对芯片行业的热情和期盼。

 

有意思的是,从中芯国际决定回归A股之后,寒武纪的上市时间表一直是跟随中芯国际的,而这背后究竟只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是因为国内当前的形势,或许是沾了中芯国际的光,亦或者只是单纯地因为寒武纪自身的实力,其股价也在开盘就迎来了暴涨,涨幅也曾一度到了300%。


AI芯片第一股真香?

 

从3月26日科创板申请获得受理,到4月10日进入问询阶段,再到6月2日火速上会、6月23日注册生效,7月8日,开始正式新股申购,最后到7月20日的敲钟上市。


寒武纪不到四个月的上市之路,让人觉得顺畅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坊间还有传言称是有人在为他的上市保驾护航。不过,在大多人看来,寒武纪选择在这个时间上市多少还有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

 

尽管从寒武纪开始IPO之旅,业内对寒武纪的质疑之声就一直存在,但终归,寒武纪还是跨过障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公开信息显示,寒武纪此次发行价格为每股64.39元,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25.82亿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为4.001亿股,发行后公司市值为257.62亿元,但由于股价暴涨234.24%,截止发稿,寒武纪市值已达861.10亿元,并一举跃进了科创板阵营市值前十。

 

与此同时,截至7月1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163%,股票较发行价平均涨幅达196.61%。可见,寒武纪上市首日的表现虽然可喜,但某种程度上还与科创板当下的实际情况与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暴涨现象,是科创板的一个“习惯”。而AI芯片作为国家战略级产品,本来市场预期就高,上市“习惯性”的走高之后必然是回落。


没人否认,从长期来看,寒武纪的规模还在初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虎嗅,就具体投资角度而言,企业要讲究估值和业绩,目前市场对寒武纪的预期有点偏高,寒武纪只有进一步加速地发展,才能和现在的股价相对应。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希望资本市场能够理性对待硬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行为,希望有更多的国家队资本站台输血,不要一开始捧的过高,最终散户买单。”

 

其实,依照寒武纪上市前的表现,估计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上市首日会迎来如此程度的涨幅。

 

不难发现,寒武纪的历次增资中有不少知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参与,比如阿里创投、联想创投、国新资本、科大讯飞等,但这似乎并没有直接帮助寒武纪继续获得市场好感。

 

按照7月6日确定的发行价,预计寒武纪募集资的金总额25.82亿元,而此前招股书披露的预计募集资金为28.01亿,显然从这次发行价来看,寒武纪并未得到自己预期的价格。


对此,有分析人士称,这是因为寒武纪对市场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或者资本市场的情况有了新变化。

  

上市后,寒武纪产品稳了吗?

 

根据招股书显示,寒武纪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即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寒武纪正在全面推进“云边端”一体化的布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一方面,之前寒武纪的主要技术优势在终端侧,现在转向边缘端和云端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另一方面,寒武纪一开口就是把英伟达、华为海思当成竞对,单是从产品线布局的角度,寒武纪需要补得短板还非常多。未来 3 年,寒武纪预计内仍有其他 5-6 款芯片产品需要进行研发投入。参照募投项目的研发投入,单款智能芯片及系统的研发投入约在 6 亿元左右。

 

除了芯片研发本身,寒武纪还将进一步加强 IC 工艺、芯片、 硬件相关的公共组件技术和模块建设,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资金 3-4 亿元;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跨芯片的基础系统软件公共平台建设,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资金 3-4 亿元。


这前前后后的资金缺口,少则也有36亿,也难怪之前就有行业观察人士对虎嗅表示:“寒武纪选择此时上市,真的是缺钱了。”

 

如今,寒武纪顺利上市,可以说是缓解了一定的资金压力,那么有了钱之后,寒武纪产品发展就稳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容表示,“这点需要分开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产品设计和制造,应该是基本稳定的。寒武纪新一代7nm云端智能芯片思元290预计2021年将形成规模化收入,边缘智能芯片思元220及相关加速卡预计在2020年内实现规模化出货;另一个是商业化能力,制约寒武纪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化能力,规划中的产品能否快速的按预期实现商业化发展,目前公司披露的信息有点不足。”

 

张孝容进一步谈到,“他们目前正在建设提升自身的商业化能力,不过这需要从产业生态入手切入,同时要长期建设,这一点是无法短期(1-2年内)突破。”

 

这正如之前一位AI芯片公司销售对虎嗅所表示的那样,”AI芯片公司上市跟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市场,有多大销售额没啥关系,而是跟资本市场操作有关系。“

 

寒武纪上市的“后效应”

 

对于任何公司来讲,上市并不是终局,寒武纪也是如此。

 

但是寒武纪作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其为自身和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从自身来讲,一位资深的芯片行业投资人告诉虎嗅:“寒武纪迅速上市后,受市场和环境的影响,不排除寒武纪会为了追求短期的财务利益,制定更多短期化的市场计划,比如更注重财务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对外投资,获得短期收益,使财务报表更加好看。”

 

他补充称:“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挤压研发方向上的投入,也有可能会使得研发的优先级下调,进而疏于对技术和长期的客户管理。长远来看,这对刚刚成立四年的企业来说是会埋下隐患的。”

 

另外,很多业内人士对寒武纪是充满较高期待的,与股市上的热闹不同,业内人士更希望寒武纪能够扎根行业,踏踏实实地成长,毕竟它现在能影响的范围还非常的小,产品的影响力、基本的盈利能力,还远没达到要求。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虎嗅,“如果寒武纪科创板上市成功,那么很大可能将有几家AI企业跟风上市,在行业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除了寒武纪上市本身的示范效应,国内大的环境背景也有助力作用。


2020年,新基建概念提出,全国各大城市上马数据中心项目,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有不小的需求,这些需求有赖于AI芯片来实现。


一个事实是,国内涉及AI芯片的厂商有十几家,在以前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新基建如天降甘霖,但毕竟是雨量有限,科创板则是一个新出路,企业都希望抓紧机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输血能力。

 

与此同时,也有人跟虎嗅表示了隐隐的担忧,“AI芯片企业追求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短期套现的风气,这对中国产业界,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不是一个好信号。”


寒武纪上市究竟能在AI行业,在股市上,掀起多大的浪花,现在谈还尚且太早,但寒武纪上市“自救”,确实为很多迷茫的AI公司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可行性强的出路。


我是本文作者张雪,关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微信:zhangxue-0929,欢迎行业人士聊天爆料(加微信备注身份)


#看完别走# 


虎嗅组建了一个虎山行行业交流群,群内有更多关于AI芯片赛道的高质量讨论,如果您也是行业中的践行者、观察者,有货有料想交流,不妨点击此处填写问卷,加入我们~审核严格(为群友把关),还请认真填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