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年不务正业赚的钱,比本职工作赚的都多。”
2020-07-31 16:00

“我这一年不务正业赚的钱,比本职工作赚的都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湘萍,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ian Chesky在接受采访时讲,新冠病毒将永久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我们所认知的旅行概念已经结束了,它将不再是人们曾经认识的那个样子。


在众人操心Airbnb到底是不是会倒闭时,我却被它前段时间推出的Online Experience(线上体验)这种视觉旅行产品吸引了。



这种线上体验与线上视频不同的是:它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只通过zoom就可以实时参与一些十分有趣的体验和互动。


比如跟日本和尚冥想,和新西兰农场的羊晒太阳,跟葡萄牙变装皇后制作Sangria,同意大利设计师探索室内设计的秘密,同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杂技演员一起锻炼,等等。





这些线上活动的展示者和组织者叫做体验达人,跟把房子放到Airbnb上出租的房东们不同,体验达人们只需要做自己喜欢并且也能给人带来不同体验的事情,就能够得到报酬。


虽然线上旅行体验还远不能取代真正的旅行,但Airbnb却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场景:即使在一个租房平台,坐拥房子的房东们,也会败给“不务正业”的玩咖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去规划和行动才能让自己赚上“不务正业“的钱。


一、单纯的喜欢不足以成为职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获得报酬”这句广告词可能会让很多人心动。



因为很多人虽然做着能获得报酬的工作但却没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另外一些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没能获得报酬。


这句话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这不就是边“不务正业”,边把钱给赚了?


为什么在职业选择时,很多人都会在应该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两者中间纠结不定呢?


大概率是因为我们喜欢做的事,没有办法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或者没办法满足公序良俗对体面职业的定义。


可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和演讲又告诉我们,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最有可能成功。


是“喜欢的事让人赚不到钱”,还是“真正喜欢的事让人财务自由”?


美国管理学家Jim Collins(吉姆·柯林斯)在他的经典管理学著作Good to Great(中文译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如果组织能够找到自己的Hedgehog Concept(刺猬理念),他们则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狐狸行动迅速并阴险狡猾,能够设计很多复杂的策略向刺猬进攻,而刺猬每次只懂得蜷缩成一团,用刺保护自己,并且毫不起眼,走路迟缓。尽管看起来狐狸赢面更大,但是实际屡战屡胜的却是刺猬。


刺猬不是傻瓜。相反,它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能够看透复杂事物并且识别隐藏的模式,注重本质,忽略其它。


通过研究调查那些成功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吉姆·柯林斯根据“刺猬理念”提出:卓越的公司努力寻找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是由随意简单的观念堆砌,而是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



  • 第一环:你对什么充满了热情?


  • 第二环:你在什么领域能成为世界上最棒的?


  • 第三环:你的经济引擎是由什么驱动的?换言之,什么可以让你获得利润?


后来,这一组织管理概念慢慢地被大家应用于个人自我的追求,如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中。人们发现“刺猬理念”对于个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意义。


我们在选择事业时也要寻找我们自己的“刺猬理念”:一是热爱,二是优势,三是可以获得报酬。


所以看到了么,对一件事单纯的喜欢并不足以成为你选择它作为职业的理由,我们还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热爱它,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做好它,并且在这件事情上有变现能力。


二、单纯的喜欢不足以成为热爱


巴菲特说过,只是为了完美自己的简历而去工作,就好像把性爱存起来留给老年。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让我们早上想要跳下床的工作。


能让我们跳下床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好找么?


我经常听到职场朋友说,我对XX工作感兴趣。可如果我问ta:能说说你为了这个兴趣做了些什么呢?对方往往不能很自信地回答这个问题。


兴趣一定有喜欢的成分,但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成为热爱。


热爱是没有薪水也愿意做。


热爱是可以驱动自己并让全身心充满能量。


热爱是愿意去追求完美的。


热爱是能够发现其背后意义。


热爱是你愿意持续投入并且做出一定牺牲。


热爱是哪怕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我也会继续享受去做。


这些描述很飘渺,因为很大几率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而社会又给我们很大压力,恨不得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们就能相通自己一生想做的事情。


许多人每天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到底对了么?


如果你处于这种焦虑的探索之中,不妨试试以下建议:


  • 尊重并接受自己热爱的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要觉得热爱一定是不变的一件事情,只有接受它的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它。


  • 遵循自己的感受和直觉。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闭上眼睛感受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内心的声音。我保证,他们会告诉你答案。


  • 放开恐惧,不要担心被审判。别人对你的判断并不是针对你的反应,而是他们自己认知的反馈而已。


  • 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哪怕是很小的一步。思考和围观并没有办法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可主动尝试一小步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新体会。


 三、优势其实往往被无视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很平凡无奇,比起小A自己沟通能力不行,比起小B自己社交能力好像也马马虎虎,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当作优势说一说的。


有时候在面试场合被问到优势是什么,自己都越说越没有底气,气场越来越弱。


另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知道擅长什么,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之,一腔热血用错了地方。


其实优势,有时候被我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是被无视的,甚至是被错判了的。


什么是优势?


优势就是我们比起平均水平更加突出的特质或者是技能。


那怎么识别优势呢?


识别优势,我们可以从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开始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 有什么事情是你做起来更容易持续出色的?


  • 自己的朋友经常夸赞自己哪些品质或能力?


  • 自己在哪些事情上的ROI(投资回报率)比平均值更高?


  • 你的哪些技能是你周围的人愿意付费获得的?


又或者,你可以利用一些优势识别工具,通过性格测试的方式来去探知自己的优势。比如:


  • Via Character 24项性格优势(有免费版)




Via Character提供免费的测试,同时也提供付费的专业版。界面清新简约,用词不会那么冷僻,英文还不差的话基本可以无障碍测试。


  • 盖洛普34项克利夫顿优势(付费)


盖洛普也专注于提供人才优势识别,由于付费,会给测试者出具一份比较详细的报告。一般是企业在人才测评,团队搭建或管理培训等人才发展项目中会使用的工具。


拿Via character举例,做完之后我们会得到24个优势项的排序,可能是专注,好奇,自律,宽容,合作,感恩,善良,谨慎,勇敢,幽默,领导力,热情,热爱学习等等。拿到结果后你可以这样做:


  • 认真思考前五项优势,看看哪些是自己已经知道并且在使用的优势,哪些是从没有注意到的隐藏优势,问问自己为什么。


  • 约上谈得来的朋友们来聊聊你排名前五项的优势,听听其他人对你的反馈。


  • 思考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否能够发挥到自己的优势,头脑风暴什么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就完成了“刺猬理念”的梳理。


四、平衡应该做和喜欢做


如果一时半刻还没有办法想清楚起自己的“刺猬理念”是什么,那么其实可以在应该做喜欢做两者之间用方法论达成一个平衡,在平衡之中慢慢探索。


可以用“70,20,10”方法来分配我们的精力。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70,20,10”方法指的是将70%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创新,将20%的资源用于邻近业务创新,将10%的资源用于转型创新的公司通常跑赢同行。


Google的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采纳了这一理论。他要求Google员工70%的时间专注于核心业务,20%的时间专注于相关项目,10%的时间专注于无关和新项目。


第一,我们应该有越来越高效的方法去处理现在应该做的工作,这部分可能会占据我们70%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我们应该有很好的自我学习和执行能力,知道如何投资下一个可能成为职业的已知兴趣,这部分可能占用我们20%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敏锐,对待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做到有所了解并主动探索,不拘泥与自己目前感兴趣的事情,这部分需要占用我们10%的时间和精力。


这其实是有意培养起一种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与其采取非黑即白的观点去对待喜欢做,不如采用时间分配的办法持续探索。


最后,希望你能看到“不务正业”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尤其在这个一切都可以更加被看到和认可的时代,我们更加应该寻找或构建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做自己喜欢的事,且心无旁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湘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