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三星崛起的伟大与龌龊 | 荐读
2021-09-03 18:16

三星崛起的伟大与龌龊 | 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本期导读:

 

本期“荐读”首先关注一则官方媒体报道的“溯源”过程,如果你在前不久看过类似“新冠病毒通过美军血液项目,由德堡进入欧洲”的文章,不妨来看看这则新闻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本期有两篇批判数字工具剥夺自由的观点:在这个“软件吃掉世界”的时代,Rechard Stallman 认为正在发生“服务代替软件”的趋势,毁掉了我们的自由;而对于苹果“iCloud 扫描照片”争议,斯诺登更是给出了“这是一场灾难”的评价。

 

本期还将关注:

 

• 当人类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如何让电池满足大规模生产汽车的需求?

• 参考 100 年前的广播发展,互联网公司是否还有新的发展模式?

• 从阅读、写作到认知飞轮,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想实验;

• 本周图书:三星崛起过程中的伟大与龌龊;


  • 一则官方媒体报道的“溯源”过程


@kittyeyes1995|2021–08|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围绕疫情的信息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讲政治”的行为艺术,而受限于网络管制与特定产品(比如微信禁止外链),中文互联网上很多关于海外的疫情新闻,充斥着假信息或误导信息,我曾在之前一期“Deep Reading”里专门讨论过误导信息,与假信息(Fake Information)、以为是真实信息的假信息(Misinformation)不同,误导信息是一种主动制造的、混搭真假内容的信息形态,近几年来,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作用下,误导信息的“杀伤力”越发引人关注。


本期的这个案例是对中国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一则新闻的“溯源”,如果你在前不久看过类似“新冠病毒通过美军血液项目,由德堡进入欧洲”的文章,那不妨来看看这则新闻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本文作者示范了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机器翻译以及一定的信息素养去对官媒传播的信息进行质疑与求证,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被服务主宰的时代


Richard Stallman|2020–12|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个被“服务”主宰的数字时代,我们现在使用的每一个软件,无一不是与“服务”联系在一起,手机上的 Spotify 与其说是音乐软件,倒不如说是拥有软件功能的音乐服务,而 Kindle 阅读器更像是亚马逊电子书服务的载体。


这正是 Rechard Stallman 所说的“服务代替软件”的要义,软件不再是赋能用户的工具,而在某种意义上“捆绑”了用户,本文详细分析了专有软件与“服务代替软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到底如何剥夺用户的选择权。你当然可以不同意本文的观点,毕竟在中国,自由软件的文化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但我希望这篇长文可以给各位一些小小的启发,让我们重新审视所谓“软件吃掉世界”的行业趋势到底意味着什么。

 

  • 如何生产电池以满足电动车的巨大需求


Nature|2021–08|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全球有一件确定的事情:人类正在不可阻挡地进入到、电动汽车时代。

基于这样的背景,整个产业也将从燃料密集的能源系统向材料密集的能源系统转型,这意味着,围绕电池的材料研究突破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由此也衍生出两个问题:其一,如何优化电池中的金属材料构成,从而节约成本并减少环境问题;其二,如何优化电池回收,进而形成重复利用。


推荐这篇来自 Nature 的新闻报道,文章详细阐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你会发现所谓“电动汽车对环境更友好”的宣传口号背后有太多被刻意忽略的问题。


另外,关于汽车的进化,8 月份还有一本新书 A Brief History of Motion: From the wheel to the car to what comes next (亚马逊 Kindle 链接),是一本以美国视角回顾汽车历史发展的读物,可以简单翻翻。


  • 苹果制造了一场隐私灾难


爱德华·斯诺登|2021–08|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斯诺登对苹果“iCloud 照片扫描”的评论,正如他在文中所言,他有意省略了大量技术细节分析,而是站在隐私保护的高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因此,这篇评论有太多口号式的肯定句,最后的悲观结论也是源自他自己的工作经历,政府从来都不是隐私的有效保护者,如今,影响力更大的跨国公司也在保护隐私的道路上一退再退。


引用文末的一句话:“这不是创新,而是一个悲剧,一场正在发生的灾难”。

 

  • 重新想象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CJR|2019–12|链接镜像| 20 分钟(阅读时长


在互联网之前,上一次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经济形态的技术是无线电,1920 年代,美英等主要国家进入到“广播时代”,大量商业、国家广播机构成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也重构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与商业。


本文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去思考互联网的可能发展方向,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有三种类型:国家利益至上的公司(中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的公司)、商业化公司(绝大多数硅谷公司)、公共服务公司(维基百科)。


显然,中俄并不具备参考性,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改造商业化公司,从搜索引擎到社交媒体,能否借鉴更多来自公共服务类公司的经验,从而让这些互联网产品变得更好呢?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答案的问题。


  • 从阅读、写作到认知飞轮


Carlos E. Perez|2021–07|链接镜像|10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篇开放式的讨论,作者把阅读、写作的行为与大脑对这些行为的认知一并摆了出来,同时结合当下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关于意识、思维的思考,这些思考没有结论或终点,每个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结论。


更进一步的问题,文字与语音的区别,也会创造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管是内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这两种思维方式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 本周图书:三星崛起过程的伟大与龌龊


Geoffrey Cain|2020–03|链接(亚马逊 Kindle 商店)|10 小时(阅读时长



这是一部三星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作者的起点放在三星如何处理 Note 7 电池爆炸的事件,一个细节是,当包括作者在内的众多美国记者来到首尔关注三星公司的回应时,三星雇佣的 PR 公司有意识地“引导”这些记者多报道一些苹果手机爆炸的新闻。


三星在 Note 7 电池爆炸事件的处理方式充分展示了这家公司的“基因”,接下来,作者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 30 年代的韩国,以类似编年体的形式,展现了三星如何从一个生鲜贸易小公司转变为一家权倾朝野的韩国财阀巨头,尽管没有得到三星公司的采访许可,但作者借助丰富的人脉关系,还是获得不少一手采访资料,同时作者还以“游客”身份,切入到三星公司重要发展时刻的特定地点,带给读者一种时空亲历感。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丰富的细节暗示,比如作者采访一位三星高管自述自己最大的工作习惯是随时做笔记,当作者问及是否要求员工做笔记的时候,这位高管表示,他从来不强制员工做什么,但是员工应该看着领导在做什么。再比如,当三星高管(特别是李家的人)前往某个地方工厂参观的时候,这个工厂的停车场会清理一空、工人们会收到口香糖、一组员工提前调查品尝当地美食并撰写报告,这些细节都构成观察三星公司文化的切入口。


不过,作者可能过分迷恋于处理大量的细节,以至于在历史事件的衔接上不够连贯,其中我最不满意的是作者花费了几乎一个章节介绍三星第二任会长李健熙,从他的性格到衣食住行的习惯等,这些细节对于理解一个人当然重要,但如果能把个人性格细节与随后他对三星的改造放在一起,可能会更具可读性。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