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拉拉
2021-02-25 14:47

祸拉拉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


这人间实在吵闹,大家都在做错的事。


针对“女子跳车身亡”事件,货拉拉的声明更像是发给公众的一封情书。


实际上,在顾客发生变故的第一时间,他们就该坦诚,并等待警方的调查。


我必须吁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警方的调查非常重要。


那份结论有助于我们认知,一桩离奇的事故,平台的责任、个体的情绪、意外因子,哪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的情况是,该坦诚的时刻,货拉拉三缄其口;该等待调查结论的时刻,货拉拉与女子家庭达成了和解。


发现没有,步点全是乱的。


于公众而言,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完全是模糊的。如果第一时间,货拉拉就与女方家庭就包括但不限于赔偿等一揽子方案达成共识,那么这个事件甚至不会曝露在公共平台。


我注意到时下的一些评论。


某报称:“不能总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补漏洞。”


某视称:“悲剧发生才看到漏洞,平台的安全意识来晚了”“正常的话,行车应该有录音,偏航应该有预警。”


某地运管局称:“货拉拉在湘未获线下运输许可。”


来,我们一个一个说。


“行车有录音、偏航有预警。”


这是行业通行规则吗?


不。


它是某事件发生后,滴滴自行加压的安全措施。


如果认为这该是通行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那管理部门就该一视同仁,大力推行下去。


出租车现在采用这套标准了吗?


如果没有,请抓紧落实。不然出了事件,媒体再次呼吁:“不能总是等出人命才想起补漏洞”?


届时,他们会以同样的热情呼吁吗?


另外,出了人命,才想起货拉拉没有运输许可?


所以,真正查漏补缺的仅是货拉拉一方吗?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这个行业的准入标准、监管标准是确定的?还是模糊的?这个行业的执法尺度是统一的、严格的、常态化的吗?


公众基于信任,选择使用不同门类的服务,但是还有一个巨大的前提:提供服务的企业,亦有巨大的力量在监管它、净化它。


出了人命,货拉拉紧急上线了一些安全措施,这当然很好。但我们必须要问的是:没有这些措施,它也运行了很久,在朗朗乾坤下服务亿万大众。如果视之为裸奔,这是不是被管理部门应允的?


我迫切需要这个答案。


对于新生事物,当下有两种声音。


一种,监管的手不要伸那么长,否则有扼杀创新之嫌。另一种,监管总是滞后的。


声音交织背后是巨大的惰性空间。


这个“惰性”也分两方面:等你出事了我再管、等我出事了我再调整。


恰恰“人命”是催生变化的因子。它被称为:代价、教训。


实际上,它是一条鲜活的人命啊。


说到这,我真的还是想知道,一个年轻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境下,她不恋红尘,决绝赴死?


题外话:连带货不带人的标准都贯彻不下去吗?如果只是带货,录音等安全措施有必要吗?过度承诺,过度加码,是否也跑偏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