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低薪到底是谁造成的?
2020-09-22 19:00

这个行业低薪到底是谁造成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ID:babblers),原标题《宫崎骏他瞎说!?动画业界低薪不是手塚治虫的锅》,作者:思考姬,编辑:彼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是把社会问题的锅甩到某个人的身上……”


8月30日,由日本评论家中川右介(1960年生,早稻田大学毕业,日本评论家,曾任出版社编辑长)发表在日本网媒现代商务(現代ビジネス)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包括动画导演片渊须直,以及老一辈漫画家宫尾岳在内动画从业人士的讨论。


文章题为《造成动画业界低薪的元凶是手塚治虫吗?我所见证的意外真相》(アニメ業界の低賃金は手塚治虫のせいなのか? 見えてきた意外な真実)


原文发表于日本网媒现代商务,原文链接:https://gendai.ismedia.jp/articles/-/75170?imp=0


文章针对动画业界中流传甚广的“手塚治虫瘟神论”——即因为手塚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以过于低廉的价格卖给电视台,由此造成了此后的电视动画无法平衡收入,进而导致至今的动画从业人员的低薪资现象——进行了反驳,并且,是以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关于手塚治虫的相关说法为靶子,进行了一一驳斥。


宫崎骏与手塚治虫之间到底发生过些什么?宫崎骏反对的又到底是什么?这里戳学术趴往期文章→《宫崎骏VS手塚治虫,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日本动画》做一个快速简单了解,可以更加能体会到这篇文章诉诸背景


而对于这篇文章,宫尾岳的读后感是“终于看到正经的说法了”。


“终于有正经的分析了,不过如果是动画界老一辈的人,也早就知道这些了”


而动画导演片渊须直则有更加复杂的看法。


“文章中,为了给手塚正名,将批判的对象选为“那个宫崎骏”也是有点……”


由此,我们对原始文章进行了全文翻译,供大家继续讨论。


*以下为《造成动画业界低薪的元凶是手塚治虫吗?我所见证的意外真相》这篇文章的原文翻译,不代表学术趴编辑部观点。


每谈到日本动画的时候,就无法回避那个问题——动画业界从业人员的薪水太低了。


因为喜欢动画才从事着这份工作,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榨取干劲”。


不仅仅是动画行业,整个影视的世界都可以说是如此。


然而,放在影视行业的话,如果因为行业不景气而造成电视台的业绩变差了或怎么了,(人们)并不会将原因归结于某个人物身上……


但是,动画业界却仍然将这个原因,放到已经去世了30多年的手塚治虫的身上——


“就是因为手塚治虫把《铁臂阿童木》低价卖给了电视台,才导致动画师的工资变低的!”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笔者写作《动画大国建国纪1963~1973》这本书的动机之一,就是重新验证“手塚治虫瘟神说”、并想要推翻这个说法。


人总是根据碎片状的“事实”,而捏造出“故事”。


“手塚治虫瘟神说”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而将这一“错误的历史”扩散出去的人之一,就是宫崎骏。


1989年手塚治虫去世时,漫画杂志《Comic Box》1989年5月号做了一期纪念手塚治虫的采访专题:“特辑:我们的手塚治虫先生”,在其中,宫崎骏的访谈回答,与其他一众对手塚赞不绝口的口吻迥然不同,他是其中唯一一个全盘否定了手塚治虫的人。


那篇名为《当手塚治虫被赋予“神之手”这个称号时,我就已经与他诀别了》的访谈文章,也同样收录在了宫崎骏的著作集《起点 1979~1996》中。所以可以推断出,这些话并不是宫崎骏因“一时冲动而失言”,而是宫崎骏本人很希望这类发言被大众了解的。


宫崎骏是这样说的:


“在动画方面,我无法对他(手塚治虫)所做的一切给予任何评价。虫制作(手塚治虫制作公司)的工作,我也不喜欢。”


“手塚治虫说过的话,和他所主张的事情,都是错的。”


某种意义上,这真是种勇气十足的行为。面对已经去世、而且是业界拥有最大权威的人物,能在杂志追悼特辑中如此全盘否定,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简直就像是在灵前守夜的人面前说“去世的那位是个很糟糕的人”一样。


宫崎骏是怎样一位特别之人,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宫崎骏是怎样看待手塚治虫的


手塚治虫去世于1989年2月份,时年60岁。


1989年,宫崎骏48岁,已经发表了《风之谷的娜乌西卡》《天空之城》《龙猫》等作品,并且预定当年7月份再次发表《魔女宅急便》。


那时的他作为动画电影导演,名声与手塚治虫几乎齐平。所以那时的宫崎骏,并不是作为一名年轻人对权威者的反抗而发声,而是以同行、竞争对手的姿态,对手塚治虫做出的批判发言。


“虽然这是手塚先生的特辑,但是其中基本都是追悼文的大合唱,我并没有打算加入他们的合唱”,宫崎骏在最初如是说,并认为特辑并不等于追悼访谈。


“主要是,与那些将手塚先生称为神的家伙们比起来,我与手塚的关系要深刻很多。把这样与自己有如此紧密关联的人,是不能放到神坛上供奉起来的人物。我自己对手塚先生来说,可能谈不上是对手,但是我自己在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可没办法将手塚当做神仙、摆上神坛,并以这种状态去工作的。”


也就是说,宫崎骏是非常认真的,将手塚当做竞争敌手看待的。


手塚治虫出生于与1928年,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两人相差12岁。


宫崎骏曾经承认,在漫画上,自己在儿童时代确实受到了手塚的《铁臂阿童木》的影响。然而在动画上,却对手塚给予了否定。


宫崎骏的事实错误


宫崎骏批判手塚治虫的动画、或者说虫制作动画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本就不同,而“手塚治虫做不到,所以我就做出了这样的作品”也是作为后辈的宫崎骏的立场。


宫崎骏的访谈中有问题的,其实是以下发言。在批判了几部虫制作的作品以及手塚的发言之后,宫崎骏说了下面的话:


“昭和38年,手塚以‘一集50万日元’的低价开启了日本的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因为这个先例,才产生了后续的动画制作费过低这个问题。


虽然这是不幸的开端,但这也是TV动画在日本经济成长过程中无法逃离的命运。只不过叩响了扳机的,凑巧是手塚先生而已。”


这些发言,从一开始就错了。


但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宫崎骏,在手塚治虫刚去世后便对其进行批判,这些极为无礼的言论,却成为了以后批判手塚动画的根基。


手塚的“胜算”


1963年1月1日起在富士电视台开始播放的、由手塚治虫制作公司制作、手塚治虫原作的《铁臂阿童木》,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国产TV动画。


手塚治虫制作公司,也是由手塚创立并担任社长的一家动画制作公司。


宫崎骏说,虫制作接受的动画一集的制作费是“50万日元”。


“55万日元一集是可以的”(宫崎骏错认为50万日元)这句话手塚确实说过,但是实际上,制作费并没有那么便宜。


手塚社长当时说“55万日元就可以做出来”,是因为他听说当时儿童向真人电视剧的制作费就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但是,动画比起真人类型,要花费数倍的功夫,这个价格肯定是做不来的。


因此,当时的虫制作的董事就与广告代理商*的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实际上支付给虫制作的费用为155万日元。(*译者注:即广告公司,负责作品的宣发)


但尽管如此,这个费用也非常苛刻。


对比同时期的东映动画,它的动画制作费花了多少呢?东映动画1963年制作的动画电影《淘气王子斩大蛇》,85分钟的时长,制作费为7000万日元。


合计1分钟为82万日元。


这样单纯计算的话,《铁臂阿童木》一集为25分钟,换做东映动画来做的话,82万日元×25分钟,等于一集要花费2050万日元。


155万日元与2050万日元,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手塚深知“55万日元”的费用,肯定会造成很大的赤字。但尽管如此,他依旧接受了的理由,在于如果是这个的价格的话,其他公司就不能介入了。


并且,手塚确信赤字一定会填平。其中一个原因是,动画还将会出售给海外(美国),另外一方面,是还会有角色的商品化等收入。


虫制作的员工当初的工资都很高


《铁臂阿童木》最后卖给了美国三大网络之一的NBC的子公司,阿童木的衍生品也大卖,这些莫大的版权收入全部归虫制作所有。


手塚最初也做好了万一副收入不妙的准备,一旦有个万一,他打算自己通过画漫画赚钱来填平赤字,但是最终也没了这个必要。


《铁臂阿童木》是由富士电视台放映,明治制药作为出资方,万年社作为广告代理商*。


手塚虽然说过“55万日元一集可以接受”,但这并不是由富士电视台发下来给虫制作的“制作委托费”。


包括著作权在内的一切权利,都是归虫制作所有的,富士电视台只是以购买了《铁臂阿童木》的放映权形式,与虫制作签订的平等契约。


所以,角色的商品化收益,并不归富士电视台所有,而是全部直接收入虫制作自己的囊中。海外的放映权贩卖费,同样如此。


手塚治虫把动画确立为了动画制作公司赚钱的业务。


虫制作员工的劳动环境,确实严重到了需要彻夜加班的程度。


但是在薪资待遇上,员工们都得到了优待。


特别是在初期人才不足的时候,虫制作不得不从东映动画等动画制作公司挖人,这种情况下甚至是员工说多少给多少,“可以给你东映给的好几倍哦”这样。


因此,在当时的日本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还不多的时候,虫制作公司的停车场就停满了员工的小轿车。


“多劳”,但是“多得”。


虫制作虽然在10年后,也就是1973年倒闭了,但是那时候多数员工都独立了出去,并且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为他们白手起家的资金后盾的,就是当初虫制作的高薪金了。


模仿《阿童木》失败的其他动画制作公司


《铁臂阿童木》于1963年开始放映,随之在那一年的秋天,另外3部儿童向TV动画也开始制作和放映了。


虫制作需要一周制作一集《铁臂阿童木》动画出来,因此在技术面上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技法。那就是“尽全力让画面不动”这样的本末倒置的原则,总之,托福于“省力化”的需要,日本动画反而开始变得更加重视故事。


这种手法,迅速被其他公司模仿起来,1963年秋季,TJC*制作的《铁人28号》《8号超人》、东映动画制作的《狼少年肯》开始放映。(*译者注:现在的エイケン,动画制作公司)


“动画是无法赚钱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始于虫制作,而是这两家公司的原因。


TCJ原本是制作电视广告的制作公司,在当时的电视广告中,动画效果使用频繁,因此TCJ有动画部门。


见到了《铁臂阿童木》的成功后,电通*就向TCJ下单了《铁人28号》,而TBS*下单了《8号超人》。

(*译者注:以广告为中心的综合一体型沟通服务公司 *译者注:东京放送电视台)


TCJ与虫制作不同,是以承接电通&TBS的下单的形式下,接受了低廉的制作费的。这个时候,它明明可以谈一个更高的制作费,但是考虑可以通过动画商品化赚钱,因此也抱着赤字的觉悟接受了。


TCJ拥有《铁人28号》的著作权,因此后续通过商品化获得了收入;但是《8号英雄》的动画版权,只属于TBS和原作者平井和正与桑田次郎的,因此后续的角色衍生品等收益没有TCJ的份儿。


《狼少年肯》是在NET(现·朝日电视台)放映的。NET在当时是东映的子公司,东映的社长大川博也是NET的社长。东映动画,也当然是东映的子公司。


东映拥有着明明可以指示NET“给予东映动画恰当的制作费”的立场,却没有这么做。


尽管如此,拥有着《狼少年肯》版权的东映动画,后续也通过角色商品化获得了收入。


电视台、广告代理商等,一旦发现动画的利益是存在于角色衍生品这一点,就会去获取这种权利,并且再也不会放手了。


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动画制作公司不仅要被迫承担低预算的制作费,版权也不在手,经营越发严苛,给动画员工的工资也就高不起来了”这样的构造。


而这,可不是手塚治虫的错儿了。


更严重的是,东映动画在开拓电视动画市场后,需要增加员工,但是由于员工成本再次为运营造成了压力,因此不得不整顿员工体系,而这又造成了之后不断的劳动争议,正式员工的采用减少,转包、二次转包、自由职业者的采用等局面的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好的动画师比做正式员工的时候,收入还要高。


宫崎骏,对于手塚和虫制作所创作出的各式各样的省力作画法,作为同行来说无法接受这一点,还可以理解。


但是,动画员工低薪这一点的责任,强加于手塚治虫之上的话,就是事实错误,其意图也让人看不懂。


做不了长篇动画了,也是手塚治虫的错吗?


宫崎骏还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那个时候他(手塚治虫)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发生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晚上两、三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还能心无旁笃地在以往那种长篇动画的制作现场工作一段时间吧。


不过这一点,现在其实也无所谓了。


宫崎骏在刚入职东映动画的时候,正赶上《铁臂阿童木》开始播放的1963年。那时候东映动画还没有部署电视动画,而宫崎骏本人,也是怀揣着想要制作长篇动画的梦想,才入职了东映动画的。


但是,那年的秋天开始,东映动画就开始部署电视动画,TV动画的业务也开始变多了。


东映动画看到,动画商品化也是有利可图的,因此一时打算从动画电影这块撤离。


对宫崎骏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手塚开拓了电视动画市场,东映动画还可以像以往那样维持这一年一部长篇剧场动画的模式,继续走下去。是手塚治虫破坏了这样的长篇动画制作环境,因此很怨恨。


然而,东映动画开始开拓电视动画市场,而放弃长篇动画这一决策,是东映动画的高层的判断,将这一原因归于手塚治虫,不得不说是一种曲解。


同时期,手塚治虫的虫制作,再次抱着赤字的觉悟,于1969年制作了成人向的长篇剧场动画《千年一夜物语》,并且票房大获成功。


《千年一夜物语》这部电影,是由配给公司ヘラルド负责企划的,并且是曾经先与东映动画试图开展合作,因为预算问题没谈拢,而后才找到了虫制作来负责的。


如果东映动画没有拒绝这个项目的话,宫崎骏也可以继续做动画电影吧。


宫崎骏所说的话,都是不对的


《铁臂阿童木》虽然被电视台支付了放映费的前提下,仍然是赤字,但是依靠副收入盈利了。这些利润以工资的形式返还给了虫制作的员工们。甚至员工们得到了都可以独立发展程度的薪金。因为员工的待遇太好,导致了虫制作公司接下来的经营恶化,并最终倒闭——


这就是虫制作公司的历史概要。而在其中,哪里也没有手塚治虫以低薪来雇佣动画员工们的“事实”。


因《铁臂阿童木》,而导致长篇动画无法做下去了这件事,也是宫崎骏的认知错误,或者捏造。因为东映动画经营恶化,而导致其做出了从长篇动画领域转向了电视动画的经营判断,而这,和手塚治虫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宫崎骏所说的“手塚先生所说的话与其主张,全都是错的”这句话一样,“宫崎骏先生关于手塚治虫所说的话,也都是错的”。


结语


对于上述文章,日本一部分动画相关从业者对于为手塚“正名”这一点,以及其提到的原始真相、包括虫制作员工的高工资这一点,确实给予了肯定。


在“动画历史修正”这方面,上篇文章也确实有着一定的阅读意义。


不过,文章将“宫崎骏”的一系列发言以及宫崎骏本人作为靶子这一点,也遭到了很多批判,被认为又回归到了“个人批判”而忽视了产业本身问题。


漫画家表智之表示,不只是这篇文章,总是有动画界相关评论“将社会问题的锅甩到个人身上”,由此可以看出,“业界构造的扭曲这一点,大家到底是有多么得认知不到”,“神话化后的个人沉浮论还是不要与动画产业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导演片渊须直也表示,文章中部确实提到了业界构造开始扭曲,这一点应该深度挖掘,然而文章最后,却仍倒退回了针对宫崎骏的“个人批判”上,再次将大家的视点,从业界构造扭曲的问题转移了。



而一名普通读者,在讨论中的发言得到了多数赞同:


文章中也说了“因为考虑到后续的版权或商品化收入,因此才降低了制作费的”对吧。结果,这个版权收入现在全让电视台和广告代理商给夺走了……


这才是第一大问题啊!


——日推网友するがまな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ID:babblers),作者:思考姬,编辑:彼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