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逼女明星“不像妈”
2021-04-25 11:10

何必逼女明星“不像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李放鹿,头图来自:《陆贞传奇》


时代变了,如今网友对明星离婚的态度就像观摩登基仪式。不见“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的强行扼腕,倒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文案一路从“姐姐好棒”“恭喜自由”,进化到“女王salute”。



在我吃瓜正酣,感叹果然时代进步的当口,却忽然被满屏诡异的赞美硌了牙。我以为大家欣赏的是赵丽颖的敢爱敢恨、当断则断,没想到他们夸的却是:


“她一直很有事业心,总是让人忘了她已结婚。”


“大美女才不兼顾家庭与事业。”


“我们赵姐从来就是大女王,一点都不像生了孩子的人。”



仿佛她是一名“事业心极强”的独立女明星,最核心的证据就是人前从来不提老公孩子。这不跟从前那套“女领导都是男人婆”差不多嘛——要让人忽视你有家庭、孩子,忽视你会有工作之外的责任和弱点,才能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已婚已育”的身份仍然自带耻感。时代进步了个寂寞。


结婚生娃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已婚已育的朋友大辛感叹:合着浓眉大眼的女明星,也是要“看着像没结婚没生娃”,才配得上这一顿夸。


大辛当妈四年,搞事业没耽误,按照另一位男同事的话来说,她得到的所有赞美,都是因为“她不像个妈”。打从怀孕开始,除了看病吃药的大事,她从没为了孩子请过假,快临盆的肚子顶着办公桌的键盘抽屉,要战术后仰才能打字。同事看得心惊肉跳,感叹她当妈妈了还这么敬业。



要在职场上继续往前走,她必须花更多钱请保姆,找学校,安排好孩子的一切,让自己能够随时响应工作的需求,避免给公司留下“这个女职员有家室负累,难堪重用”的印象。


可她这样的人,我也就见过这么一个。



大部分已婚已育的女同事是另一种样子。难得准时下班,喜滋滋准备去livehouse看演出,同事嬉笑打趣:“你都结婚了,还花钱看这种消遣啊。”或者是难得有个出差采访大佬的机会,选题会上还没开口,领导就自然而然:“还是小李去吧,小张有家室的人。”


普通女性在现实生活里打滚,要么低头认了,要么咬牙撑着,把自己削减成适合规则的形状。后一种,不是光靠口号响亮、信念坚定就能做到的。



女明星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她们有钱有颜有资源,能做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普通人成为“独立女性”的高规格硬件要求,她们唾手可得。于是她们便成为一个个宿主,普通人把乘风破浪而不能的欲望寄生在她们身上。


我原以为她们的“独立女性之路”会更体面从容一些,至少不必像大辛一样为此付出诸般艰难。结果无论是人们对宿主的要求,还是宿主本身对此的理解,跟普通人拉胯的现实没一点不同,仍然在要求阉割一切世俗牵绊。


搜索框里输入“不像当妈的人”,生过娃的女明星几乎可以一网打尽。从前的少女感,现在的知性、干练、事业心,高级的气质始终要归类到“不像妈”里去。



对夫妻关系的看法也一样,最好的状态就是“结婚这么久还像在谈恋爱”。高圆圆和赵又廷牵手甩一甩,张铎给陈松伶过生日,蒋勤勤和陈建斌斗嘴,张杰说要给谢娜讲晚安故事。甭管什么样的夫妻相处模式,评论都是:“结婚这么多年还像是在谈恋爱。”


评价体系里恋爱比结婚高级,但你要真一直谈恋爱不结婚,看看沈梦辰和杜海涛,一个被嘲“看错了人”,一个被骂“不肯负责任”。





夸“独立女性”的套路天天换汤但永不换药。无非是既希望她们当人生赢家结婚生娃,又要她们看起来不像结了婚生了娃。婚姻和生育必须按照他们的标准答案,以一种“不像”的形式存在。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没有事业心”“浪费资源”。


在这个“少女感”已经被公开嫌弃献媚、过时的环境里,网友一边对“皱纹是岁月的美”表示支持,一边又仍然觉得结婚生娃天然带有耻感。


为什么结了婚要像没结,当了妈要像没当,因为“已婚已育”的女性,时至今日,还是意味着没魅力、没价值,不值钱了。本质跟“独立女性”最初想要反抗的东西没有区别,还是传统社会规训中“没出嫁是宝珠,出嫁了是鱼眼珠”那一套。甚至更为激烈,连“散发母爱”都逐渐演变成一种阴阳怪气的评论。



我不觉得这是对独立女性的支持。主动对“母职”的污名化,对“已婚已育”气质的贬低,侵蚀的始终还是女性,反击不了任何人。


独立女性这个词,快内卷成“新女德”了


我认识的、决定不结婚不生娃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害怕婚姻,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复杂的亲密关系;一种是不信任婚姻,不想额外承担一份责任、一份风险。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觉得结婚生娃是“可耻”的。


那不过是另一种选择。如果讨论范畴只锁定在一线城市,那还是比不婚更艰难的选择,因为要买房,要抚育孩子。我很难理解这些打着“事业心”的旗号,以独立、进步为名的网友,却一直在表达对结婚生娃的耻感,甚至恶意。跟当初外界对不婚族、丁克族的恶意如出一辙。


结婚生育或不婚不育,本来都是向内的个人选择,却都被当成了无差别向外的、对别人的基本要求。



还记得独立女性的风潮刚开始时,评价标准基本还围绕在“经济独立”这一点上。后来可能是网上的独立女神们经济太容易独立了,发展到现在,“独立女性”这个人设,光有事业心、能赚钱已经不够了。还要求对原生家庭稳准狠绝,对结婚生子不屑一顾,哪怕是做了,也要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姿态。



但要说他们真的就认定独立女性不该有亲密关系,也不见得。欢呼着姐姐像结了个假婚的微博底下,也有不少粉丝热泪盈眶,祝福姐姐以后找个帅弟弟。



所以不是不能搞男女关系,是要以网友臆想中掌控者的姿态去搞,要在任何交往中游刃有余。姐弟恋是个很贴切的形式,对方美色丰盈,资源则略逊一筹,处起来由姐姐说了算。萧亚轩的姐弟恋人人称羡,王子文跟漂亮弟弟上节目,叫好声一片。



提出这些要求的是一群看似最渴望独立进步的人。可无论是要求“不像妈不像妻”,还是期待以后找个好弟弟,都没什么要女性放松从容的意思。对完美独立女性的想象是,一边要像男人那样忙事业,大权在握;一边要要减肥塑身,要保持青春美貌,始终不能偏离男性审美的轨道。


与其说是不想当妈,不如说是想当爹。称孤道寡,坐拥后宫,登基封王。但这些恰恰是反抗者自己原来最讨厌的东西,看似挑战规则,实际的姿态仍然是依附规则。



无能为力的弱者和顺其自然的普通人都是攻讦对象,期待则寄托在那些能摆出女王姿态的宿主身上。宿主们则拼态度、拼金句,为独立女性人设的难度添砖加瓦。被追捧的女王必须从不兼顾事业与家庭,蔑视男人,阉割所有不够尖锐决绝的、世俗的东西。最终,所有的要求都愈发密集地倾向同类,内卷成一种更为严酷的“新女德”。


从未获得过的“当妈自由”


从前不独立的困境由结构造成,但当他们要女性独立的时候,策划的不是改变结构,而是在结构中挪动部分人的位置。还是宫斗思维,就争御花园那一亩三分地。


选题会上把这当成互联网目睹之怪现状讨论的时候,有人提了一嘴,独立女德内卷,吹捧“不像当妈的妈”,还是因为“妈”的形象确实不行。比如去年被嘲讽“普天之下,妈皆是她”的伊能静,现实里要是真有这样一位同事,也很难保持客观,去理解她身为母亲的惯性。


前阵子应采儿上节目里给自己没有作品找补,说最好的作品是家庭,也几乎把多年积累的好感败尽。不管线上线下,那些坦然曝露自己世俗选择的女性,确实都不怎么讨喜。



婚育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勾连的是更低的家庭地位、更弱的经济能力。还有柴米油盐的琐碎,自私短视的缺陷,以及一张枯黄疲惫的面皮。即使是在经济基础普遍更高阶的娱乐圈,谈婚姻家庭,通常也是业务不行的女明星的专属。总之毫无美感可言。


不知不觉间,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旁人习惯认为这种形象不高级,听到身边有人提孩子老公就腻味;身处其中的人也习惯了要掩盖自己“已婚已育”的气质,把“像女孩”当成一种夸奖。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不满于这种女性形象的情绪出口,是再添上一份“自甘堕落”的羞辱,甚至称其为婚驴。当舆论场里大张旗鼓争取不当妈的自由的时候,仔细想想,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过当妈的自由。普通人没有,女明星也没有。硝烟滚滚吵了这么些年,“妈”的形象从始至终都没变过。


而这两种自由,本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李放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