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城市,人设崩塌了?
2020-07-28 18:00

这座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城市,人设崩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黄加宝),原文标题:《

美国这城市人设崩塌了?话别说太早》,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艺术家很少落笔写美国,但今天这座城市确实值得一讲,因为她古怪、荒谬又偏偏迷人。或许你已经猜到答案——要说中国人第一座熟知的美国城市,可能不是纽约,也不是华盛顿,而是旧金山。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无数华人漂洋过海,或为淘金,或为劳工,在美国这片满布阳光椰林的西海岸落脚,繁衍生息。



正如严歌苓笔下所写就的《扶桑》:


“妓女老鸨,警察绅士少妇,白人孩童和贵族,长辫子华工与善心修女,三教九流会聚一处,为上世纪初一段乱世爱情,做龙争虎斗的热闹布景。”


但时移世易,旧金山早就从过去意义上的三教九流之地,延伸为闪着科技光芒的湾区城市群。不断有东西诞生,也不断有东西被历史碾碎。


正因如此,在缱绻百年后,一向以“一切皆有”、兼容并包形象示人的旧金山也在面临众人的指摘:没了包容多元,失去灵魂;嬉皮不再,越来越僵化和迎合精英;房价高企;流浪汉变多;让人感到无法生存......


旧金山,真的不再“旧金山”了吗?


一、旧金山,你变了?


旧金山市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地人,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可以通过高低起伏来感受这座城市3D般的魔幻轮廓。


祖辈自淘金热时代来的旧金山本地人,很喜欢到2号码头一间叫sinbad的餐厅小酌一杯。作家John Belushi就是其中一位:


“朋友常嘲笑我为什么要来这种地方,陈旧的装潢、马提尼和大块的牛排,处处充斥着20年代的古老思想。”


但现在,sinbad餐厅也被永久关闭了。在旧金山,每天都有无数如sinbad餐厅的尘埃被卷入科技的巨轮之下、碾碎。


△旧金山一代人的回忆,sinbad餐厅已经永久结业 / EATER


或许,旧金山早就变了,这个“变”,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


今天人们提到的旧金山,不再是指狭义上的“旧金山市(San Francisco)”,而是“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


自由富裕的北湾,气候宜人的东湾,俗称“硅谷”的南湾,中产聚居的半岛和旧金山市,组成了世人所仰望的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 / wiki


旧金山市很沉吟,旧金山湾区很有钱。


自淘金热开始,旧金山一路高歌猛进:从过去的采金业、冶炼业和制造业,华丽转身为服务、金融、科技产业。


在2015年,旧金山湾区的GDP总量(7210亿美元)就凭一己之力超越瑞典全国。


2004年的夏天,扎克伯格在宿舍里听完歌手贝克的那首《六瓶装》(six-pack)时,觉得自己应该去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待上一段时间。


没想到这一待,就把Facebook待成了估值超1000亿美元的超级巨头。比脸书更早来到旧金山的,是乔布斯的苹果。


这位1955年出生的旧金山本地人比出生在纽约州的扎克伯格显得更“对味”:乔布斯喜欢鲍勃·迪伦和甲壳虫乐队,延续学生时代邋遢的穿着风格,把苹果标语改为带有嬉皮士意味的“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


△乔布斯1995年在旧金山 / tumblr.com


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但有人在旧金山混得风生水起,自然就有人离开。


1996年便到旧金山寻梦的画家兼摄影师Pawlowski,在37岁那年看了这个地方最后一眼后,决定不再待下去:


“旧金山不再是个对艺术友好的城市了。”


或许他说得没错,2015年,旧金山艺术委员会(SFAC)对500位艺术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人表示曾经或即将离开工作场所、家园,或两者兼有之。


△旧金山的艺术家们正打算逃离 / SFGATE


赶跑他们的,是科技资本带来的高昂物价、房价或租金。


根据租赁网站Zumper的数据,2019年5月份,旧金山一居室公寓的市场租金中位数达到了每月3,700美元(约25808人民币)的历史最高水平。


金融网站GOBankingRates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要在旧金山过得舒适,至少需要赚取110357美元(约77万人民币)


△旧金山房价(蓝线)和加州(红线)和美国(绿线)对比 / COMPASS


已经搬到得克萨斯州的音乐人艾丽卡·扎皮亚(Erica Zappia)说:


“除非我放弃音乐,转到科技行业,否则我永远不会生活得舒舒服服。”


不仅艺术家们觉得生活难以为继,也间接影响到餐饮行业:快节奏的生活使特色餐馆在当地存活不下去,被逼着成为墨西哥汉堡连锁快餐店,连米其林二星的顶级主厨,来了旧金山还是决定做素食汉堡。


△旧金山的连锁餐厅越开越多 / EATER


流水线在逼近,多元在褪却。


科技的冰冷已经掩盖掉了过去多彩迷人的旧金山了吗?一切言之尚早。或许人们无法接受这样的旧金山,是因为1967年那个夏天。


二、不变的,是旧金山底色


你很难去给那场夏天去下一个定义:是实验?是运动?抑或是两者皆有之?但可以肯定的是,再没有任何一个夏天比1967年的旧金山夏天更为躁动。


△50~60年代的旧金山,嬉皮士充斥在旧金山街头‍


1967年,一名美国青年吸食着花了5美元买来的“酸剂(LSD)”,游荡在旧金山海特-阿什伯里社区(Haight-Ashbury)的街头,听着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感恩至死”、杰斐逊飞机乐队的迷幻摇滚,每天下午四点去“挖掘者”里领一顿免费食物,沉浸在自己建造的乌托邦式公社里。


和他一样的,还有10万名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的青年,他们共同聚集在旧金山的夏天,称这场运动为“爱之夏”。


△1967年的“爱之夏”,成了很多人挥之不去的回忆 / WHERE TRAVELER


这一刻,是嬉皮士们的精神高潮。不过,旧金山承载的,可不只是嬉皮士。


自19世纪旧金山发现金矿以来,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涌入这里,他们带着各色口音、不同肤色齐聚一堂,共同铸造一个文化大熔炉。


旧金山自古诞怪人:在发现金矿的16年后,马克·吐温跑到旧金山《晨报》当记者;“怪人”诺顿在旧金山自封皇帝,发表平等言论......


△1949年的旧金山,世界各地的人听说金矿后闻风而至 / wiki


这些,都为后来旧金山的“开放包容多元”打下基础,在美国风起云涌的60年代,旧金山更化身参与者,加入到这场历史洪流中:


彼时,反越战游行、黑人平权运动、性解放、妇女运动、同性恋运动在美国此起彼伏。


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阿波罗登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肯尼迪总统被刺、嬉皮士,每一个都可以成为那个年代的关键词。


△60年代的美国风起云涌,图为1968年的反越战游行 / 美联社


50年代,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成为“垮掉派”文学的大本营,艾伦·金斯堡《嚎叫》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垮掉的一代》将会成为60年代嬉皮士们的精神食粮。


1966年,在旧金山市的另一边,位于东湾的奥克兰市,一个在后来令人闻风丧胆的黑人党派正在悄悄崛起——黑豹党。


他们宣扬“公正”,不仇视白人,但每当警察盘问黑人,黑豹党成员就持枪在远距离观察,一旦发现过激行为,就咔咔咔给霰弹枪上膛。


而最终,他们在1969年被暴力剿灭,寿寝正终。


△起源于旧金山东湾奥克兰市的黑豹党,曾风光一时 / courant.com


当时间线被拉到70年代,“彩虹旗”来了。和嬉皮士大本营的海特街相距不远处,就是旧金山同性恋运动的发源地卡斯特罗街区(Castro)


二战后,美国的同志老兵因贪恋加州的阳光散落在旧金山各处。直到1963年,第一个gay吧在卡斯特罗街开张后,世界各地的LGBT者闻风而来,自此有了避风港。


到了70年代初,旧金山的同性人群已有二十万,占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嬉皮士、同性恋、黑人运动、性解放,旧金山就像一块海绵,吸纳着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一切。


当你今天走进旧金山街头,依旧可以看到被彩虹油漆粉刷的屋顶,人们身穿奇装异服在游行,即便做出怪异的行为也不会引起行人侧目。


在旧金山,古怪成习惯,没什么不可。


三、变与不变,这就是旧金山


当我们在讨论旧金山“变与不变”的时候,台湾作家韩良露在《如果城市也有灵魂》一书中说道:“旧金山的存在,就是要让我们看到真实与迷幻。”


这没错,当你觉得高不可攀的旧金山在赶人时,有人流浪也要到旧金山。


Vanessa是一名跨性别流浪者,2年前她应朋友之邀从丹佛来到旧金山流浪,“我们亚文化圈子的朋友都在这里。”


△2020年4月18日,旧金山大街上的无家可归者们 / 路透社


在旧金山,流浪汉也是一个值得细细观察的群体,因为他们在诉说自身的同时,也在诉说美国。


今年六十多岁的Nick是奥克兰市的一名流浪者,在20年前,他从没想到自己会流落街头,因为那时的他还拥有数百万的身家、两套房子和三条船。


但2008年的金融风暴,一个巨浪打过来后,给他托管财产的银行沉没了,Nick数十年的辛苦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曾数次试过东山再起,但无奈都失败了,流浪是唯一选择。


△旧金山的流浪汉 / Youtube


59岁的Dwayne是一名患有残障的退伍军人,他在海军陆战队工作了16年,两次离婚后,他失去了房子,在旧金山流浪了六年。


58岁的Juan经历了儿子被杀、失业、坐牢、妻子离婚,因此意志消沉在流落旧金山街头20年。


△旧金山街头,在垃圾桶上进食的流浪汉 / Youtube


或许,旧金山正是无数个“美国梦”的缩影,成王败寇,有的人带着科技成为亿万富豪,有的人因高昂的成本被迫离开,还有人带着一身故事和伤痕流落街头......


这就是旧金山,可以承载一切的旧金山。


有人看到繁荣背后的后遗症——高昂的房价、满街的流浪汉和垃圾,就认定旧金山变了。


但城市导游Amster说得好,“不用担心,旧金山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城市。‘外来移民闯入我们的生活,毁了我们的一切’这些话旧金山人从1849年加州淘金热时就开始说了。”



艺术家们的离开,一些餐厅的消失,并不代表旧金山多年来“不墨守成规、多样性、创造精神”的消失。


只要你想找,这些东西一直都在。


唐人街、日本城、小意大利、小墨西哥、LGBT聚居地,情人节枕头大战、终极自由思想者节、旧金山同志骄傲大游行......


△旧金山的文化活动非常精彩也非常疯狂/ SFGATE


无论是冰冷科技、成排豪宅、满街垃圾,还是复古叮叮车、gay吧、彩虹旗、变装皇后,这都是旧金山的组成要素。


旧金山变了,旧金山也没有变。


变的是,过去旧金山靠近年轻一代的方式是嬉皮、摇滚,而如今是科技和互联网;不变的,是旧金山要一直走在前面的那颗心。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正如韩良露所言:


“我有些老了,但旧金山却永远不老。旧金山游荡着许多老灵魂,可是奇怪的是,这些老灵魂都很青春、很纯真、很嬉皮。”


无论变与不变,旧金山依然是旧金山。


参考资料:

《如果城市也有灵魂》 韩良露

《光荣与梦想》 威廉·曼彻斯特

纪录片《Left Behind: Homeless Crisis in San Francisco》 Youtube

纪录片《未知之旅:旧金山湾区》 CNN

后工业化城市与制造业——以旧金山为例 韩忠

转型期旧金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探析 韩忠

嬉皮士的繁荣与衰落 Jennie Rothenberg Gritz

嬉皮士运动五十年 土摩托

Where San Francisco’s spirit of tolerance came from BBC

Industry Builds Out the City: The Suburban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 San Francisco, 1850-1940 FoundSF

Heading Out of Town / Artists leave San Francisco for less expensive digs in New York, Los Angeles and even Wonder Valley SFGATE

1 in 3 San Francisco residents wants out, according to city survey SFGAT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黄加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