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人和出海人都来了,结果Clubhouse宕机了
2021-02-03 09:31

音频人和出海人都来了,结果Clubhouse宕机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icher有话说(ID:RicherSee),作者:徐瑞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天一早因为中国用户的大量涌进,Clubhouse宕机了。


饥饿营销、Elon Musk带货,一系列提高粘性的关系链操作让这个项目连带着荔枝、喜马拉雅等一大堆音频项目火了一把。最近有很多通过社交、产品维度来分析此项目的文章,珠玉在前。因为我是一个做音频的出海人,忍不住今天也抛砖引玉,从出海维度来聊聊这个项目。



音频Sonic,未来出海最具想象力的空间


我们目前几乎所有理解爆品内容平台的维度都在视觉上,短视频、图片、打字,而声音是一个和视觉截然不同的维度。我们暂且不讨论巨大的音乐市场,人类先天在感官层面处理声音的独特性,使得这片音频的土壤已经足以成为一个足够大的蛋糕。我认为sonic赛道是出海最具想象力的空间之一。


音频给用户的心理门槛较低。音频不需要露脸,聊天也不会留下打字的记录。国内项目Soul的创立,并且在社交红海中杀出重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愿意露脸的用户的社交需求。可以说在信息载体这个维度上,这个不同的品类,在入口上就具备了显著的差异化。而新兴市场很多国家识字率仍旧较低,给音频吸引用户带来了可能性,这也是我们在出海一直着力布局音频的原因。


树洞社交兴起的Soul


其次,音频的粘性是所有其他载体形式所不能具备的。我们小时候是听着季冠霖姐姐的配音长大的,而“人美声甜”成为了直男的追捧。通过声音认识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Wunderman在2020年的报告提到过一个有趣的关键词,叫做Sonic Branding。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需要约1/4秒来处理视觉信息,但处理听觉信息仅需要0.05秒,这大概能够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品牌选择通过声音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而做过播客以后,我惊喜地发现,播客虽然在播放量上不能与短视频相比,但是播客用户的粘性,主播和听众的关系,则是短视频远远不能相比的了。


伦敦设计周上举办的Bao Bao Voice展览现场


第三,音频有未被占据的用户使用时长。在时长的战役中,视觉已经是绝对的红海,而耳朵还有空间。这就是为何苹果在这里大投入,我曾经多次提过,iPod尤其是目前无缝衔接的音频软件体验,将成为苹果未来巨大的竞争力。而未来智能汽车、家居,都将在此处有相应的动作。


回到Clubhouse,最近有很多朋友把这个产品定义为新一代的音频社交,Podcast直播场,在线知识共享平台,耳朵经济的占据者。我想这些都是对的,借用最近消费端常用的一句话:“所有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耳朵的维度都可以再做一遍。”


“中国模式出海孵化”,打法的先行者A16Z


这篇文章还想从中国模式出海的角度理解一下Clubhouse的走红。在这一波出海的早期,我们定义出海这个概念的时候有不同的标尺,有机构定义中国公司做海外市场叫出海,一些机构在制定标尺时相对宽泛一些,“只要是中国模式在海外落地,就算是出海”。


我们根据这条路的思维也布局了一些“老外团队做中国模式”的项目。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条路上的践行者就是A16Z(Andreessen Horowitz),也就是Club House的A轮投资机构,年轻的硅谷创新型基金。


首先,我想Clubhouse的成功离不开A16Z的大力孵化,这个应无异议,不论是追溯用户链,还是早期的活动和投入,我们都可以发现A16Z人员在Clubhouse中的身影。而Clubhouse这一场成功的营销,也就是前天Elon Musk的连麦,攒局的主持人Sriram昨天也加入了A16Z成为GP(合伙人)。


你告诉我说这俩企业不是成天在一起搞事,那是不可能的。而且A16Z也一直是用媒体打法做基金的践行者,很早就有Podcast,每个合伙人也有newsletter。我想,撇开产品层面的优势和音频赛道的优势,Clubhouse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其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背后的A16Z。


Elon musk连麦房间的主持人 Sriram加入A6Z


从多听到递爪,从在行到喜马拉雅,是什么让语音房间这个中国前几年火爆过一轮的项目,在2020年又被美国人拿去重做了一遍,还如此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是照搬中国的语音房间和语音社交?为什么2020年Clubhouse上线,迟迟不开放下载和注册?


不管是否主动Copy还是不谋而合,客观结果是一个中国既有的模式在海外改头换面、焕发新生,甚至震动国内,我想这背后的无数思考都会回到“中国模式的海外本地化”这一个落脚点上。


我们无从考证Paul Davison是否受到中国模式的启发,我们能看到投资Clubhouse的是A16Z的华裔合伙人Andrew Chen。文末有他投资CH的心路历程。虽然文中只字未提中国,而A16Z的GP们对于中国模式的深度思考和历史投入,是有迹可循的。


同样的事件在前几年发生过,同样的轮次,同样的孵化,那就是硅谷另一个明星项目Limebike。采用的是中国当时火爆的共享单车理念。首轮A轮获得了A16Z的1000万+美金的投资(此模式和Clubhouse一模一样,首轮即A轮,下轮Pro rata)。在Limebike刚走红的2017年,A16Z负责这个项目的另一位华裔合伙人Connie Chan亲自写过文章报道,并接受过很多主流媒体采访,将“Copycats of Chinese Peers”这个概念介绍给美国主流创投圈。


Connie Chan接受采访时的标题,文末有链接


A16Z是本地化的一把好手,我记得当时我问过Connie,为什么敢Copy一个共享单车模式。Connie说她们的GR(Government relationship)团队给美国五十个市长打过电话,问过他们这个共享单车是否感兴趣、是否可以支持。


而超过半数的市长们持积极态度,所以促成了这一次投资。当然这些市长也就是Limebike本地化的先行铺垫了。包括后来的两轮车本地化电动滑板车,这都是漂亮的本地化动作。扪心自问,我们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这个手段,绝大部分的中国出海基金目前是做不到的。


将Copy from China和本土化结合得如此之好,长期践行,A16Z足以给每一个出海人做标杆。而Clubhouse的爆火也必然牵动着音频人和出海人的心。我们未来有多少个新的Clubhouse将会诞生?我们守着中国互联网的宝山,应该如何挖掘?如果是国人做Clubhouse,如何做到如此专业的本地化?这是我们要攻克的难题。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许多我们现在关注的项目在新兴市场做类似的事情,大家继续努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Clubhouse背后的声网(为Clubhouse提供音频底层服务的中国企业,有兴趣的可以去瞅一眼声网这几天狂涨的股票),也代表着中国出海企业已经将底层服务铺向世界。我们曾多次断言,跨境企业服务将在2021年成为各大机构和创新的必争之地。


在这个里面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挣中国人的钱”,比如店匠、UCloud,服务于出海的企业,生态赋能为主。一个是“挣全球人的钱”,如声网、去年到海外采访的云拿,多以技术层面的硬核企服出海为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这个方向上成功。


附扩展阅读:

A16Z投资Clubhouse的决策过程

https://a16z.com/2021/01/24/investing-in-clubhouse/


WSJ关于Copy from China采访Connie Chan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tech-companies-now-copycats-of-chinese-peers-andreessen-horowitz-partner-says-1496987481


职人社 Clubhouse到底是什么,怎么玩?

https://mp.weixin.qq.com/s/UbmBQSE0N_ioyNQ65OrtRA


Wunderman Thompson:关于2020的100个关键词,音频


https://www.topys.cn/article/3005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icher有话说(ID:RicherSee),作者:徐瑞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