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是农村的根本出路?
2020-12-28 14:14

机械化是农村的根本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编辑:Susu,原文标题:《林辉煌丨如何成为机师联盟盟主?》,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言:


今年,社长跑了几个省,在村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村组干部都是农业机械手,他们一边开车,一边当着村组干部,跟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广东梅州,社长看到有个村书记,家里就有一台大型拖拉机,平时还开着面包车接送村里的小孩到镇里上下学;在湖北襄阳,社长看到好多村民小组长都有几台大型拖拉机,走南闯北很有干劲;在河南驻马店,社长了解到一个小组长同样拥有村里最先进的农业机械,除了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之外,自己还承包了大量的土地。


在花村,类似的情况同样很多。农机手因为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很容易在生产生活上形成信任与合作关系,因此在村组干部竞选时,这些农机手就很容易被推选出来。特别是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大量劳动力外流,在村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农机手因此成为乡村治理的一股中坚力量。


从林场回花村


老大马上就60岁了,温和的脸庞透露着一种精明。就像那些在江湖中闯荡多年并且取得名望的成功人士一样,老大说话慢条斯理,却干净利落。


1977年,老大初中毕业。当时,每个生产大队都要成立工作专班,由政府统筹安排在各地开展建设。花村生产大队也抽调人马,组成了一个工作专班,多的时候有30多人。这个工作专班常年在外施工,有时候修水利,有时候搞农田基本建设,有时候搞荒山治理。


老大毕业后就被选进了工作专班,第一年跟着大家一起搞水利工程,修渠道,最主要的一项工程是从花河水库修一条渠道直通牛村。在工作专班的时候,基本上是常年在外,只有节假日可以回家。


第二年,老大被抽调到大花林场。大花林场归属于本公社,是1974年成立的集体林场,面积接近1.5万亩,最高的山也只有70多米。林场处于三个村子中间,以前这些林地基本上分属于这三个村,政府为了成立林场,把这些林地都划归给林场统一管理。


分田到户之后,林场开始招募林业工人,在林场干活的人最多的时候有120多号人,干的活主要是开山植树。


早期,开山植树主要提倡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到了1993年,林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提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林业工作要做到该放的真正放开,该抓的继续抓紧,该管的坚持管好,要更多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更快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此后,大花林场开始可以砍伐,并且大量种植经济林。除了林业,林场里还开辟了少部分的农田,确保工作人员能自给自足。


1979年,老大被选为林业技术员,后来担任林场的会计和副场长。到1993年,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老大正式出任林场的场长。林场的领导班子有10多人,在行政体制上跟生产大队是一个级别的。


从副村长到厂长


1996年,老大被调回花村担任副村长,说起来还是他的同学老书记把他要回来的,让他负责农业生产,引导农民种水稻、种西瓜。那个时候的班子成员比较多,有书记、主任、副书记、会计、出纳、几个副主任、民兵连长和妇女主任。


为了把工作开展好,老大每个季度都要检查农业种植情况。当时,村里的西瓜种的还不多,主要是因为销售不太稳定。


后来花镇领导要求花村的班子减员,因为按规定已经超编了。这个时候,老大就主动退了出来。脑子灵活的他,看中了采砂的行当,花了一万多买了采砂船,开始专心致志地挖掘花河里的沙子。那些年份,政府已经开始大搞基本建设,水库啊,农场啊,修公路啊,都对黄沙有很大的需求量。


而且当时又没有多少外地的车辆进来,花河的黄沙也不少。就这样搞了一年,老大赚了三万。不过第二年他就把船卖掉了,主要是因为从外头运来的黄沙越来越多,本地采砂的效益已经不好了。


卖掉采砂船之后,也就是1997年,老大看中了农机维修的行当。当时花村至少有30%的农户已经买了小型手扶拖拉机,代替牛来整田。拖拉机总是要坏的,就像人总是要生病的,因此老大没有犹豫很快开办了一家农机维修厂,就在花村里头。


到2003年左右,农民开始更换大型拖拉机,基本都是404以上的。而在那个时候花县县城竟然都没有修拖拉机的,其他地方的农民还要开到老大这里维修。到了2020年的时候,花村的农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而且很多都有大小两台。花村在整个花镇的机械化程度算是最高的,因为发展得最早,交通条件好,土地也比较平整。


说老大脑子聪明并不是瞎吹,机械维修他之前从来没有学过,都是靠自学成才。他的手下还有几个维修师傅,老大都让他们去考四级维修证,也都考上了。前些年,老大的生意相当火爆,这几年就不行了。


为啥呢?并不是因为其他维修店的竞争,老大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自信的,而是因为现在农民换了新的拖拉机,质量都相当好,不容易出毛病,即使出了毛病也有不错的售后维修服务。因此,机师们就犯不着跑他这里来了。


机师联盟的家当


到2013年,老大又在机械维修的基础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那一年,他和另外两个伙伴共同注册了农机合作社。搞机械维修这么多年,老大一直有个信念:机械化一定是未来农业的大趋势。在搞维修的时候,老大就经常跟机师们交流,总是听机师说机械耕地有很大业务量。


特别是2016年开始就感觉种田大户多了起来。很多种田大户都是租用隔壁劳改农场的土地,这个劳改农场有几个分场,每个分场的土地面积都比花村还要大。劳改农场后来改为监狱,这些年监狱撤走了,土地都包给了周边农户种,租金从200元到400元不等。


监狱农场之前也是用的花河水库的水,只是需要通过泵站来提水。监狱撤走之后,泵站没人管也就报废了,只能种旱作物,比如花生、西瓜、艾草之类的。


老大的农机合作社,一共有50多位机师加盟,其中有几个都是小组长,大家有活一起干,合作社也不提成。目前,花县正常营业的农机合作社接近10家,最近可能还会增多,因为花县政府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两个合作社。


其他合作社主要是机师们联合起来种自己的田,而老大的合作社主要是对外提供农机服务。刚成立的时候,农民还不能接受这种组织化的农机服务,不过很快就习惯了。当时合作社的机械主要是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机等。到了2016年,三个合伙人开始抱团接大活,别的机师不太愿意一起接大活,因为需要投资增加设备,主要是大型拖拉机。


2018年,三个合伙人买了两台插秧机,总共花了30多万,也没贷款,都是自己手里的钱。2019年,又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花了五万多,主要是用来撒药杀虫。无人机一年可以打千把亩,每亩的服务费是8元~10元。


今年,他们又买了自助式打药机,花了5.4万,主要用来除草。这种打药机长得跟拖拉机一样,轮子窄,可以方便进到田里,撑开可以横着打12米,一个小时可以完成70亩田的工作量,而且比人工打药还均匀,服务费是也是每亩8元~10元。


目前,老大的合作社共有3台收割机,1台铲车,2台大型拖拉机,1台大三轮车用来拉营养土,2台404拖拉机,3台704拖拉机,1台304拖拉机,2台插秧机,1台打药机,1台抓稻草的机器,1台无人机,总共18台,扣除政府农技补贴后,成本大概有100多万。


老大的服务


服务范围主要是周边的几个村子,有时候也会跑远一点接大活,比如2017年合作社就接了市里的项目。一年下来,合作社的服务面积大概是一万亩。在外面的业务,主要是接大户的单子,最少都是50亩以上才接,而且都要签订合同。最多的时候接过上千亩的旱地单子和300多亩的水田单子。


由于规模相对较大,老大的合作社获得了省里的“提升工程”资助,20万的样子。当然,省里对项目也有相应的要求,需要配备培训室等基础设施,而且要添加一些设备。另外,合作社有一台车拿到了“深松工程”的支持,最开始的时候给农民耕地,每亩有40元的补贴,后来补贴慢慢减少了。


那个300多亩水田的单子是劳教所的业务,他们自己整田和收割,老大的合作社主要是给他们机插秧,一亩水稻可以收服务费七八百元。跟武哥(相关文章:《林辉煌丨经济学家说农民亩产10万!武哥笑了》的结论不同,老大坚信机插秧的产量更高,每亩得高个80斤~100斤。外面的单子如果太小,老大的合作社是不接受的,但是花村的农民只要叫他们,面积再小也要去,毕竟是一个村的。


老大算了一下,认为一个家庭如果有3个好劳力,没有机械,最多只能种30亩水稻。有了机械服务,上百亩肯定没问题。当然,粮食种多了有个麻烦事,那就是没地方晾晒。今年花县就提出,新建的合作社应当配备烘干设备,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有场地和仓库。


如何推广机械化?


过去花村的水田占农田的70%,现在还不到30%,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利条件不行。老大淡淡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果水利搞好,三五百亩的水田,只要一个人都可以把水看好。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水稻的机械化程度为68%,小麦90%,玉米80%多。水稻之所以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主要就是机插秧不普及。在花村,机插秧占比不到60%。那些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很多从整地到收割都请老大他们提供机械服务。


一部分50岁左右的农民,他们的水田也是交给老大他们进行机械化操作,农民则集中精力搞旱作物。而那些亲戚家门比较多的,在周边工作有周末休息日的,这些家庭往往就会利用自己闲置的劳动力插秧。这些人比较勤快,自己赚自己劳动力的钱。


至于旱作物呢,比如花生、红薯,因为受当地土壤结构的影响,机械化并不好开展。老大有一次到河南、山东考察,发现当地都是用地膜种植,有利于保持土壤松散,不会板结,因此容易推行机械化。好学的老大,马上跟花县的相关领导汇报此事,看能否推广此事,政府官员哼了几声,就没有下文了。政府不搞,那就自己动手呗,老大准备接下来就在花村实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作为机师联盟盟主,老大这几年也算是见多识广,对于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他还是总结出了一些门道。


首先是土地要平整,这是最主要的问题。现在政府的土地整理主要是搞渠道,土地本身却没有平整。老大认为可以利用土地休耕的政策来平整土地,也就是在土地休耕期间进行平整,农民的反对意见就会小一些。


其次呢,可以鼓励老百姓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主要收取农机服务费,粮食还是归农户所有。现在农民不喜欢长期流转,更喜欢私下自由流转,因为这样可以随时把土地拿回来耕作。简言之,农业机械化,一是要土地平整,二是要规模经营。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啊,老大抿了一口茶水,云淡风轻地说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编辑:Susu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