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油气改革,不产油的浙江凭什么站在了风口?
2020-09-16 10:07

新一轮油气改革,不产油的浙江凭什么站在了风口?

浙江在油气产业领域的大手笔,源于自我认知与角色期许,还有政策的加持。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侯瑞宁,编辑:张慧、杨悦,原文标题:《新一轮油气改革期,不产一滴油的浙江凭什么站在了风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宁波市驾车向东出发,走甬舟高速,过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约1个半小时车程后,到达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下称浙江自贸区)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油气为核心实现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自贸区,舟山用了三年时间,让这里聚集了6000多家油气企业,成为中国油气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方。


这里坐落着世界单体工业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石化项目——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有国内首个民营大型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一系列新的布局还在继续。


离开舟山,向西南行进约200公里,便到了绍兴市新昌县。年初,浙江天然气管网代输试点在这里正式启动,打破了近20年的“统购统销”模式。


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打造海上LNG登陆中心,未来将形成2000万吨以上接卸能力。图片来源: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浙江天然气体制改革由此破局。


今年以来,从开拓上游气源,到改革中游管道,再到整合下游城燃企业,以及规划筹建浙江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浙江在油气领域的动作频频。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认为,从全国范围看,浙江在油气领域的举动具有探索性和引领性。


资源小省的烦恼与谋略


浙江近年在油气产业领域的大手笔,源于自我认知与角色期许。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去年,浙江GDP排名全国第四,其成品油消费量超过1800万吨,同比增长6%;天然气消费量为1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


但浙江是资源小省。其能源自给率仅为5%,95%需要从外购买。省内陆地油气资源几乎为零。从某种程度来讲,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机感,让浙江的能源产业发展在基因里自带了开放和多元的特点。


浙江有八大气源,包括西一气、东海天然气、川气、西二气、宁波LNG、丽水36-1气、新天煤制气和新奥舟山LNG。除了东海天然气和丽水36-1气产自浙江海域外,其余均来自外部。此外,浙江的几大炼化项目,油源也主要是从沙特、伊朗和巴西等国进口。


浙江在经济和油气领域的发展已排名前列,但和江苏、山东及广东等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浙江社会科学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江苏和山东等省偏重重化工类产业不同,长期以来,浙江产业结构偏重于纺织等轻工业,在化工产品方面也偏向消费类产品。


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位居浙江工业企业产值排名前三甲。


同期,浙江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5%;全省规上石化企业工业总产值1.04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15%。


“这几年,浙江在石化领域发展开始加快。”徐剑锋说,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需求有更大提升,且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化工原料中间品的需求量增大,大力发展油气产业是种必然。


今年8月,浙江印发《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 (2020~2025年)的通知》提出,2025年省内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8万亿元,位居该省现代纺织产业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首,占到十大产业链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上述《通知》称,到2025年,这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以上。


除了着眼于本省能源产业和经济发展外,浙江省油气改革更重要的角色,是推动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探索者。


浙江是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省国有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千分之七,私营、外资和其他企业工业产值的占比高达99%。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民企在浙江油气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获得的良好收益,为国内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探索性经验。


今年,中国成品油出口权再度向民企开放,国内最大民营炼厂浙江石化成为首个破冰者。


根据商务部7月印发的《关于同意赋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的批复》,浙江石化是除五大央企之外首个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公司。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戴家权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石化产业方面领域,浙江抓住了行业规模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且抓住了国家石化产业政策调整的时机,使其站在了新一轮发展的高起点上,其在石化产业方面的发展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浙江有着更大的野心。黄先海强调,浙江发展油气产业绝非仅着眼于浙江,而是放眼整个中国和全球市场。


“要做大宗商品全球配置中心,油气产业是最重要的抓手。”黄先海说。


“十三五”以来,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加速东移,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亚太地区成为推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成为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去年,中国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双双突破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突破45%。保证油气稳定供应,以及寻求定价权成为中国的内在需求。


浙江自贸区对标的港口是新加坡裕廊岛自由贸易港。新加坡不生产一滴原油,但它花了20多年时间,将裕廊岛工业区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全球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政策加持


3月31日,国务院一纸公文,为浙江省的油气全产业链的进阶发展带来重大政策红利。


这则名为《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批复》(下称《若干措施》)的文件,在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品流通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等11个领域提出了26项措施。


这是中国自贸试验区中出台的首个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支持文件。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在当时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若干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继续在油气产业开放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升国内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为全国油气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累经验。


四个月后,浙江省公布了《关于推进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设油气企业1.2万家;天然气接卸能力达3000万吨;油品储存能力达4000万立方米,油气年吞吐量超过1.4亿吨等。


新政策的加持,源于浙江过去几年的产业发展。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区宣布成立,目标是经过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改革探索,显著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浙江自贸区开始着力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以及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以此构建油品全产业链。


成立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保税油年供应量已突破400万吨,年均增长57%,舟山港跃升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油气储存规模达到3100万立方米,原油战略储备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交易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


浙江自贸区在中国率先开展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企业试点,推动了中国油气贸易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取消了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等,促进了成品油市场化改革。



浙江自贸区的发展,暗合了中国“十三五”油气产业发展和政策调整轨迹。


2015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减速,供需相对宽松,结构性、体制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成为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出台油气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进出口及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研究推动网运分离等。


次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正式揭开中国新一轮油气改革序幕。


“在国家油气体制机制进入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浙江牢牢抓住了这次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峰说。


果断启动天然气体制改革,是浙江顺应油气产业发展趋势的另一注脚。


中国天然气管网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统购统销、允许代输和开放型。浙江是统购统销模式的代表。


天然气发展初期,统购统销模式有力保障了省内的天然气供应,但随着社会和产业发展,该模式成为产业掣肘。


作为开放型模式的代表,去年江苏的天然气消费量为287亿立方米;浙江则为148亿立方米,较江苏低约48%。同期,浙江的天然气价格为3.1元/立方米,较江苏气价高出24%。


去年底,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今年1月,浙江发改委发布《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称,稳妥推进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分离改革,重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这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应对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对浙江在省级管网控制权方面带来的挑战。”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裴紫叶在其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


4月,浙江省发改委印发《2020~2021年浙江省管道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网代输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打破多年来的统购统销模式,提出2020年全省争取管道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规模30亿立方米以上。


这标志着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虽然浙江天然气管网代输进步很大,但改革的成效有待观察。


“比如下一步,浙江省的天然气管网公司由谁来控股,与国家管网的关系如何处理,和不同的供应主体之间协调运营,向第三方如何开放等。”刘毅军说。


第四大炼油省的挑战


“天然的深水良港与广阔的经济腹地是浙江自贸区最独特最明显的优势。”黄先海认为,浙江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液体化工储运基地等,具有独一无二的水深条件。2019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


浙江自贸区在油气储备、中转、加工和保税燃料油供应等领域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19年,浙江自贸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气储运基地,总储运规模超过1亿吨;保税燃料油供应量410万吨,占到全球的40%。


特别是在原油加工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是继山东、辽宁和广东之后的国内第四大炼油省份,原油加工能力为5510万吨/年。


浙江石化、镇海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分别位居中国炼化企业第一二名,远高于全国炼厂424万吨/年的平均规模。


此外,浙江炼化项目产业链延伸度长,以高端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炼油为辅,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山东炼油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但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炼化一体化水平和盈利水平较低,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较多挑战。


“山东是从体制夹缝中杀出了一条路。现在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山东需要做出更规范的调整。”刘毅军说。


同样身为化工大省的江苏,因为小型化工厂较多,中低端产品多,污染严重,近年来受到环保政策的巨大冲击,关闭退出化工厂超过上千家。


在戴家权看来,浙江省石化产业在发展之初就以大型化、规模化为主,加上绿色高端的石化产业结构,让其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山东和江苏的历史包袱较重,在转型过程中速度较慢。


以山东裕龙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例,该项目被视为山东省石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于2015年首次提出,但因环保和产能置换能等原因,直到今年才进入生态环境部审查阶段,错失了”十三五“国家规划建设大型石化基地的良机。


市场优势是浙江发展石化产业的又一王牌。


浙江自贸区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以及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交汇点,市场辐射范围极广,且都是油气和化工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集中了中国40%的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


徐剑锋表示,浙江的开放型经济具有由内而外、先贸易后投资,以市场为导向、官民联动发展,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互补性,贸易与投资的互补性等特点。这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尽管如此,浙江在油气领域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


“浙江舟山自贸区的发展主要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油气在国内流通有障碍,省际之间的市场壁垒限制大一统的市场形成;二是目前浙江自贸区的开放程度与新加坡等自由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黄先海说。


郭焦峰认为,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外向型企业生产面临更多风险。


此外,浙江油气领域的规划与今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需要考虑。浙江在油气领域的投资规模巨大,其经济效益还需要持续观察。


黄先海建议,虽然税收等政策方面已出台了具体举措,但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侯瑞宁,编辑:张慧、杨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