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ARM发布新一代架构,华为云真的被“干掉”了?| AI内参
2021-04-08 20:03

ARM发布新一代架构,华为云真的被“干掉”了?| AI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说过去的 2010 年代,ARM英特尔在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平分秋色。那么接下来十年,关于芯片的选择与理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整个产业链的重构已然开始,面对 ARM 的全线进击,英特尔还有机会吗?


随着华为云组织架构的再调整,华为云战略也在发生变化。云与服务器“分家”之后,接下来怎么办?从面部识别到情感识别,作为普通个体的我们,如何认识新技术带来的威胁?


本期还将关注:AWS 呼叫中心业务、库克谈自动驾驶、Google AI 研究者离职、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Argo AI 寻求上市等。


焦点:ARM、英特尔与企业市场的芯片选择


过去的 2010 年代,ARM 与英特尔扮演着计算革命发展的底层驱动角色。在消费电子最火热的智能手机领域,ARM 是毫无争议的王者,无论是苹果的 A 系列芯片还是高通骁龙抑或是已成“绝唱”的华为麒麟系列,都需要向 ARM 购买 IP 授权。与之相比,英特尔只能在出货量不断降低的 PC 市场得到消费者的关注;而在企业市场,特别是数据中心领域,选择英特尔处理器几乎就是一个不用过多思考的“定律”。


但接下来十年,关于芯片的选择与理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整个产业链的重构已然开始。


首先消费市场的“XXX Silicon”还在继续。苹果去年发布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 系列既展示了自家软件/系统的生态能力,又让行业看到ARM 处理器在桌面计算设备中的巨大价值。MacBook 注定不会成为桌面计算设备的主流,但当微软也继续 押注  ARM 架构的时候,英特尔的消费市场领地也变得岌岌可危。

 

其次企业市场的变化也格外有趣。一方面是数据中心进入到“AMD Yes”时刻;另一方面,以 AWS 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选择以 ARM 构建自己的“Silicon”,也让 ARM 架构再次进入到数据中心市场。 此前,AnandTech 对 AWS 的 ARM 服务器芯片做了一番测试,针对计算服务,Graviton 2 在和基于 X86 的英特尔和 AMD 服务器的竞争中展现了不俗的实力,一如 AnandTech 所言,过往 ARM 芯片在服务器领域总是有各种无法兑现的承诺,但这一次 Graviton2 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 AWS 的宣传没有夸大其词。


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企业市场,新的计算形态与计算需求,也在影响计算芯片的选择,比如机器学习与边缘计算的巨大需求。


上周,ARM 发布  新一代架构 V9,其官方宣传这是“近十年里最大的架构更新”,科技媒体 VB 指出,ARM 的新架构在安全、机器学习以及边缘计算上拥有更好的性能,与此同时,不再局限于通用计算,通过“全面计算(Total Compute)”的设计方法,帮助客户灵活设计应用面向特定场景的处理器,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性能。


在英伟达收购 ARM 期间,ARM 新架构展示巨大的野心,其对安全的强调,也让行业再次想起英特尔前几年的 Spectre 与  Mletdown  漏洞;而瞄准机器学习,也为更多云计算公司,比如 AWS 的自研 AI 芯片提供了新的选择。


但对 ARM 以及包括英特尔、英伟达等上游公司来说,企业市场的变量还有很多。


其一,成本与性能,使得越来越多公司会选择 ARM 架构,但 ARM 架构取代英特尔、AMD X86 架构一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软件适配也不是简单替换那么简单;


其二,英伟达收购 ARM 还未敲定,这笔交易能否完成以及何时完成,都会影响企业客户的选择;


其三,英特尔还有机会吗?有,但真的需要一点奇迹。


巨头


  • AWS


AWS 呼叫中心产品 Connect 的营收正在大幅上涨,该公司 VP Larry Augustin 表示 Connect 已经是 AWS 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Protocol 援引  The Information  的数字表示,2020 年,AWS 呼叫中心的增长了 150%,达到 1.75 亿美元。


  • 苹果


蒂姆·库克上周接受了一个播客专访,这个访谈有太多议题,其中也谈到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库克回应了马斯克曾经想把特斯拉卖给苹果的说法,他表示自己从未与马斯克讨论过这些,他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机器人”,但拒绝回答关于苹果自动驾驶相关的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 这里 查看这次访谈的文本。


  • 软银


软银继续投资机器人公司,最新的一笔钱投向仓库机器人公司 AutoStore,以 28 亿美元的金额占股 45%,这笔 投资 使得这家拥有 25 年历史的挪威公司估值达到 77 亿美元。


  • 华为


上周,华为云业务再次 调整 ,主要包括人事与组织架构两个方面:


人事:任命张平安为 Cloud BU 总裁;

架构:撤销云与计算 BG( Cloud&AI BG)、原服务器、存储等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改为“ICT 产品解决方案”。


这次调整之后,华为又变回了三个 BG,分别是运营商 BG、企业 BG、消费者 BG,而 Cloud BU 归属哪个 BG 并没有明确说明。如果参考此前 Cloud&AI BG 的业务组成,主要包括: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服务器

存储设备


这个业务组成需要大量内部的协同,毕竟,云业务与服务器、存储设备很可能面临的同一批客户,到底是买给他们软件/服务()还是硬件设备(服务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博弈。


随着 Cloud&AI BG 解散,服务器、存储等硬件业务与云业务分离,Cloud BU 的定位会变得更清晰。

但另一个问题是,Cloud BU 接下来怎么办?


这里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此前华为消费者 BG 余承东兼任 Cloud&AI BG 总裁,但此次并未通报其动向;其二,Cloud BU 新晋总裁张平安此前为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


这或许意味着,华为试图通过余承东解决原来 Cloud&AI BG 的利益博弈,最终实现“友好分家”,并推动张平安实现华为内部消费云与企业云的协同。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已经通过“分家”的方式向外界做了交代,那么第二个问题的挑战委实太大了。本质上说,消费云与企业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行业里几乎没有哪家公司会推进两种云业务的协同,即便是同时拥有两种云业务的微软,面向消费者的云业务放在了“生产力与业务流程”部门,而企业云业务归于“智能云服务”部门,华为 Cloud BU 如何整合、协同两种不同云业务之间的关系,值得长期关注。


事实上,对于华为而言,由于消费者业务的重要支柱智能手机基本已经出局。运营商业务里的 5G 产品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全面上云”的行业趋势,云成为这家公司继续保持增长的重要手段,上月发布的  华为年报  显示,2020年华为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68%。接下来,Cloud BU 承载着华为云业务继续发展的重任,距离再更名“Cloud BG”的时间不会太长。


  • Google


上周,AI 资深研究学者 Samy Bengio  宣布  从 Google 离职,他曾参与 Google Brain,后出任 Google 研究院负责人。尽管 Samy Bengio 在声明中并未提及,但外界将其离职与此前 Google 开除两位 AI 学者 Timnit Gebru、Margaret Mitchell 的事件联系在一起,Samy Bengio 也是目前离开 Google 最高级别的 AI 学者。


Google 在消费设备自研芯片的传闻已经很多,就目前来看,2021 年的 Pixel 6 系列手机极有可能搭载“Google Silicon”,相关的信息汇总可参见 这里


Google  加快  基于联邦学习的新广告追踪技术测试,新技术名为“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 (FLoC) ”,Google 此前表示该技术会替代第三方 Cookies,在更好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广告商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


相比于第三方 Cookies,FLoC 并不针对特定个体,而是以更模糊的兴趣群组的方式构建广告用户群体。


行业·应用


人工智能在精神治疗中的作用与局限。WSJ 邀请了三位专家探讨这个议题,与其他行业一样,AI 各项技术有着特定应用场景,比如从大量基础研究数据中生成预测模型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成为精神治疗的“医生”,这个 文本  提供了很多信息点,值得一看。


利用 AI 生成音乐。这个项目模拟了 27 岁不幸去世的科特·柯本的风格,通过分析这个已故歌手的歌曲风格和歌词,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并生成了一首歌,你可以在 这里 收听。


一个工具展示在线情感识别的危险。研究者们开发了一个网站,你可以在 这里 打开,利用前置摄像头尝试情感识别的威力,网站提供了面部表情、眨眼的情感识别测试。

 


《 卫报 》援引研究者的话表示,该项目看起来是一个面部识别,但公众可以感受到,从面部识别到情感识别是多么简单。


辉瑞公司的 AI 项目。 WSJ  披露了这家制药巨头如何通过 AI 提升疫苗研发进展,其核心还是通过大量关于新冠病毒数据的“喂养”,快速确定并调整临床测试的方向。


未来驾驶


Waymo CEO John Krafcik 离职。自 2015 年 Google 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出来开始,John Krafcik 就担任 Waymo 的负责人,根据 Google 官方的 说明 ,两位 Waymo 高管——Dmitri Dolgov 与 Tekedra Mawakana 将出任联席 CEO,这两个人此前分别担任 COO 与 CTO。


尚不清楚 John Krafcik 的未来去向,过去五年里,在 John Krafcik 的领导下,Waymo 的自动驾驶探索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一,获得外部巨额的资金支持,仅在去年,这家公司就在 60 天内完成两笔  共计 30 亿美元的融资,目前的  估值  已经达到 300 亿美元;其二,这些资金支撑了巨额的研发投入,这也使得 Waymo 的实际道路测试里程与计算机模拟里程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三,与传统车厂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戴姆勒、沃尔沃、菲亚特克莱斯勒等都是 Waymo 的合作伙伴。


沃尔沃将与 Aurora 合作,共同推进自动驾驶卡车的研发和市场拓展,Verge  的报道指出,两家公司会以北美市场为突破口,去年的时候,Aurora 收购了 Uber 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获得大量自动驾驶的人才和资产。


芯片短缺还在持续影响汽车产业,路透社称,斯巴鲁汽车公司的一家工厂将在本月 10 号至 27 号期间关闭,原因就是无法获得生产汽车所需的芯片,此次停产将影响 1 万辆车的生产,斯巴鲁公司表示,因为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产能下降,将对财报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 寻求上市,这家公司先后获得来自福特和大众的巨额投资,其中福特在 2017 年投资 10 亿美元,大众汽车则在 2020 年拿出 26 亿美元 押注 这家公司。


两笔共计 36 亿美元的融资后,Argo AI 的估值达到 70 亿美元,该公司目前主要在美国和德国开展研发和汽车测试,员工人数为 1300 人左右。


不过雅虎财经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的上市方式是使用传统 IPO 还是 SPAC 的形式。


AI内参·月刊


以月度总结的形式,展现过去四周全球 AI、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变化,通过分析行业事件与梳理技术趋势,勾勒出人类迈向数字化的若干方向与线索。


本期关注以下议题:


  • 困境:中国 AI 独角兽们、FB 的新 AI 伦理案例;

  • 报告:AI Index、机器学习、云、未来驾驶;

  • 巨头:AWS 新掌门、微软云计算的扩张、英特尔的选择题;

  • 历史/未来:AWS S3 15 周年、Zapier 与 Digital Ocean、GPT-3 成为基础设施;


你可以在 这里 在线查看最新一期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地址获取 PDF: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