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兰州蓝,成都蓝,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走入深水区
2020-10-01 17:55

北京蓝,兰州蓝,成都蓝,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走入深水区

来源|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小贝

头图|图虫创意


就在几年前,北京市民在秋冬季节最熟悉的老朋友是雾霾,一个冬天遇到多次连续雾霾天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污染严重的日子里,整座城市都被笼罩在灰黑色的穹庐下,没有人能看出这是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反而以为这是后工业时代的赛博朋克遗址。


那几年,京城风采难显,称一句“霾城”也不为过(图片:tung  / 图虫创意)


受到雾霾影响的也不只是北京,大江南北的大型城市和工业城市,在那时候都不乏雾霾天的报道。公交车失踪、市领导迷路、司机看不清红绿灯、城市在卫星图中成为黑洞,诸如此类的魔幻新闻每年都会出现。


奈何车前窗也没个雾霾刷(图片:xiaosan / 图虫创意)


几年过去了,大家却明显地感觉到,雾霾天变少了。其中的典型便是北京、兰州、成都三座曾经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城市。在它们背后,则是数年来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出的诸多努力。


北京蓝,兰州蓝,成都蓝


一般说来,一座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排放和扩散。可想而知,一座污染物排放高、扩散条件差的城市,污染物就会在城市上空聚集,城市也就成了空气污染的重灾区。


首都犹如“仙境”,但反而影响飞行(图片:随意走走/ 图虫创意)


北京、兰州、成都这三座城市,就很不巧,都是排放高、扩散条件差的城市。



排放高很好理解。以北京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后,首都发展奇快,过去20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私人车辆数量增长了22倍,能耗增长近90%,人口增长近60%。而且由于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北京的能源供应曾一度高度依赖煤炭,空气污染物浓度不可能不高。


那两年确实颇为吓人(2013年1月,华北平原,图片来自:NASA)


兰州、成都也不遑多让,两者分别是西北、西南地区的区域大城市,兰州有发达的炼化产业,成都更是各工业门类齐全,人口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压力巨大。


兰州是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也是我国重化工,能源等方面生产基地之一,但这些恰恰也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图片:凝固之眼 / 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这三座城市又位于群山包围之中。北京有西侧和北侧的太行、燕山,成都被龙泉山和龙门山包夹,兰州更是完全依黄河河谷而生,空气流通都并不顺畅,污染物很难扩散,难免在城市上空越聚越多。


排多少霾多少,出不去(2011年5月,四川盆地,图片来自:NASA)


比起那些只有排放压力,或者工业并不发达的城市,这三座城市“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自然地理的客观条件,也让三座城市治理空气污染困难重重。


然而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近几年的空气质量评比中,这三座城市却成为了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排头兵。


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来评分,这三座城市的成绩在大型城市里确实是瞩目的(数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据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18和2019年兰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18年和2019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213天和296天,同比增加83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越低越好)更是连续7年保持下降。曾经烟雾弥漫的兰州,现在已经成为了工业城市大气治理的“范本”城市,打出了“兰州蓝”的招牌。


早在2015年,兰州市就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除去奖项或者数据,兰州人民对于空气质量的感受一定是最直观(图片:王运江 / 图虫创意)


北京和成都的转变也很明显。近三年来,北京较少出现过连续雾霾天,在雨后的夜晚,已经能透过夜空看到星空了;而成都市民,则有机会在市区重见“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


从北京蓝天偶尔登上热搜,到市民对于蓝天习以为常,这是北京大气治理最好的答卷(图片:仙人板板 / 图虫创意)


如此转变,是两项专题政策接力执行的结果。


其一是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主要对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做出了规定;其二是2018年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在《大气十条》的基础上,追加了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要求,以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或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的要求。


国家政策给了城市行动以指导,使得这些多年来都尝试控制污染物的城市得以采取更有力的手段治理污染。而在北京、兰州、成都背后,还有大批一、二线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lean Air Asia)最近发布的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0: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大气中国2020》),就总结了近年来那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比如不断细化升级的监测网络、能源与工业行业的减排深化、机动车排放管控升级等等。


报告追踪了过去一年中国33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表现和治理措施,既是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图片:http://www.cleanairasia.cn)


这些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速正增长的现实也说明,治理环境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经济发展的伤害。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以各自的方式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气中国》系列报告深度客观地追踪了中国自2013年以来的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2020年的报告(实际展现的是2019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近几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在人们的感官上是有效的,在科学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


2013-2019 年3个城市 PM2.5 年均浓度值(数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就完全没有了隐忧。


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都延续了过去的空气质量改善势头,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但全国总体改善情况明显不如往年(2015~2018年)。



往年,6种主要污染物中,有5种能实现年均浓度下降;但2019年只有PM10和SO2下降了。


2018 与 2019 年六项标准污染物年均浓度(图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环境改善开始减速,现有的成果却还没能达到完全令人满意的地步。


以大家最关心的PM2.5为例,虽然2019年北京的年均浓度降到了42微克/立方米,创下了2013年监测以来的最低值,却仍然高于国家标准限值35微克/立方米。而其实中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只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置的最宽松的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值,与欧美国家的水平又有不小的差距。


从每天都要关注PM2.5的浓度,到蓝天白云频现,大众对空气污染的焦虑降低了,但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图片:Sved Oliver / 图虫创意)


另一个隐忧是在其它污染物浓度有所好转的同时,臭氧的浓度却在逐年上升。


距地面约30公里高空中的臭氧,构成了阻挡紫外线的臭氧层,是对地球生物有益的圈层。但如果是在近地面出现了很多臭氧,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它会对人体形成刺激,同时损伤破坏植被以及造成农作物减产,危害很大。


高空中的臭氧是地球的防晒霜,多年来由于氟利昂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了伤害,同时近地面有害的臭氧却在增多(图片:NASA)


从2013年我国全面监测臭氧以来,全国城市整体臭氧年均浓度就一直在上升。而《大气中国2020》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的臭氧总体平均浓度又在上升,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重点区域的恶化情况更严重。


这些近地面的臭氧,往往都是通过二次反应生成的。像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会生成臭氧。


油门一踩,就有上百种的化合物被排放到空气,而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也让空气质量遭受着更大的考验(图片:王志勇577/图虫创意)


这也就意味着,臭氧的防治需要控制的不仅仅是臭氧本身,而是NOx、VOCs等前体物。它们的排放来源众多且管控难度大,形成过程又比较复杂(蓝天白云下也可能臭氧超标),这也让臭氧成为了出了名难管理的污染物。


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到了现在,是真的进入深水区了。


一起携手创造中国蓝


总的来说,从2013年的《大气十条》到2018年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展现的都是中国人追求更清洁生活和环境的决心。多年来,这份决心没有动摇,政策实施的效果也有目共睹。


下一步,中国社会仍然会保持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并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北京交通大学配备了太阳能装置的学生宿舍(图片:东方太白 / 图虫创意)


2020年,“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将问世,不难想象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仍然将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根据目前的空气质量现状,重新设立目标,再次启航的好机会。


《大气中国2020》也对“十四五”大气污染相关政策献计献策,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针对PM2.5浓度下降减缓、臭氧持续不降反升的现状,其实可以将这两种污染物进行协同治理,并确保形成臭氧的前体污染物NOx和VOCs能够“双控双降”。


当然,深水区的管理必须做到精细、科学,这对污染物数据监测、采集、公开等环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在过去“掉队”的城市要加强信息公开。


当然,对一些主要污染源,比如汽车、货车的尾气排放,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去年开始实施的汽车“国六”标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未来,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可以专门制定明晰的奖罚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与环保,惩罚那些弄虚作假,破坏大家生活环境的行为。


陆续有性能强劲的电动汽车问世,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政策,也是环境保护的一大进步(图片:makingultimate/ 图虫创意)


已经在进行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必然会继续保持。过去几年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先进做法,比如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清洁煤利用,就能有效减少煤炭相关产业带来的污染物。而随着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铁路运能扩大取代公路运输等举措有序推进,中国社会未来的环保潜能还有很多可被挖掘的空间。


2018年和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每一点的进步都是在为人类铺垫更好的未来(图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


这场国家层面的环保战役,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聚沙成塔,如果人人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一个有责任心,有环保意识的年轻人来说,参与环保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打车;看到排放污染的工厂和车辆,我们可以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进行举报;使用空调暖气时,我们可以将温度设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比如26℃左右。


共享单车并没有随着个别几家的失败而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反而通过经验积累成为中国空气治理的一块砖瓦(图片:图虫创意)


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改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从来也不只是政府、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应该是由全社会所有人共同关注、参与的。只有我们共同携手,才能迎来真正美好的蓝天白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