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如何炼成的
原创2020-08-16 08:37

小米是如何炼成的

十年前,当雷军和他的创业团队,在北京银谷大厦喝下那碗小米粥时,可能连雷军本人也没想到,小米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即便有风口、创业梦之队等有利因素的加持,但创业作为一项高度不确定性的活动,在任何年代都是九死一生。


何况当初大家对小米并不看好。这其中就包括小米的早期投资人童士豪,投资小米一度让其压力山大。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过去十年,雷军用行动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怀疑都踩到脚下,小米也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营收超2000亿人民币、历史上最年轻的500强公司。


其实,对于今天的小米而言,它最值钱的东西并不是营收、市值和利润,甚至也不是品牌,而是小米的商业哲学。有了它,品牌可以再造,企业可以重生,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能够不断复制小米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今天,虎嗅特向大家推荐这本讲述小米过去十年发展历程和其商业哲学的书——《一往无前》。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当年,松下、丰田、索尼等一批日本企业的崛起,助力了日本经济的腾飞,也开创了全新的商业哲学,比如博采众长的松下之道,风靡世界的丰田精益生产等。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到今天,也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其中必然也会诞生一流的商业思想,小米公司的商业哲学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早期的互联网思维,极致性价比、参与感式营销,还是后来的生态链思维,小米对中国制造乃至所有行业的创新启示一直都在发生。

 

都写小米,哪本更好


作为一家快速崛起的现象级企业,小米的身边从来都不缺乏观察者和记录者。克莱·舍基的《小米之道》、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参与感》,以及众多版本小米的传记,都能说明这一点。


与这些写小米的书相比,由知名财经作家范海涛写的这本《一往无前》,目前看来是最全面也最有价值的。


首先,视角最全。今年是小米创办十周年,或许是中国人逢十都想纪念一下,雷军也想在小米十周年到来之际对小米的业务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回顾,这让范海涛获得了充足的采访资源。她可以采访小米公司的所有人(包括雷军),也可以采访小米公司的投资人和供应商,以建立对小米公司的系统认知和微观体感,这种优势是之前所有写小米的作者所不具备的。包括写《参与感》的黎万强,虽然他是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但他毕竟不是雷军,也不是其他的合伙人,因此他写的《参与感》就主要讲互联网营销,而没有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人才管理等重要内容。


其次,信息最新。无论是《小米之道》还是《参与感》,都已经出版多年,当年的小米和如今的小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何况,成长中小米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比方早年小米不做线下渠道,后来却做起了小米之家。另外,小米的国际化和生态链也是最近几年才形成规模和影响力的,这方面的内容在之前的书籍中也很难充分涉猎。


第三,通俗易懂。作为口述历史和传记作家的范海涛,具有强大的解构能力和丰富的叙事技巧,能够抽丝剥茧地把小米创业十年的经验和教训梳理清楚。商业大佬李开复、周鸿祎的传记当年也是她写的。


小米从创立的那天起,就是一家善于输出方法论的公司,这十年来,我们通过媒体知道了很多的“小米方法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把我们之前熟悉的小米方法论,放置到雷军和其他高管具体的决策情境里面去了,比方雷军决定引进或者撤掉某个高管之前到底是怎么想的,甚至在两个人对话过程中雷军听到对方说的某句话时是怎么想的,诸多细节都是首次公开。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创业培训课。


当然,这本书36万字的书,并不只有雷军的管理哲学,还包括小米是如何解决创业路上的种种难题的:比方小米是如何在不懂供应链的情况下建立完整供应链的;如何在没有名气的情况下搞定知名合作伙伴的;如何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获得百万粉丝的;如何在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情况下挽回信任的;如何在业务走下坡路的情况下扭转乾坤的……


无论你是管理者、创业者、企业家,还是想要为创业做准备的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这本书都是一本很好的阅读材料。


1987年,18岁的雷军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因读了一本创业书籍而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或许这本书也能在某个人身上产生类似的化学反应。


再次强调一下:虎嗅此次联合本书的中文出版社方——中信出版社,为读者奉上这本书,原价78 特惠 58 元!包邮!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现在就点击上面图书的封面,进入虎嗅Pro加油站店铺购买吧。更可加入虎嗅Pro会员,尽享加油站全场图书6.5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