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的成立,防御远大于进攻!
2014-08-31 10:45

万达电商的成立,防御远大于进攻!

8月29日,万达、腾讯和百度今天在深圳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额高达50亿人民币,其中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地产巨头联手BAT中的两强,共同打造电商航母,一时成为轰动性的新闻。之前万达老总王健林之子,著名富二代王思聪同学曾发微博抱怨在京东买电脑桌送货慢,因此有人戏称为一张电脑桌引发的投资。

万达为什么要如此发力地做电商呢?原因很简单:一是万达广场商业业态面临电子商务大潮的冲击;二是目前前房地产业受到巨大的下行压力所致。

根据《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元同比增长42.8%。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而2012年仅为6.3%、2011年这个数字则是4.4%。

如果按此趋势发展下去,未来10年内有望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至少达到20万亿元以上,占社会零售总额的40%甚至更高。网络销售的前景相当喜人。不过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网络销售的强势,必然挤占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

万达近年来在二三线城市的成功,除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需求和政策扶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当地欠缺成熟的现代商业业态。虽然宣称每一个万达广场都是城市中心,但其商业业态所售卖的商品并非独家。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大潮面前,在移动互联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商品是不能从网上买到的。万达广场必然和其他传统商业一样遇到客流量下降、销售额下跌、甚至沦为试衣间的尴尬情况。传统商业的未来趋势显而易见,那就是传统商业的互联网化,打通线下线上,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热门词——O2O。万达牵头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的考虑,正基于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这是多年来地方政府奉行土地财政、国家管理不力、央视货币超发等多方面带来的必然结果。不少房地产巨头都面临资金吃紧、销售不畅的不利局面。在政策层面上,国家也正在逐步调整原来唯GDP至上的地方政府考核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大大减少。在扩张受阻的不利情况下,盲目扩张不若稳守家业来得实在。把各地现有的万达广场项目做大做活做强,就成为万达的头等大事。

从这次的股权结构来看,万达拥有绝对控股70%股份,显然占据了公司运营的主导权。也表明了万达战略投资的决心,更透露出万达电商对于万达广场商业业态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这次万达电商的两个小股东出人意料的居然是BAT中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百度和腾讯。作为电商巨头阿里的死对手,或许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过双方合作的前景如何,则难以预料。毕竟腾讯有微信这个移动互联超级航母平台,在O2O上已经有所深耕。就在万达电商成立的前一天即8月28日,微信刚刚推出传统商业上微信只需公众号+微信支付就能实现的“微信智慧生活”模式。之前腾讯就与王府井百货、华南城、伊利、华谊兄弟等多种商业业态展开了合作,万达只不过是其中之较大的一家而已。

而百度则目前看来尚欠缺相关经验,当然它在PC端流量上仍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而LBS定位服务上也占据着国内领先地位。所以有人形容此次三方合作是万达有钱、百度有流量、腾讯有用户。不过我估计万达之所以拉拢百度和腾讯,更多的看重他们的互联网技术、O2O经验和影响力。

商业业态的电商化转变,万达绝非第一家。比如说银泰百货就走在了前列,它选择的合作伙伴是BAT中的另一巨头阿里,阿里甚至注资数十亿港币,成为银泰的股东,更深层次推动银泰O2O和电商化发展。与万达类似,银泰集团也有着房地产背景。

而万达的电商网站万汇网是去年上线试运营,目前已经整合加入了全国73家万达广场,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商品、促销信息等功能,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数据中心、智慧系统等还在研发之中,明年将正式上线,万达电商是什么形象,能产生什么价值,据称将在一两年后明朗。

根据万达方面的介绍,未来万达将联合百度和腾讯在打通账号与会员体系、打造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大数据融合、Wi-Fi共享、产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三方将联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账号及会员体系,探索创新性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国内最大的通用积分联盟及平台;同时,万达、百度、腾讯三方还将建立大数据联盟,实现优势资源大数据融合,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用户体验。

这段话非常高大上,理解起来有些费劲。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再造一个线上万达广场,帮助商户吸引更多客流。

如果王健林描绘的蓝图是美好的愿景,那么现实就是万达电商的成立,现阶段目的是防御远重于进攻:做好万达广场自身的O2O才是根本,保证各地万达广场依然屹立在电子商务大潮中。至于吸引更多网民体验其服务,挑战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江湖地位,则当是智慧广场之后的事,目前谈论为时尚早,最终取决于三方是否能够真正同心协作,并找到真正的创新之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