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元宇宙等概念不断涌现,哪个才是靠谱的风口?
2021-09-16 19:15

元宇宙等概念不断涌现,哪个才是靠谱的风口?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05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听取音频,解放双眼

 

今年的市场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价值风格让位于投机风格,很多基本面扎实的价值股被完全没有基本面的垃圾股秒杀。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申万的亏损股指数今年大涨17%,而绩优股指数大跌18%。这和过去几年是完全相反的,2018-2020年三年间,绩优股指数大涨49%,而亏损股指数大跌18%。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格转变?


核心当然是钱太多,资金需要一个出口,而基本面好的价值股都已经连续牛了两年多,确实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比如沪深300的PE在春节前后达到17.5倍的高点。这已经超过了上一轮牛市15.9倍的高点,上证50的PE更是达到了15倍,2015年大牛市的顶点都没突破15倍。再好的资产涨多了也需要调整,估值泡沫也要出清。


这种情况下,资金才被迫转向了投机风格的一些主题,为此又开始一个接一个的编概念,和2015年股灾前的手法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换了个名字,典型的就是业绩根本落不了地的VR/AR又被包装成“元宇宙”炒作起来,吓得相关公司自己都赶紧发公告说“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说白了就是做不出业绩,但市场竟然还在炒。

 

这种追风口的投资方式是极其危险的,历史上大部分亏损的散户都是栽在这上面。但矛盾的是,今年的宏观趋势上并没有好的机会,更多的是风险释放,机会只能自下而上的去寻找一些主题风口,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其实追风口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关键看你追的是什么样的风口。如果风口是可持续的,就是正确的顺势而为,就像很多投资者说的,新能源、芯片也是风口,事实上证明投资收益很不错。而如果风口是不可持续的,那就是错误的投机,最终大概率是亏损的。

 

回顾这几年的资本市场,风口无非是几类:


一是超预期的重大公共事件,比如中美科技摩擦导致的芯片封锁、突发的疫情等;

二是实质性的政策改革,比如海南自贸港的推出、碳中和等;

三是个别公司的重组、并购等重大事件,比如某些公司宣布与巨头合作造车等;

四是新技术的涌现,比如氢能源、甲醇汽车等。

 

这些风口短期基本都能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波澜,但中长期来看,结果却大不一样,大部分是昙花一现,追高进去的投资者一套就是好几年,但也有少数的风口让投资者赚到了钱。这些相对靠谱的风口有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不能是猜测出来的,也不是媒体报道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定性事件。比如免税的投资里一定要看到具体的政策文件,而且一定要投已经拿到离岛免税牌照的公司,而不是猜测有可能拿到免税牌照的,那种短期可能会涨,但是一旦利好没有兑现,最后涨得快跌得也快。比如2020年中就传闻海南的一家公司可能拿到离岛免税牌照,年中那会甚至涨得比中国中免还多,但是后来一直没兑现,股价就从高点暴跌70%以上。又比如当年炒作保定副中心,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正式的文件确认过,只是媒体的一篇报道,结果后来证明完全是猜测,到现在都没有落地,当时炒作的保定概念股也都跌的一地鸡毛。

 

第二,不能单纯的空对空炒概念,而是能够实质改善业绩。比如疫情是已经发生的,一定会激发防疫需求,口罩、手套这些需求肉眼可见的激增,而且我们自己每天都要消耗。不光是龙头的某医疗公司业绩翻了30多倍,其他的很多相关公司也都出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业绩增长。但大部分所谓的利好,很多都缺少实质的业绩支撑,比如当年的互联网+、虚拟现实,政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落脚到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就不一定了。比如当年的乐视网、暴风科技都是互联网+和虚拟现实风口上的弄潮儿,结果后来商业模式都被证伪了,落得退市的结局。整个计算机板块也持续下跌,从2015年高点到2019年缩水了70%以上。当下市场炒作的元宇宙、氢能源等概念其实短期也都是很难落地的,风险远比机会大。

 

第三,不能稍纵即逝,要有一定的持续性。虽说是短期的事件,但它的影响一定要是持续的,周期不能太短,否则根本没法把握。比如疫情后的防疫需求,我们虽然不确定什么时候病例能完全消失,但是能清楚的感受到防疫会成为一个相对持续的需求,即便病例暂时消失了,也不能放松防疫的要求。又比如美国封锁我们的芯片之后,国产替代于国于民都是必须要做的事,即便美国恢复供应了,我们也要加快研发自己的芯片,做到自主可控。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电影行业。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从长期来看,电影公司绝对是一个很差的商业模式,产品不稳定,业绩不连续,一部电影火了下部电影很可能就扑街,历史上基本是涨得越高,摔的越惨。所以即便是某一部电影突然超预期的火了,出品方的上市公司业绩也确实符合前面说的确定性改善的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股价涨不了几天就跌回去。

 

举个例子,《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期间票房大超预期,预测票房超过50亿,春节后出品方北京文化也的确收获了一个涨停和一个7%的涨幅,但紧接着5个交易日跌了20%以上,三个月几乎腰斩,追高的基本都严重亏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种业绩的改善毫无持续性。

 

所以,是不是风口不重要,关键是一定要有基本面的持续支撑。当然,满足了这些条件还只是一个赚钱的基础,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还要选择风口之下最受益的细分赛道。

 

以前面讲到的防疫需求为例。几乎所有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口罩,这也一度成为市场热炒的对象,但事后来看这个选择虽然也能赚钱,但不是最优的。很多口罩股是高高抛起,重重落地,波动非常大,表现远远不及防护手套。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就要用到我们前面讲的行业分析方法,看一个行业,绝对不能只看需求,一定还要结合供给来看。光看需求,口罩的需求肯定比防护手套大得多,但如果结合供给来看,口罩这个行业的价值就远远比不上手套了。

 

核心是门槛太低,竞争格局太差。口罩在疫情之初的确短缺,但那只是因为平时没做好准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就缓解了,很多企业投资个几十万几百万就摇身一变变成口罩生产厂了,所以我们看到不光是比亚迪、格力这些和口罩不着边的大企业很快就开始生产口罩,就连很多小企业也很快就具备了口罩生产能力。但你仔细想想,你从没听说哪个企业摇身一变就变成做防护手套的,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比口罩高得多。比如一条丁腈双手模生产线就要投资2000万元,生产线的主链条长度接近1.5公里,控制点近3000个,还要保证生产线高效、稳定和低能耗的运转。

 

这种行业特征的差异导致了口罩和手套行业完全不同的行业格局,口罩行业相关公司杂乱无章,龙头不清晰,业绩改善不确定性,盈利状况波动大。而手套行业竞争格局要清晰的多,龙头相对明确,业绩改善相对确定。综合一分析,显然是手套行业要比口罩行业值得投资。

 

总而言之,短期追风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投资者还是要秉持中长期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如果风险偏好较高要去追新的风口,也一定要去找那种确定性的、能够实质改善业绩的又有一定持续性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再用我们的行业分析方法去选择一个最受益的细分赛道。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