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爆红:别让讨论止于热搜
2020-12-14 15:29

丁真爆红:别让讨论止于热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嗷皮,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现在,全网最火的面孔非丁真莫属,和以往爆红网络后迅速签约、投奔资本的人不同,这个被人们称作“甜野男孩”的藏族小伙凭借爆红之力为家乡理塘打造了一个结实的旅游品牌,巩固了扶贫成果。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几天前,话题“部分男性对丁真的态度”登上网络热搜,有男性认为丁真凭“长得帅”走红,并以此进入国企,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不公。因为那是他们寒窗苦读、经过条条竞争独木桥后才能实现的目标。


这好像一种反噬,长久以来,部分男性始终以外貌为标准给女性排序。而如今“以貌取人”的评价方式落到了他们自己身上,对于这种变化,他们开始生气、排斥且不甘,也因此,才有了那篇热传的帖子:“欢迎普通男性来到真实世界”。


日剧《我是大哥大》


事实上,热闹讨论的背后是女性对“男性凝视”长久以来的不适和愤慨,“欢迎普通男性来到真实世界”便是一则戏谑的反击。


这世界不该只有一种长相被标定为美,但作为女性,该如何从“男性凝视”中出走?这不仅事关女性,也事关男性。南希·史密斯曾在《只要有一个女人》中写道:


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

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一、你的性别审美是谁塑造的?


今年七月曾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上海漫展现场,一位身穿 JK 制服的 Coser 在拍照时被另一位女网友质疑,原因是她拍照时姿势不雅,给“JK 圈”抹黑。舆论不断发酵,有人责备这位 Coser 在以性暗示的方式博眼球,也有人认为这位发表质疑的女网友是在对该 Coser 进行荡妇羞辱。


新闻图片,画圈处为偷拍者


众声喧哗,但其中逃不脱的,是根深蒂固的“男性凝视”思维。正是先入为主地设定了“女性打扮得好看是为了取悦男性”,该女网友才会从 Cosplay 这一文化中解读出了色情的意味。


不难发现,女性经常会面临这样的纠结:出门时是否要化妆、是否要穿高跟鞋、是否要穿一套显身材的衣服……这些纠结可能出自女性自己的审美需求,但往往,另一种情况也难以避免,那就是女性的这种审美需求很可能在潜意识中取自于男性——化用拉康的“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女性的审美某种程度上也是男性的审美,当女性在决定日常事务时,她的决策依据很可能是“他喜欢这样”,而不是“我想这样”。


日剧《外貌协会 100%》


关于凝视,法国学者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里有过详细论述。拉康认为,凝视绝不是简单的看与被看,而是“我”在“被看”的过程中默默认同了他人对我的看法与期待,然后以此为方向塑造自己。时下流行的各项医美整形项目便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因能作选择而自由,也因只能在此范围内作选择而受限。


电影《狼狈》


此外,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对好莱坞叙事电影中的“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片中常见的三层男性凝视:相机背后的男性、影片中被塑造的男性角色、看剧的观众。这意味影片中的女性往往处于男性目光织就的密网中,成为他们所想呈现的女性的样子,而这一审美偏向也将最终影响观众,久而久之,社会对女性投来的目光总以男性趣味为主导。


电影《后窗》


二、“成为她喜欢的那种男人”


鲍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中说,“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这便是身体。” “性感女性”一直是广告里屡试不爽的营销点,她们被要求迎合男性审美趣味的形象登上广告牌、大荧幕,并出现在游戏中,而女性观众受此影响,则将之作为自己要努力成为的理想形象。


电影《甜姐儿》


如今,不断兴起的“男色”消费被很多人视作男性凝视正在消解的佐证。所谓男色消费,如备受欢迎的耽美小说与剧集、引发一众女性为之氪金的乙女向游戏《恋与制作人》,再如自带带货体质的帅气男明星们……



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男性俊美的外形与身体成为了卖点,当他们以符合女性审美趣味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时,很多女性都愿意为他们掏腰包。


事实上,男色消费包含了这样的逻辑:女人也可以凝视男人,向他们投射欲望,像男人看女人那样。


于是,在男色消费中,过去“观看”的人从男性转变了女性,所以商家为了讨好女顾客,这些代言人需要更帅气,需要在屏幕里表演幽默、聪明与体贴。


电影《非常男女》


这似乎显示女性在性别关系里有了话语权,而男性则成了被动的、被看的客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女性消费“男色”,代表着女性地位的提升?


戴锦华老师读耽美作品时曾震惊地发现,“在更换了爱情故事或情欲关系的性别身份之后,这一亚文化小说创作不是剥离了,而是凸显甚至强化了权力和等级秩序”。


也就是说,耽美小说(同性爱情的小说)虽然是为了迎合女性读者的审美,但它所依循的逻辑仍来自父权社会,它只是让女人变成男人的角色而已,对于男性的审美需求并没有改变。


日剧《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


简言之,耽美小说的设定本质上是父权社会的投影,它的抵抗与颠覆仅限于表面的“角色置换”。也因此,“男色消费是女性主义的胜利”这一结论便显得可疑。


我们几乎可以从其他男色消费的过程中找到与上述相似的“角色置换”逻辑。


成为“金主妈妈”的女性在追星消费的时候,像男性为自己画圈一样,给他们定下审美的标准,比如腹部需有几块肌肉,穿什么样的服装更能彰显自身气质,举止之间要如何把自己显得很 man……


韩剧《隐秘而伟大》


然而,这些标准几乎无一不在把男性推往传统性别文化中的那些男性刻板形象。所以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仍然是对“男性气质”的认可和强化。相应地,女性气质作为传统性别文化的另一边,也被强化。


因此,我们或许会在未来某天发现,令我们欢欣鼓舞的性别权力的消解,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将现实的权力秩序复制下来,只是在其间进行了角色置换,正所谓,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电影《你的名字》


奥地利女作家巴赫曼曾说,“长期以来,我在思考法西斯及其策源,它不是随着第一颗炸弹到来的,也不是弥漫报章的恐怖事件导致的……它的源头,其实在于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关系中,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社会,它是永远不会消匿的。”巴赫曼如此悲观,仿佛掉入茫茫海洋却再无求生之法,而若要使性别权力关系真的有平息、消匿的那天,答案或许遥远,但也光明,那就是,承认生而为人的主体价值,不是生为男人或女人的价值。


愿各位不气不馁,生活理想一如既往。


电影《暖暖内含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嗷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