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最好用功能,为何在国内火不起来?
2021-08-30 13:24

iOS 最好用功能,为何在国内火不起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ZEALER(ID:zealertech),作者:ZEALER,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现如今,每每提起“即时通讯软件”,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必然是微信,并且一度回忆起打工人最怕的三种声音——工作日的闹钟,休息时工地上破碎锤那有节奏的“哒哒哒”以及夺命的语音通话铃声。



遥想十年前的2011年,不少人还在玩QQ发短信的时候,微信曾以它独特的魅力,一经推出,就被很多人追捧:它不像QQ那样疯狂弹窗,界面清爽简洁,发送信息很方便,只要有网络,你可以随时随地用信息和好友联系。在当时,比起一毛钱一条的短信,免费的微信对许多每个月短信包不够用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不像短信那样,还有字数限制,因此在3G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便俘获了许多年轻受众。


而同样是那一年,在WWDC2011上,苹果也推出了一款非常方便的即时通讯软件,它就是今天的主角——iMessage。



作为一款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不仅轻量,便捷,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还很好地将运营商的短信功能融合了进去,从功能上说应该是那个时代即时通讯软件中的多面手了,一旦能俘获足够多的用户,商业前景不可估量,一如现在让人又爱又恨却难以舍却的微信。


应该说,iMessage承载着苹果入局即时通讯行业,甚至是动网络运营商奶酪的野心,尤其是在十年前,很多人依旧习惯于发短信相互问候,用QQ扯闲篇儿,从使用习惯上来说,国人还有相当大比例并没有用过即时通讯软件,正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可天不遂人愿,即便有苹果这样的大神亲自操盘,十年过去了,为什么iMessage在国内依旧是那个“苹果手机自带的即时通讯软件”呢?


水土不服


彼时的我们,还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存在大规模“社恐”,反倒是自己干了点芝麻大的事,都巴不得“昭告天下”,和整个互联网世界分享。


所以在那个时候,微博火起来了,各种晒豪车、晒豪宅、晒名表、晒幸福、晒被子的都来了。而微信也适时推出了朋友圈,比起微博那种传多远算多远,传播过程完全不可控的“蒲公英式传播”,朋友圈的点对点传播显然能够更好地控制传播效果,比如说有针对性地只让某些人看自己的朋友圈,在“晒”这个“细分领域”精细化作业,并且还具备即时通信功能,再加上QQ可以直接导流,瞬间就让微信收获了大把大把的用户。


可是iMessage却不太一样,一方面它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大的用户基数,另一方面是主打通信功能,轻社交,和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并不是足够匹配。假如我买了一部新iPhone,都只能上微博和朋友圈嘚瑟(毕竟想当年iPhone还很贵,一般人家是不会随便买的),上iMessage?大家都是苹果用户,嘚瑟啥?


所以对于很多国内用户来说,iMessage只是拿来看验证码消息的。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国外本身也有许多知名的社交软件,所以iMessage这种轻社交、轻负载的通讯软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另外,在进入国内之后,iMessage上还经常出现什么“赌场”之类的垃圾信息(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国外用户在iMessage就收不到“拉斯维加斯”的消息),非常影响大家的使用体验,还容易招黑,因此很多人直接弃坑。既然微信已经能够覆盖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也就没必要另开新坑了。


独占的野心


大家都知道平台独占的好处,在游戏圈子里,优质的平台独占类游戏甚至可以让所属的游戏主机平台销量倍增,比如曾经赫赫有名的《战神》、《光晕》(现在不独占了)、《塞尔达》(排名顺序不分先后,御三家粉丝求放过),尤其是遇到那种“我全要”的金主,往往会因为受游戏的吸引,三个平台同时购入。


但是反观iMessage呢?首先,就产品本身的属性而言,它是一款即时通讯类软件,虽说用户习惯还在培养中,可市面上同类型的软件也有不少,比如Line、Whatsapp,还有现在看上去不太光彩的Telegram, 虽然功能上有所差别,从可替代性的角度来说,却并不是“非TA莫属”,这不像《战神》只能在PS设备上玩或是《塞尔达》只能用任地狱的主机(模拟器除外),在国内,应该没有太多人会为了用iMessage,而去专门买一部iPhone吧?


其次,从平台属性而言,游戏机的功能相对单一,因此软件能够起到的加成作用更大,而手机在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某款单一功能的软件所能起到的加分比较有限。当然,就素质而言,iPhone在当年也是一骑绝尘,这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而从十年前国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关注度来看,安卓占半数以上,日薄西山的塞班,也有将近三成的比例,iOS的比重是8.4%,里面还包含了iPad和iMac。因此,iMessage想在国内“做大做强”,得考虑怎样招揽那50%的安卓关注者。


苹果有没有动过这种念头呢?曾经应该是有的。前阵子因为“交保护费”问题,和苹果撕得不可开交,并且差点被“清理门户”的Epic(就是出虚幻引擎和《堡垒之夜》的那个)在法庭上出具了一份证词,说苹果高管 Eddy Cue 表示,苹果本可以在安卓平台上推出 iMessage,从而实现交叉兼容,不过这个决议被其他高管和员工否定了,因为他们认为iMessage能够最大程度上吸引和保留用户,而如果在安卓平台也推出iMessage,对苹果将是一种伤害。


Epic出具的部分证词


全平台是制胜关键?


那是不是没有操作系统和平台的局限,就能够做得好即时通讯软件呢?让我们看看反面教材:首先是今年关服,并表示将重装上阵的米聊。


米聊的历史比iMessage和“国民级社交应用”微信推出的时间更早,在2010年就已经问世。照常理,雷老板软件出身,小米的粉丝经济和营销能力都是难逢敌手的,但经历了这么些年,为什么会停服乃至“回炉重造”呢?


从表面上看,这是当年的腾讯和小米之间的“实力之争”:小米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这毋庸置疑,所以你会看到,米聊在一经推出的时候,出现过一波小爆发,半年内用户数量突破400万。但是腾讯坐拥QQ那逆天的用户人数,因此单凭将QQ用户导入微信这一步操作,初期就获取了5000万用户。


可仅仅如此,也并不妨碍米聊成为米粉的专属通讯软件,小而美同样是不错的选择,但米聊的落败,终究还是实力上的差距。



从某种角度来看,雷老板应该是想要将米聊做成小米家“iMessage”的想法,小米家在早期也曾经提过,MIUI、手机和米聊是小米的“三驾马车”,足见其重视程度。只不过彼时的小米,主要精力还是在手机和UI方面,并没有在米聊上进一步投放资源,据说雷老板自己也承认当时把心思更多放在了手机上。


然而腾讯却不一样,马化腾发现微信的价值后,各种资源开始向微信倾斜,所有优秀的技术人员也云集微信,所以微信能做到快速更新迭代,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红包、游戏…...产品覆盖了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诞生于小米实验室的米聊,明显没有那么好的待遇,而且产品的思路一开始也局限于通讯层面,和市面上的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并没有太大差异,用户很自然就用脚投票了。


当我们换个角度,腾讯和小米的交锋,其实是一次即时通讯软件的元老对新晋势力施加的“毒打”,让小米好好领教了一下“什么叫社会”,或许也正因这堂“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小米才会对外表示,将米聊先停服,后回炉。


假如说iMessage和米聊都是以硬件为主题的科技型(或者说互联网型)企业的产品,并且在当初的时代背景下,颇有点“革”运营商“命”的,那么由运营商自己开发即时通讯软件,结果会怎么样呢?起码从飞信的衰落来看,“自我革命”这条路,没能走通。不仅如此,还让国内网络运营商大佬中国移动,错失了移动支付的先发优势。


也许对很多年轻人来说,2007年推出的飞信是个完全陌生的东西。毕竟那个时候,80后还是“年轻人”,如同今天不少人存在流量不够用的情况,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们,“动感地带”每个月大几百条的短信包也经常不够用,所以在中国移动推出“飞信”这种新产品的时候,光是好友之间能免费发短信,就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如果还下载了PC版,就能像QQ那样用窗口聊天,即便好友不在电脑前,消息也能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对方。


稳坐国内网络运营商头把交椅的移动,在那个很多人上QQ还只能去网吧的年代,其体量远超腾讯,毕竟那会儿不是谁的手机都是智能机,但只要有手机你就能发短信。所以在2011年,也就是微信、iMessage诞生的那一年,飞信坐拥了5亿用户。


不过正是由于移动是个财大气粗的网络运营商,当初也只会用“关爱后辈”的眼神看腾讯,所以在腾讯悄悄打磨微信这张王牌的时候,移动始终有些后知后觉,再加上舍不得“收费短信”这块当时的肥肉,对飞信的产品迭代和更新速度一直非常缓慢,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微信横空出世的时候,飞信开始初现颓势。


起初的移动仗着自己行业大佬的地位,一度限制联通、电信用户注册飞信,后来不仅打通了不同运营商,还推出了MAC、IOS、Android、WP等诸多版本,不过始终没能挽回颓势。


如今,再度打开飞信的官网,你会发现它已经改名叫“和飞信”,变身为一款主打团队沟通协作的通讯软件,让人不禁有些感慨。


5G消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爆款”?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似乎宣告了移动互联网进入下一个战场,但目前并没有杀手级应用来体现5G网络的各种优越性。此前有消息称,各家网络运营商正在主推5G消息,基于GSMA RCS Universal Profile,将传统短信业务彻底升级。


依照各网络运营商的表述,就个人用户而言,5G消息提供点到点消息和群聊服务,消息内容除文本外,还可以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位置、联系人等多种形式。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无需添加好友,就能收发其他手机号用户的5G消息;对行业客户来说,5G消息可以提供增强的个人与应用间消息服务,实现“消息即服务”,并且通过与Chatbot聊天机器人的交互,在消息窗口直观便捷地享受缴费充值、票务订购、酒店预订、物流查询、餐饮订座、外卖下单等应用服务。


如果说能够以短信为基础,实现上述功能,对于用户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更轻量化的交互体验,对于手机的硬件配置也是一大“减负”;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也是获益颇多,毕竟只有网络运营商有权开通短信业务,私设基站乱发短信违法这件事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所以5G消息一旦成熟,许多原来需要通过APP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就需要和网络运营商进行强绑定。对于体量不大的企业来说,可以免去大量的开发成本,专心做好服务;但对于早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呢?如果跟进,相当于网络运营商要从这些企业的既得利益中分一杯羹,所谓“断人财路如…...”(大家都懂),而如果这些大企业选择不跟进,那5G消息很可能会成为无根之水。


更关键的是,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竞争态势必然被打乱,然后重新洗牌,再加上各方利益的盘根错节,如此看来,5G消息的前路必然充满艰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ZEALER(ID:zealertech),作者:ZEALE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