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嘴上说着中年人才养花养草,身体倒是很诚实
2021-03-12 14:52

年轻人,嘴上说着中年人才养花养草,身体倒是很诚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77,原文标题:《年轻人,嘴上说着中年人才养花养草,身体倒是很诚实》,头图来自:@Summer


在“搞园艺”这件事上,中年人们正在失去ta们的垄断地位。


都市年轻人的崛起是有迹可循的。居家防疫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后,除了提升厨艺,年轻人的关注点普遍投向了居住空间内外的植物们。2020也被称为国内的“野餐元年”,在格纹餐巾和藤编野餐篮的陪衬下,我们几乎能在小红书中日行千里,拜访大半个中国的草地公园。植物种植界的“阳台党”与“花园党”在回归自然的风潮下无声地壮大队伍并相互较量。


工位上有一盆空气凤梨,合租屋的玄关旁则是绣球花,手机里的养树app每日打卡,卧室里没有琴叶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人在朋友圈说,将两米高的植物搬到四楼出租屋里,放在提前划定的位置那一刻,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在异乡“settle down”了。


©️ Rahman Hak-Hagir


抬眼看看四周,植物已经变得随处可见。豆瓣里以“botany”或“gardening”为关键词的游戏应用超过了100个,类目涵盖生活、财务、新闻、教育与娱乐等;打开淘宝搜索“室内植物”,置顶推荐已由原生态的苗圃实拍变成了ins风的桌面柠檬树与油橄榄…种种迹象都在告诉我们,养植物这件事正在年轻化的进程中。


©️ Brooke DiDonato


为什么人类会喜欢植物?有人将这份天生的亲近感追溯到了远古狩猎时代,植物在茹毛饮血的时期象征着水源、果实与庇护所,这种宜居与安全的直接联想已经被存进了人类的基因里。


另一部分科学家则从花朵颜色、芳香物质、分泌阴离子与释放氧气,甚至绿色视野率等对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加以分析。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曾将城市里的道旁树讽作一种“树木的‘文明化’”,在《吾国与吾民》中,他把国人对植物的喜欢归因于骨子里的“归田”幻想,这份幻想的源头则是千年科举制度。


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父母长辈们的“园艺情结”。退休后的园艺活动,是ta们在新的生活空间下再现自己来处或归处的田园牧歌。那通常是经过美化的,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有人痴迷蝴蝶兰,有人热爱金桔树,有人沉迷多肉,而有人对瓜果蔬菜、小葱蒜苗念念不忘。


年轻人的情况则不同。Ta们成长于城镇,沿着城市化水平的轴线由低至高流动。ta们在喜欢着植物的什么?如何定义自己和植物的关系?从与植物相处里获得了什么?


我们邀请了一些NOWNESS的朋友,向我们引荐ta们各自的植物,并分享一些ta们与植物的故事。各种片段里有雨、鸡蛋壳、补光灯、加湿器、有玻璃渣、有醋、也有糖。


一、没有植物感觉心里空空的,你有这种症状多久了?


1. (已炸号的)针针:他说他是社交网络的幽灵


植物是一种很好看的东西,它好看的点正在于,它很不“人”。如果非要拟的话,它会有一些类人的状态和性格,但对植物来说,硬要比也很降格。


去年上播客的时候说过,因为我是海南人,熟悉热带植物,喜欢他们身上的延续性。北京的气候对热带植物不友好,在北京那会儿家里有3台加湿器和12台补光灯,杭州就没有这个问题。从北京搬到杭州时,我只带走了一盆独苗,现在杭州家里的植物都是新置的,大概80多盆,数量只有以前的一半。每天早上六点半,我做的喷淋系统会自动浇水五分钟。


现在家里基本达到了动植物友好共荣。有一窝蚂蚁集中住在某盆花里,有次也看到过一只瓢虫,改芬儿(我的猫)因为从小和植物一起长大,基本也对它们视若无物,相安无事。


要说故事的话,之前在北京有过一盆很大的春羽,大概两米多高,种了快一年的时候,有天它忽然就开花了。那个佛焰苞的外层是苞片,里层才是花柱,但是花柱非常离谱,雪白无暇且有20公分。春羽的花柱是可以自体发热的,有时温度可以到30℃,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就很不文明,那个夏天连续开了很多棵,当然了,够我在朋友圈炫耀大半个月。


这是针针家里的植物墙:



这是针针的春羽:



2. Evelyn:她在澳洲与满院子的多肉为伴


我和多肉的关系有点像是,我照顾它,它长到可爱一点来治愈我。看到它们挤在一起的样子就会觉得很开心。喜欢多肉可能就是因为它肥。


©️ Pia Riverola


多肉这种沙漠植物其实对天气很敏感,不能淋很多雨,之前家里还没有挡雨棚的时候,一碰上下雨我就会疯了一样特别着急,我男朋友还特别不理解。平时出门回到家,会条件反射拉开门去看看它们,现在越养越多,偶尔也会在eBay上卖卖自己培育出来的多肉,这种时候,尤其是每次把它们从土里轻轻铲出来送走时,就会有一种贩卖小生命的感觉。


这是Evelyn的多肉小花园:



这是Evelyn贩卖过的一株小生命:



3. Clare:她说自己最爱的植物是杂草


隆重介绍一下拟南芥,做研究的会称它为“模式生物”,很多关于植物的生物学或者遗传学实验都是用它作样本,相当于植物界的“海拉细胞”,人类社会的张伟或李明。


之前养它是为了喂兔子,以及偶尔做培育实验,因为我是学植物学的。这种草是真实的很好养,甚至称不上养,只要种在泡沫箱子或者红色塑料盆里就行。我对植物本身还挺冷感的,但是不知道为啥一直挺中意这种草,可能就是因为它很路人吧。普普通通,自己忙着生忙着死,加班回到家守着它们发呆也不觉得丢人。兔子已经去世很久了,拟南芥活了一茬又一茬。


这是图册上的拟南芥:


©️ 图源知乎用户@BioArt植物


这是Clare分享的照片,但她随后说她也忘记那棵是不是拟南芥:



4. Summer:她总爱穿着吊带裙清晨浇花


我想证明自己可以养育一个东西,类似一种“pre养孩子”的阶段,如果它死了,其实也不会太有感觉。坦白说,开花这件事和你怎么养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季节才是最关键的,但过程中你可以浇水松土,给自己找点事情干,并且假装这些行为很有效。


虽然我经常种的是花,但我最喜欢的是薄荷,因为它很容易种,就像在种空气,并没有什么期待但却可以长得很好又很香,然后经常会带给你采摘的感觉。


这是Summer的阳台:



如果仔细找,角落里的确有一盆薄荷:



5. V:她给番茄听歌,这样番茄比较好吃


是真的,之前读到一篇英文文献,说舒缓音乐环境下的植物更加可口,我在我家阳台上的黄瓜和番茄身上都试了试,总之成熟的果子不难吃!


这是V的番茄:



这是V的黄瓜:



6. 小强:在苏州,他种了一棵红枫


很早以前我就决定要在苏州种一棵树,最好是在岸边,颜色会跟着季节变化,秋天的时候,火红色隔着河岸也可以远远望见。半大小孩可以在树下乘凉,老年人偶尔坐下斗一盘象棋。


于是我就真的种了一棵。


这是图册里的红枫:



这是小强游戏里的红枫:



二、别问,问就是爱过(种过)


1. Waffle:她和君子兰反目成仇


很早以前我妈妈的头像是我在雪地里的一张照片,但是有一次,她养的君子兰时隔三年开了花,把她激动坏了,于是之后她的头像就变成了君子兰。


所以我平时虽然也养植物,但我一定不养君子兰,哼。


这是摄影师Padre_moovi拍摄的君子兰:



这是Waffle的妈妈如今的头像:



小苏:她说养植物让她明白了自己不适合养植物


我奶奶,我妈,还有我在的小区,长得好的盆栽里几乎都是鸡蛋壳,大家会用蛋液给植物提供营养。以前看到我妈特别喜欢植物还很不能理解,但这有点像半生瓜,有天突然想逛花市,然后就开始了。想想大概发生在离开家以后,有了自己的空间时。


到我自己养的时候,除了蛋,我也会把茶叶倒进去。之前养过一盆斑叶竹芋,土是在我小区里面用勺子挖的,因为买她的时候忘记买土。我清楚记得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偷来的土几乎接近于泥。


©️ Marietta Varga


喜欢植物可能因为生活中遇到太多不喜欢的人吧,植物安静,会以你对待她的方式对待你。在家我们就是两种静物,各自独立,然后共同存在于一个空间。


虽然但是,我一开始养过的植物都已阵亡。也会难过,我会觉得问题一定是出在我身上,她天生无辜。所以那之后,我基本就决定保持观赏型喜欢了,不适合的东西就是不适合,喜欢植物和喜欢养植物是可以分开的。


这是小苏redesign的一束捧花:



这是小苏的斑叶竹芋生前照:



3. 小江:她种植一种生而带有献祭感的草


大学时有一次我去看病,医生问诊时顺口问了我的专业,我说我是学园林设计的,那个医生说,跟植物打交道啊,这个专业真好,学什么都不要学那种跟人打交道的。


唉我现在的工作的确就是跟人打交道了。上学的时候学过的那些育种,分株现在也用不上,但它给我留下了某种习惯,每次走在北京的街道上,会习惯性去辨认那些路过的植物。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也会种种迷迭香和九层塔。


9年前我在法国领养了一只猫,于是也开始养猫草。我家的猫喜欢各种细长的绿色植物,甚至包括葱和韭菜。我平时会从网上的农贸市场买些大麦和黑麦颗粒来自己种,基本上清水里泡一晚上,然后放进土里每天浇水,15天左右就可以吃了。因为一开始就知道这个生命体在非常快的未来就会走向终结,而终结它的又是跟我情感羁绊更深的猫,所以对猫草也不会产生什么情感。这么说的话,有点像食物链的金字塔。


这是小江的猫,叫太医,猫草在他的肚子里:



这是猫的欧盟护照:



4. Jasper:小时候他曾在浴缸里种水草


结局自然是爸妈一顿毒打,不过后来那个浴缸废弃后被搬到楼顶阳台上,每天风餐露宿,竟然真的就水草丰茂了。


这是他想象中水草的样子:



这是如今的浴缸:



5. 李老师:他扼杀了很多小雪松


两年前每天刷托福阅读题时都会用forest种小树苗(forest是一款时间管理app),巅峰时期里还解锁了柠檬树和猴面包树,不过后来老是在刷题时接到外卖电话,于是我的小树苗倒下了一大片。难过五秒钟。


这是forest里的柠檬树:



这是他的累累罪行:



6. 小宁:她说自己喜欢植物但不喜欢土


喜欢没有土也可以长很好的植物,因为它们看起来干净。之前专门去搞了一小缸荷花,居然真的给它开出来了一朵,那天特别喜气洋洋把它剪下来插进瓶子里,然后逢人就说自己的莲花开了,一定是因为家里莲里莲气。


不过在我这么宣称了之后,它很快就在瓶子里自闭了:)


这是它想开的样子:



这是它自闭的样子:



7. 唐四:他遭遇了淘米水困境


之前我奶奶会因为爷爷失手把淘米水倒掉而大发雷霆,印象里家里的花花草草都是淘米水浇灌出来的,所以我坚信,养好植物的关键在于一定要用淘米水。


但是悲剧的是现在工作很忙,根本没时间自己做饭,也就不会有淘米水,所以植物在我家基本活不过两星期。


这是家里淘米水浇出的花:



这是唐四的花盆:



三、树有灵性?说起这个我就不困了


1. 佳期:她有一棵胡杨


种树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想到树和想到其他植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树可以一动不动但是一直存在在那里。我有时候想,我在几十年里在很多个城市之间卷来卷去,它却在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安静地站着,晒太阳,它就像我的本体。等我以后去世了,我希望把自己埋在那棵树下。


因为真的很想要一棵胡杨,之前也和前男友商量一起合种一棵,不过还没实现我俩就分手了,所以最后是和闺蜜一起种的。我闺蜜很凶很严格,如果某天我忘记去浇那500g的水,她会打微信电话来辱骂我……


这是电影《第一次的离别》里的胡杨:



这是佳期的胡杨:



3. 小刘:紫藤树让她与表弟重归于好


表弟马上念初中了,因为处在叛逆期,这个崽跟家里每个人都关系紧张。那天我在家庭群里随手发了一张紫藤照片,他忽然主动来找我讲话,并且迅速跟我勾肩搭背达成友谊共识。紫藤于是成了我的近期锦鲤王。


后来我才知道,他最近沉迷《鬼灭之刃》,立志练成炎之呼吸。


《鬼灭之刃》中的紫藤花:



小刘拍的紫藤花:



3. miya:她对银杏树有心理阴影


工作后买的房子在顶楼,顺势造了个屋顶花园种了棵小银杏。有次偶尔听说银杏是分雌株和雄株的,不知道怎么动了恻隐之心,就在家里那棵孤单的银杏边上又种了两株不同性别的。


好家伙,那年银杏真的一夜之间开始挂果,果子快成熟的时候会掉在地上发出恶臭,那种气味比石楠还要震撼人心。当事人现在的心情就是很后悔,这就是秀恩爱的人(树)才会散发的恋爱的恶臭吧。


这是你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银杏:



这是喜结连理的银杏:



4. 艾可:她抽打了家里的枇杷树后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小时候没什么朋友,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院子度过的。因为喜欢结果子的植物,搬进去时爸妈给种了很多果树苗,无花果种下时只有小腿那么高,枇杷树还没有手腕粗,然后还有葡萄草莓橘子,当时被需要的感觉非常强烈,到念高中前它们已经果真亭亭如盖了,平时灭虫和拿报纸包果子都需要架梯子完成。


©️ Jill Burrow


那会儿读了一篇名散文《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带着朴素的格物致知的想法,回到家里就拿着撑衣杆对着枇杷树一阵猛抽,现在都记得那时花谢花飞飞满天的盛况,然后那年枇杷树的挂果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后来猝不及防被告知要搬家,住进高楼后自然失去了院子。院里的枇杷树因为太过高大遮挡光线,也被我爸挥手砍掉。再后来自己无论搬到哪里,始终都没有再种过任何植物了。


这是摄影师Ági Szabó镜头下的樱桃树:



枇杷树已经仙逝,这是艾可从前的一棵苹果树:



5. 小黄:她相信那棵树上驮着一个家族


我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在她长大的那个村庄,村口有一棵400多岁的黄桷树。她小时候经常和同村的孩子爬到树上,挂在他的四根伸向四方的枝干上玩。枝条很粗壮,每年春天黄桷树抽芽,叶蕾外的那层嫩粉色叶果果皮是她最爱的零食之一。


那棵树站在村口最显眼的位置上,每个新嫁娘都会首先走过它,它的身后是成片的李子园,春天时全是花,端午时全是果。那棵树也被认为是村里最富庶那家的家族树。到了我可以爬树的年纪,偶尔暑假会回去,膝盖也会被它的树皮刮破,我妈会说,没事,和她小时候受伤的位置差不多。


但之后年轻人渐渐都离开了那里,也带走了他们的小孩,村里只剩下老人,树也不再有人爬了,那棵树逐年显出一副老掉的样子来。有一天深夜暴雨,黄桷树被雷电劈中,只剩了主干与一根枝条,每年春天尽力挤几片叶子。村里的人都说,那个家族怕是要败了。就像是故意要应验一样,家族里的年轻人相继早夭,老屋现在过半都空了,农田没人耕种,逐渐荒了,村也荒了。


树木是有灵的,被人议论得久了,就真的会泄露一些人类看不到的肌理来。我妈讲完这个故事对我说,自然的智慧和直觉高于人类千千万万倍。如果哪天你决定种下一棵树,你得好好对它,关照它但别过度,最重要的是尊重,就像它尊重你一样。


这是小黄妈妈生活过的村庄:



这是那棵衰老的黄桷树:



2020年6月,一本名为《阳台人的植物生活》的书乘着后疫情时代“宅”经济的浪口出版。作者伊藤正幸在扉页上写,“植物们冷眼旁观笨拙的人类,忽然花开。”随着越来越多人搬进城市洋房,阳台植物的兴盛已经不可逆。作者写给了阳台人“暂且的十条戒律”,第一条是“愿适度疼爱”,第六条是“只要浇水总能成活”。和植物的相处之道竟透出点中青年隔空和解的意味来。


©️ Suzanne Saroff


在各种列给年轻人的100件此生必做的事情里,“吃一次螺蛳粉”偶尔会替换掉“去一次拉萨”,“买一次基金”可能也会替代“蹦一次极”,但“种一棵树”在每份长长的清单里始终屹立不倒。我们姑且相信其中一定有某些未被言明,但与日月同生的道理。对逐渐失去种树条件的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种一株植物或许同理。


©️ Morten Lasskogen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祝广阔土地上的梭梭树、刺桐、扁柏、梧桐、香樟、木棉、沙柳、槐树、月桂、红树林、小白杨等林木统统节日快乐,也无差别地祝苍耳、朗德木、熊童子、金樱子、沿阶草、牵牛、绣球、郁金香、鸢尾、桃花梨花与杏花等所有的植物春天快乐。


(感谢:所有分享故事的朋友们及初学者电台)


参考资料:

1. 好奇心日报:据说如今的年轻人更喜欢养植物了,这是为什么?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花草为什么容易使人心旷神怡?

3. 鸥鹭大数据:后疫情时代下,亚马逊园艺品类需求概况

4. 伊藤正幸:《阳台人的植物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77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