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俩老外决定把北京酿在酒里
原创2020-11-21 14:32

当俩老外决定把北京酿在酒里

出品 | 虎嗅年轻组

作者 | 渣渣郡

题图 | 来自受访者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去上海的老外还是老外;而当他们去了北京,就变成了胡同串子。”

 

北京还是上海?reddit上,一些老外总会为这两座城市哪个更好而喋喋不休。一些人认为穿着平驳领三件套在外滩漫步只能算体验到了表层中国,是肤浅外派经验;而只有身在北京胡同穿着“大爷比基尼”啃着庞各庄西瓜,才算是真正收获了中国记忆。


对此,拿京派蒜味拍黄瓜和门头沟山里红(北京话里的山楂)酿酒的俩老外Kris和Alex算是其中最有经验的人,他们是京A啤酒创始人。

 

他们不但选择生活在北京,在京A开业的8年间,从三里屯机电大院的1949到国贸嘉里中心店,Kris和Alex还一直试图把这座城市的风物化作味觉,用啤酒的形式牢牢记住,并传播出去。


京A创始人Alex & Kris

图片来源:京A官网


8年前,他们出入苹果、思科的高级办公大楼,职位体面,生活无忧。但有一天,他们决定跳脱出这种板正生活,选择用私酿酒这个看上去有点不靠谱的爱好,作为扎根儿北京的事业。


自2012年俩人的京A啤酒(Jing-A Brewing Co.)建厂,到现在被旅游圣经《Lonely Planet》称为北京最棒的精酿啤酒屋之一;京A俨然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地标之一,以至于他们出的周边Hoodie,都会被到此一游的老外当作Souvenir Jacket带回家,成为神秘东方旅程的纪念品。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Kris和Alex在东西方的航线上不断来回,北京,对于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京A神秘的酿酒桶里,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图片来源:Lonely Planet


当俩老外决定把北京酿在酒里|虎扯(点击这里收听完整节目)

vol. 129

嘉宾:Alex、Kris

主播:西瓜、渣渣郡

录制、剪辑:七六三




小时候写日记,老师最忌讳的就是流水账。他总会教你抓大放小,让用生活中令你记忆最深刻的事作为锚点,记录生活。


在一点上,Kris和Alex和小学老师可以来个隔空击掌。如今生活在北新桥胡同里的哥俩,都把坐在胡同青石上啃着刚被冰水浸过西瓜的光膀子大爷,作为“锚点”,这就是他们眼中最北京味儿的画面。


图片来源:北京的西瓜(1989),大林宣彦


为了重塑这个画面,他们在多年以前开发了一款名叫“光膀子”的西瓜味小麦淡啤。


开发阶段,为了将北京人啃西瓜的画面完美融进酒精,俩人甚至一起奔赴北京大兴,满头大汗钻进了西瓜博物馆,学习西瓜的相关知识。


在了解到大兴西瓜世间第一等之后,他们就跑了过去,找到“大兴西瓜王”老宋,只求上好西瓜。而当他俩说出要拿西瓜酿酒的时候,闻所未闻的老宋直接被这俩老外给整笑了。


说不清老宋的笑声,是不是对俩人要做黑暗料理的幸灾乐祸;但可以确定的是,后来,当他举起酒瓶品尝过Alex和Kris送来的“光膀子”之后,他就对这个味道肃然起敬了。


图片来源:京A 官网


光膀子的操作,只是他们用精酿重塑北京记忆的一个小小片断。


他们会用苦味的“空气大爆表IPA”记录着这座城市与雾霾的关系;会用清爽的“北冰洋夏日小麦啤”记录着他们生活中所经历的、在胡同里的夏日浪漫。


这种命名方式,总让人想起解放橘郡每一款香水背后的精妙故事——都是通过故事来打动人。打动人心的价值,并不在于小布尔乔亚的矫揉造作,而是在于:在这个冷酷的商业社会,跟因为你在一座城市的悲欢离合而醉卧酒桌相比,为了醉而醉本身显得过于廉价。


毕竟,除了房产证与户口本,醉倒在都市荒地上,可能是你与这个近若咫尺、又遥不可及的世界,所能有的最亲密接触。因此,每一个今夜立志买醉的人,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在冷酷的钢筋水泥之间摄入酒精时不糊弄自己。

图片来源:京A官网


正因为每种酒都是Kris和Alex生活经历的映射,所以当我们问出你觉得哪一款酒最能代表北京的时候,录音室氛围瞬间经历了像游乐园海盗船般的变化,现实死一般的沉寂,紧接着是抗议。


“每款酒都像是我们的孩子,这实在太难了。”Alex试图说服我们不要逼它挑一个孩子,但很明显,他的抗议是徒劳的:毕竟在我们这个氛围如同黑诊所的狭小录音室里坚持抗议,并不明智。


最终,他耸耸肩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答案:是工人淡色啤酒,一个没有任何北京特色原料添加的啤酒。而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这款啤酒不但是俩人一起开始酿酒的印记,也是事业开始的纪念碑。



现在Kris和Alex在北京最爱琢磨的事,除了研究用各种食材打造啤酒之外,就是蹲在街边研究北京街头老头儿们的最新锻炼项目。


公园里的抖空竹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但,老头甩鞭子发出啪啪巨响还是头一遭,这种情景让他们疑惑已久,在虎扯不禁向我们提问:这些老头是不是在Respect美国牛仔。


这种锻炼方式叫静鞭,是皇权专属仪式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俩老外对北京老头儿的关切并不稀奇,事实上,这种心态早从他们与北京第一次接触开始就已形成。


1998年,Kris第一次来到北京,看着面的在路上飞驰、人们时不我待通勤的画面,他觉得这块比多伦多生活节奏快得多的城市充满可能性,“一切都显得很有希望”。


他开始对中国充满压制不住的喜爱和好奇。98洪水爆发的时候,他坐4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只身南下,只因为别人告诉他,阳朔很好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年后的2001年,他和另一个对中国充满热爱的美国小伙子Alex相识。从我们的角度回头来看,他们相识的契机颇有些并不算重大,但足够特别的历史意义。


那会儿的中国,男足第一次打进世界杯、APEC在上海开了、申奥也成了。总之,是个人都能感觉中国的好时候来了,跟世界拥抱的越来越近了,全国顺势掀起了一波学英语的新浪潮,上到99下到刚会走,全民都准备把语言练明白点好接待外宾,给人指路去Subway和toilet。


热潮掀起来的时候,我上小学,正学go for it呢。结果突然有一天,全校就广播,不学课本了,改学《北京人英语100句》。周末一到,我爹就带我去新华书店买这套书,天天跟那背,小区看门老大爷也跟我一起背。人跟人见面也不臭贫了,就battle里面的小句子,谁接不上谁就输了,挺有意思。


英语热了,就必然涉及听力,全民迎奥运的狂热与英语教育市场录磁带的需求量成正比。

 

眼前已在胡同里生活小20年的Alex,那时候就是这磁带里的男主角,纯正美音“Section A Lesson 1”的来源,虽然在虎扯,他说他已不记得具体录的哪本教材,但他记得和Kris就因此相识的,当时Alex和Kris的女朋友都被邀请录英语听力,一来二去的接触,俩人就成哥们了。


北京的朋友,一定对这本书有印象。

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除了聊得来,俩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呢,俩人喝不太惯白酒,一喝就难受;其次呢,普通啤酒喝着也没意思;再加上当时国内的进口精酿啤酒还老是濒临过期的过期货,所以有天,俩人为了满足舌尖酥麻的快感,眼神儿一对,决定自酿自喝。


在虎扯电台里,Alex和Kris表示,他俩当时就是自学酿酒,翻翻书,冲冲浪,就开始了。承蒙运气照顾,俩人第一次私酿,就很成功,都觉得口感不赖。


从此,俩人开始一顿酿酒,并通过办家庭小party,骑着蛋车给胡同大爷送酒,来听取人民群众对新品的口味意见。好评越来越多,自信有了,Alex和Kris觉得自己是酿酒小天才了。


 京A的蛋车。这辆车是之前他们一个朋友通勤的工具,结果这大哥受不了北京去上海了,就把这车卖给kris和Alex了,于是他们就把这车改造成了啤酒车。


图片来源:google


在俩人酿酒越来越疯狂的时刻,中国人民群众对精酿啤酒的需求也在觉醒。


从2007年,上海老区的杰克酒窝开始大量进口精酿,到2010年高大师开始为精酿著书立传,时代弄潮儿都关注到了精酿啤酒这个新鲜玩意儿。


高大师的大作

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到了2012年,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节开始出现,那年12月,北京南城也举办了首届家庭自酿啤酒节。


尽管在《中国精酿简史》里提到这次节日让不少人闹了肚子,但精酿啤酒迷们回忆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意思。


与此同时,Alex和Kris的京A啤酒,也在这一年宣布成立。

图片来源:微博@imbeer爱啤酒


在创立京A之前,Alex在苹果、Kris在思科。俩人工作稳定朝九晚五,没有996,工资不错,绝对是门美滋滋的差事,但是他们觉得这种生活太舒服了,没劲,想创业,想把爱好做成事业。


尽管他们的想法被家人反对,他们仍旧选择了爱好,而非一种稳定且社会认知中约定俗成的主流之路。


创立不久后,京A成为了一个行业典范,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远程打酒系统都让人大开眼界。

图片来源:京A官网


在虎扯电台里,Alex和Kris提到“太容易”这个词两次:一次在选择放弃既定生活时,另一次则是在谈及为什么在北京生活20年的时候。


在他们看来,北京和上海,似乎是他们那个时代在中国的最好着陆地。两个地方他们都待过,上海很好,但它太舒服了。他们更喜欢北京这种有特色,且在生活上更有挑战的地方。


这种刻意躲避舒服的意图,其实也暗藏在他们事业的名字里:京A。


他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汽车很少,所以京A是一种先行者的象征。而这与他们刚开始做精酿时的境遇相似,这个名字既是扎根北京的证据,又是选择做开拓者的誓言。



尽管在现在人看来,啤酒是一种稀松平常的饮品。但就在不远的过去,90年代以前,啤酒在北京一直是稀缺品,甚至得“有关系”才能优先得到。


1980年7月13日,《北京日报》1版的《借问啤酒何时有?》就展现了当时啤酒的稀缺性:人们一边排着大队,等着用各式容器打着散装啤酒回家饮用,一边抱怨啤酒供应差点意思。


图片来源:1980年7月13日,《北京日报》,1版



啤酒始终是记录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风貌的重要参照物。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稀缺,到改革开放后的充裕——它不但解释着这座城市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在记录着这个国家的变化。


图片来源:1992年5月28日,《北京日报》,8版


而精酿,则代表着当下个人主义口味的崛起。


在Kris和Alex眼里,精酿是一种语言,是让彼此联系更加紧密的线索。他们办8x8啤酒节,不一味图规模,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通过精酿更好地交流。


从开始时的几百人,到今年门票脱销,日均入场3000人以上;Kris和Alex的啤酒节已经成为中国精酿迷最爱的节日。

 


而在另一个维度,在小红书的kol眼里,京A则已成为了网红摆拍的打卡地。


在这个物资充盈的时代,精酿啤酒和京A也正在超脱其本身的意义;人们用各自的画笔,勾勒出更加多元的美丽新世界。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这期虎扯聊完之后,我们把两位哥送下楼。


Alex要骑着电动车去接孩子下学,在他带着耳罩给我们展示着防风车衣功能性的时候;Kris摸兜,找出钥匙,一边弯着腰开锁,一边告诉我们他待会儿的打算:先去幸福村的京A,等着Kris回来一起品酒。


在快分别的时候,kris说,如果再有年轻人向他询问:来中国学习去哪更好这个问题,“我会建议他们去二三线城市,大城市都太容易了”,他又一次提到了太容易。


说完,再寒暄几句,他们就一前一后骑上车,迎着风,奔向远方。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