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高瓴红杉围投这个中国医药领域最卡脖子的领域,它是? | 牛熊榜
2021-07-15 09:56

高瓴红杉围投这个中国医药领域最卡脖子的领域,它是? | 牛熊榜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公司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王路泰

头图 | 视觉中国

 

本文核心看点:

 

1. 纳微科技通过技术积累,突破了国外大公司在色谱填料行业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2. 下游制药企业基于降本增效和供应链稳定的考虑,也有使用国内供应商的诉求。

 

自2018年中美摩擦加剧以来,国内的芯片安全就屡屡被国人提及。实际上,除了半导体领域,医药行业也有类似芯片这样的卡脖子技术——色谱分离(一种高效的物质分离技术,决定药物分离纯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一直以来,中国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关键耗材如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系统基本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的微球材料基本由国外极少数公司的垄断。国外的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还有断供的可能性,给国内的医药产业链带来极大的风险。只是由于这是个非常细分的领域,不为多数人所了解。

 

2021年6月23日,国内高端色谱填料行业的领军企业纳微科技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公司的股价即大涨近13倍,市盈率达到了惊人的400倍。如此高的估值水平、如此巨大的涨幅,也充分表明了资本市场对这家公司的高预期。而且这家公司也获得了高瓴和红杉两家顶级投资机构的入股。

 

那么,色谱填料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纳微科技为何能突破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壁垒?这家公司是否具备了进口替代的能力?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家医药领域里的“中国芯”企业。

 

色谱柱是生物药分离纯化的核心环节

 

色谱/层析技术,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物质分离技术之一,其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可以对复杂组份进行分离纯化。色谱层析的原理是当流动相推动混合样品中的各组份在色谱填料填充的色谱柱中迁移时,各组分在两相中进行连续反复多次分配,出现差速移动,形成时间差异,达到从色谱柱中先后洗脱、分离的目的。

 

 

色谱/层析技术应用领域囊括了医药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材料、石油化工等;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色谱/层析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品制造基本都依赖于色谱/层析分离技术。其中要用到的色谱填料,通常是指具有纳米孔道结构的微球材料。这些微球材料的性能是决定药物分离纯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生产环节,下游生物制药企业需通过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色谱技术是分离纯化的几乎唯一方式。而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及其工艺正是分离纯化的核心。分离纯化环节不仅直接影响产成品质量,还占据了整个生物制药生产环节的主要成本。

 

而在实验室检测分析环节,供应商需要将填料预装成色谱柱,其分析过程与色谱分离纯化原理一致。

 


一直以来,国际市场的色谱填料主要由一些大型企业供应,其市场占有率较高。而国内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关键设备和耗材如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系统基本依赖进口。基于产业链稳定的现实考虑,国内制药企业实现色谱填料的进口替代至为重要。

 

接下来的问题是,纳微科技为什么有能力实现进口替代呢?

 

纳微科技的技术突破之路

 

纳微科技由江必旺博士于2007年成立,专业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微球技术与产业化难度都会很大。从技术来说,底层技术需要控制微球大小均匀性、控制孔道结构、表面官能化、色谱柱装填等,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就会导致产品开发失败。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的难度导致了开发周期特别长。产品一般需要10年技术积累才能开发完成,这也是微球制造成为卡脖子技术的原因。

 

纳微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同时大规模生产单分散(粒径分布均一性极高)聚合物和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之一。技术难度非常高。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流动相主要通过填料微球的间隙流过。这就需要流动相的流速均匀,流经路径长短一致。因此,只有粒径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微球,所填充的柱床紧密程度一致性才会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柱效就会更高、更稳定,色谱柱的分离效率也会提高、所需流动相用量减少,柱与柱重复性也更好。 

 

通过持续研发创新,纳微突破并掌握了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纳米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精确控制:

 

目前市场上传统产品一般超过10%,公司的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可做到小于3%,也就是说纳微的微球粒径一致性更好。这有助于提升色谱分离性能,改善色谱柱效,并优化产品稳定性和重复性。

 

 

2)纳米微球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精准调控:

 

公司可以在生产中控制微球孔径大小、孔径结构及其比表面积。公司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孔径可提供多种纳米级别孔径大小的微球,能够满足小分子、大分子与超大分子分离纯化的需求。

 

 

3)纳微米球表面改性和功能化关键技术:

 

微球表面改性及功能化技术是制备丰富色谱填料产品线,以满足各类药物分离纯化需求的关键技术。公司已经突破微球疏水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的技术难题,可以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及功能化,生产离子交换、疏水及亲和层析介质产品,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此技术能力的公司之一。


实现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产业化能力也至为关键。

 

纳微科技目前已有丰富的大规模生产经验,可以将生产工艺从1-2升实验室反应设备放大到中试 100-200升设备,最终到1,000-2,000升生产规模的各种设备。公司也培养了专门人员研究实验室制备到生产放大的过程,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使公司可以快速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换为商业化生产,目前已有上百种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

 

除去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在服务方面也更灵活。

 

市场响应方面,境外色谱填料厂商供货周期普遍较长,而纳微科技的主要产品均有备货,供货周期一般为2周左右,在时效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此外,公司销售部门与技术支持部门均与客户直接对接,响应能力强,有条件迅速获知并处理客户反馈的问题及需求,与境外填料厂商相比速度更快。

 

基于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服务,纳微的产品对外已推广至欧洲、美国、韩国等发达市场,对内已获上海复星医药、江苏恒瑞医药、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客户内部认证。2019年,公司在中国企业色谱填料市场的市占率为9.52%,几乎为其2017年市占率的2倍,预计未来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然而,对于下游客户来说,更换色谱填料供应商的意愿到底强不强?

 

下游客户降本增效的诉求

 

对于国内创新药企来说,药品价格受到创新药医保谈判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压制,成本控制也将成为抗体药物企业重要的竞争环节。因此,优质的国产层析介质有望逐渐替代价格更高的进口产品。

 

 

虽然色谱填料供应商的黏性较高,但是不同医药产品要求也不相同。比如小分子、抗生素类,投产后替代相对比较容易,实现规模化后也有可能实现生产阶段的进口替代。而对于蛋白、抗体类药物,一旦生产工艺备案,再去替换填料选择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临床、研发阶段就介入产线。在前端介入后,药品获批到大规模生产整个过程基本上不会再更换。这样来说,在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公司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而在当下的背景下,国产企业还面临着两大发展机遇。

 

第一,实现产业链稳定的需要: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进口替代提供了窗口期。因为正常业务状态下,想要介入已被欧美填料把控的市场是相对困难的。而医保改革的集采,需要对药品价格下调,同时对成本控制提出高要求。而填料成本占药品总成本比例较大,医保改革为药企成本控制提供动因,进一步地推动了进口替代。此外,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新冠疫情导致海外填料供应链断裂,迫使药企寻找更为稳定的供应来源,由此公司得到很多填料订单。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中国医药的底盘在原料药生产,以抗生素为例,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生产都在中国,但原料药的工艺近百年都没有大的改进。目前政府对原料药质量和环保性的要求提高,而只有先进的填料能改变原料药产业,这也是国内企业的推广机遇。

 

总起来看,由于下游生物制药、特别是单抗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作为上游耗材供应商的色谱填料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下游市场的高景气叠加国产企业渗透率的提升,国内色谱企业将迎来大的发展空间,而纳微科技作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先企业将明显受益。只是市场已经过早反映了未来的预期,投资的性价比已经不高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