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优质小学转学到大理,这个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鸡血?
2020-09-01 18:23

从上海优质小学转学到大理,这个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鸡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裙带菜,原标题:《从上海优质小学转学到大理,还举家搬到云南,这个上海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鸡血?》,头图来自:原文


让孩子从人人都想上的上海优质公立小学,转学到云南的一所小学,还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举家搬到云南大理。什么样的妈妈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豆妈,又是豆妈,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鸡血呢?


豆妈说,她可没法想高考那么远的事情,她只想让孩子有个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


面对疫情,大多数人都在焦虑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以前的常态。豆妈却说:有时间焦虑,不如学会与变化相处。


这可不仅是“学习与变化相处”,这明明是在主动选择变化,又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豆妈有了这样的勇气?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这不是豆妈和豆豆第一次“惊艳”到我们了。


豆妈是上海人,女儿豆豆也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几年前,豆妈不满足于上海幼儿园,带着五岁半的豆豆去斯里兰卡呆了整整两年。(详细的经过请点击阅读《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现在,豆豆该上小学二年级。可就在全国停课、小神兽困顿在家的这几个月,我们看到豆妈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豆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豆豆画了一张生龙活虎的恐龙,她声情并茂地用英语讲故事,她打水仗、她去溯溪、她在干农活……


等一下,豆豆不是在上小学吗?她作业很少?她跟妈妈去旅行了?


一问豆妈,原来,豆豆在半年前就从原来的上海某“实验系”公立小学转学了。豆妈一家现在云南,豆豆就读的是大理当地一所学校。


于是,我们又一次请豆妈来讲讲,她们一家最近两年尤其是这半年的新变化。


▲ 豆豆课间画的恐龙


▲ 学校这节课,大家学除草


身在上海教育资源最好的地区,家门口的公立小学却让我一言难尽


2018年9月,女儿豆豆成为上海某公立小学的一年级新生。


我们所在的是上海教育资源最好的地区,当时我心里还很傲娇自己“户口很金贵”。


我也提前了解了豆豆的小学,很喜欢它的理念,比如“注重孩子自我进步”“激励孩子勇于创新”等。我们一家人下定决心:学校的归学校,自己要是有“闲情逸致”,就留到校外继续发展。


开学第一天,豆豆回到家,我问她:“喜欢你的学校吗?”她爽快地回答:“喜欢。”


我很欣慰,觉得已经完美实现第一步:从热爱自己的学校开始,热爱学习生活。


然而,之后豆豆回家时常跟我吐槽学校,听得我目瞪口呆。


语文老师要求孩子们:“不要提问题,回答我的问题就行了……没听清楚?那你自己想办法,不要再来问我。”——什么?老师让充满好奇的娃娃们不要提问!


老师让大家写作文,那是豆豆第一次写作文。豆豆一直非常热爱大自然尤其是动物,于是这次写了“鲑鱼洄游”的故事。


对孩子第一次写作,老师的肯定、支持与鼓励有多大份量,这个我们都清楚。但我看到的批语是“以后尽量不要写童话类题材,将来没用!”


对一个充满幻想的七八岁儿童而言,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


我看到批语的瞬间,心都凉了。好在豆豆识字量不大,我确认了一下,她的确没看懂老师的话,于是我跟她说,老师鼓励了她,还让她收藏这篇作文,不用交还学校了。


记得《大学之路》里,作者吴军说,中国教育在几个方面有改善的空间,其中一条是:中国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太绝对,大家都在寻求“标准答案”的思路下学习。


对此,我们也深有体会。有一次,试卷上一道题目是给短文配“标题”,豆豆起的是《风信子的成长记》。但这道题是有“标准答案”的,答案是《风信子》,不是这个答案的全部都错。豆豆说:“既然有标准答案,为什么还要我们设计?”


几乎每次,豆豆造句或者写的小段落,都会被老师打回来一改再改,因为“不符合标准”。我不明白写作的标准是什么,就私下问老师怎样才算“合格”的内容。老师直接回我:“你家孩子认知能力有问题,太天真了!”


那一年半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直到一件事触碰到我的底线,才决定放弃公立这条路。


课堂上,孩子们认为老师的板书写错了字,于是几个孩子开始笑,最后惹得哄堂大笑。老师就此大发雷霆,让孩子们相互检举揭发是谁带头笑的,要不就自己承认、站起来。


最终,6个孩子站了起来,其中也包括豆豆。除了当众指责,孩子们还被告知:“今天太晚了,明天来学校继续接受批评。”


自尊心超强的豆豆觉得很羞辱,回家后对着我大叫:“你不是教育我要诚实吗?诚实有什么好?你不爱我,才送我去学校的。”


那一刻,我真的无言以对……


在教育理念上,我和豆爸一贯一致。还有我的父母,真的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认同。这一年半里,他们深深感受到豆豆内心的自我在一点点丢失,甚至磨灭。


豆豆外公说:“什么都没有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不是说“公立教育不行”,我们才要去大理,基于我家的现实,去大理是最佳选择


之前我们在斯里兰卡时,就了解到现在国内部分城市已经有创新类学校,像云南大理和昆明的一些学校已经创办多年。


这可能跟这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优势有关,能设计出很多跟芬兰教育类似的活动。从各种媒体上,我也了解到一些为了孩子接受创新教育而放弃一二线城市资源的新移民的故事。


那时候,我对创新教育只是神往。但后来,被公立小学的经历频频打脸的现实,最终促使我们选择了它。


也不是没想过其他留在上海的途径。民办学校?应该更填鸭吧?不然如何保证成绩和生源。国际学校?我们压根儿不属于那个阶层,何必去那里培养攀比心。


在大城市,创新教育学校的学费大都很高昂,一般家庭很难承受。


但在大理,我们选择的这所学校,这里的家庭基本都是普通人家,只是家长更多的是自由职业者。


我们为豆豆选择的这所学校“生长”在苍山脚下洱海畔。来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必须先试读,试读是一个双向考察的过程,家长考察学校、学校也会考察家庭教育理念。


豆豆来试读了一次,就喜欢上这里。我和豆爸都是自由职业者,对工作的位置、环境基本没有要求。我们很快就办好了各种事项,定居大理。


豆豆一直都是一个对大自然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我当时就想:一个能够适应斯里兰卡的孩子,没有什么理由适应不了云南的好山好水。


我也不是就此认为“公立教育不行”,只是从我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自己认可的最佳选择。但一直有朋友不太能理解我们的选择。我想推荐我喜欢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书里有很多能引发我共鸣的东西。再不理解,也就不必费劲解释了。人生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怎么能奢望所有的人都理解你呢。


一个在山水田野之间的学校,每每让人惊喜的课程


在学校的家长会上,学校创办人说:“小学阶段的孩子,请家长们一定让他们生活大于学习!”我非常赞同这一点。


▲ 今年六一,学校组织了“泼水节”活动


豆豆是从去年12月来的。这里每个年级一个班,豆豆在二年级,班里15个学生。


从来的第一天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个学校太适合豆豆了,根本不需要“慢慢适应”。现在,豆豆就特别不希望暑假到来。每天到了该出门上学的时间,她都是第一个准备好的,催着我们出门。


前一段疫情严重时,大家只能上网课没法见面,豆豆的学校收集了孩子们写的诗歌,配上图片,每天发到家长群和孩子也在的集体群,让大家有更多的联结。


▲ 豆豆写的诗歌


▲ 一年级学生的诗歌


这是一个在山水田野之间的学校,学生每周都有一两天泡在大自然里,比如周五一整天都是外出课。


▲ 豆豆的课程表


“外出课”基本就是校外拓展课,之前已经开展过湿地观鸟、插秧、爬山、溯溪、去图书馆、商业考察等活动,种类繁多。


爬山溯溪时,科学老师会讲解动植物内容、带领大家研究石头;英语老师带队的班级还有户外英语游戏环节;做商业考察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去调研市场上的商品价格。


▲ 这次溯溪的线路很难走,所以学校请了路线附近寺庙的僧人带领他们


最近的一次外出是骑行。豆豆还不会骑车,前一天晚上她还说“不想参加了”。


我告诉她:“这是学习时间是集体活动,怎么可以不参加呢?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会陪着你也会为你鼓劲的。”


这一天,爸爸扶着她跑了3公里。到了休息站,每个孩子都在鼓励她:“豆豆加油!豆豆你可以的!豆豆你马上就会骑咯!”


后来,我又帮她骑车3公里——这是我孤独的3公里,因为豆豆的语文老师载着她早跑大前头了。最后虽然没能完成20公里的全程,但豆豆仍然很开心。




学校平时的课程,有一门“综合课”,会将语数外与音乐美术等结合在一起,一切从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 三年级课堂板报


有一次综合课是关于废品回收(可惜不是豆豆所在的年级)。因为要卖掉收集来的瓶子,孩子们就需要知道按1毛钱1个卖和还是按2.4元1公斤卖,哪种更划算,要明白“1公斤是1千克”,“1千克”是指什么,想要卖个好价钱是否还需要考虑其他问题等。


研究明白之后,第二天的外出课,孩子们步行3公里,把瓶子送到废品收购站。


▲ 废品回收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每个家长每个学期都有一天可以入校,“做一天孩子的同学”,学校还希望家长事后能给学校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这一天里,家长可以进入任意年级的课堂,老师也不会因为有家长来准备什么,就是学校日常是怎么做的,就是它最本真的样子,说实话,有那么多瞬间让我热泪盈眶。


例如,高年级学生自己制作了点心,放学后售卖,是为学校养的母猫肚子里的小猫们提前筹款,这些钱将来都会花在养育小猫上。


那一天,放学前的十分钟班会,我选择进入豆豆的教室。我看到老师让孩子们对一天的学习进行交流,有一个女孩称赞了其他同学在体育课上跳绳的进步,有两个孩子为自己今天的进步而赞扬自己。


无论赞扬别人还是自己,老师都会说:“谢谢你的赞扬,感谢你看到别人(自己)的进步!”这一瞬间,我感动到快哭了。


普通课程也有不一般的内容


即使是数学、语文这类常规课程,也常给人惊喜。有一次,数学作业是让每个人设计属于自己的九九乘法表。


▲ 豆豆设计的九九乘法表


数学老师还让大家制作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数字卡片。这套是豆豆的设计1~9,老师说是很赞的恐龙数字设计,可以作为下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课堂教材使用。



下面是两张在美术课上,用“影子作画”的作品。



还有语文课。每周有一次语文课,是某个同学授课,语文老师来做助教,孩子提前一天与老师一起备课。


在豆豆当“老师”的这堂语文课上,她从于衍锟的诗歌《云》,又延伸到云形成的原理以及下雨这种现象。


课堂上,还有一段还有令我印象深刻:XX(豆豆的同学)对云做一番解说后,豆豆理解错了他的意思。


XX说:“豆豆老师,我想再说一遍。”这时,作为助教的语文老师马上意识到XX的情绪,说:“豆豆老师,能否允许XX再说一遍?他的表达好像没有被完全理解,我担心他会有些委屈!”


XX接着说:“老师,我没有觉得委屈,只是想再说清楚一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就可以这样清晰地觉察自己的情绪,自如地表达出来,令旁听的我无比感动。


豆豆现在的语文老师说:在语文的人文性上,陪伴孩子多感受自然、社会(小朋友社交)的真实和美好,他自然会有丰富的感受力;欣赏孩子、尊重孩子,抛弃成人的傲慢,倾听孩子的讲述,他自然会有生动、准确的表达力。


▲ 豆豆完成的语文作业


下面这张图,是老师对豆豆小作文的点评:“谢谢你的介绍……”孩子们每天可以在老师的“谢谢”声中成长。



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豆豆回家时不时告诉我:“我喜欢这个学校,这里想问什么都可以,不会不让我们提问。”


 学校再好,也不能把孩子丢给学校


跟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甩给学校、补习班等机构不同,我觉得这里的家长会自觉自愿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不止是妈妈,爸爸也很愿意参与其中。


我会带着豆豆一起做樱桃酱,有时全家一起包饺子。周末,我和豆爸一定是带着她走进大自然的,比如去附近摸小鱼小虾。



我家狗狗的窝也是她和爸爸亲手搭建的。



另外,在豆豆的学习上,我也不是一味佛系。


我的工作跟国际旅游有关,所以我一直很看重英语学习,毕竟这是与世界联系的一扇窗。但作为70后的妈妈,又没有留学经历,我的英语基础着实一般。有了孩子之后,正好跟孩子一起学。


其实,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云南,如果脱离了英语环境,单纯指望学校的英语课,哪怕再加上培训班,这些功夫都不足以让孩子张口用英语交流。


那怎么办呢?“听说读写”,这个学习语言的顺序是必须的。坚持每天听英语,慢慢学会用英语思维,有了足够多的输入才可能有输出,然后才是阅读和写作。听,一定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不是默写和刷题。


在我们家,豆豆两岁开始,我就陪着她一起学英语,到现在已经7年了。从一开始听英语故事,到现在开始英语自主阅读。


特别是从斯里兰卡回国后,因为脱离了英语环境,自己就必须加强——英文原版书尽量找到音频或者视频。每天早饭、上学路上以及晚上临睡前都要听英语,既不枯燥又能听到英语的纯正发音;此外,周末一定会有朗读。


▲ 豆豆的家庭英语晨读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知道我带孩子去斯里兰卡呆了两年,就猜想我们学的是“咖喱英语”。我想,去了斯里兰卡不代表张口就成了“咖喱英语”,即使带上“咖喱”味,也好过一辈子不会开口吧。


斯里兰卡的生活经历,让豆豆一点都不惧怕开口说英语。


现在在云南,课余的英语听、说、阅读仍在继续。有时候孩子也会卡壳想放弃,我不会强硬要求她,但我会自己听读英语,过一会儿,她就过来重新开始练习,看得出来,她有一种“不能输给妈妈”的劲儿。


豆豆18岁能不能考上大学?为什么要想这个?我19岁从大学退学了


这个学校现在有幼儿园和小学部,也在考虑开办中学,希望豆豆能等到吧。


也有人问我“你不担心将来孩子竞争力不足吗?不担心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吗?”


我先说说我自己吧。大学一年级,我因为不喜欢所选专业,自己就申请退学了。19岁,我就此踏上社会,接触过很多行业,因为年轻,不怕撞墙,撞了再出发就是。


在十年的“社会大学”中,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也很适合自己的专业是——“心理学”,所以努力靠近它。28岁,我重返校园,读了心理学专业。31岁时,我挺着9个月大的肚子参加考试。


虽然我也没怎么成才,但我一直做着自己想做并喜欢的事,而且特别认同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比其他人的认同重要得多。


所以,我不会担心豆豆十八九岁时是否考得上大学,可能有些家长在孩子生下来时就已经在考虑高考了。


我不是那样的,我是要先过好当下的人。我还特别相信“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如果童年都不快乐,孩子还谈何未来呢。


未来会有什么专业、什么行业,谁都说不准,作为家长又何必担心这些呢?人生的可能性,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有时间焦虑,不如学会与变化相处。


结语


孩子首先是一个鲜活的人,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他的生活应当是非常精彩的,而不是只记得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一个可以批量生产的“木头人”。


我很高兴给豆豆找到了一所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热情的学校。每个人的兴趣点或许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愿意为自己真正所爱的事情,付出时间和精力。


快乐学习不是要找到学习的捷径,而是让孩子在热情驱使下主动学习。这需要时间。


备注:本文根据豆妈的采访内容,由童书妈妈编辑裙带菜整理而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裙带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