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为啥容易自作多情,觉得异性对自己有意思?
2020-08-06 21:00

男性为啥容易自作多情,觉得异性对自己有意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古今,题图来自:《华尔街之狼》


很多女性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只是表达善意的微笑,或者那天恰好心情不错多聊了会儿,却被身边某个男士误读成“对他有意思”。


这并不是女性的错觉,不少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自作多情的情况。比如,曾有研究以成对的方式招募了一批异性恋取向的美国大学生,每对包括两位目前处于友情状态的男女。


每对男女被带到不同房间,匿名回答了一些问题,例如:  


  • 目前的情感状态;

  • 同对方约会的欲望指数;

  • 自认为自己对对方的性吸引力分值;

  • 自己感受到的对方对自己的性吸引力分值。


研究结果表明,与女性被试相比,男性更容易被异性友人吸引。此外,男性还会高估女性被自己吸引的程度,而女性通常低估了男性被自己吸引的程度。


这种性别差异,有传统解释  


对于这种现象,学界传统的解释是“避免失误理论”,也可以叫做“损失最小化理论”。


这是一种进化论角度的解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男性繁衍后代的数目,是与和他发生关系的女性数量相关的。因此男性倾向于“自作多情”,倾向于认为那个对自己友好的女性一定是爱上了自己。


这种倾向对男性的基因繁殖成功率是有利的,对男性来说,错误的否定(女性对其有意思,而他错判成没意思)会导致男性错失原本可能的性机会,有实际损失。而错误的肯定(女性对其没意思,而他错判成有意思)可能会让男性付诸追求行动,原本没有的性机会就算失去了,损失也为零。换句话说,有枣没枣,多打几竿总是没错的。


对于这种现象,学界传统的解释是“避免失误理论”。丨psypost.org


而在经历漫长的进化之后,女性通常会对“性”持谨慎态度。因为女性在“性”问题上,面临的风险和负担远高于男性。如果对方对自己的兴趣没那么强烈,不足以支撑一段长期的、承诺性的关系,而自己错判后莽撞投入,带来的损失相对更大。因此她们在这项意愿解读上更加保守。


所以,这个问题被完美解释了吗?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认为原因可能并非如此。


男性“自作多情”,可能有另外的原因  


在这项研究中,心理学家组织了一次快速约会实验,共招募了1226个异性恋被试,平均年龄19.77岁,男女人数大约各半。所有被试当下都没有承诺性的亲密关系,同时对回答与己相关的性方面问题持开放态度。


在快速约会实验前,男女被试分别接受了两项量化问卷测试。


第一项是性开放程度测试(SOI),包括“过去性行为经验”、“对无承诺、非正式性关系的态度”、“对性的渴望程度”。


第二项是吸引力的自我评分,包括对自己的颜值、体型、性格以及总体的吸引力进行评分。


在快速约会实验前,男女被试分别接受了两项量化问卷测试。丨Pixabay


实验是以小节为单位进行的,每一小节中有五位男性和五位女性。每一位被试会跟小节中的每一位异性进行3分钟的自由谈话,每次谈话随计时铃声响起准点结束,然后被试需要基于谈话打分,之后切换到下一对异性组合。这样的小节共有187个,实际完成的单次谈话为3850次,样本量远大于之前类似的研究。


每次3分钟谈话后的评分包括两项,被试者需要以分值的形式报告:


  • 自己对对方的性兴趣(sexual interest)程度

  • 自己感受到的对方对自己的性兴趣程度


通过一系列的建模分析,实验者发现,感知偏差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男性某种程度上确实容易“自作多情”,这与之前的相关研究一致。


但是,当研究者放入三个潜在中介变量,即“被试的性开放程度”、“对对方的性兴趣”、“对自身吸引力的评价”之后,性别的影响几乎变为零。


中介变量(mediator)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 。


什么意思呢?就是看起来好像是性别影响了男性“自作多情”的程度,但是这种偏差也可能受到其他内在的、本质的因素影响,只是这些因素刚好跟性别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


进一步的证据,去掉变量看看  


进一步的证据是,当去掉任意一个中介变量,性别对感知偏差的影响都上升了。


而这三个中介变量中,相关性最大的变量是“被试对对方的性兴趣”


简而言之,被试对坐在面前的异性性兴趣越大,会认为对方对自己的性兴趣也越大。这个发现挑战了之前的“避免损失理论”,因为损失最小化的追求无法解释这一点。


心理学家分析这是一种投射效应,也就是一种将自己的特点推己及人、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对方的真实情况。男性通常对异性更有性兴趣,投射产生了更大的感知偏差。


男性通常对异性更有性兴趣,投射产生了更大的感知偏差。丨Pixabay


第二个中介变量是“被试的性开放程度”。


一个倾向于短期、非承诺性亲密关系的人,会更容易认为对方对自己感兴趣,以提高短期关系建立概率,而相比女性,男性更倾向于短期性关系。这一点与性别决定论的差别在于,如果是倾向于短期关系的女性,也会过高地估计对方对自己的性兴趣。


第三个中介变量是“对自己吸引力的评价”。一个自认为很有吸引力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对方对自己感兴趣。


这是一种学习效应,一个人对自身吸引力的认识,会受到以往与人交往经验的影响。之前的正向反馈经验,既会提升他/她对自身吸引力的判断,也会导致他/她高估对面的异性对自己的性兴趣。


从统计上来说,男性会比女性更高估自身的吸引力,这也导致了感知偏差的性别差异。


关于本实验,有一种争议是,女性会不会低报了自己的性兴趣,而男性高报了自己的性兴趣。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这似乎也有可能。但这种原因不能解释为什么性别差异可以被这几个变量完全中介掉。


综上所述,虽然从统计事实上看,男性容易高估异性对自己的性兴趣,而女性则容易低估异性对自己的性兴趣,但其背后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之前的研究认为,这是进化论角度损失最小化倾向导致的性别差异。但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是因为投射等中介因素导致了这种感知偏差,而性别只是通过它们产生影响而已。


参考文献:

1.Anthony J. Lee, Morgan J. Sex Differences in Misperceptions of Sexual Interest Can Be Explained by Sociosexual Orientation and Men Projecting Their Own Interest Onto Women.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9900315

2.April Bleske-Rechek, Erin Somers, Benefit or burden?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9(5) 569-596

3.Abbey, A. (1982). Sex differences in attributions for friendly behavior: Do males misperceive females’ friendli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2, 830–8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古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