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舔狗”的行为策略和逻辑原理
2021-05-27 17:30

当代“舔狗”的行为策略和逻辑原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沈慧,编辑:王朝靖,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你仔细推敲“舔狗”这个词,会发现它代指了我们过去会用“一往情深”形容的那类人。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乱世佳人》的白瑞特,《天龙八部》的铁面人,《2046》的白玲。


在一开始,这些自带悲情气质的角色无疑是极具魅力的,就像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每个“痴男怨女”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曾在爱情里摇尾乞怜的模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对这类角色的称谓也发生了极大转变。从“苦情男/女二”,到“痴男怨女”,到“备胎”,再到“舔狗”,角色似乎越来越被“污名化”。“舔狗”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它真切地反应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为什么当代感情里充满了“舔狗”,为什么“舔狗”被普遍地批判,为什么人们急于想要避免成为舔狗,又期望能拥有“舔狗”。带着问题,我蹿上了学术列车开始飞驰。


越来越多的“舔狗式爱情”


 从2019年的“520”起,江湖上就一直流传着“闲鱼舔狗”的不羁传说。互联网上《闲鱼上的舔狗到底有多卑微》《我在闲鱼上参悟了爱情》等10w+好文,让同行们通过消费特定群体就简单收获了流量;同时,也把“闲鱼舔狗”“闲鱼舔狗日记”写热了,一时间,人人都开始说,人人都开始用。


从闲鱼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在闲鱼上转手“舔狗”礼物的卖家中,男性已经超过三成。这也意味着有不少“舔狗”是女性。在所有出售“舔狗礼物”的卖家中,90后占比最大,00后开始崛起。也就是说,或舍弃尊严,或卑躬屈膝,或一味示好,或摇尾乞怜的“舔狗”群体正在壮大。


在知乎上,“舔狗”相关的讨论有8万多个,舔狗语录、舔狗文学、舔狗文案、舔狗日记。舔狗的言行已经成为一种“自带喜剧效果”的段子式题材,嘲笑“舔狗”已然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不管你是男还是女,不管你舔的是男还是女,只要你成为“舔狗”,遭遇的就只可能是疯狂diss持续diss和全方位diss。


然而,对于“舔狗”来说,旁观者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否定他、打击他、羞辱他,他都会以“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又有谁愿意去做一条舔狗呢?”来为自己辩解。


但这句话存在着不小争议。在男女关系中,愿意做“舔狗”的大有人在,而个中原因,实际上耐人寻味得多。


为什么舔狗这个词会这么盛行:论“舔狗”的行为策略和逻辑原理


在双方关系中,条件相对劣势的一方,积极用其他资源(劳力、时间、情感等)去弥补差距,这样的行为并不罕见,无论是在两性关系还是社会关系上。


比如作为一名新媒体纺织女工,我舔甲方一句“您对稿子的修改意见让我醍醐灌顶”,是为了顺利恰上饭;舔上司一句“您布置的读书笔记任务让我受益匪浅”,是为了在职场上爬得更快。可以说,自商业社会诞生伊始,你与我,都生活在互相伸出舌头彼此舔舐的洪流中,逃无可逃。


但两性关系中的“舔”,与社会关系中的“舔”是不同的。在社会上伸出舌头多数是人自发的理性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下的聪敏决策;而两性关系中的“舔狗”,他们的行为逻辑则像个只剩三天可活的末日赌徒:


在追求被拒后,“舔狗”往往容易一蹶不振,仿佛在绝望中溺毙。接着,就像逆境会促发人的斗志一样,他们被这“挫折吸引”,采取更加具有“奉献性”的求偶行为,进一步人为拉大了彼此在这段关系中的地位高低。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极其不合理,因为追求一个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足差距、逐渐靠近,这样才有可能增加成功率。因此,“舔狗”这么做的原因,只是源于“自我PUA”,比起攻略心仪之人,他们显然更沉浸于自我感动。他们的心理活动多半如下:


我喜欢他/她,我努力追有什么问题,不是说喜欢一个人就要无条件拼命对对方好吗,对方没反应,是因为我对她还不够好,所以我加大力度,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从经济学上说,因为在此前的追求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沉没成本,因此“舔狗”只能够抱着赌徒心理继续赌下去。他们一心期盼着能抓住机会翻盘,为了那一丝丝的可能性,甚至不惜把宝贵的自尊也搁在了赌桌上。


鲜少有“舔狗”能够及时止损;但他们如若幸运上岸,要做的第一二三件事,无外乎是买醉、删除聊天记录和通过回血来补偿些经济损失。


通过观察闲鱼卖家们的描述,我们还学到了一个新词:“闲鱼式爱情”。


指的是当你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的时候,除了看ta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APP外,再查一下对方的闲鱼账号。看一下出售的商品里,有没有数量充沛的“礼物贩卖”,就能判断出ta到底是不是“海王/海女”,再决定是否要继续这段爱情。


从人口学上说, 1980年到2014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75亿人,平均性别比是114.7,男性比女性多出的三千万人,性别配对上,男性呈现更多的求偶压力。舔狗多是男性,对女性示好,求而不得的状况就有了“人口学基础”。


“舔狗”这个词的寓意昭然若揭,就像Justin Bieber褪到股沟的裤子。因此,当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是“舔狗”、或被称呼为“舔狗”时,我总结主要有三大原因:


1. “舔狗”这个词能盛行,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语言污染,词语贫瘠的普遍化。当代人已经习惯了贴标签,不分语境地给人扣帽子,把习惯用词的词义扩大到哪儿都能套,渣男、绿茶、打拳、洗地,都是这样。


即便“舔狗”和“深情”有所区别,人们也常常把“对对方好,但没有得到回应”都统称为舔狗行为。当代人的关系模式更多样,但在爱情道德中,又更保守化,对一切“跟美满爱情”相悖的,都用“撕逼、小三、出轨、渣男、渣女、逆袭、屌丝”,作依次排列组合,进行三观猎巫。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标签化、污名化,来彰显自己是“道德正义”成了当代网民评论大法。包法利夫人是拜金女,盖茨比是屌丝有钱逆袭,在塔门以往的“海王海女、快速爱情”的讨论文章中,也有不少“把渣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留言。


2. 此外,人们热衷于自称“舔狗”,和热衷于自称“韭菜、咸鱼、垃圾、打工人、废物”类似,都有一种逃避式的自洽,都在以受害者自居。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错的是系统、资本家、无情的渣男、冷漠的女神”。


这样的自嘲,会消解自己改变现状的动力。“我就是垃圾、我就是舔狗、我就是这样了,不论怎样都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但同时,也能给自己一个创口贴,缓解成人世界的尴尬。


而在交往/交配市场,或者在社交网络里,倾诉“舔狗”经历的人,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不追求对方”的时代,还能持续性对一个人付出是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跟热衷于分享“社死瞬间”类似,分享“舔狗经历”“被绿经历”,都是一种想得到他人认可的“受害者”式自嘲


3. 近几年,知乎里有一系列热门的讨论话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人追求女孩子了”“为什么现在的男生越来越不愿意追求了”。其中一个被广为流传的热门回答是:一个程序,如果没有响应,当然是选择关闭。”


年轻人的感情处境的确变得更艰难,如今各种爱情教学和交友软件,让爱情死于过度理性化和爱情套路的普及化,无休无止的自由选择、社交网络大V带起来的水涨船高的择偶标准,让爱情变得非常浮躁,在流行计算“投入产出比”的当下,爱情被当做一种需要用特定技巧去经营的家庭政治。


“用最少的代价从对方身上取得最大的快乐”的感情观,让关系变成一种可以衡量收益的商品,于是,当一个追求者没有得到回应,人们很容易就会觉得“不值”,以至冠上“舔狗”的名。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舔狗”?


Case Western Reserve 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男性和女性都报告说自己被狂热倾慕着的人拒绝过,95%的人说曾拒绝过深深爱着自己的人。这个数据结果说明了,这世上几乎无人曾逃脱过被拒带来的空虚、无助、恐惧和愤怒。


因此,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舔狗”是门实用学科,但直白提供方法论这种事挺让人伤脑筋的,因为一来二去容易沦为一个典型“鸡汤式”的结尾:扔给你一些道德判断的句子,或者《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的经典台词,你捡过去,就以为拥有了全套三观,所向披靡了,但其实碰上高段位的海王/海女了,一点用没有。


所以以下若干条,不算方法论。充其量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展示的,某些或可避免成为“舔狗”的视角。


1. 富强


如果你不能通过facefuck或mindfuck使人坐地高潮,那么也别撒币了,用钱大概率是买不到爱情的。


人与人的关系一向是互利互惠的,但“利益交换”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金钱、性,还有情绪价值等,任何不合理的交易最终都会纠正于合理估值。


2. 民主


读书习惯不能丢,哪怕在当代,读书已经是一种微型魔幻了。


想想一个人上一次成体系摄入知识,如果还停留在象牙塔时期,多么可怕,因为我再也没遇到过像大学里那些教授和讲师们对自己的职责如此毫无感情的人:像那些脑袋里塞满了锯木屑的高贵者们,他们讲话的内容从未使他们的声音表现出惊叹、热忱、倾心、自问、敬仰、恼怒、愤慨和自己的无知。


想想一个人,如果成天把学习的方式局限在看公号推送、买付费节目自欺欺人、通过BBC纪录片吃剩饭,多么可怕,因为ta挂在嘴边的都是别人的段子,塑造ta的认知或判断标准的都是别人炮制的观点。


因此,读书,读书,还是读书。而你摄入和产出的原创性知识,最终会像猫薄荷一样在亲密关系中对另一个人发挥着作用。


3. 文明


当别人的理性、意志、情欲在脑内小剧场里举行会议,围着桌子热心讨论时,如果你不是急着交配,就是想早点加载出结婚生子的人生程序,像一群哼哧哼哧嚼饲料的圈养食用动物,只会在追求对象的朋友圈下评臀论腿,那对方只会给你贴上“不讲文明”的标签。


在进入/即将进入亲密关系时,多夸夸对方微不足道的地方。哪怕说骚话、情话,也尝试些别的方式,比如,“你的脚长得多么精巧可爱啊,五个脚趾头如同小孩子的脸一个个紧挨着排在包好的毯子里。我想给它们以晚安的吻。”


4. 和谐


家中常备五大件:一条全新的MUJI毛巾,一件宽松全棉的男士白T,一瓶隐形眼镜护理液,一把牙刷以及卸妆棉片。


要注意区别于海王/海女,在ta们家一拉开抽屉,里头会摆着有十来把牙刷。


5. 自由


自由,啊,自由。你就活你自己的,也尊重别人就想活ta们自己的。


“只要一认识你,ta就决心就地一滚,把加在ta身上种种千形百状的皮毛都滚去,重新变成一个忠诚的人。”这事发生的概率几近为0,对别人少点不合理期待吧。


6. 平等


“人皆生来平等”,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于《独立宣言》中的话,常常被人引用。而一到了感情世界里,不少人就理所当然地忘记。


但如果你不喜欢看夕阳,那么它在为谁燃烧?


7. 公正


很多“舔狗”,都喜欢一个错误,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明知道它存在的理由不合理不充分,对别人并不公正,但就先找个借口说服自己,然后以为别人也能接受这个理由。


可别人不是这么想的,别以为别人都会顺着自己走,每个人心里都有杆衡量“公平公正”的秤。


8. 友善


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只有自己在沉默的痛苦相比,在独自一人的地方沉默要轻松得多、自然得多;与得不到的爱情相比,养猫或许能提供给你一个索取“爱”的绿色通道。毕竟,在学习如何爱的路上,比“要别人爱你,先学会爱自己”更容易上手得多的,是先学会爱一只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沈慧,编辑:王朝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