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跟老外真是越来越不见外了
原创2021-09-10 19:49

中国人,跟老外真是越来越不见外了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身边的外国面孔越来越多了?

 

遥想当年,08年的时候,大家揣了一肚子奥运英语,逮着个金发碧眼就想上去一顿输出,而现在,即便是楼底下的晨练大爷,也不会再对“洋面孔”给予特殊关注。

 

变化,总是来得这么悄无声息。蓦然回首,我们一咂摸,中国人跟老外真是越来越不见外了。

 

这种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些和外国人的有趣互动?国人心态的转变,是否意味着一种由内而外焕发的自信?

 

本期虎扯电台,我和黄瓜汽水以及渣渣郡老师,就扯了扯以上话题。

 

中国人,跟老外真是越来越不见外了

  (点击这里收听完整节目)


vol. 162

主播:黄瓜汽水、木子童、渣渣郡

录制、剪辑:CC

 


之所以聊到这里,是因为我和黄瓜汽水最近很痴迷的一档综艺。那是一档街舞节目,往季只是国内竞技,今年搞了个国际赛,请来日美法越、白俄、老挝的各国达人,和中国dancer同台比舞。

 

国际赛我们熟嘛,当年《最强大脑》,“水哥”单挑日本战队一战成名,中法厨师大赛,法国厨师拿走中国厨师的所有炒菜油,中国厨师用五花肉炼油封神——无非就是刀光剑影,各为其国。

 

管你是真火儿假火儿,赛制一设,剪辑一切,霍元甲单挑八国武士那股火药味儿就来了。用身份差异制造情绪爆点,早已成了这类综艺的不二之秘。

 

《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对战日本队,被网友誉为极具戏剧性的一战

 

不过今年我们发现,这档街舞节目似乎不太一样。尽管外国选手浓度超高,至少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节目组有意将他们打散在4个战队,与中国选手一起组队,着力弱化了“国籍”标签。

 

一场battle,英语、日语、法语、北京话、四川话、东北话满场齐飞,虽然谁也不一定听得懂谁,但律动和快乐却格外相通。

 

在那片场地里,老外丝毫不像老外了,他们不再是一个来自异文化的“入侵者”或者“观察者”,没有人对他们施以特殊的照顾,也没有人抱以无由的敌意。

 

外国友人抹掉“外国”的标签,成为了简简单单的“友人”。

 


想当年小时候,外国人那是绝对的西洋景,中国人看老外,一面是好奇,一面又有点怯生生。

 

我小时候在景山公园,见个老外围巾掉了,想帮人捡起来,又不知道围巾用英语怎么说,杵了半天,抓耳挠腮,还担心着围巾被别的小朋友发现,抢了我的口语练习机会。到最后好不容易拍了拍老外肩膀,老外一扭头,我又什么话都忘了,红着脸扭头就跑。

 

渣渣郡回忆,小时候跟着奥运学了英语,在王府井看见个老外,立刻就要冲上去跟人家来一句“奈斯土蜜特油”,如果能被笑着摸摸头,就能开心好久。

 

后来学校来了外教,一群小孩交头接耳,“你看外国人的鼻子真高”,放学追在老外的摩托车后头跟着乱跑。

 

80年代,学生与外教练口语

 

不过接触多了,渣渣郡发现,外国人也不过如此,都是些普通青年,绝不像某些影视作品宣传的那样完美无缺。

 

起码教课相当糊弄,放部电影就能水上一节。虽然渣渣郡很感谢外教课上的电影启蒙,不过那时候他们也没少跟外教干架。不服课堂管教,中文英文一块儿往上招呼,中间还加上国际通用手势辅助。

 

黄瓜汽水也发现,最近几年,老外滤镜越来越淡,中国人眼里的老外,越来越接地气了。中国人对老外,也是越来越不见外了。

 

上海衡山路一带,外国人成群结队,没喝二两酒,人就飘了,大嗓门扯着英语,唱歌跳舞,鞋子一脱,满地打滚,一点儿不带端着。

 


街边的煎饼果子摊儿,漫不经心地走向国际化,英文名字直接就写“pancake”。也不管翻译准不准确,一切讲究个意会。

 

街边的老外,再没人当新鲜景致观看,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也不会因为有老外悄悄缀在队尾而多看上一眼。

 


曾经尬夸中国的老外财富密码不吃香了,像《非正式会谈》一样平等深入交流的节目,才有趣味。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今年会出现街舞这样新型氛围的国际赛综艺的原因。它正代表着如今我们面对国际友人,感觉最舒服的一种姿态。

 

这就像是过年,饺子里是白菜还是胡萝卜根本不重要,大家凑在一起包饺子才最重要。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