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的好与不好
2021-02-19 10:35

《刺杀小说家》的好与不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ID:cstkkj),作者:艾飞,题图来自电影《刺杀小说家》


有一部电影,其实不太适合在春节档放。


所谓春节档的电影,就是各种热闹和欢快,如果还能达到某种主流情感的共鸣,那看的人自然会络绎不绝。


但这部电影其实挺异类的,你也可以说它特别,它就像人群中那个独行的“怪人”。


本来它也可以很美很有力量的,可为了融入人群,它给自己配了很多热闹的东西,说了一些妥协的话,走上了追赶人群的步调。


这样一来,它就变味了,甚至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


它就是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


别的电影,你都可以一句话跟人去介绍,通俗好懂,但《刺杀小说家》不一样,单单片名就会让普通观众一脸懵逼。


小说家?


这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稀有产物了。


更何况,在电影里,还交替呈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小说家书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互相影响。


而且电影里人物又多,故事线也杂,这对有些观众而言,是吃力的。


在电影院我就听到一哥们看完跟同伴吐槽说:什么鬼电影,装神弄鬼的,小说里的世界怎么就能影响现实世界呢,导演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吗。


在我看来,导演路阳当然知道自己要说啥。


只是《刺杀小说家》和其他热闹的电影不同,它需要去想,去体会,而广大观众在春节档,要的是释放。


在电影里,小说为什么能改变现实世界,其实这一点也不重要。


就像你为什么觉得自己新的一年会有个好的未来一样,重要的不是新的一年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因为你相信,你有这个信念和希望。


事实上,电影《刺杀小说家》无论故事还是人物,都很简单,甚至在它庞大的架构面前,是过于单薄了。


主线就是两条,一条是围绕雷佳音展开,另一条是围绕董子健展开。


在电影的现实世界里,雷佳音饰演的关宁是一个父亲,他女儿被人拐卖了,六年来,他放弃一切,只干一件事,就是找女儿。


而董子健饰演的路空文是一个小说家,在世人眼里,他是个三十岁的废物,一无所有,一直以来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写小说。


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俩都是这社会边缘的小人物。


直到有一天,科技巨头公司的李老板(于和伟 饰)找到关宁,以帮他找女儿为条件,让他去杀一个小说家,也就是路空文。


理由很奇葩。


在路空文正在网上连载的小说中,有个叫赤发鬼的大反派。


每次小说里的赤发鬼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现实中的李老板。


比如赤发鬼一头疼,李老板就会当即昏倒......


在这部电影里,两个世界的转场衔接都非常流畅,尽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观,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两个世界是一体的。


在路空文小说的世界里,他写了一个叫空文的少年,由于赤发鬼杀了他的家人,因此少年空文踏上了一条向赤发鬼的复仇之路。


在小说的世界里,营造出来的就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少年空文对赤发鬼。


在赤发鬼的统治下,苍生受难,赤发鬼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煽动底层互相残杀。


必须说,导演路阳在《刺杀小说家》里的场景和特效做得是一流的,小说世界里的景象一出来就是扑面而来的东方奇观。


加上导演本身擅长的武侠元素,可以说,电影是做到了从头到尾都在冲击观众感官的。


然而,我自己的看法是,《刺杀小说家》越是想着靠奇观和动作来冲击观众,就越会给观众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空虚感。


你要知道,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所有角色都在寻找着什么,况且这些寻找又是彼此关联的。


比如关宁在找女儿,路空文在找小说灵感,少年空文在找赤发鬼,小橘子在找爸爸,甚至郭京飞配音的黑甲和杨幂饰演的屠灵都在寻找。


在我看来,这种寻找所指的,是自我的归宿,是情感的依托。


可这部电影失败之处就在于,它铺得太满了,刺激感官的节奏搞得太快了,以至于根本没有留白的空间让观众有个情感喘息的机会。


观众只能干巴巴接收着塞过来的信息。


我们知道,在关宁追杀路空文的过程中,路空文在关宁的身上寻到了小说后续的灵感。


而关宁也在关键时刻明白路空文的小说才是找到女儿的出路。


我们也看到,在电影的最后,关宁和路空文站到了一边,合力完成了小说。


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们一起对抗拥资本以蛊万民的李老板。


在小说的世界里,他们一起对抗拥权力以令天下的赤发鬼。


可这样是完全不够的,电影在故事和人物上挖掘的情感太浅显了。


他们每个人做的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传递到观众这里的却只剩匆忙,我们很难共情到他们所执着的东西。


甚至是李老板和赤发鬼的表象和隐喻也都是浅尝则止的。


从最后那场热血、中二、漫画式的大战中我们也能明白,《刺杀小说家》里所谓对抗的对象,不过是一个靶子而已,仅供发泄罢了。


正因为如此,在因果循环的两个世界里,最后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小说的世界里,人们把残暴的统治者奉若神明,可到处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空文他们干翻了赤发鬼。


可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利用大数据监控人们的李老板他们作恶多端,最后交给警察了事,现实世界是那么的和谐公义,这合理吗,我不信。


当然了,用导演路阳自己的话来说,《刺杀小说家》讲的是一个有关“相信”的故事,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无论是关宁还是路空文,他们都不是那种一上场就是主角的人,他们都是很渺小的。


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信念感很强,始终相信自己在做的事,虽千万人,吾往矣。


只不过,这种人,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是用“小说家”这个身份来代指。


很明显,这是导演的理想主义,我自己很欣赏导演的这份赤诚和勇气。


《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的小说,作为作家的双雪涛写这个故事,也是相信小说能影响现实世界。


而同样作为创作者的路阳,则带着相信电影能影响现实世界的理想拍了这个电影。


你看导演把原著人物的名字都改成了路空文,跟他同一个姓。


遗憾的是,双雪涛的小说影响了路阳拍了这部电影,可是路阳的这部《刺杀小说家》传递出来的东西并没有达到触动现实观众的效果。


只能说,理想是丰满的。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小说世界里的老百姓之所以受难,很大程度是由于无知和顺从,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反而助纣为虐。


因此导演带来了关宁,带来了空文,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信念感,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无坚不摧。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把这样一部赞美“独行侠”的电影放到春节档,不可避免要妥协很多东西,不可避免要避开很多锋芒,也不可避免要拥抱热闹,少了很多立场。


结果,《刺杀小说家》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现实和电影并不相通,我甚至觉得它有点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局外人看电影(ID:cstkkj),作者:艾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