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部崛起的黑马,95后眼中的新一线
2021-04-21 16:53

合肥:中部崛起的黑马,95后眼中的新一线

2020年福州泉州济南、南通、合肥和西安GDP突破万亿元,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与文化的YOUNG财经,采访了这些城市里95后生活状态、对城市的感受。本期是“GDP万亿俱乐部”系列第5期。


中部黑马合肥进入了新一轮上升期:科技主导的产业经济增长后势强劲,中科大和蔚来的底蕴为它提供前进动力;搭上长三角一体规划的顺风车,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商合杭南路线完工为南北跨越提供华东支点。合肥的95后自豪于家乡经济腾飞,希望它能成为“新一线”,不跛腿走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OUNG财经 漾财经(ID:youngcaijing),采访:邓嘉熠,编辑:王显牛,原文标题:《中部崛起的黑马合肥,95后自豪经济腾飞寄望其能成新一线 | GDP万亿新城采访系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消费选择性跟得上一线城市,但思想开放程度步伐缓慢


口述:小艺,六安人在合肥

生于1994年,女,房企推广策划



新与旧,合柴与不远处新楼盘 图/赵炎


我2017年来合肥生活打拼,迄今已经有4年了。


合肥的消费生态基本跟得上新一线城市的招牌。喜茶、奈雪的茶、伏见桃山之类的网红奶茶都落地生根了,合柴1972文创园区(原为合肥柴油机厂)、买手店、文艺咖啡店、酒吧也向一线在靠近。华润万象和银泰中心为市民提供了吃饭逛街消遣的地方。总的来说,合肥的城市消费生态随着城市发展在升级,基本的需求都可以满足,美食方向的新业态比较突出。


但是合肥思想开放程度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老家,安徽小县城,传统思想还占主导,父母催婚、催生很严重,连七大姑八大姨也来凑热闹,想让你赶快“传宗接代”。他们普遍认为女孩三十是一道坎,过了就不好嫁人了,所以一定要我趁年轻完成人生大事,不然就是思想有问题。尽管随着年轻一代的介入,亚文化和少数文化也可以在合肥看到,所谓的“传统思想”还是占主导,我也没法反抗,只能随大流。


我的人生箴言就是开心生活,没什么大的野心,对自己也没那么高要求。我自己就是安徽人,不太乐意走远,在合肥离家近,还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曾经也去过大城市,但没有家底还是生存艰难,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我们合肥也在飞速发展中嘛,留下来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选择。在这里,好好工作,努力奋斗,还是能向前发展的。


合肥像个“理工男”,有科技火花但性格温吞不够有趣


口述:Lorranie,山西人在合肥

生于1994年,女,房企推广策划


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图/牛国梁


来到合肥是因为有喜欢的工作和爱的人,在这里居住生活已经有十个多月了。即使不是本地人,我也能感觉到这座科技之城的快速发展,科技科创的蓬勃确实符合新一线的招牌;但相比较其他城市,合肥确实特色和生活多样性不足,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合肥是科技之城,去年GDP再创新高,再加上十四五规划中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我相信合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合肥也非常能认清自己优势,在科技领域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比如蔚来汽车、科大讯飞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但可能正是因为资源倾斜,就业多样性和丰富程度确实不强。不过我来之前也有了解这里的招聘市场,感觉得出工作就业环境也在改善。


这里的工作压力和节奏适中。我也很认可自己的工作价值,挺满意的。可能大部分压力都来自于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一点留白停下的时间,再继续上路,好好努力。


但合肥确实没有给居民提供很多“可乐”的东西。并不是说大家不会生活,不逗,而是城市业态相比一线城市乏善可陈。闲暇时我去万象城逛街、看电影、吃饭,但合肥的新业态较少,比较有特色的也基本只是在餐饮行业。相比老牌一线城市和我之前呆过的成都,城市规划和资源只是让衣食住行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不会有很值得玩,值得享受的地方。文化方面也是如此,演唱会也好,音乐会也罢,大型活动也比较少。虽然考虑到疫情可能对经济生活有影响,合肥新一线的牌子还需要更多资源和活动支撑,这样居民的生活体验感才会反哺城市生态。


落实到我个人的生活上,生活成本维持不变,但是娱乐成本减少了。有时候是真的没有让我很感兴趣、周末很想去消遣的项目。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会去周边城市,如上海、苏州、南京或者北京去体验。


在我的感觉里,合肥就像一个理工男一样,科技经济的火花被点燃了,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温温吞吞的。我自己很期望未来这种场面能有所改变,让有趣逗乐,值得生活的理念能更好地实现。


我身边的同龄人和老一辈都比较开明,没有说要催婚催育之类的情况。不过我自己挺幸运遇到了适合的人,所以今年就结婚了,想要用心经营这段关系,在感情经济更稳定之后再生小宝宝,好好对他负责。


虞书记上任之后,整座城市的宣传做得很不错。大家能够更好更全面认识这座城市,感觉到新活力在跃动。对这座“理工男”城市,我有着很多期待,也愿意和爱的人在这里生根发展。


是全国进步最快的城市之一,创造了很多奇迹


口述:小天,合肥人在杭州

生于2000年,男,学生


我在合肥生活了21年。这21年来,合肥是全国进步最快的城市之一,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且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身处这个高速成长的城市,我觉得很自豪。


不管是从数据上还是直观感受,合肥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每年都在自我突破。


90年代,合肥GDP在全国排位非常靠后,一度在100名左右,而到了2020年已经突破万亿,并进入了全国前20。


同时,城市边界和天际线变化很快。十几年前市区还主要集中在中环一带,整体比较拥挤;现在滨湖新区和政务区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城南马路设施都很完善整洁。落实到具体的消费环节,合肥的消费能力整体还是不错的,大型综合体的密度比较高的,不过夜生活可能不是那么活跃,娱乐活动还有发展的余地。


软实力上看,合肥市的辐射力也明显增强了,越来越能留住安徽省内的人了。身边经常听到皖北一带的口音,很多其他地市的人也开始选择来合肥置业。还有数据显示这两年合肥市新增人口数量超过了南京。我感觉还是比较激动的,说明这座城市的发展是得到认可的。高铁的铺设也让合肥和更多城市有紧密的联系,去上海、杭州最快只要1小时50分左右,去武汉1个半小时多一点就能到了,都很方便。


此外,我希望合肥早日形成自己成熟的都市圈,在灯光图上不再是一个亮点,而能和周边地市的灯光连起来,诸如六安、淮南这些地方,包括下辖的巢湖形成更成熟的产业协同,实现一种包容性的增长。


合肥经济的成长进步也带给我很大的精神激励,不管之前发展的要素禀赋有多么不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都可以实现一个很大的飞跃。


合肥大迈步过程中,有值得称道的,自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先说说我熟悉的教育领域。各个层次的高校分布比较均衡,比我现在在的杭州要均衡一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科大已经是合肥的名片,合工大,安大等大学也为合肥本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


不过教育应试性还是比较强的,初中高中都比较拼体力。安徽省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合肥市又集中了省内比较好的教育资源,整体竞争压力还是很大。在浙江省4000名左右可以录取浙大本科一批,安徽省一般要文科全省前120理科前300。至少我上中学的时候的总体感觉是还是紧紧围绕考试指挥棒走,对考试以外的东西不太注重,比如课外阅读,自主探究,社会实践等。


另一个方面,城市发展设施与精神面貌还需要跟上经济的步伐。文明程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比如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场所控烟,文明养犬这些还是需要进一步约束的。城市医疗资源还是少的,知名医院在全国的排名不是很靠前,体检的覆盖率也不是特别高。


对于未来的经济前景,我本人当然很看好!现在合肥是长三角的一员了,这意味着可以更多地获得一体化的红利,学习上海,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把营商环境做得更好。另外,合肥市在产业变革中还是挺能抓机遇的,以前强调工业立市,现在特别重视基础科研。去年也获得了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我觉得未来肯定会很出彩。我自己的话,大概率是上海,合肥,杭州三者选其一今后发展。上海和合肥可能性都比较大。具体到哪里,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定。


6~18岁的学生们是合肥最累的群体


口述:彩云,合肥人在上海

生于1999年,女,学生


算上四县一市,我在合肥呆了足足18年。大学之前学业繁忙没怎么旅游,直到大学才离开这里,也让我跳出自己的家乡,有了比较的视野。


合肥是传统的城市。就我自己而言,过年回家会被催着找对象。就算爸妈不催,但其他亲戚会各种明示和暗示介绍。尤其是我决定直博之后,亲戚们也会千叮咛万嘱咐别因为学业耽误了找对象。


我渴望爱情和家庭生活,但我不觉得那些独身或不要小孩的女性应该作为反面教材被指指点点,我很反感这种看法。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原本我以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这方面会更加包容,但以我的经历来看,其实并没有比合肥好很多。


在合肥的生活节奏和成本都适中。吃的不贵,用的靠淘宝,租房子也很便宜。可能最贵的还是教育,这也和安徽中高考压力有关。基础教育阶段学业压力很大,时间光是被学校就安排得满满当当了,从早上7点到晚上10、11点,一周六天都在学校。再加上这边各种教育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立学校,摇号政策、学区房学位政策、指标到校政策等都在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在相对公平的赛道竞争很激烈,6~18岁的学生们都很辛苦,是这座城市里最累的人。到了大学压力就不大了,也许也是跟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有关,整体没有在上海求学的学生焦虑,逛街约饭挺丰富的,甚至可以说相当舒适。


我很满意在这里的生活,但是多元化需要进一步发展。单说生活的话,非常满意,气候很舒适(不像上海老下雨)、生活节奏不快、好吃的多、亲戚朋友也都在身边。我现在住在滨湖,没事就可以去附近的公园转转,双休日经常去巢湖兜风,或者去三河古镇、紫蓬山之类的景区逛逛,幸福感很强,简直有养老的冲动。


不过,合肥的文娱活动不太行,文化创意展览这一块比较缺乏,比如音乐会和各种展览。就业方面也是如此,机会倒是蛮多的,但是行业并不算多样,缺乏高端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也都较低。这里往往只承担生产和销售的功能,如果要搞企业研发什么的没什么发展空间。工资水平不高,本科生能拿到的工资也就4000~7000的样子,在这几年合肥房价飙升的背景下,如果背房债的话工资真的不太够。


这几年经济势头是有目共睹的猛。虽说总在打趣说是在拖长三角的后腿,被江浙沪排挤了还臭不要脸强行拽着人家一起玩,但这几年的发展还是非常令人瞩目的,我个人也很看好合肥未来的发展,希望政府这个战绩斐然的风投机构未来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继续辉煌下去。


我个人比较“斜杠青年”,对合肥有很深的感情。趁着年轻,毕业后打算先在上海工作几年,如果以后工作生活的理念和重心有所变化,或者合肥有适合的就业机会或创业机会,我会回来;如果以后走学术道路,也会优先选择回合肥。


整体而言,我非常喜欢合肥。不仅是因为有熟悉的人、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上海的房子是真的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了,生活质量也远不如在合肥,比如不能在十几车道的宽马路上兜风等……


合肥的房价最近涨得好快


口述:超超 ,合肥本地人 

生于1995年,男,通信行业


除去中间有四五年去外省工作,其余时间我都在合肥。我的个人生活集中在蜀山区,社交圈局限,一般就是吃喝玩唱歌打球。从我生活的圈层看城市发展的二十多年,合肥已经实现了挺多从无到有的发展。本土化一些的步行街,大型综合购物企业,万达、银泰、华润、知心城等密度都超乎我的想象。


我在深圳和上海呆过一阵,那里绝对比合肥要紧张得多得多。不过这也跟我个人的工作或态度挂钩。我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生活节奏没那么紧凑,压力也没那么大。身边的同龄人有疯狂加班的,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我一样玩的比较多,平时娱乐为主,赚钱工作只是一部分。


如果说在合肥生活有压力的话,可能大部分还是来源于购房压力。我作为本地人没啥感觉,但身边有朋友反馈定居的焦虑。合肥的房价最近涨得很快,而且从短期来看房价的涨势不太会回落。城市建设不能跟一线城市比,但公交地铁等是达标了的,没有特别差的地方,早晚高峰也还好,没有很堵。


虽然行业的多样性发展起来了,不至于说像很多年前没什么选择。但如果想要找到发展好待遇优的工作不容易。合肥高薪、好待遇的大公司比较少,大多数都是普通公司普通岗位。


合肥在我眼中勉强算新二线城市,工资水平真的不算高。但我对城市经济比较乐观,我看过合肥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引进材料,相信这座城市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就从地铁这个主要的一个发展依据来说,作为目前所有市政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如果后续能把地铁系统所规划出来的线路全开通、建设完成,合肥的交通和向外辐射的程度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以后是肯定会待在这座城市的。我没有想要去别的地方的计划,也没有想要去别的地方的想法,不太可能会离开这座城市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OUNG财经 漾财经(ID:youngcaijing),采访:邓嘉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