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2020-11-05 11:16

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人到中年,必有一卷。”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作者:米利暗,编辑:花木蓝,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天下苦家长群久矣。


最近,江苏一位爸爸,大声地喊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他的矛头直指 “家长代替老师批改孩子作业”现象: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你们干什么?


我批改孩子的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到底是谁辛苦?!


与此事相关的微博话题 #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创造了7.2亿阅读量,引发了8万条微博讨论。



话题底下全都是家长们血泪经历,平时敢怒不敢言的他们,终于遇到了情绪释放的出口。


一、家长群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压力群的


不可否认,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建群可以“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毕竟儿童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可以解决的。


但在实践操作中,家长群却往往变了味:


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被要求做黑板报、ppt演讲、做手工、录视频……


这个年龄的孩子,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可能自己完成这样难度的作业呢?到头来只能全部变成家长一个人的事。

   


家长们只能一边做,一边怒吼:这作业到底是给我布置的,还是给孩子布置的?!


更迷思的是,作业都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负责跟进,那孩子何时才能学会独立?


很多地方甚至还要求,做完作业由家长负责批改对错、辅导讲解。然后当晚上传一遍全是对勾的图片版作业,第二天再交纸质版存档。



一套流程下来,从监督做作业到验收学习成果,学生、家长全程自助。


最后,家长群就变成了“事多活重”的一个存在。


首先,沟通过度是常态:家长群里的通知、接龙、签到,一整天消息接连不断,再加上一些形式主义任务,刁钻的要求,能精确到字体、字号、行间距……

   


其次,家长们真的忙不过来。白天是打工人的家长,晚上还得自动切换为辅导员:家长既得辅导孩子写作业,还得帮老师批作业——可以说是身兼数职,一个人包揽了孩子、老师、家长三个人的活儿。


杭州一位医生家长,向教育局反映了自己“一日4打卡”的情况。


Ta不仅每天要帮孩子改作业、练口算、记录跳绳成绩,连广播体操都得自己教,可是家长哪里会做现在的广播体操……



如果家长把老师的活儿都干了,那老师们还做什么呢?而且不批改作业老师怎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事后又怎么有针对地帮学生强化和改善呢?


更要命的是,这些做作业、打卡的app,还一再折腾换来换去,有些甚至还需要付费购买。可是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孩子们不也照样写作业、接受教育吗?



每天手机响个不停,全是家长群的消息。


在这个意义上,科技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方便,反而令家长变成了它的奴隶。


大多数家长白天得在外面赚钱养家,回家以后就已经精疲力竭,不仅要强打起精神做饭洗碗做家务,还得盯孩子写作业、改作业,完成各个app打卡任务。


有的妈妈半夜想起孩子作文没改完,赶紧爬起来打着手电改,把老公吓一跳……



工作压力大,孩子教育压力大,有时候自己加完班又累又饿,孩子还皮,就容易控住不住自己的情绪。



但朝孩子发完脾气,既心疼孩子,又心疼自己。


如果说普通家长已经是HARD(艰难)模式了,那家有二胎的家长可谓是HELL(地狱)模式——同时应付两个家长群,手忙脚乱的程度直接翻番……



家长也是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刨去吃饭睡觉、上班、看娃写作业,留给自己的时间还剩下的时间可能只能以分钟计算。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永无止息,想一想都已经让人感觉呼吸困难了。


但奇怪的是,为了给家长和学生“减负”,无论是在家长群布置作业,还是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实际上早就是教育部命令禁止的行为,然而这股风气却屡禁不止。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老师。因为还有很多时候,让家长协助批改作业,就像课外补习一样,有的家长认为负担太重,其他家长却在暗中发力。


内卷的发令枪一响,在这场超长马拉松中,只要看见别人都在往前狂奔,自己根本不敢慢慢走。即便孩子苦,家长也苦。


人到中年,必有一卷,或内卷于职场996,或内卷于孩子家长群。


最惨的情况,就是两头都卷得厉害。


二、“为了让孩子不被冷落,我只能取悦老师”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成年人,安然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离开了老师,结果自己孩子上了学,还是得在家长群里被老师骂成孙子。


没有什么比在家长群里被老师当众@出来,点名批评,更让人觉得丢脸的事了。



监督得不好被点名、改作业改错了被点名、回复慢了被点名,家长群给家长带来的精神压力,甚至已经比工作群还要大。


老师:家长,你二年级的口算都不会?


不按学校要求行事的家长,就得面对难堪的道德惩戒:你怎么一点都不积极,你是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前阵子,一位去参加家长会的爸爸,蹲在教室地上嚎啕大哭的事上了新闻。



他哭诉说:“我怎么可能不关心呢!?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着你们(家长群),你们老是打电话给我,我不是不想接,是开会没时间接啊!”


这种质问家长“是不是不关心孩子”的话。虽说是为孩子着想,但其实非常伤人,无异于从根本上指责他,你根本不是一个好爸爸——可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能够挣钱养活这个小孩,都已经很了不起了啊。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上,有不少老师总是会采用道德指责的方式,给家长和小孩两方打鸡血——


在学校的时候用家长鸡孩子:你不专心读书,怎么对得起父母?


在家长群就用孩子鸡家长:你不努力,就等着孩子长大跟你一样吗?



就算自己被老师怼得再生气,但是像江苏那位爸爸那样退出家长群,绝大多数家长根本不敢——因为最底线的后果,家长都承受不起。


毕竟孩子在老师的手上。


平时在工作中,一个人可以选择顶撞自己的上司,因为他是一个成年人了,有分寸,也有力量还击。但是顶撞老师?遭罪的可是自己的孩子。



“家长都这么不重视,我们就更不重视您的孩子了。”


自己被踢出家长群事小,万一孩子被孤立了,那影响可就不好控制了。



家长群俨然就是第二个职场:家长们上班钉钉给自己打卡,下班在家长群里给孩子打卡。


职场有人拍领导马屁,家长群同样有人为老师吟诗作赋:



教师节集资给老师买礼物、老师u盘不见了,方便的家长捐赠一下;


更夸张的时候,还有家长提议众筹给老师买车……



生活中再佛系的人,当了家长也佛不起来:


害怕孩子在学校里不被关注,就经常跑去学校刷脸,表现得积极一些;


找人给自己改简历,努力参选家长委员会,比自己升职答辩还上心;


万一落选了也没关系,还可以积极地响应老师的号召,参与孩子班上的大扫除。


这甚至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奇怪规矩——为了让孩子班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请家长们自愿来教室打扫卫生。不过,你要是无故缺席,错过了家长群的通知,也可能被老师约去面谈,因为这样是对集体和老师的不尊重。



有些家长实在没空也不想打扫卫生的,甚至能想到了请一位跑腿公司的小哥,去孩子班上打扫,顺便和孩子再演一场父慈子孝。反正不给孩子、和自己找麻烦就万事大吉。


图源:知乎用户@羊咩咩


但是,话又说回来,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是这个职业最基本的素养吗?


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上学演变成了家长之间的竞赛,和孩子没半点关系了? 


三、让教育回归家庭,可行吗?


建立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让教育过度“回归”家庭,对很多普通家庭而言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考试改革、减负、家长参与育儿,在几种政策的夹缝中,家长始终焦虑着孩子的未来——因为其实不管怎么变,只要家长们依然相信,要想找个好工作,必须考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得考好高中、好初中、好小学……



追根溯源,小孩就依然要从幼儿园开始就“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学校撂挑子不教,家长要么只能自己教,要么就得送到辅导班。耗费精力或者金钱,总得选一种。



最理想的家庭组合也许是这样的:


家长里一个主外,负责打拼赚钱;另一个主内,做着相对清闲的工作,同时顾家。家里还有长辈帮衬,偶尔帮忙接送,条件允许的话,再请个保姆料理家务。


这时候家长精细地辅导一下作业,偶尔去参与学校活动或者大扫除,好像也未尝不可。


《三十而已》中,顾佳为了幼儿园阶段的儿子付出不少心力,不仅参选家委会,活动中还得给全班小朋友准备礼物——然而,她是一个优渥的全职太太。


标准之外,还有更多的被忽视的人间冷暖。时间精力都有限的家长,可能才是人群中的绝大多数。


学校提了这么多要求父母双方都经常996加班,怎么办?


单亲家庭,一个人既要挣钱养家,又要精细育娃,怎么办?


家里有2、3个孩子在上学,根本应付不过来怎么办?


父母都在外地,由爷爷奶奶照看小孩,老人搞不定智能机怎么办?



而那些文化程度跟不上,压根不会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家长群”这件事上,家长最反感的,是老师隔岸观火发号施令,提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家长越来越苛责。


而且还费了很多功夫在形式主义的事情上,大大挤压了家长的自由时间。


当然,事实上这种类型的教学任务,其实很多时候也不能全部责怪某位老师个人……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他们也承担着更多与教学无关的纸面汇报和会议工作。


也还有很多老师仍然亲力亲为,坚守在教学岗位。



只不过,既然问题已经出现,大家都意识到已经走得太远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停下来想一想:


学校提供公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让家长深度参与孩子在学校里的竞争,由家庭出身决定教育。


学校和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担当,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让最拼不起家庭的父母,也能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作者:米利暗,编辑:花木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