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有何信号?
2021-09-24 18:42

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有何信号?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8:58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听取音频,解放双眼

 

美联储关于货币政策的决定,是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他们关于货币政策的任何表述都会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任何能够解读出明确立场的话,都会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我们之前一直跟大家解释过,中国资本项目并没有开放,再加上外资进入A股更多的是以中长期投资为主。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要美国货币政策不是急转弯式的变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对A股的直接影响,更多的是以情绪冲击为主。在短暂的情绪冲击过后,A股大多数时候还是沿着本来就已经形成的趋势前进。

 

不过当下,由于全球通胀高企、欧美经济复苏较弱、中国复苏动能减弱,再加上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最终也确实会通过影响欧美经济和部分国际定价的商品、资产,进而再通过汇率、外贸等不同的渠道进而间接地影响国内的资本市场。所以,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对于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格外关注。

 

这里要先给不太了解的朋友解释一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放松一般会有降息和QE两个选择。在美国降息就是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QE就是美联储直接购买债券,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第一步则是大家经常听到的Taper,这个操作的意思是降低QE的规模,比如之前美联储每个月向市场购买1200亿美元的债券,那么Taper就是指美联储逐月降低购买债券的规模,直到停止购买的这一过程。至于加息,一般是在Taper之后的操作。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文中我们就用缩减购债规模这一更通俗易懂的名词来代替Taper。

 

昨天凌晨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束,整体来看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会后各类资产走势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昨天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声明以及会后鲍威尔的发布会讲话。

 

先总结一下,昨天美联储议息会议没有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并且维持原有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不变。这个结果和此前的市场预期一致,但还是有一些新的变动需要大家注意。

 

一是美联储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上调了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以及今年和明年的通胀预期,显示当下美国经济滞胀的风险仍在,不过对未来经济比较乐观同时认为通胀可能比此前预期的要久。


二是包括鲍威尔在内的多位委员认为,目前其实已经达到了缩减购债规模的条件,但仍有部分委员表示异议。

 

三是根据点阵图显示,首次加息预期的中位值从2023年提前到了2022年,不过仍然是比较遥远的问题。目前市场明显更关心近在咫尺的缩减购债规模节点。


关于美联储议息会议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既然美联储这次议息会议没有缩减购买债券的规模,那么什么时候美联储才会开始这一进程?

 

根据目前市场的一致性预期,美联储极有可能在11月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在12月正式开启。此前虽然通胀高企,但是由于德尔塔疫情的扩散,导致8月非农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当时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不会宣布缩减购债规模的预期。此前美联储在多个场合曾经强调过对于实施缩减购债规模的两大标准,一个是通胀,一个是就业。目前虽然美联储仍然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但是对于通胀水平已经达标的认识已经达成了一致,尤其是本次直接调高了对通胀的预测。

 

有争议的仍然是就业指标,尤其是在8月份非农大幅不及预期之后。从鲍威尔本人的讲话来看,他和部分委员认为,即使把8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考虑进来,就业市场的复苏进程也已经超过了50%。这也已经基本达到了可以实施缩减购债规模的标准。

 

非农数据的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指的是在市场空缺岗位非常多的同时,就业数据依然不好。实际上我们认为就业数据的背后其实还是经济,当下美国经济不是不好,只是疫情和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就业数据的不及预期。

 

按照鲍威尔的讲话来看,只要后续非农数据不是特别差,11月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基本就可以确定,我们根据他的讲话推测这个不错的非农就业数据应该在50万-75万这个区间。鉴于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是11月3日,而10月非农数据的公布时间是11月5日。如果美联储没有偷看底牌提前获知10月的非农数据,那么10月1号公布的9月非农数据至关重要,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

 

至于缩减购债规模的节奏,虽然按照鲍威尔明年年中停止购债的表述来看,如果11月开始,那么需要每个月减少150亿的购债规模。不过按照上一轮缩减购债规模的经验来看,只要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具体缩减节奏并不影响各类资产的走势。参照上一轮缩减购债规模的经验,各类资产的主要跌幅都出现在正式宣布缩减购债规模之前。在宣布正式缩减之后,各类资产反倒是开始轮番上涨。用一句大家熟悉的A股语言来描述一下,就是“利空出尽就是利多”。当然,鉴于市场自身学习的能力极强,肯定有相当多的投资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因此这一轮的下跌可能会出现更加提前甚至是推后的情况。

 

在发布会上其实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有记者向鲍威尔提问了关于恒大的问题。鲍威尔的回复是恒大事件风险不大,但对市场信心有一定的影响。从港股以及美股中概股这两天的股价走势来看,虽然国内对恒大事件的解决有很有信心。但这件事确实影响了海外投资者的情绪,结果出现了这次中秋节港股暴跌然后又回补的行情。不过还是要提示一下大家,虽然这件事只是情绪冲击,港股也出现了一定的情绪修复。但鉴于当下港股的整体趋势依然是向下,所以大家对后市也不要过于乐观。

 

再说一下美股,其实从现在往后看,结构性高估、通胀高企、利率上行、缩减购债规模、美国债务上限问题、3.5万亿基建计划等等可能发生的变量,对各类资产大多都是利空,利多的变量十分有限,即使9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市场仍有一段好日子可以期待,但货币紧缩终归是要落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没有必要等到最后一刻再离场。

 

如果推演后续的各类情况,假设经济复苏顺利,那么大宗商品和美股周期方向的个股还有机会。但如果经济复苏不顺利,进入到了滞胀的局面,那么可能就要面临股债通杀的局面。如果通胀下行,经济进入衰退,那么成长方向将会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连美联储都不认为未来经济会进入衰退以及通胀在短期内会出现下行的情况,所以其实这个是发生概率最小的一种推演情况。

 

因此对于有海外投资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来看除了美元之外的各类资产,尤其是美股、美债和黄金来说,在缩减购债规模落地前都将进入一个性价比比较低的局面。

 

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美国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预期对于国内风险资产的估值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疫情中天量放水的情况下。不过鉴于当下中美国债利差仍在高位,中国经济复苏动力变弱以及当下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定位,当下A股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经济内生动力减弱以及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前,美联储仅仅是缩减购债规模不会对A股造成太明显的冲击,A股风险最大的时间点可能要等到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之后。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