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开心就要抱抱?
2020-08-31 21:00

为什么我们不开心就要抱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Lara,头图来自:Begin Again (2013)


Google 一下“人每天需要多少个抱抱”这个问题,跳出来的答案是 8 个。


科研结果已经无数次证明,与亲密的人拥抱触摸时大脑催产素分泌(催产素也被称为掌管“爱的能力”的荷尔蒙),血清素分泌水平会提升,而皮质醇的作用会减缓,这有助于平稳血压和抑制焦虑,降低心率,让人情绪更加稳定。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1)


当我们垂垂老去时,即使性欲会减退,对拥抱和抚摸的需求却不会减少。美国的心理治疗师弗吉尼亚·萨蒂尔(Virginia Satir)认为,我们每天需要 4 个拥抱来生存,8 个拥抱则可以维持好状态,假如是 12 个拥抱则能让人更好地成长。还有实验结果声称,每天跟人有 15 分钟的皮肤接触,就可以给身体带来很好的效用。


Begin Again (2013)


上世纪 50 年代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是让刚出生的恒河幼猴在“装有奶水但没有柔软躯体的铁制猴子妈妈”和“柔软的布偶猴子”中进行选择,结果证明小猴甚至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都还是更愿意抱着“布偶妈妈”,尤其是在受到惊吓孤立无援的时候。


Iron Man 3 (2013)


虽然以上那些数字还是令人心存疑惑,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多点拥抱对你的生活有益,尤其是在你压力大或者焦虑的时刻。


为什么人类爱拥抱?


拥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交技能。


自胎儿时期被温暖的羊水包裹着、婴儿成长期间在家人的怀抱里得到爱抚,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早在 1986 年,《儿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结果就证实,假设婴幼儿可以每天有不到一小时的身体接触,那么仅在 10 天后,ta 的发育速度就可以提升 47%。


Lilo & Stitch (2002)


每个人小时候的触摸经历,也可能会影响催产素腺体的发育,也就是说,如果小时候我们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触摸式关怀,长大之后可能会容易没有安全感,厌恶与人的身体接触,或者正好相反,变得过于黏人,等等。


Inside Out (2015)


即使人类演化成了高级动物,发明了自己的语言系统,然而用皮肤传导和感受情绪的功能依旧是最难取代的、最敏锐的感受方式,甚至比人类发明的语言嘴上说的要来得精准诚实:与敞开心扉跟喜欢的人拥抱触摸表示亲密,而跟陌生不信任甚至讨厌的人产生任何身体触碰都会不舒服。


撸猫撸狗养宠物可以治愈的主要原因,同样来自于抚摸带来的愉悦,他们柔软的皮毛也算是跟人类共存互利互惠而演化出来的属性之一。


你有“皮肤饥渴症”吗?


“Skin hunger(皮肤饥渴症)”,可能是跟触摸有关的最时髦的词汇。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总是想要跟别人触摸、拥抱(然而跟性毫无关系)的需要”。它的典型症状包括:


睡觉的时候总得搂着点什么,不管是抱枕还是人型抱枕,或者得用被子把自己全方位包起来,不然就觉得没安全感;长期一个人独处惯了,会很渴望出去接触人找个人抱一抱;或者相反的,对无意间跟陌生人的身体接触都会觉得很不自然,比如地铁上跟别人肩膀、手臂无意间的碰触……这些都意味着,你可能是一个皮肤饥渴症患者。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这个词描绘的是由于缺乏人为触摸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后果,包括较高的压力水平,免疫系统减弱和睡眠不足。它在心理学方面的解释和安全感有关,渴望与亲密之人频繁接触来获得安全感,或者对陌生不信任之人的触碰极度敏感——就像饥饿的人想要填饱自己一样,皮肤器官也像胃一样需要“投喂”。


Zootopia (2015)


这并不是关于拥抱的唯一流行词。“Cuffing season(抱抱季、取暖式恋爱季节)”就是 2017 年的柯林斯年度词汇,它的意思是每年入冬以来,天气变冷了单身的人们会想要找个伴来陪着,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而跟一个人走入恋情,所以也意味着春暖花开之后,大概率会分手进入“uncuffing season”。


Spider-man (2002)


关于 cuffing 和 uncuffing 的一个解释是,冬季日照少导致血清素分泌过少,让人更容易不快乐,而且年底各种大型节日临近,社会性的压力和焦虑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人来陪伴和依偎取暖。而等到阳光充足的季节,不管他们是否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再需要依赖别人来获取安全感,这时候就容易出现 uncuffing 现象。


Pride and Prejudice (2005)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当代的、与拥抱有关的(但同时也更边缘的)说法,比如这几年的另一个小众流行词“睡素的(约素炮)”,也就是两个人有身体接触、睡在一起,但没有实质性行为。这个现象被质疑的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相互吸引的人之间,触摸的确是促成性唤起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跟 cuffing season 有点类似,有些时候人们并不追求强烈的性吸引力和亲密关系的深入发展,而只是互相陪伴取暖一段时间,就像在 dating app 上面约人组成节日情侣一起过节一样。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2008)


多样化的触摸需求也促生了“拥抱市场”,除了由来已久的“马杀鸡(massage)”,还有在日本出现的膝枕服务(可以参考《小偷家族》里女儿的兼职)、戴上 VR 设备捏脚的按摩店、包括撸猫撸狗的宠物咖啡馆,等等。


Jumanji (1995)


一个趋势是,当代人类开始试图将性和拥抱、爱抚这样的行为逐渐分离开来,不管是猫咖、cuffing,还是“约素炮”,它们都有点类似于情感上的“市场细分”,这些对接触的另类需求,无疑让当代人对触摸的掌控变得更微妙和复杂。


我们正在遭遇“触摸剥夺”吗?


对于人类来说除了生理层面,触摸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人与人之间拥抱和身体触摸虽然是天然的需求,却也隐含了人际交往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边界问题。


Star Trek (2009)


皮肤象征着自我和外界的防卫边界。比起性行为,有些人对亲吻和牵手的意义要看得更重。因为神经触觉系统地感知由两部分决定,一是自下而上的“所摸即所得”,另一端是自上而下的主观性判断,所以每个人的触摸边界也是不同的,对触摸的反应更是因人而异。


Thor (2011)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2014)


除此之外,人际和社会文化同样会决定了你愿意被触碰的程度和边界,比如法国人习惯了贴面和拥抱这样的见面礼来拉近距离,但放到别的地方这样做可能就不会感到舒适;建立信任的过程,很多都与肢体接触有关(比如握手或者牵手),而被不信任的人触碰,则会带来极大的不适。


Terminator Genisys (2015)


在当代文明中,人们对于被触摸的态度或许要更谨慎,所以才会有对绅士手和咸猪手的大范围讨论。人们对爱抚和拥抱的需求没有减少,但对待被触碰的态度却似乎更冷峻了。


Interstellar (2014)


互联网时代,人们相互触摸的机会也在减少,近两年,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当代人正在遭遇“触摸剥夺” (touch-deprived/touch-free)的担忧。科技进步解放了人们的触觉,习惯了全套智能家居遥控指令、面部解锁、线上交流之后,隔着屏幕交流的人类似乎已经适应了越来越少面对面的接触机会,我们似乎有把触摸直接“赛博化”的趋势:一个个拥抱的意愿,幻化成了手机屏幕里的拥抱 emoji 和评论区的“抱抱你”。


Tron Legacy (2010)


但我们依然需要真正的拥抱,就像我们需要光照和空气。虽说病毒和技术带来的影响足以改变人类历史,人们拥抱和触摸的需求或许正在以某种方式被转嫁和消解掉,然而人类的触觉也还远不到退化和完全被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取代的地步,善于观察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小说《盲刺客》里写道,“触摸先于观看,先于言语。它是最初的语言,也是最后的语言,且永远真实。”——我们是而且将一直是忠实的触摸动物。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Lar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