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介绍中国APP的书在日本畅销
2021-09-15 10:52

一本介绍中国APP的书在日本畅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OurCity(ID:varicity),作者:江婧怡,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三月,东京的代官山茑屋书店,那家开在全世界最繁华的十字路口的书店,上架了一本名为《中国オンラインビジネスモデル》的书籍,并迅速跻身畅销榜第一名。


这本书的中文译名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图鉴》,内容主体是介绍来自中国的60款APP,书封给它的推荐语是“DX時代に必読の書!”(数字化变革时代必读之书!),以及,“シリコンバレーも 注目!”(硅谷也瞩目!)


继“帝国の絕凶虎/破壞龍”(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和马龙)后,中国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在日本出名了。



书的作者王沁是一位在日本创业的陕西年轻人,因为屡次被日本合作伙伴问及中国APP的神秘成功学,遂起了“既然你们都想知道的话,我还不如干脆写一本书”的念头。(神秘主要是因为中国的APP往往需要中国的手机号注册登录后才能查看页面。)


能让日本主流社会更了解中国,是王沁一直以来的梦想。他的主业,也就是他创立的日本中央创作发展集团,以及AI平台AiBank,一直以来也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一面将日本的美术、声优、动画、IP等文娱资源出口到国内诸如腾讯、阿里、网易、字节跳动、巨人等大中小800余家企业;一面将中国的AI技术卖到日本诸如NTT、BIC CAMERA、日立、乐天等巨头。


这书卖得这么好,“是个挺逗的事,而且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事情!”在王沁的描述中,经由在线支付、电商和UGC平台,日本社会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直是有感知的,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日本社会对数字化变革的诉求和意识持续增强。



今年3月,日本最大的通信应用LINE与雅虎日本合并,雅虎日本由此形成了一个同时拥有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电商和在线支付的大型生态系统,领域对应“中国IT御三家のBAT”。这或被视作日本数字化变革新纪元一个可能的开端。


关于这点,王沁顺便分享了一件趣事。36Kr Japan在采访他的时候,本来打算把“copy from China”放在标题里,“太刺激了,担心人身安全”,不过后来东洋经济发出的访谈标题也不温和:《日本“仅有7家”独角兽公司的根本原因?》。


顺带一提,这本书正出口转内销,上架不到一个月,目前已经有台湾的出版商拿到了授权。


▲作者王沁


以下内容根据城市ourcity与王沁的采访整理:


一、日本没有好用的国产APP?


我原来在日本Recruit集团商务部门工作,负责中国区的项目推进和谈判,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IT公司之一,相当于日本版的阿里巴巴。当时,我经常被很多日本人问说,中国的APP总被说做得好,是哪里做得好呢?


他们是有这个意识的,中国的APP现在做得很好,但很多APP是需要中国的手机号登录才能看。日本民众了解比较多的,首先是抖音(TikTok),其次是淘宝。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淘宝APP是什么样的,了解是因为每年到了双十一的时候,日本这边新闻也会报,淘宝一天的销售额可能得顶乐天三年的。他们主要是接收到规模上的冲击感。


支付类APP是总会被问到的。因为有一段时间访日旅游很火,很多的店都导入了支付宝跟微信的支付,中国人来日本购物都是在线支付的。他们就会问我,这些支付APP中国人在什么场景用、谁在用、用它买些什么?


我在日经(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最大的出版集团,旗下有东京电视台等)有一个专栏叫《中国商业前线报告——王沁的着眼大局、着手小局》,写中国的商业。第一期是关于中国在线支付的,配图是一个小孩子用微信或支付宝买了一个糖葫芦,他们看这个图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想象不到这样的使用场景。



偶尔会有人问大众点评,那个时间大众点评也在日本开了分公司。不过他们并不是好奇它的功能有多么好,只是说想扩大自己的生意,增加流量入口。


每次被问,我都会给他们启动APP演示,被问多了挺麻烦的。那既然你们都想知道的话,我还不如干脆写一本书。而且确实,日本国产的APP太差了,比如最近我准备去剪头,虽然下了他们的APP,但我最终还是登了手机网页版去预约的,APP还没有网页版好用。


在我看来,这是挺大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日本APP的开发模式跟我们中国不太一样,我们是设计个原型然后就直接开始做了,他们一般是先做个PPT,然后用Excel,将这个产品所有的功能一条一条写成文字介绍,哪里链到哪里,再根据这个写一份具体的介绍,他们称之为“要件定义”。


可以看出来吧,整体效率很低,他们是在用工业时代的做法在做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会说一个词,叫“敏捷开发”,他们是“完全不敏捷的开发”。中国APP真的做得很好。我其实一直是个民族感特别强的人,我就想把这介绍给日本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这本书做了两年,累计20个人参与,当时就问人,查各种榜单,上APP Store看排前列的APP,还有我们自己常用的一些APP,从上千个里先是筛了大概100个左右出来,渐渐精简到70个。我们想把尽量多类型的APP介绍给日本人,尽量一个同类我们就只取最大的介绍。做的过程中,很遗憾有些APP没等到书出版就倒了,最后书里只留下60个。


《中国移动互联网图鉴》总共分了9个类目,包括社交媒体、在线支付与购物、生活、二手交易、健康美容、商务用等。一个APP最多只介绍6页,每个APP会有标题一句话的介绍,比如“中国人一定会用!| 微信 WeChat”,介绍用户数、MAU、上线时间等一些数据,接着有大概300字的一段简介,包括APP具体做什么、有怎样的特色。


然后是图解它的商业模式,日本人特别喜欢看图,上面会介绍它主要的收益方式。后面的页面会放APP的页面,介绍功能怎么设计,这是我特别想介绍给日本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功能上做得特别差。以及APP的成长背景介绍,关于市场上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的APP,大家有些什么样的需求,它是怎么成长的,并为之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二、大畅销!DX时代的工具书


*DX,日本对数字化变革的一种简称。


《中国移动互联网图鉴》这本书是3月3日出版的,现在上架还不到一个月,每隔几天都会有人给我发照片,说在书店畅销书架看到我的书了,而且是畅销第一。目前全国书店都有,意外地在熊本县听说卖的还不错。


挺有趣的是,我们没有想到还能出口转内销。现在已经有台湾的出版社跟日本这边的出版社在交涉,想买我们的版权,我上上周刚签完授权书,可能很快就能上。大陆也有公司来问了。



在书的后面,我们留了一个Facebook的联络方式,建了一个小组,打算每天在群里更新媒体上一些日本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在日本,年轻人一般会用Instagram、Twitter,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特别是年龄在三四十岁以上的,社交以Facebook为主。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1/3左右是对中国有兴趣、想投资的人,还有一部分是真的把这本书当工具书用的,在公司里做产品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领导层,当信息了解一下中国,一是为了投资,二是研究自己公司内部要不要做这种产品。


反馈来看,日本人最有兴趣的是健康美容、在线支付、EC(电商)。对健康美容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疫情,他们都在家,比如Keep的询问度就很高,日本是没有这样的APP的。其他像人力资源、房地产、配送服务等,在日本也都很有潜力。



比如说,日本目前转职还是以人力资源中介介绍为主,中介介绍一个人,要收这个人未来年收入30%作为他的介绍费,转职成本很高。而且日本的中小公司其实比中国要多,人数可能就在5个人以下,通过中介的话,情报的不对称性特别高,没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信息自由流通。我觉得这是日本的一个陋习,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日本IT发展得不好,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制度让他们的人才流动率特别低。


再比如不动产。日本的不动产是一个很老的行业,签约、各种审查很复杂,个人跟个人之间的不动产的租借几乎是没有的,而且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你去租个房子得先送一些钱给房东。与此同时,他们的租赁市场在另一个层面又很灵活,有一个覆盖全日本的房地产数据库,只要是不动产的公司,都有资格去卖,你在东京看中一个大阪的房子,可以让东京的中介卖给你。如果有合适的模式,这一切可能会变得更方便。


疫情当中,日本出现了“购物难民”,尤其是对年纪比较大的人。这边配送很少会给你打电话,如果今天人不在家送不到,他会换一天再送,效率低,如果有短时配送,这个问题就会比较容易解决。而且日本小,建筑密度高,建得很有规律,不绕不难找,配送起来也会很快。


我一直觉得,这些产品就是为了节省人的时间,也就是提高国家的生产力,解决“国民总时间”的问题。让合适人去做合适的事情,是提升社会效率的很重要的办法。我觉得很自豪,一本介绍中国APP的书竟然在日本卖到畅销第一。这也证明了,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产品这块做得确实很好,是作为中国人来说值得骄傲的事情!


三、新纪元,start!


我的公司目前有一块业务叫AiBank,是把中国AI相关产品卖到日本,疫情期间,我们销售的一款AI测温的仪器,会把路过人的人脸照下来,显示屏上会标记温度信息,结果因为这个,仪器在日本卖得并不好。


日本人对个人隐私保护特别看重,一旦有问题就会闹得比较凶,这会比较阻碍日本本土APP的发展。最近LINE就出了用户资料外泄的事情,社长出泽刚召开记者会出面道歉。日本主流媒体上讨论为什么数据都放在国外,就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日本IT人才不足。


(日媒报道,LINE自2018年开始,将包含日本用户个人资料的APP系统管理业务外包给上海一家公司,该公司4名员工在开发系统时可以访问LINE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邮件等信息,LINE用户之间发送的图片、视频、聊天记录等数据,均被保存在韩国境内的服务器上,韩国LINE分公司“LINE plus”的员工也有访问数据的权限)



他们其实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上的弱势。最近因为疫情,日本政府花约合2000万人民币研发一个检测疫情的APP,根本没法用。


最近日本国内马上也要开始一轮数字化变革,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了。LINE与雅虎日本3月1日合并,软银正在做在线支付paypay,加上搜索引擎、Yahoo Shopping和ZOZO,相当于软银现在一家就占了BAT三家的坑。


软银背后是孙正义,孙正义背后是阿里系的合作伙伴,腾讯应该是意识到这个问题,3月12日投资了日本乐天,这是日本唯独能跟软银一战的集团了,尽管乐天跟软银的市值差距还是比较大。很有意思,阿里和腾讯的战火都燃到日本了。这也是我觉得《中国移动互联网图鉴》现在卖得特别好的原因之一。


关于我在日本创业这个事,我读语言学校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其实就是生活所迫,因为初中的时候和家里夸下海口,20岁之后就不从家里拿钱。开始是做简单的广告代理,从庆应大学商学院毕业之前就已经创业大概五年了。毕业没多久加入三田会的时候,大概二十六七岁,是当年最年轻的,三田会的平均年龄大概在50岁。(三田会,即庆应义塾大学校友会,是日本大学同窗会中成立最久的学阀,成员囊括日本商界诸多顶尖人物,以团体数量、凝聚力、集资能力而闻名于日本。日本TOP500企业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庆应义塾大学校友。)


中国创业的大家都很年轻,日本不一样,他们都是40岁才开始创业,创业的年轻人挺少的。校招在日本是挺受重视的,是每年到了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定下的特定月份,大家都要去做的一个事情,像流水线一样,特定时间把你送到某一个车间,在这个车间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去做。他们习惯了这个规范化、流程化的体系,在那个环境中你会不自主地跟着大家一起。


而且日本整体对犯错的容忍度特别低。他们是一个失败一次就再也起不来的国家。创业的成本也会比较高,无论是招人还是运营成本。不过我是中国人,我做的不好也没有人怪我。


日本和中国是互补性很强的国家,如果合作起来双方都是获益颇丰才对。我觉得现在中日之间的摩擦,很多也是来自于对对方的不了解。所以这种时候更需要民间多去努力,创造互相了解,交流的商业氛围。我觉得这也是大多数海外华人的共同愿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OurCity(ID:varicity),作者:江婧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