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太极:科学分析太极拳到底行不行
2020-12-23 19:09

解剖太极:科学分析太极拳到底行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方玄昌,头图来自:IC photo


北京时间12月17日,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期以来,受武侠小说和影视文化的影响,太极拳的技击价值被抬高,而徐晓东在2017年同“雷雷”的比武以及今年马保国在30秒内被王庆民连续击倒三次,又让国人认为中国功夫是一种花拳绣腿,没有技击价值。


真相究竟如何?本文作者以太极拳和现代搏击“双料选手”的身份,从速度、力量、耐力、抗击打能力、攻防技术和意识等微观角度为你详细解读太极拳与现代搏击之间的距离。


过去一两年,很多人都被一项“实践”——徐晓冬挑战传统武术——所震慑,发现传统武术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乃至于对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完全失去了信心。不仅如此,甚至于连以太极拳为首的传统武术的健身效果也受到了大家的质疑,认为练传统武术还不如练体操、不如跳绳甚至不如广场舞等等。


这些过激看法常常是受情绪左右的结果,是因为过去影视作品、武侠小说中描绘的“神功”和现实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击破了他们之前潜藏于内心的美好愿望。


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拳,没有如此不堪。之前我曾经用结论性的一句话概括:太极拳和现代搏击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一双拳击套。那指的是太极拳在实战方面缺乏演练,缺乏在大家可以接受的伤害范围内的对抗性训练。今天我则要从更微观的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大家分析和判断,太极拳与现代搏击、现代健身方法之间有何优劣势,以及有多大的差距。


速度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火云邪神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传统武功又有一句话叫“一力降十巧”。快,跟力量有相关性。你如果有足够快的速度,力量也不会小。既然速度已经关联力量,那么把速度放在搏击决胜因素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


在比较传统太极拳和现代搏击之间的速度差距之前,我先要告诉大家,普通公众眼中所看到的速度,和真实情况有着巨大的差别。


先说现代搏击。许多人都看过李小龙的影视作品,他更接近于现代搏击而不是咏春拳——他把现代搏击中主要的技术都应用进去了。普通公众或许会认为李小龙在影视中表现出的速度已经很快,但在专业搏击运动员眼中,他的速度实在不能算快,尤其是收拳、收腿太慢了(当然那是为了让观众看清楚)


专业拳击运动员的出拳速度比影视中李小龙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在电视上看拳击比赛,普通公众和专业人士看到的速度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一种让他们不解的现象:拳击手出拳之后,在最后的一瞬间常常会有一个反勾动作。这个动作其实是一种假象,是我们在看拳击的时候眼睛没有观察到中间的一段而产生的一种错觉。


拳击手出拳,在前面一段、大约80%的距离上,拳头的速度是不快的——那就是普通公众看到的速度。而最后的20%距离,它会突然提速,如同传统武术所说的“寸劲”。前面那80%的距离,拳头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一是为了保留变化以增加灵活性(如同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招数不能用老”),二是为后面的提速蓄力。最后发力的20%距离,由于速度太快,观众的眼睛跟不上,也就看不清楚,由此会在收拳的时候让你产生“反勾动作”的假象。


搏击中出腿的情况与出拳的情况相似。也就是说,现代搏击无论是出拳还是出腿,它真实的速度比你看到的速度还要快许多。


然后我们来看看太极拳。很多人对太极拳的认识就是一个字,“慢”,认为慢就是太极拳,甚至认为把传统武术的速度放慢就像太极拳了。这当然是错误的、而且错得离谱。大多数情况下,太极拳练习的时候确实是慢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越慢越好,越慢运动量越大。竞赛太极拳、混合42式,比赛的时候要求是5~6分钟打完。我以前参加比赛的时候一般是在5分50秒左右打完,但平时练习的时候,常常会用12分钟以上的时间来完成它。


太极拳在速度这方面的精髓,就是从“至慢”练到“至快”。这里面的道理,如果你要深刻去理解它,可能需要花一段时间去练习太极拳。我尝试着用语言来阐释一下。


太极拳在慢练的过程中,始终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调整身体的各种姿势,包括身、手、步,以及腰上的发力、旋转等等。这种慢,它能够体现出两个好处:第一是放松,第二是让身体协调。通过长久练习放松自己、让身体变得更协调,就可以练出更快的速度。拳击、散打运动员常常用跳绳来达到这个效果,但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太极拳的效果会更好。


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一开始是练现代搏击术的,那个时候叫“散手”,后来叫“散打”,再后来叫“自由搏击”,规则和名称不完全一样,但大同小异。后来我接触太极拳。练太极拳一两年之后,我跟当时教我散手的教练说,我现在的拳脚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他检验之后说,我速度确实快了很多。这个速度的变化,很难通过仅仅练习散手获得(那一两年我几乎不再练习散手了)


结论:如果单单看拳、腿直线攻击的速度,现代搏击有显著的优势,这是他们对这些简单有效的动作无数次练习的结果(太极拳练习者极少在一个简单动作上千万次重复训练);但作为一种协调、放松身心然后提高速度的练习方式,太极拳有其可取之处。而在摔、跌、锁、拿等贴身“肉搏”中,太极拳在反应速度、技巧和协调性方面会有显著优势,但这种优势在擂台上很难发挥出来(至于原因,相信你看完全文后一定能明白)


力量


现代搏击在力量的训练方式上与普通健身差别不明显,主要是借助于器械,以及对抗自己的体重来训练,比如做一些俯卧撑、引体向上、以及一些拉伸动作。另外还会有一些耐力训练。


与公园里那些健身“太极操”给人的印象不同,真正的太极拳对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可能会出乎很多人意料。以前跟我一块儿练推手的那些师兄弟,他们的力量都远比一般人要大出很多,甚至于翻倍。


他们的力量是怎么练出来的?一些训练跟现代搏击方法差不多,比方说也要做俯卧撑。但传统武术对俯卧撑的要求跟一般健身不同,他们要求单臂做拳卧撑或指卧撑,强调练出爆发力。所谓“拳卧撑”,就是用自己的拳面抵着地面做俯卧撑。用单只手的拳面抵着地面做俯卧撑,这一方面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臂力、腰力和肩胛骨附近配合出拳的肌肉群的力量,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训练出手腕的力量。如果你手腕上没有足够的力量,出拳打人,手腕有可能会扭伤。拳卧撑做得多了,手腕的力量就会比较大、而且比较稳定,出拳就不容易伤到自己。


太极拳还有一种训练力量的方法,就是“推手”。实际上推手更多是一种技巧,但在获得这种技巧之前,或者说,师父让你训练这种技巧之前,会有另外一个训练过程叫“生推”,就是让你用自己全身的力气把对方推动、推跑、推得摔出去。“生推”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力量的方法,这种对抗性训练不仅能练出你的“本力”,还会在未来掌握技术之后、跟人比赛的时候显示出它的用途。


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四两拨千斤”,那是太极拳标志式的一个口号。但太极拳界还有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没有千斤之力,休想拨动千斤”,意思是只有你自己练出足够强大的力量,才能够用上你的技巧。


在爆发力这一块,那些认真进行技击训练的太极拳修炼者,他们比起现代搏击运动员会有明显的优势。看起来更彪悍的搏击运动员,怎么可能会在力量上输给太极拳?一句话概括就是,现代搏击术对力量的要求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他们更多会去训练技术,只要技术足够好,有一定的力量就足以击倒对方。尤其是在比赛中,现代搏击加入了各种各样的防范规则,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大的伤害,这让力量的优势变得更不明显,让技术经验变得更重要。


另外,运动员为了适应比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免被对方快速KO。他们都把防守放在了第一位,让单纯的爆发力难以有用武之地。常看拳击和搏击比赛的人都知道,一场比赛下来,最后以点数决定胜负的概率比以KO方式结束战斗的概率要高出不少。这也是爆发力在拳坛上没有那么重要的一种反映。


但如果把所有的护具和规则都去掉的话,力量的优势依然会体现出来。“一力降十巧”,在现代搏击术中其实也是成立的。


耐力


在拳击台上,耐力常常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因素。以前12个回合的拳击比赛,前一、两个回合双方体力都比较充沛,但这个时候运动员更多注重于试探和防守,并节省体力为最后胜出做准备。拳击和搏击比赛对于耐力的要求非常高,极少有人愿意在前面冒险透支自己的体力以期望在最短时间里KO对方。


现代搏击训练耐力的手段很多,长跑、短距离往返跑都是训练耐力的很重要方式。综合为一句话:一个人的耐力最后跟心肺功能关系非常大。


太极拳在这个问题上迄今停留在经验层面。一定要说的话,太极拳有没有对心肺功能的训练?也有,那就是我们很多人听说过的“外练身手步、内练精气神”。这个“气”,在太极拳练习中强调的是调整呼吸。这个跟心肺功能训练有一点点关系,但它更注重的是让自己不至于出现呼吸紊乱而做的训练,这跟现代搏击用高强度的持久性训练来锻炼心肺功能,不是一回事。


这方面由于差距太大,没必要进一步去做分析,直接给出结论:在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比拼上,太极拳(及其它各种传统武术)会一败涂地。仅这一项,就决定了在拳坛上对决,太极拳有巨大的劣势。


抗击打能力


太极拳会通过强化训练来练力气,练出力气也能提高抗击打能力。但是抗击打能力光靠练力量来提升是远远不够的。


太极拳一直是裸拳对抗的,很容易把对方打得脸上挂花,会很难看,中国人又强调“打人不打脸”。与此同时,拳头在与头部撞击的过程中也容易受伤,甚至骨折。由此,太极拳比赛常常只是推手,所谓推手,“推”就是摔跤,“手”就是擒拿,但现在甚至擒拿和摔跤用得都比较少了,比赛的只是看谁先把对方推出圈子,这是因为擒拿涉及到反关节,有的时候还是会造成伤残。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对抗性训练,在太极拳中已经极少。


中国还有另外一种拳术,叫“八极拳”。在传统武术中,八极拳相对比较强调身体的抗击打训练,他们每天会有大量的时间用在肩膀、臂膊、双腿、双小腿以及腰部、背部、腋下、胸部、小腹、上腹部这些地方的对抗和对打,以至于他们的这些部位确实有一定抗击打能力。八极拳在这方面是优于太极拳的。


但如果跟现代搏击相比的话,它还远远不够。因为八极拳的对抗还有一个部位缺乏训练,那就是头部。八极拳的练习者认为,头部是要特殊保护的,不能让它受到重击,他们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训练头部的抗击打能力。


由此头部的抗击打能力始终是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的一个漏洞。


而现代搏击用上了拳击手套、加了一层棉垫,打在头上,表皮造成的伤害不那么明显,深层次组织的伤害程度也急剧下降,对于骨骼的保护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他们就可以做一些头部的抗击打训练。当然,这对于大脑还是有一定伤害,但这种伤害大致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这层棉垫、也就是拳击套的保护之下,现代搏击的练习者每一天都处在头部与拳头的对抗中。比赛中只要不是实打实地被重拳击中,一般的撞击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受到的影响不会太明显,甚至受到重击之后还能够坚持比赛。


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在跟现代搏击遭遇之后,常常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对方KO,基本上都是头部被击中。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尽管注重对头部的保护,但他们在练习过程中严重缺乏面对面的、直接的攻击训练,连躲闪技术也处于劣势。


结论:在抗击打能力这一块,太极拳与现代搏击的差距与耐力方面的差距一样大,尤其是头部的抗击打、防守与躲避,差距尤其大。


攻防技术和意识


现代搏击的攻防意识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形成的。从一开始,他们就用科学的方法,本着保护自己、击倒对手这个最直接的目的,从步法训练、格斗姿势的保持、基本攻击和躲闪习惯的养成这几方面入手,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你具备一定的攻防技术和攻防意识。并且这种攻防技术和攻防意识会在长期对抗中得到提升,在实战中会更有效,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即使突然遭到袭击,一般也能够躲避并给予对方一定还击。


太极拳在攻防方面的训练也是存在的。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攻防意识的一种训练,但这是有限的训练——它并没有针对推手规则之外的攻击进行训练。


结论:在攻防技术和意识的训练和在比赛经验的全面获得这一块,太极拳也远不如现代搏击。


基于以上几项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综合结论:在现代搏击台上,太极拳要想打败顶级的自由搏击高手,几乎没有可能。


但我在此还想分析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太极拳练习者了解本文内容,然后以指导现代搏击的科学方法来训练太极拳,能不能让太极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跟现代搏击相近的能力?我的结论是:能。


太极拳练习者并非完全没有优势,他们在力量、速度、协调性等方面长久训练出来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短时间训练而应用于真正的对抗。另外一方面,我在摔跤和搏击领域有一些朋友,在获得各种比赛荣誉后转向练习太极拳,期望从中汲取营养,他们对这种尝试结果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


从宏观角度看,太极拳停留在经验层面,而现代搏击常常会有科学辅助,两者的差距就是经验和科学的差距。当然,从微观角度看,今天的科学并未覆盖一切,经验中有时会有一些科学尚未关注到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非科学领域的内容,这有较大可能会是它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本文整理自科学猫头鹰科学素养微课《当传统文化遭遇现代科学之——太极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方玄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