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剑指宝钢,意在丰田?
2021-10-22 11:32

日本制铁剑指宝钢,意在丰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作者:清柠,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学生不超越老师,人类永远不会进步。”


中国宝武官网的这段话,原本是回顾“宝钢-新日铁(现日本制铁)”的合作史。可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制铁,似乎不太讲情面:10月14日,这家公司发出公开声明,声称自己旗下电工钢相关专利遭到侵权,已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索赔约200亿日元(11亿元人民币)。宝钢的交流求证请求,也遭到了对方的一再拒绝。


作为中日蜜月期的重点项目,宝钢工程可以说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里程碑。日本制铁是新日铁的继承者,却要挥舞专利大棒,用11亿元的官司把43年的“友谊碑”砸烂。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01 “宝钢-新日铁”,今年要完?


考虑到宝武集团和日本制铁的历史,这次电工钢官司算得上是“师徒翻脸”。


1977年下半年开始,中方派出多个考察团,前往亚欧各国出访考察。当时的日本,钢铁工业能力与我国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原东北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叶志强在访日后就坦言:“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大使馆用的车是我们最好的轿车,面板用的是热轧钢板,既厚又重还要生锈,涂漆以后光洁度也不好,而日本用的是冷轧板,酸洗、镀锌、电烤漆,轻盈、透亮……”


国外考察同时,国内钢铁项目也在开工建设。当时领导层制订的方案是在沿海地区,借助国外设备修建钢铁厂。不过赴日考察的经历,让这套方案出现了全新的变动: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与方案需求不匹配,要想筹建先进钢铁厂,就要从底层搭建全套的工业体系。


这套成熟的钢铁生产模式,需要中国人虚心求教,拜师学艺。关系逐步正常化的日本,就成为了最好的拜师对象。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签订。中方领导层也受邀参观了日产汽车、君津制铁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币局。


在参观高度自动化的日产汽车流水线之后,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请求,请日本君津钢铁帮我们修钢铁厂。时任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听到之后,也有一些犹豫:“建了同样的工厂,万一成了竞争对手怎么办。”


不过中方领导诚挚的请求,最后打动了他。1978年底,宝钢项目正式开工。


为了推动项目建设,整个项目当时耗资300亿元,作为对比,当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为644元,大部分条件很不错的家庭,月均工资也就30多元。宝钢工程的资金规模,说是“全国人民让出一个月工资”毫不过分。


钱,要花在刀刃上。宝钢筹建项目期间,从新日铁引进了完善的装备、技术和管理制度。千余名宝钢技术人才去新日铁进修,新日铁也派大批专家参与宝钢建设。1985年,宝钢一期工程顺利投产,1400多项项目迅速上马,完成了“八五·九”一号高炉的预期进度计划。


不过宝钢和新日铁的合作,还没有结束。2004年,上海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成立。宝武合并之后,又和新日铁住金建设了宁波宝新不锈钢,武汉新日铁等一系列企业。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宝钢汽车板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新日铁作为合作方,也一直在中国宝武的项目中获利。


承接中日外交,合作四十余年。现在的日本制铁应该知道双方的深厚关系,就算电工钢领域出现冲突,双方理论上也有内部解决的渠道,没有必要闹上法庭。不来上海商务谈判,却在东京起诉宝武,只能说是费力不讨好。


02 起诉宝武,针对丰田


表面上,日本制铁是跟中国宝武打官司。实际上,日本制铁在冲丰田撒气。


日本制铁针对中国宝武的专利起诉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把车企丰田拉过来作为被告,另一方面特别针对电工钢。这两个问题导向了一个结果:日本制铁应该和中国宝武在丰田业务上出现了冲突。


汽车领域常用的电工钢,应该是含硅量较低的无取向电工钢。这类钢材借助特殊工艺磁化后,可以生产各类电动机和发电机转子的铁芯。丰田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卖得多、跑得远,显然需要上游企业长期供应质量上等的电工钢。


丰田的电工钢市场究竟有多大?按照丰田近期的表态,到2030年,丰田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为800万辆。平均每年80万辆,按照一辆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工钢1200元人民币计算,仅丰田一家企业,每年就能为上游企业创收9.6亿元。


单纯从市场来看,汽车电工钢市场颇为广阔。然而从生产企业来看,电工钢的操作空间却很有限。


传统意义上,死守汽车电工钢的企业是韩国浦项和日本制铁。国内的宝武和首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发展,才选择下场电工钢。上文中的宝钢新日铁,也只是涉足传统的汽车板业务,而不是利润更高的电工钢。宝武高速发展的电工钢,确实让日本制铁猝不及防。


市场竞争,还不是日本制铁动用专利诉讼的理由,不然日本制铁只需要起诉宝武即可,不需要把丰田牵扯进来。这就产生了另一种可能:这种大型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本土下游企业消化。


钢铁行业虽然是传统工业的核心,但各个国家的大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是利润微薄,甚至还有亏损。作为钢铁企业的代表,日本制铁去年全年营收净亏损近40亿美元。理论上说,日本钢铁有亏损,日本丰田有需求,大家都是日本企业,相互合作跨过难关,也算情理之中。


然而丰田并不想接手日本制铁的烂摊子,消息人士指出,丰田虽然是日本制铁的老客户,但是日本制铁由于经营问题,一直对丰田进行涨价。丰田近期与日本制铁的谈判,更是无果而终。从去年7月开始,丰田开始使用宝钢的产品,推进供应链多样化,高管放出了别有一味的一段表态:“宝钢的产品质量不比日本生产的差。”


事已至此,日本制铁起诉中国宝武的前因后果已经十分清晰:日本制铁和丰田由于电工钢供应问题长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丰田因此将宝钢产品作为了备选项。


为了保住原有业务,日本制铁选择借助法务手段,在东京开始专利起诉并申请禁令。这样的话,使用“专利侵权”产品的丰田电动车会因为禁令,无法在日本制造和销售。丰田也会因此重新启动业务谈判。


一出围魏救赵之计,让年营收近800亿美元,净利润29亿美元的宝武,变成了一枚棋子。


03 日本家事,我不管


比起日本制铁起诉动机的推测,日本制铁的起诉如何执行更值得关注。


按照日本法律的专利诉讼流程,这种大型企业的专利侵权诉讼要分为两个部分。原告向东京或大阪地方地方法院提出诉讼,另一方面被告也可以提出无效请求。双方结果整理后的结果,仅仅是一审结果。如果继续上诉,则会进入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二审,最后进入最高法的终审。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有人滥用专利法“维权”,日本法律还指出,一旦专利侵权诉讼判定结果非侵权,后续有可能被判定涉及不正当竞争。如果日本制铁真的要把官司打到底,不论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都会产生高额的成本,并且无法拯救公司惨淡的营收。


作为回应,丰田高层则向路透社发出了一份声明:公司对这起诉讼感到“非常遗憾”,在与宝钢股份签署供应协议前,丰田并未发现宝钢存在专利侵权问题。可以看出,丰田还是贯彻“拖”字诀,尽可能撇清自己的关系。并且有意将这件事处理为单纯的专利诉讼,从而在后续的法务问题中脱身。


这场法律纠纷中,最受伤的,还是合规履约最后被绑上法庭的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向观察者网表示,公司多次向日本制铁提议开展进一步交流和求证,但对方一再拒绝。去年年底开工的自主研发相关工程,也有可能因为专利诉讼审查导致延期。项目延期的成本,将会远高于11亿元人民币的索赔金。


日本制铁选择起诉中国宝武,也为中日关系的后续发展蒙上了阴影。一场11亿的官司,并不能打光中日关系正常化40余年的成就。然而作为中日经济建设的奠基者,日本制铁却因为自身业务问题置核心利益不顾,亲自下场用商业上最敏感的专利诉讼“添堵”。不由得让人怀疑,已历时43年的“宝钢-新日铁”的合作关系还能持续多久。


就算在商言商,日本制铁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出现了营收亏损,产能过剩的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是国内市场调控和产业政策解决。如果日本制铁和丰田在电工钢上有矛盾,解决的人应该是东京地方法院,是日本的经济产业大臣,甚至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而不是靠中国宝武不远万里前往东京,去参加一场不知为何成为被告的官司来收拾残局。


面对异国他乡谈上的官司,尽管中国宝武很无奈,却还是要认真解决,他们已在声明中表示,“针对日本制铁所提出的技术专利诉讼,宝钢股份将积极应诉,坚决捍卫公司权益”。


用《让子弹飞》的台词来形容,就是“好人,不应该被枪指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作者:清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