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弃儿”麦考林
2012-05-23 23:32

资本“弃儿”麦考林

麦考林,昔日的中国B2C概念第一股,头顶“网络+店铺+电话邮购”商业模式创新登陆纳斯达克((2010年10月26日)),上市首日股价大涨56.9%,18个月后却深陷泥潭。虽然5月22日董事会宣布了1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其股价已经连续一周徘徊在1美元以下,相较上市首日收盘的17.26美元,股票下跌已95%左右。1美元以下的状况若持续30日以上,则意味着:麦考林面临退市风险。
这家曾立志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龙头的公司,何以一步步坠落?
虎嗅列述了这家公司成长历程中的4个关键性人物,他们高超的资本“财技”和系列决定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命运。

孙强
在2012年4月接受《创业邦》杂志采访时,华平基金亚洲区负责人孙强回应该质疑——“早早退出麦考林难道不是投资失误吗?”——时,他说,“麦考林那个项目,我们卖给红杉的时候1亿美金,后来它上市融了1亿美金,今天市值只有7000万,你说我们合算不合算?而且后来出现的法律诉讼,那是在我们离开以后。”

的确,孙强可谓成功脱手麦考林,麦考林成立于1996年,最初由华平基金出资3000万美元投资成立,此后随着众多邮购公司纷纷推出B2C网站,2000年,华平基金又联合香港亚网集团、凯达集团以及台湾一家投资公司,向麦考林注资1300万美元,成立了电子商务网站“麦网”。虽然是麦考林的“创业元勋”,但是在长达8年的合作之后,华平最终还是选择撤出了麦考林,2008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8000多万美元接手。这是红杉中国当时最大单笔投资和第一个控股收购案例。

华平退出原因很简单。亏损。麦考林CEO顾备春接受采访时称,在上市后他收到了孙强的一封长信,感谢他挽救了这个几年前差点倒闭的公司。成立后连亏八年,麦考林只是一个完全靠目录邮购销售女装的公司,那时候,由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不了解,销售的服装符合欧洲中老年人的品味,在中国市场销售不佳。
顾备春原本打算找孙强融资,自己准备创立一个目录邮购的公司。但孙强希望顾能挽救麦考林。接手之后,顾提升了呼叫中心的服务功能,砍掉了传统的服装产品线,将目标消费者定义为一线城市的白领,同时,他开始重新定义公司的渠道与产品线,麦考林走上了“多产品、多渠道”销售的模式,既投资麦网,也布局线下渠道。
虽然顾备春力挽狂澜确立了麦考林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了产品类型,电话销售风头强劲,但华平对这个拖了很久,净利润只有700万美金,1.7亿收入的项目已经没有耐心。

从这时候起,麦考林,这家从出生之初就带的是“资本”血统、而非“创业家”血统的公司,即在资本玩家的腾挪与驱使中成长。

顾备春
顾备春不是创始人,他自始至终也没把自己当Founder(创始人)。IPO前后,他在麦考林的股份比例分别为13.8%和11.6%。他这样定义自己,自己“没有Founder的地位,身家不算多,也不算少。
顾备春在接受采访中,曾经提到,“我负责经营公司,沈南鹏负责……,呃,也不能说这么分工,其实他作为股东,行使他股东的职权,我作为管理层行使CEO的职权。”

上市后恰恰是麦考林转型的关键时刻,需要强势的管理团队。但麦考林没有表现出统一、稳定的核心思路出来。例如,互联网、线下、呼叫中心三大业务如何齐头并进呢“邮购的核心是用户库的更新,自营及加盟店的重点是选址与渠道管理,但是电商的核心是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认为,每个业务类型的体系与思路都不一致,这让麦考林分身乏术,它甚至还在互联网上保留了多个自有品牌来运作。
面对凡客、京东市场份额的争夺,麦考林转型互联网需要快速决策,除了开发成本,电商的广告营销费用巨大,物流投入更是天价,没有足够话语权的管理层如何能够决定一个2亿元的广告投放呢?顾春备的回答含糊不清,“任何公司如果要做重大决策的话,都是需要董事会的一个认可的,不是说CEO把股东的钱拿出去乱花就可以。”
不幸的是,市场没有给麦考林董事会留下太多的讨论与决策时间。

沈南鹏
上市之后,麦考林上演了48小时跳水六成的股价惊魂。在股价持续下跌之后,上市仅一个月的麦考林开始遭遇多起股东集体诉讼,指其IPO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麦考林董事长、“金手指”沈南鹏对此应责无旁贷。上市前,他持有麦考林的股份约2.53亿普通股,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75.9%,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上市后,仍以62.8%握有绝对控股权。

事实证明,红杉当年的这起所谓的Buy-out案例,对红杉也许算不上失败(后面可以看到,它通过出售股份给新浪等已捞回本),但对被购企业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失败。业内人很容易洞察:红杉采用的是并购式PE惯用的手法,拿到企业控制权后,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催肥企业、把财务做漂亮,快速上市、力求回报。
对于此役,互联网分析人士程苓峰曾经写篇博客《有一种死亡叫IPO》,在文章中,他列举了IPO式死亡的17家公司,第一家就是沈南鹏任董事长的麦考林。
易观国际于扬明确指出,为了追求一时的高利而透支了信誉,沈南鹏要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而要承担这些代价的不仅是这些已经上市的企业,还有之后要上市的企业。他的依据是,麦考林的财报从侧面看出,其在IPO时对于财报等包装过度。虽然在路演时会容易获得较高的市盈率,但除了满足上一轮投资者从中渔利的动机,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并无益处。包装过度的直接结果是机构与公众投资者对于该企业预期过高,麦考林的风险被掩盖了。
 
曹国伟
还要谈到一位与沈南鹏私交甚密的人物,新浪CEO曹国伟。2011年3月,红杉拉来新浪和中国动向接盘,按照新浪与麦考林达成的协议,以6600万美元战略入股麦考林获19%股份,中国动向集团斥资3473万美元获得10%股份。此次交易使红杉资本直接受益,通过出售29%股份获得1.0071亿美元收入。
新浪损失惨重,在红杉逐渐淡出后,麦考林继续下滑,如今股价仅为0.92美元,市值仅有5400万美元,甚至不及当时新浪的出资,其在麦考林投资浮亏超5000万美元。

新浪当初入股麦考林时就曾引发非议。互联网知名人士谢文指出,如果像新浪自己宣称的战略:微博将是新浪整体转型WEB2.0的契机与核心,那么,投资麦考林属于完全让人看不懂的散乱投资动作。经纬中国合伙人邵亦波公开表示,新浪与动向进入只是因为红杉需要逐渐退出,若是从二级市场慢慢退出,活动性较量小,而红杉卖出大量股票会造成股价大跌,所以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是“新浪与中国动向接盘,让红杉拿回本钱”。
桔子酒店市总监陈中,曾经写过一篇日志《新浪投资麦考林背后:曹国伟与沈南鹏的相互还债》,看完此文,你可能很难相信那些堂而皇之的说辞了,诸如新浪涉足电商,麦考林占据门户入口优势资源,换取流量等等。
投资麦考林,将成为曹国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抹去的商业污点。好在由于新浪微博这两年在用户规模与影响力上大获成功,曹国伟这个明显的失误未被新浪内外放到聚光灯下探究。

在资本与人情债的买卖与接盘中,麦考林早无人负责。

                                                            
                                                                        (图片提供:东方IC,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