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什么贝壳比BAT更值得学?
2020-09-14 08:53

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什么贝壳比BAT更值得学?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注:过去半年虎嗅Pro深案例栏目研究了58货拉拉两家企业,其背后存在一条主线,即研究低频非标市场的平台打造方法论。

 

经过研究虎嗅Pro发现,低频生意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糟糕,很多创业者之所以泥足深陷完全是因为错用了“烧钱补贴”的互联网惯用打法。在解决低频限制的问题上,58货拉拉都摸索出了非常有效的方法。

 

进一步研究后虎嗅Pro发现,一个平台能否发展壮大,短期看需求,但长期要看供给,而供给端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平台能做多大。但在解决行业性的非标问题上,过去20年的互联网创业史都鲜有成功案例。今天要研究的贝壳找房,可以说是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的平台。

 

贝壳成功打造产业级平台的方法论,并非仅适用于房产行业,也非常值得很多仍在低频非标赛道苦苦探索的平台型创业者们学习。并且,这套方法论有望解答“为何自己的平台难以交易闭环”、“平台如何才能突破限制,覆盖更大的目标市场”、“对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为什么就那么难”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到平台型创业者们以启发。


贝壳找房成功挤到了舞台中央,但与其它C位玩家相比它却是个异类。

 

8月13日贝壳找房(下文简称“贝壳”)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当天收盘价较发行价大涨近90%,此后股价一路维持涨多跌少的态势,市值最高时超过600亿美元(截至9月11日收盘,市值为547亿美元)。按市值排名,其在国内互联网界已经妥妥挤进top10。

 

虽然贝壳已经成功挤进市值top10俱乐部,足以与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当前的一流平台一较高下,但其本身却是个十足的异类,其崛起打破了太多互联网圈的共识:

 

第一,高频刚需的市场才能出大平台。以上几个大平台,随便一个都是月活甚至日活过亿,而贝壳4000多万(App+小程序)的用户月活数据着实不够看。

 

第二,线下打不过线上。曾经的“互联网+”和O2O大潮,都爆发过一个争论——做新一代的平台,究竟互联网人更有机会,还是传统产业里出来的人更有可能,但结果是几乎没有一个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互联网平台的案例。但时至今日,链家做到了,从一个传统房产中介机构里成功孵化出了贝壳,一个500亿美金市值的房产交易和居住服务平台。

 

第三,高频很容易打低频,反之却很难。对于房产这块肥肉,以上几个大平台都或多或少的有介入,月活是贝壳2倍的58同城更是把房产作为了核心业务,但结果却是贝壳撬动了2万多亿的市场规模,而其它“高频”平台均未在房产领域有太多建树。

 

但反而是贝壳这个异类,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更具借鉴价值。

 

严格遵循二八法则的互联网圈,整个蛋糕的奶油层早已被几大互联网平台瓜分殆尽,其余的玩家只能分食剩余的20%,而这20%往往就是那些所谓低频、非标、貌似很难做出大平台的市场。

 

这些市场包括二手房、租房、装修、二手车、美业、医疗、婚庆、货运搬家等行业,每一个拉出来都有万亿甚至十万亿级的市场规模,都是供需两端都分散的行业格局,都具备做出双边网络平台的潜力,但就是没能复现BAT、TMD那样的成功。

 

而贝壳媲美TMD的成绩,几乎等于给所有长尾玩家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从贝壳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解锁万亿市场中打造巨型平台的钥匙。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只有贝壳做到了?贝壳是如何做到的?以及我们是否能从中提炼出可以复用的方法论?



本文是 深案例 付费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