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是时候降低产能、只关注少数人需求了
2020-12-02 12:07

是时候降低产能、只关注少数人需求了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撰文|Odin Chong

题图|修改自视觉中国

 

本篇是“智能制造是什么”系列第一篇,分析智能制造需求之由来——《是时候降低产能、只关注少数人需求了》。

----------------------------------------


  • 据说,西门子在安贝格 (Amberg) 的工业 4.0 示范工厂,生产一台控制器,58 秒,台台不一样。

  • 据说,宝马在丁格芬 (Dingolfing) 的工厂,单机转换涂装颜色,58 秒,辆辆不同色。

  • 据说,奥普蒂玛 (Optima) 生产一瓶香水,58 秒,瓶瓶不一样。


我们不是说要用智能制造吗?不是说什么工业 4.0 吗?就只给我看这些工厂,生产不同形态的香水、以及不同形式的汽车吗?智能制造不是应该在一间高科技的工厂、一台一台高科技的机械人、一次又一次通过 5G 呀 AI 呀 IoT 呀 Big Data 呀等等的高科技,多快好省地制造出一大堆高科技的产品吗?


大家想多了。


其实——


  • 智能制造不像以往的工业模式,它无法让工厂产能大爆发、又能让你生产出受大众欢迎的产品。

  • 智能制造的目标与很多人心目中完全相反,它只帮你生产少量产品、生产少数人感兴趣的产品。

  • 智能制造不是什么宏大叙事,它只是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故事。


要知道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制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Odin 说智能制造其实只能帮我们生产少量产品、生产少数人感兴趣的产品?事实上,多年来工业技术的演变,全部源自需求上的转变;任何不从用户需求开始讨论智能制造,都是在耍流氓。


旧有需求模式不再


以往,人类就只能自耕自食、自给自足。但自从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通过科技的帮助,人类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科技带来火车、汽车电话、电灯等等全新的机器,为我们带来更理想的生活。但更重要是,科技带来的工业革命,也使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就能用更低的代价,换取更多的物质生活,我们开始想追求“美而廉”的生活。


美国福特公司就是典型例子。尽管汽车在 19 世纪末已在德国面世,但据资料指出,即使在 20 世纪初,一台汽车售价仍然高达 2,000~3,000 美元,在当时是昂贵的奢侈品。但在 1908 年,福特车厂通过大量生产制,把汽车的售价大幅降低至 825 美元,并在 1921 年把产能增加了 15 倍,售价却进一步降至 260 美元。最终,当时一般美国家庭也能购买汽车,感受科技所带来的方便。



但“美而廉”的生活是有代价的。正如亨利・福特自己所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福特车牺牲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不断减少产品种类,压低 SKU,尽可能把所有产品造成一模一样,才能通过规模生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下,消费者为了得到更廉价的产品,就不得不选用毫无个性、沉闷的标准化产品。


但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地区的战后婴儿潮世代开始长大,这些被后世称之为“Me Generation”的年轻人,教育程度更高,楬橥个人主义,强调自我个性,开始通过反越战、嬉皮士等反主流文化运动,向既有的既社会传统作出挑战。随着婴儿潮世代冒起,消费主义在 1970 年代开始出现,大众通过消费行为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新世代的需求模式,悄悄来临。


在这时候,单调而没个性的大量生产风格,不再能吸引消费者,生产商必更快速地迭代、生产更能彰显个性的产品。直至 2000 年代,快时尚 (Fast Fashion) 开始针对这个全新的消费模式,带来了产业的重大变革。


需求模式改变与快时尚的兴起


快时尚,是一个很多人听过、但更多人不懂的产业类别。不少人以为所谓的“快时尚”,就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新潮的服饰的 Cheap & Chic 风格。不过在时装产业里,“快时尚”是一个针对供应链的专有名词。


图片来源:Conversation about her(左)、Red Dot Best(右)


我们以优衣库和 Zara 在 2019 年夏季女装为例(上图,请注意这仅仅是部份款式):两者均属宽身款的大地色系,优衣库(左)采用的仍然是最常见、最容易撞面的招牌式经典款 (Basic Style) 设计,但知名的快时尚品 Zara(右),引入更复杂的剪裁、更多样的面料色彩,类似量身订制 (Haute Couture) 的前卫风格。


然而,两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其实原因来自他们的市场策略。


优衣库采用的是更少人讨厌的经典款设计。他们采用传统大量生产制为主,通过减少款式品种、降低 SKU(最小存货单位)来增加单品产量(下图左边蓝色部份),借此压低生成本。因此,优衣库的时装虽然质优价廉,但大多属于常见的经典款式,没有惊喜、但也不难接受,极为适合大众化的市场。



可是,Zara 更激进而复杂的设计,针对的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追求更垂直的细分市场。大量前卫的款式,总有一款能打动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而且由于产品同质化程度低,面对的竞争也更少。这就是长尾理论 (Long Tails) 所追求的全新利基市场。而当时 H&M 和 Zara 等就通过快时尚公司脱颖而出,建立起巨大的时装王国,印证了长尾理论的存在。


然而,这些快时尚公司也面对着巨大的需求难题:那就是每个消费者的口味都不同,针对个别消费者品位的时装,不见得就能同时适合其它人,因此,品位愈垂直、愈个性化的时装,单品销量一定比不上经典款。此外,时装潮流变化急速,消费者的喜好也会变得很快,因此,快时尚公司就必须紧贴潮流,快速转变设计。


快时装公司为了这个长尾的细分市场,必须大幅增加 SKU、生产大量款式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由于个性化单品的需求销量偏低,也必需要大幅减少每个款式、每个 SKU 的产量(上图右方红色部份)。而且快时装公司为了追赶潮流,必须更频繁地设计和生产,以满足好新嫌旧的消费者,增加迭代的速度,让消费者每次逛店子时都能找到新款,总有一款能合你心意。


当供应链不再降低成本


真正的快时尚供应链,其实并不易实行:太个性化的设计,难以取悦大多数消费者,很容易因为卖不出造成严重的库存问题;而为了取悦消费者而大幅增加种类 SKU,又会导致生产的复杂性增加,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增加,难以压低售价,真正做到 Cheap & Chic。那当时的快时尚公司如何解决供应链上的两难局?快时尚公司当时借鉴了丰田汽车的“及时生产制”,推动全新的“零库存”供应链革命。


当时,快时尚公司放弃传统的“款少量多”模式,反而采用“款多量少”的新形态。虽然这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也同时增加了货品的周转速度,减少产品的库存,抵销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并提高了毛利。著名时装杂志 Vogue 就曾表示,快时尚的小批量策略可以带来人为的“稀少性”,给用户一种“现在不买、晚一点就买不到”的购物冲动,也减少了通过降价来清库存的困扰,进而提高毛利。


图片来源:UCLA Anderson Global Supply Chain Blog


Zara 和 H&M 的每周新品数 (Weekly new products) 就高达 120 款,是优衣库 和 Gap 等“传统生产模式”时装业的 2~4 倍,商品毛利回報率(GMROI)(毛利额/销售额 X 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反映商品是否好卖的指点)是他们的 2~3 倍。可见 Zara 和 H&M 等快时尚公司所采用的产品策略,与优衣库和 Gap 等传统公司,完全不同:


以往的供应链,仅仅追求“降低成本”,但快时尚的供应链,追求的是“降低库存”。


可是,这样的供应链并不容易操作。产量少了,一不小心门市就会缺货,导致损失;而且由于时装潮流化急速,快时尚必须在产品快退潮之前,赶紧把产品生产并推出市场。换句话说,快速生产、快速补货,快速反应,是快时尚的生存之道,如果生产速度不快、反应速度不快的“快时尚”,根本无法在时装业生存。


不同时装产业的生产时间 (Lead Time)。图片来源:Fung Global Retail & Tech via Fashion United


传统的时装企业,从设计到付运的整个生产时间 (Lead Time) 可高达半年,但快时尚公司一般却要在 1~2 个月完成流程,是传统时装企业的 1/6(上图)。


为什么快时尚公司能做到如此快速的反应?关键在于引入大量的高科技。


信息化的供应链变革


可能有不少人以为,高科技的工厂,就是里面布满一台一台先进的机械人--然而并不这样。快时尚的成衣工厂,可能也只是一家普通的工厂,并没有一大堆机器人、也没有一大堆先进生产线,他们与一般工厂所不同的,仅仅是信息化程度不同。


先前 Odin 就曾提到,设计零库存的供应链,关键在于“有需求才生产和采购”:销售渠道快不够货卖的时候才会开始生产,当工厂的零部件快不够用时,才会向零部件供应商采购。但无论生产或采购,工厂均只生产至下游够用的数量,减少过度生产,追求“零库存”,以降低毛利。



如果渠道货不够、工厂没有足够的物料怎么办?供应会通过频繁但少量的采购,让整个供应链不断流动(上图):为了让渠道不断卖货、工厂就要不断进行少批量采购物料、生产和补货,而从上游到供应链,也要对下游的订单快速反应、快速生产,并快速将产品在缺货之前,及时送到需求方。而如果产品销量下降,工厂就会自动减产、甚至停产,企业不会有不必要的库存和死货,减少浪费。


要维持这样的快速而零活的供应链,关键在于精确的订单和物流管理:及时知道缺货、及时知道物料不足、及时把物料和产品送到渠道。要敏捷而快速地管理订单和物流,关键在于库存和物流信息的交换,这就属于信息化科技的领域


因此在 2000 年以降,全球供应链就因为快时尚的火热而开始了数字化革命。以 Zara 为例,华尔街日报就曾指这家公司,其实是围绕着 RFID (射频识别)技术而建立。


圖片來源:CSDN


当贴上射频识别标签的产品和物料,在出入快时尚公司的门店或仓库时,传感器会自动感知相关标签,并快速而精准地登记产品和物料的出库和入库数据。当门店快要缺货、或是供应链缺乏物料,系统感知道库存不足,迅速向上游下订单。与此同时,产品和物料的进销存数据都会被快速数字化,再回传到产品设计进行数据挖掘,快速断消费者的喜好,判断是否增加生产同类型的产品(上图)。


快时尚的“时尚”特性,虽然不一定能套用在各行各业;但它证明了长尾理论的成功,并因而吸引不少公司仿效,愈来愈重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及重视敏捷性的生产模式、和数字化的供应链。不过,虽然类似的模式非常成功,但当快时尚在 2010 开始年遇上前所未有的强劲对手,也逼使这些把高度数字化的供应链,不得不深化至“智能制造”的年代。


这个对手是谁?就是电商。


电商终结“渠道为王”的时代


1995 年,Amazon 和 Ebay 开始上线,在网上售卖各种产品;2001 年,Amazon 开始盈利;2002 年,Ebay 收购全球最大电子支付平台 PayPal。2003 年,淘宝网上线;2007 年,淘宝网日浏览量逾 9,000 万次;2012年,淘宝网和天猫网的交易额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超过亚马逊公司和eBay之和。电商开始快速发展,再次改变消费者的需求模式,并带来了整个产业的另一次重大变化。


以往,无论消费者的口味怎样变化,消费者要购买产品,仍然必须亲自到商店门市,亲自挑选产;另一方面,消费者去购物商场闲逛,可能被路经的店子所吸引而驻足,进而购买产品。无论是消费者主动购物、或是被动地购物,门店渠道也是 C 端产业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多年来产业也有一句名言:


渠道为王。


图片来源:DT 财经


以往,品牌公司要把产品卖好,重点是如何铺垫好销售渠道,例如多找分销和代理,又或是多开门店等,以 2000 年代开始快速扩张的 H&M 为例,他们一直通过扩张门店来实现强劲的增长。但在 2010 年电商开始大爆发后,H&M 的门店渠道业务,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摩根士丹利更认为 H&M 的门店单位面积利润年年下跌(上图),靠扩张门店带动销售的发展模式已经走不下去。


尽管 H&M 和 Zara 已经无法延续 10 年前的盛世,不少分析认为“快时尚已死”。但这代表快时尚背后代表的个性化需求失败了吗?不是的。尽管不少快时尚公司没落,但更多像 Fashion Nova 等以电商模式经营的快时尚企业,却不断冒起,所以,其说“快时尚已死”,不如说是渠道为王的时代完结了--因为,“渠道为王”时代完结,永久地改变了产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电商的新需求形态


2010 年,小米的雷军“以互联网思想造手机”,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机,主打电商渠道,其价格之低,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然后随着小米开始大卖,各种主打价廉物美的“严选”电商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带出了所谓的“新消费”


图片来源:艾瑞网


基于互联网和电商的“新消费”,到底是什么玩意?根据艾瑞谘询与网易严选进行的调查显示,“新消费”形态下,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的生活格调,但也同视重视质优价廉的“理性消费”(上图)。可是,个性化的产品必然无法大量生产,无法大量生产就难以实现质优价廉,毕竟快时当虽然又潮又便宜,但多年来都被视为品质低劣的象征。



图片来源:艾瑞网


无疑,人总是贪心的,每个人都想用最低的价钱,买到最优质、最合乎个人喜好的产品,但毕竟个性化的生活格调、与质优价廉的“理性消费”,两者本身就充满矛盾。


但为什么在电商时代,消费者会比以往更“理性”,更“贪心”?关键在于在上述调查里,今天的网民更注重“购物前收集信息,进行详尽比较”,换言之,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仔细挑选价格更低、但品质更好、而且的产品。


为什么新一代的消费者会在购物时更注重比较?原因也来自电商。以往在传统线下渠道时代,我们外出购物时,往往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四出收集信息,比对产品,消费者既决定足够信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价格、质量、个性化三者中选择性作出牺牲。


而已。但在全新的线上渠道就不同,消费者可以很简单地就在互联网取得各种产品信息,而且也能轻松取得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此外,消费者也能轻松地跨越地域限制,在各大平台上搜寻并采购不同类型的产品。因此,这些消费者在借助互联网的帮功,更容易找到质优价廉、但又要符合个性化的产品。


但相反地,消费者能轻松收集信息、比对资料,这也使各家厂商要面对全国、甚至全球竞品的竞争。他们为了提高竞争力,也只能尽力满足消费者愈来愈高的要求。可是,产业的供应链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大量生产模式,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续使用以往款多量少的快时尚模式,又无法满意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那供应链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个数量与款式的矛盾?


无序的碎片化需求


电商对产业带来的挑战,并不仅仅是需求形态的改变。


以往在线下渠道年代,尽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产业带来严竣的挑战,供应链在生产和物流必须加快速度,以应对愈来愈细分的市场。但尽管市场再细分,供应链仍然是为渠道供货,生产数量少了,但仍然有一定的数量;生产时间虽然是短了,但周期仍然是固定的;物流地点虽然多了,但地点仍然是一致的。



换言之,快时尚需然要求供应链有更小的数量、更快的反应时间,但过程仍然是井然有序(下图中间绿线)。可是,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却完全不同,所有订单都变得既零碎、又杂乱无章(上图蓝线)。


以往在线下渠道年代,供应链供货和生产再频繁,也都是定期为渠道供货;但在电商时代,厂商很可能要直接向消费者供货。但是,消费者并不会像传统渠道一样定期下单,也不会像快时尚渠道一样,订单信息与供应链实时同步。更重要的是,一般渠道下单也有一定数量,但消费者每次下单的数量可能就只有一两件而已。因此,在新消费形态下,厂商必须为这些零碎但极度频繁的小订单个别送货,甚至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成本,为个别的小订单定制和生产。


此外,以往在线下渠道年代,渠道和门店再多也就固定几家而已。但在电商年代?消费者可能跨市、跨省、甚至跨国,零碎地购买产品;而且由于这些来自不同省市的订单,并不会像传统渠道一样,按时按刻集中下单。如此杂乱无章的物流需求,也凭空增加了厂商在物流和库存管理上的难度。


图片来源:德勤中国


况且,由于消费者可以轻松在互联网比对竞品信息,这使他们对厂商的反应时间和交付成本,有更高的要求(上图)。与此同时,由于厂商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也使他们无法把这些增加了的时间和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之上,只能硬着头皮,应对电商的全新挑战。


如何面对如此零碎而无序的定单,将会成为全球产业一次艰巨的挑战。


针对需求剧变而出现的智能制造


“新消费”带来更个性化、更零碎、更无序的订单,产业必须把本来已信息化的敏捷生产线,进一步变得更柔化、更灵活。但是“新消费”也带来重价格和质量的需求,产业又必须通过高效率的大量生产制,在降低产品成本之余,还要同时改善产品质量。如何协调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生产柔性,将会是产业在未来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诚然,千禧年出现的快时尚文化,曾经为全球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使他们不得大量不引入信息科技,推动数字化革命,让供应链变得更为敏捷。到了今天,电商再次带动的另一次需求剧变,产业也必需要再次引入全新的生产技术,来面对全新的挑战,这就是智能制造、工业 4.0。


在未来,Odin 会为大家继续带来工业 4.0 的各种黑科技,并解释智能制造如何能同时兼具大量生产的效率、以及快时尚的零活性。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