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巴萨去留背后的宿命:荷兰恩怨
原创2020-09-05 18:09

梅西巴萨去留背后的宿命:荷兰恩怨

撰文 fanglopez


梅西为巴萨打入第一粒进球的时候,只有18岁,那是一粒挑射。进球后小罗像对待弟弟一样把梅西扛起的画面,通过电视传遍世界。看电视的人或许还未意识到,他们不仅见证了一个超级巨星的冉冉升起,同时也在见证一段难得友谊的开端。阿根廷和巴西是世仇。即使是巴西在2014年世界杯被德国7-1血洗之后,决赛时巴西人仍旧选择支持德国人而不是阿根廷队,这让外界感觉不可思议。正如小罗日后对梅西所说,“你是唯一一个我不讨厌的阿根廷人。”

 

很少有人意识到,梅西进球时站在场边的荷兰主帅里杰卡尔德,才是梅西职业生涯命运的隐喻所在。多亏了这位荷兰人,给了梅西特权,让梅西在仅仅17岁3个月零22天就为巴萨登场,成为巴萨俱乐部历史上第二年轻的一线队出场成员。当时换他上场的也是里杰卡尔德。


多年以后,另一位荷兰人,里杰卡尔德当年的国家队队友科曼坐到了梅西的对立面,严肃的告诉他:“你在更衣室的特权结束了。”



梅西的命运对手注定与他的前辈不同。不是巴西,不是英格兰。从国家队层面,是德国人。从个人的经历来看,是一个又一个荷兰人,是朋友,对手,是敌人。这或许是再好的编剧也无法预设的故事,这就是足球。

 

而梅西与荷兰人的恩怨背后,其实是阿根廷和荷兰,这两个足球历史上著名的悲情国家长达四十年的恩怨交织。他们相互成就,又相爱相杀。

 

当年的里杰卡尔德成就了梅西,他任期内的那一座欧冠奖杯(2006),其实梅西并非是主力,等梅西真正在欧冠决赛(2009)进球时,教练已经换成了瓜迪奥拉。对于里杰卡尔德的栽培,其实梅西无以回报。所以当另一个荷兰人如跳梁小丑般在他面前大放阙词时,梅西的态度被外界视为软弱。但是或许,因为梅西对于有着浓厚荷兰足球基因的巴萨,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甚至对于荷兰人,也有一种宿命般的认同吧。

 

梅西13岁背井离乡离开阿根廷加盟巴萨,他从一开始就接受的是另一种足球文化,踢着一个在阿根廷传统足球并不常见的位置:右边锋。这种足球文化的根源在于荷兰,这个郁金香之都。每个国家的足球都是一种哲学,这种哲学意义上的错位感,注定长期伴随着梅西。


巴萨诺坎普球场,来自视觉中国

 

或许,只有真正理解了阿根廷与荷兰的足球恩怨,才能真正理解今天梅西在巴萨的处境。

 

一 互为师徒

 

1988年,科曼和里杰卡尔德所在的荷兰队异军突起,横扫88年欧洲杯。中国第一批荷兰球迷,大多是在那届大赛路转粉。那时的里杰卡尔德,并不是球队最耀眼的球星。踢中后卫的科曼,扬名天下的不是他的防守技巧,而是他的重炮轰门。曾有人打趣说,很多一流门将都会在科曼罚点球时,向球来的相反方向做个漂亮的扑救动作然后逃之夭夭,没有人会为了冒着骨折的风险扑一个点球。话可能夸张,但是科曼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那一代才华横溢的荷兰球员,拿下欧洲杯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世界杯。10年前,他们的前辈在阿根廷首都的河床纪念体育场,诡异的以几个厘米的距离,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

 

1978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对荷兰,此前两个球队都没有拿过世界冠军。常规比赛时间记分牌为1-1 ,比赛来到第90分钟。荷兰后场长传到禁区,伦森布林克抢在阿根廷门将菲洛尔触球之前,捅射打门,球弹地之后,打到了门柱上,它会再往哪里弹?

 

如果弹进球门,荷兰这个足球无冕之王国家的命运将整个改写。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纪念体育场,则会瞬间变成一座鸦雀无声的坟墓。

 

但是球弹了出来,阿根廷后卫赶快一个大脚解围。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加时赛,大难不死的阿根廷连入两球,3-1击败荷兰,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8年后,阿根廷再夺世界杯。

 

而荷兰队直到20年后,才有机会一雪前耻。

 

19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荷兰,那时候梅西只有10岁,我们不确定梅西是否看过这场世界杯的经典之战。荷兰先进球,阿根廷扳平。下半时,此前与英格兰人耗费了太多精力周旋的阿根廷队体力出现问题,中场开始失控。这时,阿根廷队队长、后来的马竞主帅西蒙尼站了出来,一个巧妙的突破迫使荷兰球员犯规,被罚下一人。阿根廷的局面开始扭转。

 

比赛很快就要结束,有争议的一幕出现,阿根廷的奥特加禁区前假摔被出示黄牌,荷兰门将范德萨趁奥特加还未起身就上前理论,身高1米70的奥特加站起来准备回嘴,身高超过1米9的范德萨顺势一倒,裁判冲过来,奥特加两黄变一红被罚下。著名的阿迷白岩松在其自传中不满的写道:即使给奥特加一个板凳,他也碰不到范德萨。这代表了大多数阿根廷球迷的看法。

 

一分钟后,荷兰队后场长传,博格坎普禁区内高难度停球晃过年轻的阿亚拉,将球打入远角,绝杀阿根廷。20年后,不再有门柱拯救阿根廷。

 

不管梅西看没看过这场比赛,在国家层面,他不可避免的被放到了对立面上。阿根廷球迷无法埋怨博格坎普,但是恨透了范德萨。而在某种程度上,梅西直接或间接的,帮助阿根廷人解了恨。

 

2009年欧冠决赛,梅西用他不擅长的头球吊射为曼联守门的范德萨成功,2-0。我清楚的记得,电视解说员没有说诸如“巴萨稳了”之类的话,而是脱口而出:“梅西终于帮助他的老乡奥特加报了仇。”当时我立刻对那位解说员充满了好感。《围城》里说,情敌之间的想念,远比情人之间还要多。而球迷对于死敌的仇恨,似乎有时也远比身处其中球员更加绵绵无期。2011年,巴萨再次杀入欧冠决赛,对手还是曼联,守门的是已经40岁的范德萨。佩德罗、梅西、比利亚打入三球,击碎了范德萨退役前再拿欧冠的梦。

 

不过,在世界杯的层面,阿根廷与荷兰的仗还没有算完。

 

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与荷兰在120分钟内战平,这场世界最高水平的攻防大战最终要以点球决出胜负。曾经执教过巴萨的荷兰主教练范加尔,令人意外的没有换上善于扑点球的门将克鲁尔,但是阿根廷队的门将罗梅罗,正是范加尔在荷兰甲级联赛亲手调教过的徒弟。如果你玩足球经理时,曾经注意过一个名叫AZ的荷兰小球会,那就是罗梅罗的球队。

 

在世界杯令人窒息的气氛中,伟大的世界名帅也会有神来之笔和争议之作,或者舆论眼中的“昏招”。但背后的原因外人永远无法理解。梅西第一个出场罚入,阿根廷四罚四中罗梅罗连续扑出荷兰2个点球,克鲁尔在替补席上入狮子般气愤的吐着气,最后阿根廷队晋级决赛,梅西激动狂奔数十米的镜头成为很多阿迷最幸福的记忆。赛后发布会上,范加尔还主动提起道:“是我教会了罗梅罗扑点球。”

 

那一刻,曾经的荷兰国家队第一点球手科曼,应该正坐在某个电视台的评论席上,目睹了祖国的球队出局。

 

二  两种哲学

 

仅仅从风格来说,这两个国家的足球哲学南辕北辙,根本不应该有交集。不过,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奇妙。早在80年代后期,马拉多纳与古力特在意甲的双雄会,就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马拉多纳和古力特,是两个国家足球精英的代表,阿根廷生产身高在1米70上下的小个子核心球员,梅西和马拉多纳身高都不高。而荷兰三剑客个个在1米90上下,退役了坐上教练席,穿西服都要比别人多费一些布料。

 

从足球风格来说,荷兰队是善于创新和革命的球队。荷兰足球教父克鲁伊夫在国家队层面没有拿到世界杯,转而一手奠定了今天巴萨的风格。强调攻势足球,进攻讲究两翼齐飞,踢起来畅快淋漓。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热血青年,年年25岁。

 

2010年,荷兰队靠稳健的打法再次打入世界杯最后决赛,我向学生时期就熟识的一位荷兰球迷表示祝贺,结果对方说:“只要这个教练在位一天,我就永远不会看荷兰队比赛。”这种“风骨”,让我震惊。宁可成绩不好,也不能背叛自己的风格,这就是荷兰足球。而在阿根廷人看来,这就是死板。


荷兰足球教父克鲁伊夫

 

荷兰队是狂热的理想主义,那么阿根廷队就是最华丽的现实主义。

 

球王马拉多纳在1986年和1990年带领阿根廷队,一次世界冠军,一次世界亚军。正好是华丽现实主义的两种模样。

 

1986年,连过5人与上帝之手同样永载史册。不过总的来说,那届阿根廷无论是实力层面,球队结构,教练临场指挥加上球王的发挥,冠军都当之无愧。进攻行云流水,防守硬朗。不过很多人忽略了1990年跌跌撞撞拿到世界杯亚军的阿根廷,那也是典型的阿根廷。所谓英雄迟暮,但是取你项上人头,仍是举手之劳。

 

八分之一决赛,实力有差距的阿根廷队只能全场追着巴西队跑。巴西队22次射门,三次击中横梁和立柱。但是球王马拉多纳一次全程不过几十秒的“世纪助攻”,就把巴西踢回了南美洲,当时举世哗然。身中22刀不倒而让对手一刀毙命,这种坚韧与狡猾,也是典型的阿根廷队。

 

即使从足球战术层面,阿根廷喜欢打中路,也是与擅长拉边的荷兰队完全不同。历史上阿根廷所谓的中场大师,都是中路直塞的高手。1998年阿根廷荷兰大战,阿根廷扳平的一球,贝隆看似漫不经心一脚直塞,荷兰队后卫都以为传大了,转过身才发现洛佩兹已经绕到了身后,反越位成功。这种妙到颠毫的一箭穿心,中国球迷以前只在古龙的武侠小说里见过。

 

但是不知道梅西是否困惑过,我究竟更像谁?就像天龙八部里的乔峰。

 

三 乖孩子梅西

 

也有阿根人早早就认识到了荷兰足球的价值。那就是贝尔萨。他至今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但是被包括瓜迪奥拉在内的许多名帅奉为一代宗师。

 

作为一个阿根廷人,贝尔萨背离了阿根廷的足球传统,在2000年前后,重拾上个世纪荷兰足球的边锋战术,创造了一个至今都少有人用的3313阵型。这个阵型后来成为“偏阵”,但是现在足球界常用的4231和433阵型,其实都是受了3313的启发。这也是贝尔萨受人尊敬的理由。

 

不过,阿根廷球迷对贝尔萨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2002年他率领精英尽出的阿根廷队在韩日世界杯小组赛7日游,造就了那届世界杯最大的冷门,也是阿根廷足球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一个偏执狂战术革新的代价,是整整一代才华横溢球员的世界杯梦想归零。当对瑞典的生死战下半场,一球落后的阿根廷球员只会搭错筋般的像英格兰队一样边路45度起球时,有的阿根廷球迷未等比赛结束就哭了,阿根廷足球不是这样踢的!

 

也许贝尔萨可以对命运自我辩护说,梅西生晚了5年。从来到巴萨开始,虽然巴萨是传控打法,但是与南美的传控打法不同,巴萨非常讲究利用球场的宽度。这就是综合吸收了荷兰足球的精髓和贝尔萨的思想。而球场右边锋的活动区域,也是梅西最喜欢的区域。如果贝尔萨当时有在这种体系里长大的球员,3313或许也不会成为过客。

 

本文无意陷入梅西是否是体系球员的争论。阿根廷足球开始边中结合,未必不是一个进步。但是阿根廷足球的另一面,那种强硬与狡猾,在梅西这一代似乎消失了。


梅西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乖孩子,别说马拉多纳,西蒙尼这样刚勇无双阴谋盖世的队长,他连奥特加、加拉多(河床队主帅)都比不了。加拉多球员时代去法国留洋,第一个赛季在摩纳哥收获了法甲足球先生,和五张红牌。要知道加拉多是踢中场核心的,他拿的红牌比后卫都多。据说加拉多很喜欢的一句法语是:“你在这踢球,知道你老婆在谁的床上吗?”那能不打起来吗?

 

2015年世俱杯决赛,河床遇上梅西领衔的巴萨,顽强抵抗30分钟球门被梅西攻破。中场休息,加拉多直接换下防守型中场,与巴萨拼命,解说员说,加拉多真是血气。最后球队0-3惨败。有趣的是,西蒙尼和加拉多,是阿根廷新一代少帅中的佼佼者,但是当阿根廷国家队抛出橄榄枝时,他们俩都不愿意接手。虽然执教梅西,是很多教练梦寐以求的事情。

 

昨晚 ,很多阿根廷球迷通宵在等巴萨的消息。当看到梅西发出的声明时,一位梅西的球迷在群里连声叹气说,以孩子哭闹不愿意离开巴塞罗那为理由,留队,实在是匪夷所思。

 

不谈竞技层面。在做人的层面,梅西比他的前辈更加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为大局考虑,虽然可能造成遗憾的是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设想,如果是西蒙尼碰到同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一定是和巴萨刚到底。


梅西17岁代表巴萨出场,一晃16年过去了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梅西爱他的祖国,也爱他13岁就来到的第二故乡。他更加无法回避他身上多少存在的荷兰足球风格的影响。某种情况下,他离开了巴萨,也就是离开了他熟悉的自己。

 

梅西3岁那年,前一任球王马拉多纳带领那只被人嘘了一路的阿根廷队来到那不勒斯,迎战东道主意大利队,胜者将进入1990世界杯决赛。全城的那不勒斯人都被“二选一”逼疯了,我们是该支持我的祖国,还是支持我们日夜想念为城市带来历史荣耀的那不勒斯的神——马拉多纳?连意大利主帅维奇尼都被吓到了,居然在接受采访时说,意大利队更愿意在罗马比赛。

 

马拉多纳从没有纠结过,他公然号召那不勒斯人为阿根廷队加油,并在点球大战中,罚入了阿根廷队最后一个点球。然后在满场的沉默中,跑向替补席庆祝。

 

不用要求梅西做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这不怪他。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法背叛的自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