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即使背靠阿里,哈啰也得上市自救 | IPO前瞻
2021-05-10 17:53

即使背靠阿里,哈啰也得上市自救 | IPO前瞻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核心看点:

 

1.共享单车不能独立盈利,很难以一个单独的业务形态存在,更多的是成为引流工具;

2.哈啰盈利模式跑不通,融资成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驱动力;

3.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哈啰依然面临现金流压力,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共享单车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重资产运营,管理难度大,很难以一个单独的业务形态存在,更多的是成为引流工具。哈啰出行之所以上市,并不是解决了共享单车行业的诸多痛点,而是为了融资“续命”。

 

随着摩拜单车“卖身”美团,ofo“退出”,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但在这场大战唯一存活的哈啰出行(以下简称“哈啰”)已经于4月24日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共享出行第一股”即将诞生。

 

2018-2020年,哈啰的营收规模从21.14亿元提升至60.44亿元,但同比增速从2019年的128.15%放缓至2020年的25.32%,增长疲态尽显,主要是出行业务遭受疫情重击。其中哈啰的共享两轮业务2020年仅同比增长21.1%,严重拖累了大盘营收增长。

 

(数据来源:哈啰招股书)

 

从招股书可以窥见的是,背靠阿里的哈啰基本面表现并不乐观,之所以“着急”赴美上市,是为了低成本融资自救。

 


共享单车不是一门好生意


 

前有摩拜单车“卖身”美团,ofo破产退出,后有哈啰流血上市,可见,共享单车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1)收入与利润背离

 

2018年,哈罗单车正式更名哈罗出行,上线网约车服务;2019年,哈罗顺风车正式上线。

 

支撑哈啰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共享两轮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与顺风车业务。但由于两项业务运营模式不同,哈啰收入和利润出现背离:共享两轮业务是最大营收源,顺风车业务却是最大利润源。

 

从营收构成看,共享两轮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成以上,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100%、94.22%和91.05%;而顺风车业务收入占比不足一成,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仅有4.15%和7.66%。

 

(数据来源:哈啰招股书)

 

但从毛利润构成看,2020年,哈啰共享两轮业务和顺风车业务分别贡献了51.34%、52.68%的毛利润。显然,顺风车业务在毛利润贡献上略胜一筹。

 

主要由于共享两轮业务属于自营业务,重资产运营,资本投入大,成本端高度承压,毛利率较低,2019年和2020年,哈啰共享两轮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仅有6.4%和6.67%。

 

而顺风车属于平台型业务,轻资产运营,毛利率较高。2019年和2020年,哈啰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70.45%和81.36%。

 

(数据来源:哈啰招股书)

 

共享两轮业务具备高频低毛利率特性,因此,对于哈啰而言,共享两轮业务只是引流工具,并不以盈利为目的,高毛利率的顺风车业务才是变现渠道哈啰的业务结构符合“高频低毛利业务引流,高毛利业务赚钱”的逻辑。

 

(2)盈利模式跑不通

 

受限于共享双轮业务重资产模式,哈啰成本端压力高企,一直处于亏损中,盈利模式并没有跑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哈啰三年归母净亏损累计48.47亿元。

 

但在顺风车高毛利率业务的并表下,哈啰整体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因此带来亏损幅度收窄。哈啰的净亏损率从2018年的104.45%、2019年的31.2%,下降至2020年的18.76%。

 

(数据来源:哈啰招股书)

 

但由于顺风车业务占比较低,在2019年和2020年仅占比4.15%和7.66%,大盘整体毛利率水平难以大幅拉升。2019年和2020年,哈啰的毛利率仅有8.69%、11.83%,难以覆盖当期的费用率25.64%、30.06%,必然会出现经营亏损。

 

(数据来源:哈啰招股书)

 


“亏损魔咒”难以破除


 

虽然哈啰的亏损幅度在收窄,但短期内依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从理论上而言,哈啰突破盈利困境的机会有三个:一是通过提价提高共享双轮业务的毛利率;二是扩大顺风车规模,提升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拉升大盘的毛利率水平;三是寻找共享单车新的变现模式

 

尽管以上三个机会摆在面前,但哈啰盈利依然难以上青天。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哈啰很难靠涨价突破盈利困境

 

据观研天下发布的《2021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哈啰、美团单车和滴滴青桔约占共享单车市场的95%,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稳定的市场格局也带给企业一定的议价权。

 

2019年6月,上海等城市的哈啰单车的收费标准从之前的30分钟1.5元,变为前15分钟收费为1.5元,之后每15分钟收费1元),从3元/小时提升至4.5元/小时,这使得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从2019年的6.4%提升到2020年的6.67%。

 

2021年3月,上海用户晒出的订单显示,骑行共享单车15分钟零10秒,收费高达2.5元,新一轮共享单车价格标准上调涨始了。

 

但是共享单车的定价标准不可能无限上调。一是共享车的可替代性强,若其使用成本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共享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二是共享两轮业务只是哈啰的引流工具,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对手林立下,抢夺更多的流量才是王道,涨价虽然能提升盈利能力,但不利于引流获客。

 

其次,顺风车行业天花板较低,且市场竞争激烈,哈啰的竞争优势不足,其顺风车业务很难迅速大规模拓展。

 

在顺风车业务方面,哈啰的对手不容小觑。哈啰在招股书也表示,竞争对手有比自己更强势的财务、技术、营销,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手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同时提供更低的价格。此外,随着滴滴重启顺风车业务,哈啰的竞争地位将被削弱,可能会丧失已有的市场份额。

 

根据嘀嗒出行招股书,2019年顺风车交易总额140亿,仅占四轮市场的2%。顺风车天花板较低。

 

而且哈啰流量规模低,不具备较强的网络效应,在信息撮合方面竞争优势不足。

 

此外,哈啰目前并未找到新的变现模式,依旧延续着互联网企业收割流量的老套路,从靠轻资产运营的高毛利业务延伸至本地生活版图。哈啰自2021年开启酒店预订服务、店内业务和日用百货等业务,意在“美团化”。

 

但相比美团丰富的流量池,强大的地推团队,数以万计的骑手,哈啰完全处于劣势,“美团”之路不好走。

 

总之,哈啰将深陷亏损泥潭不能自拔。

 


哈罗上市自救


 

哈啰的盈利模式难以跑通,融资成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驱动力。

 

(1)未实现自生造血

 

主业持续亏损必然会带来自由现金流压力,哈啰之所以在亏损状态下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主要是折旧摊销贡献而非净利润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哈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985亿元,计入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净额与净亏损之间11.336亿元的差额的主要是折旧和摊销24.729亿元。

 

虽然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正相关关系。若按净现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为1的合理标准下,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现金流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只有真正收到或者付出现金才能计入当期的现金流量表。所以,除了净利润,非现金项目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哈啰属于重资产运营,折旧摊销规模大在所难免,折旧摊销属于非付现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尽管哈啰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自生造血。这是因为共享单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扩大市场规模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地投放新单车,因此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大规模流出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哈啰投放新车的资金支出分别为42.52亿元、23.33亿元和40.26亿元,其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8.95亿元、7.67亿元和19.5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远不能覆盖投资活动现金流,这意味着哈啰需要借助外部资金来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

 

(图片来源:哈啰招股书)


(2)资不抵债

 

由于共享单车行业遭遇资本寒冬,哈啰也鲜有资本流入,其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39.59亿元、2019年的26.65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14.98亿元。

 

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哈啰缺钱也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2019年12月,哈啰的运营主体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所有单车资产(共计717万辆)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蚂蚁金服旗下子公司),期限三年(2019年12月4日-2022年12月3日)。哈啰用单车抵押寻求融资,这释放出资金短缺的信号。

 

但在这之前,哈啰的现金流压力较小,主要得益于阿里巴巴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天眼查显示,2017年至2019年,蚂蚁金服陆续参投了哈啰5次融资。

 

不过此后,哈啰再无融资消息,其现金流压力高企。截至2020年底,哈啰账面资金仅有19.22亿元,按照目前的亏损速度,不足以维持一年。哈啰的现金流较为紧张,只能频频发债缓解现金流压力,但背后却是以高利息成本为代价的。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哈啰的利息支出分别为5638千万、5684千万和5891千万,高利息成本进一步拖累了哈啰的盈利能力。此外,截至2020年末,哈啰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504.5百万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

 

(图片来源:哈啰招股书)


此外,哈啰多元化布局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哈啰2021年以来不断加码新业务来迎合资本市场,如酒店预订服务、店内业务和日用百货等。因此,赴美上市成了哈啰自救的低成本渠道。

 

显然,哈啰目前面临增长和盈利的双重焦虑,处境异常艰难,急需上市融资为自己“续命”。至于能“续命”多久,还要看哈啰如何讲好资本市场“故事”。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