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投资人,都有哪些套路?
2022-09-06 13:38

硬科技投资人,都有哪些套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星星的星哥(ID:gh_e6a9d8423302),作者:星哥,原文标题:《如何优雅的伪装成一个硬科技投资人》,题图来源:《华尔街之狼》剧照


小李对自己的定位是“硬科技投资人”,当然,有人说他其实是看TMT行业的,也有人说他其实是看文娱行业的,还有人说他其实是看医药行业的。


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他被认为是“投硬科技”的,他就是。


至于为什么能“被认为”,主要是小李系统性地总结了成为一个硬科技投资人的打法。


一、看不看不是问题,人设一定要树立


为了设立一个专业的“硬科技”投资人的形象,首先,他修改了微信个性签名,从“专注一级市场投资”改成了“专注新科技、ESG领域投资”。


其次,他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朋友圈:


  • 过去的吃喝玩乐,头等舱、五星酒店那是要删掉的,先从转发科技新闻开始,虽然自己也没仔细看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 然后时不时发个专业书籍的照片,证明自己在努力学习硬科技;


  • 配发个参加学术会议的照片,附带上一句话评论“今天听了XX院士的讲座受益匪浅”;


  • 有机会po个跟大牛科学家的合影,加一句“X老在XX领域的造诣令人十分敬佩”;


  • 遇到去公司拜访,一定要在公司门口合个影,然后发个带定位的自拍“今天又来了XX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就是日常气氛组三件套:


  • 恭喜某某公司成功上市;


  • 恭喜某某师兄又拿到了融资;


  • 恭喜某某师兄投资了某企业。


虽然这些师兄可能是自己从未谋面的,相隔了N级的“亲师兄”。


不过对于小李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是不是真的看硬科技不是问题,但是人设一定要树立起来,显得自己专注很重要。


二、懂不懂不关键,说得一定要专业


由于形形色色的投资见地太多,很多创始人也学会了“察言观色”:


  • 专业名词都听不懂的投资人大概是来听科普的;


  • 问不出专业问题的投资人大概率是来刷经验的;


  • 讲不出看过项目的投资人大概率是没出过手的;


  • 说不出投资逻辑的投资人大概率是不会投资的。


对于前两类投资人,创始人们很可能会以“马上还有事”而草草打发掉,并且给打上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一再发生,小李迅速地迭代了打法:他抽出之前打“王者”的宝贵时间,开始在百度百科、wind、B站上学习各种“硬科技”,这里面B站是小李最喜欢的学习渠道。当然了,专业课程是不可能一节一节课去啃的,小李最喜欢营销号的是“5分钟科普XX知识”。


经过B站的“高强度训练”,小李终于明白了: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GPU不只是能打游戏,雅培主业不只是卖奶粉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不是一回事,工业陶瓷和家里用的不是一个东西。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小李终于成了那个能跟创始人聊得有来有回的“专业人士”了。


至于创始人说的那些技术原理,小李还是一知半解的,不过他对于自己的进步还是很满意的。


对此,他评价说:懂不懂不要紧,从嘴里蹦出来的专业名词一定要唬人。


三、熟不熟不要紧,教授一定要多加


由于这些年PEVC们一窝蜂的涌进学校投大学教授,根据教授们融资能力的强弱,也形成了完整的鄙视链:


  • 超一流的教授自己当投资人;

  • 一流的教授不缺投资人;

  • 二流的教授争抢投资人;

  • 三流的教授没有投资人。


由此,也形成了投资人的鄙视链:


  • 超一流的投资人投大牛;

  • 一流的投资人投小牛;

  • 二流的投资人投路人;

  • 三流的投资人不是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业地位”,教授是一定要认识几个的。


当然了,超一流教授自然是高攀不上,但遇到了一定是要换个名片的,如果是好说话的,加个微信当然是最好的。


下次遇到同行了,可以拿出手机炫耀一番,“我跟某某大佬很熟的,上次还一起吃过饭”。


当然,如果打开聊天记录,很可能永远停留在“您好!XX教授,我是小李,请多多指教”。


鉴于一流教授身边的投资人极度内卷,小李很机智的将目光锁定在了众多二流教授的身上,当然了实在不行三流的也不是不能凑合下。


小李的通信录里有很多“XX大学”的教授,当然了,很多教授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也不是很清楚。


偶尔收到了某个教授发来的BP,小李总是礼貌的回答:“XX老师,您这个项目还比较早期,我们可能投不了,希望保持联系,后面有进展了我们再跟进。”


至于原因嘛,也可能是小李自己也不懂,更可能是他在公司也推不动,但是除了他谁知道呢。


反正小李的信条是:熟不熟不要紧,教授一定要多加,说不定啥时候用得上。


四、听不听不影响,会议一定要多蹭


XX行业峰会一定是要去参与的,比方说什么XX机器人峰会、XX半导体峰会、XX碳中和峰会。


峰会一般的流程是领导讲话、主题发言、行业分享,然后就是各分会场演讲,再配上项目路演。


当然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类会议一般都放在几个知名的“旅游城市”,小李特别喜欢去参加这些峰会,一方面,各种主题发言,行业分享让他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知识”,另一方面,学术会议是一个批量认识大牛的重要场所,如果能第一时间冲到前排的嘉宾席去换到嘉宾的名片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有项目路演那是最好的事情,收到一堆BP,运气好的话一次性就完成一个季度的项目立项KPI考核。


最后,小李心里还有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会议听不听不影响,但是一定要多蹭,特别是在苏州、厦门、成都、重庆的会议,美食、美景大家都懂的。


五、投不投不重要,项目一定要多撩


不知道熬掉了多少头发,熬死了多少脑细胞,费尽千幸万苦的小李终于要到了一个“硬科技”项目的额度。


这个项目属于小李定义的“某一流教授”。


之前已经被某知名美元基金连续追加过三轮,这一轮又要继续领投。


小李发挥追女神的死缠烂打精神,通过无数次的登门拜访,终于感动了教授,拿到了一点点的跟投额度。


此时的小李沉浸了巨大的幸福中,他已经在幻想和女神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了。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


这个千幸万苦追来的“女神”最后还是倒在了民政局的门口——被老板否了,理由是“估值太高”。


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牛X、闪闪闪闪的项目,可是我千方百计才跪舔来的额度,你们咋就就不投了呢?


愤怒失望的情绪充斥着小李的神经,差点直接骂来:XX是XX了。


不过最后还是老领导的一席话点醒了小李。


“小李啊,最近情绪不高啊,是不是因为项目被否了?”


“人家也不像是XX报了个天价,估值也不算很离谱,能算过来的嘛。”小李愤愤道。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老领导压低声音,“老板对你的工作还是很认可的,项目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今年募资压力比较大,钱要留着用在刀刃上。”


经过老领导的一番点拨,小李终于明白了:没有投不一定是你的责任,但是没有覆盖到一定是你的责任。


六、装得像不像是一码事,显得自己很忙最核心


转眼,一年又要过去了,小李开始复盘这一年的工作,总体上他对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手机里多了好几十个教授的微信号,会议纪要的文件夹也是填的满满当当,各种硬科技项目的BP也是收了一筐又一筐。


相比较那些“躺平”的同行,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光阴,日子过得很“充实”。


不过,还是留下了一点点的遗憾的:那就是小李这个“硬科技投资人”一个“硬科技”项目都没投出去。


小李暗下决心:“明年一定要投出去一个硬科技项目!”


当然了,只有小李心里才清楚今年这么努力的原因,因为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今年不投硬科技,来年等着投简历。”


所以对于小李来说:装得像不像是一码事,让老板觉得自己很忙才最核心的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星星的星哥(ID:gh_e6a9d8423302),作者:星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