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中的“星际穿越”
2020-08-18 17:27

平行宇宙中的“星际穿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往事叉烧(ID:wschashao),作者:小满,头图来源:《星际穿越》


“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人类则需要再等待176年!”


1965年,正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的加里·法兰德罗,发出了这句著名的警示。


在此前的一次研究观测中,法兰德罗无意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将会位于太阳系的同一侧。


这就意味着,人类只需要发射一个航天器就可以全部造访这些行星。在此之前,人类航天器只短暂造访过木星和土星,从未探测过遥远而神秘的天王星和海王星。


得知这个消息后,美国宇航局上下显得既兴奋又紧张。


因为他们有机会完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旅行”,但同时,留给他们的筹备期只有十年左右。


1977年初秋,汇聚着当时人类最顶尖科技的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每个旅行者号上都存放了一张镀金铜盘,上面刻录了116幅模拟编码的图像,55种语言的问候语以及90分钟的音乐。


当然,最重要的信息是太阳相对14个已知脉冲星的位置。如果有任何外星文明找到其中一个脉冲星,都可以推断出这则信息的起源地——位于太阳系之中的地球。


聚会


旅行者号成功发射3年后,科研员基普·索恩正在南加州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一天他突然接到了老朋友卡尔·萨根的一个电话。


卡尔·萨根要给单身多年的基普·索恩介绍对象,并邀请他去参加系列剧《宇宙》的首映礼,40岁的索恩欣然应约。


在格里菲斯天文台的首映礼上,基普·索恩见到了相亲对象琳达·奥布斯特。当时琳达正供职于《纽约时报》,离婚不久的她正准备进军电影圈。索恩对琳达一见钟情,但琳达对索恩态度暧昧。


基普·索恩在书中写道:“在此后的两年中,我和琳达时断时续地约会,但关系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她的激情迷住了我,但不定的态度也使我身心俱疲。”


时间转眼来到2005年,索恩在聚会上又遇见了琳达。此时的索恩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琳达是一位成熟的电影制片人。


晚餐中,琳达向索恩提及了她新的电影想法,那将会是一部宏大的硬科幻巨制。从事天文物理研究多年索恩对此很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


接下来的4个月,两人一直保持着沟通联系,并粗略制定了这部科幻电影的雏形——内容包含了虫洞、黑洞、引力波、一个五维的宇宙,以及人类和更高维度空间里生物的缘分。


讨论中,索恩和琳达对这部科幻大片的原则达成了一致,即这部电影应该根植于实实在在的科学,而且是人类认知的最前沿,甚至是超过目前认知的科学。


< 基普·索恩和好友霍金、唐·佩奇 >


2006年2月,在故事大纲逐渐成熟之后,琳达约见了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纪人托德·费尔德曼。


琳达向费尔德曼描绘了这部新科幻片的构想。费尔德曼听完后异常兴奋,他觉得斯皮尔伯格应该会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并且敦促琳达当天就把一份剧本大纲交给他。


仅仅过了几天,索恩就收到了琳达发来的一封邮件,开头的第一句话甚至来不及问候:“斯皮尔伯格要签下我们的电影!”


看到构想许久的电影有了着落,而且是斯皮尔伯格亲自执导,琳达和索恩欣喜若狂。


一个月之后,两人终于见到了斯皮尔伯格导演。会面的地点选在斯皮尔伯格位于加州伯班克的办公室,在这里索恩阐释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原则:


1.影片中的情节不能违背已成定论的物理定律,也不能违背已牢固确立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2.对尚不明确的物理定律和对宇宙的猜想要源自于真正的科学。猜想的依据至少要被一些“备受尊敬”的科学家认可。


斯皮尔伯格听完后不仅十分赞同,甚至还召集了一批科学家集思广益,组织了一场《星际穿越》科学研讨会。


那次的科学研讨会长达8个多小时,来自各个领域的14位科学家畅所欲言,其中包括太空生物学家、行星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心理学家和空间政策专家等等,他们都为《星际穿越》的筹备提供了许多全新的思路。


随后,斯皮尔伯格就开始为电影物色专业编剧。在面试过许多编剧之后,他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年轻的编剧乔纳森·诺兰身上。


那时,乔纳森刚刚参与了电影《致命魔术》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编剧工作,而乔纳森的哥哥,正是当时声名鹊起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波折


刚接到《星际穿越》的编剧工作时,乔纳森其实对宇宙科学的了解并不多,但他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啃各种书本,恶补了《星际穿越》里的科学知识。


开始着手编写剧本大纲后,乔纳森和索恩常常在一起吃午饭,两个人喜欢边吃边聊,而且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当碰到一些稍微棘手的问题时,乔纳森总是催促索恩多想想:“为什么?如果是那样又会怎么样?”


< 乔纳森、索恩、琳达 >


2007年11月,乔纳森交上了一份全新的故事结构大纲,并得到了斯皮尔伯格的肯定。整个故事经过了乔纳森大面积修改,在琳达和索恩最初的剧本大纲基础上,又融入了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


然而,正当一切顺利推进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2007年10月开始,美国编剧们希望从网络等新媒体的剧作收入中得到分成,但制片方却不愿意让利,双方为此一度僵持不下。


11月5号,美国编剧协会号召编剧集体罢工,乔纳森随之被禁止继续写作,他直接从《星际穿越》的创作团队中退出了。


在那时,人们根本不知道这次罢工会持续多久。


索恩回忆道:“我一下就慌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工作,我们的梦想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我询问琳达,她自己显然也非常沮丧。”


这场编剧大罢工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直到2008年2月12日才正式结束。此时,乔纳森才回来继续写之前中断的剧本。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乔纳森一共对剧本大纲详细修改了3遍。他每次都会拿出来和斯皮尔伯格讨论改进,对方也总是会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然后乔纳森就得回家埋头苦想。


2009年6月,乔纳森向斯皮尔伯格正式提交了第三版剧本,随后又离开了团队。


因为很早之前,乔纳森就接手了《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编剧工作,而《星际穿越》的工作一再拖延,此时的他已不得不回去完成《蝙蝠侠》的剧本。


一时间,《星际穿越》又没有了编剧。


事实上,斯皮尔伯格完全可以再聘请一位优秀的编剧接手,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斯皮尔伯格十分欣赏乔纳森的才华,所以决定继续等待乔纳森的回归。


<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不幸的是,乔纳森的父亲也在此时突然身患重病,他又不得不回到英国伦敦,在最后的几个月里陪伴在父亲的身边。


这次等待中,琳达和索恩变得愈发焦虑不安,他们很担心斯皮尔伯格会突然对这个项目失去兴趣。


所幸,乔纳森在2010年2月终于回来了,他开始着手第四版剧本的修改。就在这时,事态出现了最为戏剧性的变化。


2010年底,斯皮尔伯格和派拉蒙公司合同即将到期,而斯皮尔伯格去意已决,这意味着《星际穿越》项目也将随之流产。因为这部电影的投资成本十分巨大,派拉蒙根本不放心让其他导演来这主导这个项目。


斯皮尔伯格2005年正式加入派拉蒙,当时派拉蒙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梦工厂。作为梦工厂的创始人之一,斯皮尔伯格也改投派拉蒙门下,并为公司带来了《变形金刚》的电影项目。


如今,随着斯皮尔伯格的离开,这部筹划了5年的电影戛然而止。


基普·索恩显得极度沮丧:“我似乎看到《星际穿越》在走向地狱边缘,正在慢慢死去,我彻底绝望了。”


转机


正在琳达和索恩准备彻底放弃时,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局面。


埃玛·托马斯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妻子,也是他电影的制片人和联合出品人。在乔纳森的引荐下,琳达把《星际穿越》的剧本寄给了埃玛·托马斯。


埃玛和诺兰看过剧本后,立刻表示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乔纳森马上打电话告诉琳达:“由克里斯来继续接手,这会是最好的可能了。”


诺兰虽然十分认可《星际穿越》的剧本,但他还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创作周期里。琳达和索恩接下来能做的,也只有继续耐心等待。


2010年6月到2012年9月,诺兰方面一直没有确切消息传来,苦等中的琳达又开始陷入怀疑:


“明天我们醒来时,诺兰可能已经离开——在经历了两年半时间的等待之后,他可能另有自己的想法。某个制片人可能给了他一个更好的剧本。他也可能决定休息一下。那样,我长久以来的等待就全都白费了。”


即便如此,琳达和索恩也没有把剧本再递交给其他导演,他们坚信诺兰会是那个最完美的人选。


在完成《蝙蝠侠》的项目后,诺兰终于回来了,但他并没有立刻开始《星际穿越》的工作,而是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


《星际穿越》的项目前期是由派拉蒙公司主导,但诺兰又是华纳兄弟公司的导演,他表示只有在派拉蒙与华纳兄弟共同合作的前提下,才愿意接手这部电影。这意味着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好莱坞影业巨头,需要达成一份极为复杂的合作协议。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两家公司终于在2012年底成功达成了协议,诺兰的《星际穿越》项目也随之正式启动。


随着诺兰的到来,他把乔纳森的剧本和自己的另一个剧本合并到了一起,为这个故事注入了全新的视角和想法。


从2013年1月开始,诺兰开始紧张地改写乔纳森遗留下的剧本。他也开始与索恩频繁会面,探讨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问题。


诺兰一直很担心有关剧本的内容会泄露出去,这样会让影迷丧失对电影的期待。为此他把电影的名字改为《芙萝拉的信》,芙萝拉是诺兰女儿的名字。每次讨论结束后,他都会让索恩把新的想法和图表都写在纸上,第二天必须亲手交到自己的手里,确保万无一失。


< 诺兰和索恩 >


索恩在书中这样写道:“在乔纳森和诺兰手中,《星际穿越》的故事有了巨大的变化——它只是在整体思路上与我和琳达的最初设计相似,但比一开始好太多了!事实上,当我看到这些想法时,我问自己,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在索恩最初的剧本中,其实还有一些关于引力波的内容。


早在1983年,索恩就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创建了LIGO计划。LIGO运用激光干涉的方法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这些长度变化来自引力波引起的时空扰动。


在剧本初稿中,布兰德教授怎么发现了靠近土星的虫洞?


索恩这样解释:引力波源来自于一个遥远的中子星——黑洞双星系统,然后通过附近的虫洞将引力波传递到地球上,最终被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但后来,乔纳森和诺兰在电影中删去了关于引力波的内容。


诺兰兄弟认为即使不提及引力波,电影中也已经引入了足够多的严肃科学理念。他们必须考虑到大众的接受能力,所以对许多科学元素进行了精简,索恩对此表示认同。


< 引力波通过虫洞传递到地球上 >


星际


故事开始,眼前一片广袤无垠的农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这里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奥科托克斯,也是《星际穿越》中库珀农场的取景地。


为了满足拍摄需求,制作团队为此特别搭建了一间农舍,工作人员从模型阶段开始设计房子的朝向和格局。在农舍建成后,诺兰常常会在房子里面来回走动,来确定这个房子是否真的适合人居住。



在剧本中,库珀一家周围都种植着大片的玉米地。


因为故事设定在人类末日时期,各种农作物都难以生存,只有极强环境适应力的玉米被广泛种植。当然,玉米也可以给人带来很强的饱腹感,可以有效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然而,取景地奥科托克斯长期气候寒冷,冬天最低温可达零下50度,对于喜爱高温的玉米来说并不适合生存。


在获得加拿大农业部的许可后,诺兰与制作设计师内森·克劳利一起会见一个名叫里克·西尔斯的农场主。西尔斯直言不讳地说:“这里根本没有人种植玉米,你们想种玉米是不会成功的。”


诺兰还是坚持要根据剧情设定种植玉米,团队在修建了一条通往拍摄地的道路后,在当地播种了500英亩(约3000多亩)玉米地。


设计师克劳利回忆说:“我们种下玉米后第一次来巡查,我们都希望它长得非常高,然而它们根本没有长到理想的高度,这些根本就不像是玉米。”


但随着当地气温的不断升高,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玉米在几周内迅速生长,当剧组准备开机时,玉米的高度正好满足了拍摄的需求。


最有趣的是,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剧组将还收获的玉米卖给了当地的农场主。这不仅抹平了种植的成本,甚至还让剧组小赚了一笔。



在电影中,有许多需要营造末日感的风沙镜头。


这些风沙本可以用特效替代,但是诺兰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认为:“沙尘暴这样的景象很难用特效实现,风暴接近时会把周围的光线环境都改变,如果要让电影看起来很真实,就必须像真的那样做。”


于是,剧组动用了几组高功率的大风扇,在每个街头扬撒谷物碎质,营造出了极为真实的沙尘暴效果。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说:“他们制造的这些尘土效果太出色了,感觉就像是世界末日真的到了。”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诺兰向设计师克劳利阐释了自己的理念:“我想放弃未来主义的想法,我们只演绎现在的技术。”


他认为想象创造一个未来的世界样子,只会浪费过多的精力,而且也永远不可能准确,所以《星际穿越》的一切设计都会根植于现实。


剧组用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塔斯”机器人。在电影中,塔斯的场景80%来自真实画面,仅20%是特效处理。



永恒号飞船的设计参考当下国际空间站,总共设计了十二个飞行舱。


其中每四个船舱为一组,包括四个引擎舱,四个登陆舱和四个生活舱。剧组还真正制作了其中三个舱:中驾驶舱,居住舱以及低温舱。



诺兰此前在冰岛拍摄《蝙蝠侠:侠影之谜》时,曾对冰岛的景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为了拍摄米勒星球的水景和曼恩星球的冰原,剧组也特别前往冰岛实地取景。在拍摄期间,远处时不时就会有雪崩的声音出现。一开始,剧组人员都特别担心发生危险,但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当然,影片最后部分出现的超立方体,也是剧组按照真实比例搭建的道具模型。



除了道具制作和美术布景之外,诺兰对电影的配乐也格外重视。不过这次谱写配乐时,他却耍了个“小花招”。


《星际穿越》是诺兰和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第5次携手合作,但最开始,诺兰只给了季默一页小故事,就让他做一首曲子。


在那张纸上,诺兰只是记述了两年前的冬天,他和季默在伦敦的一家餐馆里讨论关于孩子们的事情。那场聊天一直持续到凌晨,从餐馆出来后,他们还像两个孩子一样打了场雪仗。


随后,汉斯·季默就根据这些内容作了一首曲子,主题是关于他与儿子的感情。


诺兰来季默的家中,第一次听完这首曲子后就觉得非常满意。汉斯·季默显得有些意外,追问诺兰这次到底是拍什么电影?诺兰回答说,这是一部跨越星际间的宏大科幻片。


季默听完后更觉得疑惑了,他写的可是一首非常私人化的曲子,这是送给最亲密的人听的曲子。


诺兰说,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 诺兰和汉斯·季默 >


为了采录管风琴的声音,诺兰和团队特地前往伦敦市中心的圣殿教堂,邀请著名管风琴演奏家罗杰·赛耶演奏。


诺兰说:“管风琴可以带来一种宏大的宗教感,它代表着人类对超自然或神秘力量描绘的尝试。”


《星际穿越》的剧本前后总共修改了8年,但经过充分的前期统筹,电影最后的拍摄阶段只用了4个月时间。


2014年11月7日,筹备近十年的《星际穿越》正式上映,一经上映就好评如潮,最终斩获6.7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豆瓣评分高达9.3分。


《星际穿越》上映一年后,2015年9月14日, 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这也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后,人类发现的首个确凿观测证据。


基普·索恩凭借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尾声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这首在《星际穿越》中多次出现的诗,是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写给父亲的一份鼓励。当时迪兰的父亲生命垂危,已经放弃了活下去的期望,准备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迪兰·托马斯希望这首诗可以唤起父亲战胜死神的斗志,不要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希望,这也与《星际穿越》探索生命,爱与死亡的主题不谋而合。


关于电影《星际穿越》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人类探索星际的脚步还未停下。


2012年8月,在太阳系漫游了35年之后,旅行者1号正式飞离太阳系,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


< 旅行者号探测器 >


到2025年,两艘旅行者号都将耗尽钚电池,它们所有的仪器都将被关闭。


旅行者号将无法再继续探测和记录它们所经过的环境,变成两只造价昂贵的星际漂流瓶,但它们还将继续前行,一直飞入广袤宇宙的深处。


300年后,旅行者1号将到达奥尔特云,但通过奥尔特云还要花费4万年的时间。


未来某天,这两个星际使者也许会被某个外星文明截获。那时的人类,或许正如电影《星际穿越》中一般,正在等待高维度生命的拯救……


参考资料:

[1]《星际穿越》,基普·索恩著

[2] 纪录片《星际穿越幕后制作访谈节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往事叉烧(ID:wschashao),作者:小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