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华盛顿邮报》的重生,贝佐斯的魔法|荐读
2021-04-23 16:44

《华盛顿邮报》的重生,贝佐斯的魔法|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本期导语:

 

本期以传统媒体视角切入,通过《华盛顿邮报》的“重生”案例以及一份信息量巨大的媒体行业报告,展现技术之于媒体的巨大价值

 

同时关注技术与生产力。历史上看,美国的崛起与率先进入电力时代从而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但电力所带动的生产力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座座放弃蒸汽动力改用电力之后的工厂所共同成就的生产力跨越,那么把电力换成互联网,这个推理模型还成立吗?


还将关注 Substack,这个产品带给行业最大的影响是一种权力争夺战;在付费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内容创作者应该思考付费墙带来的负面价值;凯文·凯利的 1000 粉丝理论如何在 NFTs 的加持下得以最大化实现,所有这些都为内容创作者们提供新的启示。


传统媒体的变革


  • 贝佐斯如何“改造”《华盛顿邮报》


NYT|2021–02|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曾掀起过巨大争议,这是科技大亨首次将触角伸向媒体行业(在中国,也只有马云买下了《南华早报》)。这篇 NYT 的长文,以《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 Martin Baron 的视角,回顾了该报被贝佐斯收购前后的一系列变化,比如从一家专注华盛顿的报纸转型为面向全美乃至全球的报道,而如何全方位拥抱数字化,成为《华盛顿邮报》在当下的重要竞争力,不过,这篇文章很遗憾的地方是没有采访到贝佐斯。



  • 一份关于 2021 的新闻媒体深度报告


路透基金会|2021–01|链接、PDF 版本下载|45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份信息量极大的研究报告,站在媒体出版人、编辑的视角,总结了整个新闻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潜在趋势,比如对 2021 邮件通讯的预测,报告称,随着疫情导致的封锁渐渐放松,很多读者会远离去年冲动订阅的邮件产品,而那些同样冲动辞职的作者们因为无法写出好内容而回到主流媒体。


这份报告还关注到新技术带给媒体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 AI(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 5 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也在内容采编、市场营销、读者互动等领域采用 AI 技术,报告预测,内容自动生成体系(所谓 AI 记者)会从文本生成演化到多媒体生成,这意味着更多类型的新闻可以由机器完成了。


生产力、技术的“伪创新”


  • 疫情如何改变服务业的生产力


Noahpinion|链接|2021–04|20 分钟(阅读时长


历史上看,美国的崛起与率先进入电力时代从而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座座放弃蒸汽动力改用电力之后的工厂所共同推动。


将电力换成互联网,这就是这篇长文的论据出发点。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了很多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行业规则,而互联网带来的远程工作模式、在线服务方式以及视频沟通与管理,重新定义了无数行业的游戏规则,像极了曾经放弃蒸汽动力而采用电力的工厂,当下的服务业正在迎来这样的变革机遇,由此也为接下来的生产力大爆发积攒能量。


这也和中国人常说的“不破不立”有异曲同工之处。事实上,虽然中国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创造了无数个产业奇迹,在技术与商业层面形成对硅谷的全面碾压,但在这场应对疫情带来的在线服务与社会数字化转型层面的竞争里,中国公司并没有突出优势,而这场产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也会成为未来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警惕技术带来的“伪创新”


Alicia Kennedy|2021–02|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上周日,12 家欧洲足球俱乐部决定组建一个类似 NBA 的欧洲超级联赛,引发欧洲足坛震动,从欧足联、各国体育部门到其他俱乐部再到普通球迷,对这种完全忽略足球行业规则——金字塔式的升降级制度、从国家到洲际大赛的选拨制度——表达出极大的愤怒,仅仅两天后,已经有 10 家俱乐部公开表示退出这项赛事,并向球迷表达了歉意。



这个事件极具代表性,12 家俱乐部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足球的真正价值负责,但却忘记了足球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俱乐部的青训、良性的竞争互动和球迷文化,而在比足球更广泛的领域,技术所扮演的,恰恰也是对行业内在价值的颠覆。比如这篇文章里食品行业,所谓食品科技(Food Tech)不是仅仅将 iPhone 送给人们就行,很多人需要的是能源,但这就是技术人士口中的“未来”,再比如最近火热的自动驾驶,在驾驶的场景里,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一台自动化玩具还是一台安全的机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并不容易有答案的问题。


Substack 的权力游戏、付费还是免费的选择题、NFTs


  • Substack 的双重影响


NYT|2021–04|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关于 Substack 的讨论应该区分为两种:其一,Substack 成功地将付费 Newsletter 主流化,不仅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到这种内容产品模式,还为很多有能力的创造者们提供了新机会;其二,Substack 的一些做法,包括但不限于提前支付订阅费用、收取 10% 的佣金以及其对某些写作话题的态度更是一次媒体话语权的争夺战。又一次,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公司向东海岸的媒体巨头们发起了新挑战。


更值得关注的是,后一种“权力的游戏”不仅发生在新闻领域,还在好莱坞、音乐行业出现,甚至我们也可以将 Uber 之于出行行业与 Airbnb 之于酒店业都放在这样的话题下进行思考。


  • 付费墙是在减弱影响力吗?


Lefsetz|2021–04|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以 Substack 为代表的付费内容产品的困境:由于无法触及足够多的用户,从而影响到内容创造者的价值。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有一个对与错的答案,其本身就是关于选择代价的讨论,但我非常欣赏作者花时间分享这个讨论,这对每个内容创作者以及读者都有思考价值,比如内容创作者们不妨重新评估免费渠道的意义,而内容消费者们也可以思考付费内容与免费内容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 1000 个粉丝理论与 NFTs


a16z|2021–02|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凯文·凯利曾有一个著名理论,大意是说独立内容创造者的奋斗目标,只需 1000 个忠实粉丝即可,这 1000 人足够“供养”内容创造者的衣食住行。


某种意义上说,不管是 Ben Thompson 还是 Substack、微信平台的创造者,也包括我,都是在实践这一套理论,所不同的是,有的创作者需要平台的支持(也要接受平台分成),而有的创作者则以更独立的方式构建渠道与读者群体。


在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看来,基于区块链的 NFTs 会成为 1000 粉丝理论的关键技术,NFTs 作为加密代币的一种,具有无法互换的特性,由此使得该货币能够成为数字资产。Chris Dixon 谈到了三个好处: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足够颗粒化的价格模型;趋于零的获客成本。


如果你对 NFTs 感兴趣,a16z 还有一个  延伸阅读  ,提供了围绕 NFTs 的方方面面。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