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股东集体退出,注册资本减半,叮当快药怎么了?
2021-05-27 07:35

18名股东集体退出,注册资本减半,叮当快药怎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尹莉娜,编辑:杨中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医药电商企业叮当快药可能正在经历重要变化。


天眼查App显示,5月20日,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徐军、俞雷、罗萌、于庆龙、冯钢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其中,俞雷此前担任的职务为叮当快药CEO,冯钢为东南事业部总经理,其他人员则主要为机构股东代表。


此外,公司注册资本由9947.68万元人民币减半至5294.12万元人民币,同时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物业管理、出租办公用房。变更后,叮当快药集团现股东为4家叮当系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以及董事长杨文龙本人。


▲ 叮当快药变更后的股权结构 图/天眼查App


对此,“财健道”联系了叮当快药公关部,但截至发稿前,对方表示“其实没什么”,但并未对上述变化做出具体解释。


机构股东和董监事大撤退、注册资本减半、出租办公用房,这些迹象足以让外界浮想联翩。一种可能性是,叮当快药当前可能面临业绩不及预期和现金流危机;另一种则是,叮当快药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从而谋求上市。


一、7年累计融资超22亿,叮当快药缘何突然“失宠”


叮当快药,是老牌OTC药企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二次创业的医药电商企业。2014年,叮当快药拿着仁和药业的500万元天使轮投资,以O2O送药业务起家。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其陆续获得了约6轮融资,仅统计公开披露金额的轮次(详见下图),叮当快药已从资本市场“吸金”超22亿元。


▲ 叮当快药已公布的融资轮次及金额 图/财健道整理


2015年~2016年间,快方送药、药给力、药快好等一批O2O送药平台快速涌现,又很快陨落。叮当快药能够成为其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独苗”,离不开资本的慷慨扶持。因此,18名股东同一时间的悉数离场,让外界很难相信其此刻“没什么”事情发生。令人疑惑的是,其中泰康等部分投资方系去年10月刚刚入股,对于非上市公司标的,其为何不到8个月便急于退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级市场医疗分析师告诉“财健道”,股东在同一时期集体退出,可能是因为公司业绩没有达到投资时的预期。同时注册资本减半表明,此次股东退出的方式是公司减资,而非最常规的股权转让退出。也就是说,叮当快药以其减少的注册资本购买了股东的出资,才得以实现股东的退出,这说明,公司或许存在现金流危机。


不过,仅凭工商信息变更推测的上述判断并不一定可靠,此前理想汽车亦因十余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减少40%被“看衰”,但后来结果表明,理想汽车当时正在为赴美上市而进行VIE架构调整。叮当快药当前虽处于B+轮次,但也不排除直接上市的可能。


二、从“千城万店”到“医药检险”,巨头环伺下寻出路


回顾叮当快药的发展历程,其始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奋力狂奔。创业初期,是为了甩掉同行的O2O上门送药平台,而后,则是为了在互联网、连锁零售药店、医药流通企业等各类巨头的环伺下,寻找创造下一业绩增长点的出路。


2014年,叮当快药背靠老牌OTC药企仁和药业,快速打通了大量药店资源,其最初采用完全“轻资产”的模式,无线下药店、不包配送,只做药店与消费者的“连接者”。


当时,为了在一众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叮当快药率先提出了“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因为在整个行业还处于草莽时期的初期阶段,谁能快速打出品牌、占领用户心智,谁就能存活下来。


但矛盾的是,鱼龙混杂的线下药店遵从性很低,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都难以保障,为此,从2016年开始,叮当快药不得不从“轻资产”转变为“重线下”——自建线下药店和物流配送团队,步伐逐渐沉重。随后的几年里,叮当快药主要在做一件事——拓店,并打磨精细化运营。


2017年6月,叮当快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郑州七个城市布局了超过200家门店。2018年11月,叮当快药启动“百城千店”战略,计划在3年时间在300个城市开2000家线下药店。2年后的2020年10月,其在获得最新一轮融资时宣布,这一战略进一步升级为“万城千店”,预计在2021年覆盖全国一二三线核心城市。


不过,叮当快药目前的全国门店数并未公布,根据地图类App检索,目前全国被收录的叮当快药智慧药房不超过700家。而更具体的运营数据和营收情况,则无从知晓。



值得注意的是,叮当快药虽然是众多创业O2O项目送药中唯一“胜者为王”的企业,但其需要面对的市场格局,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与巨头分食。


医药电商行业目前已是多方势力林立。一方面,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无一不坐拥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天然的运营优势;另一方面,是传统医药企业的崛起,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等传统连锁药店争夺市场,国药、九州通等医药流通企业同样不甘落后。虽然其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但互相间都难避免竞争。



以叮当快药与美团之间的竞合为例。早在2015年7月,二者便建立起战略合作,叮当快药为美团外卖“药品”入口提供送药到家服务。但随着美团将越来越多的线下店药店纳入,以及叮当快药转向自建药店运营,二者的关系转变为,叮当快药的自建门店作为美团入驻商家,与其他入驻药店同台竞争,同时叮当快药自身的线上电商平台,与美团买药形成直接竞争。


也就是说,随着布局的深入,叮当快药为建立竞争壁垒,转向“快”而“重”的自建模式,从而完成“7x24小时服务、28分钟送药上门”的承诺;而美团实则延续了叮当快药最初“轻”但“慢”的平台模式,而其底气在于,美团有足够的用户流量,只需将送药业务兼容进其多个业务线中,而非像叮当快药只依赖卖药为生。


但无论上述哪一种模式,其业务都建立在现有的OTC药品有限的存量市场之上,要进一步打开市场,所有医药电商必将向增量市场拓展,即网售处方药。这意味着,首先需要有医生开具处方。


于是,叮当快药在海南注册互联网医院,并像所有互联网医疗企业一样,提出要打通“医+药+检+险”的闭环,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因此,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的杨文龙多次疾呼并上交提案,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在线支付,完善医、药、保互联网服务闭环。


然而,众所周之,在网售处方药“松绑”落地难、公立医院处方外流难、纳入医保支付难等“三难”背景下,上述闭环何时能够得以打通,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需要画一个问号。


并且,拓展到“医+药+险”的商业模式,叮当快药又走入了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核心腹地,与各方势力相比,其核心壁垒究竟在哪里,盈利水平如何,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尹莉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