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苹果 Newton 简史,需要正名的“乌托邦”|荐读
2022-09-30 16:00

苹果 Newton 简史,需要正名的“乌托邦”|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22

作者|赵赛坡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明天就迎来国内长长的十一假期,祝大家假期愉快,我们 10 月再见。


本期首先推荐一个有点 Geek 的话题:如何看待 Markdown?如果你的工作是和文字或代码打交道,一定不会对 Markdown 陌生,某些情况下,它俨然成了一种判断产品好坏的标准,但现在,我们需要考虑 Markdown 的局限性了。


1992 年,苹果展示了一款极具创新的设备:Newton。作为一款典型的“失败创新”产品,Newton 又对苹果未来的产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期推荐的一篇长文将回顾这段历史。


在芯片越发重要的当下,作为芯片领域最独特的公司,ARM 公司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媒体上,ARM 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如何赚钱?以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又如何?本期会推荐一期播客。


本期还将推介以下议题:


• 二八定律、Web3 与创作者经济;

• 为什么浏览器如此重要?

• 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认识“乌托邦”?


“More Reading,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2022 年,我们该如何批判 Markdown


Kunt Melvar|2022-02|链接|50 分钟(阅读时长


如果你的工作是和文字或代码打交道,一定会对 Markdown 很熟悉,它已经变成一种判断产品好坏的标准。这篇长文首先回顾了 Markdown 的演变历程,你会看到,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Markdown 的影响力如何从写作者群体扩展到开发者群体,并随着 CMS(网站内容创作系统)、笔记应用的发展而流行起来。


但 Markdown 并不完美,作者抛出了三个假设:其一,纯文本文件是理想的数据存储吗?其二,Markdown 的生态系统真的很完善吗?其三,Markdown 是否让开发者的工作变成了内容流?


作者并没有仅仅证明这些假设是错误的,而是更进一步,并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几个可能的方向,比如这几年以 Notion 为代表的“Block()”就是一种新型内容组合方式。


作者接下来的问题是:“Markdown 的流行,是否阻碍了内容应的创新”,这一部分内容可能需要一些开发背景,不过还是非常推荐一读。


需要正名的“乌托邦”


3Quarks Daily|2022-09|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长期以来,“乌托邦”这个词——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一位研究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的学者看来,21 世纪的人们应该花点时间想想: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乌托邦”?


作者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但这并不是重点,我个人认可作者的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乌托邦”代表了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这在战争副作用、疫情、经济衰退与气候变化的当下极具现实意义,毕竟,我们还是需要一点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Web3 与投资视角下的创作者经济


不管“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或“自媒体经济”的说法是否合理,至少在内容消费领域,有几个非常确定的事情:其一,内容消费者正在逃离传统信息渠道,他们需要新的内容获取方式;其二,内容消费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文本内容的示微与基于影像的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形成鲜明对比;其三,随着新的内容渠道逐步拥有话语权,金钱流动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投资公司 Mosaic 提供了一份关于创作者经济的基本观点(2022-09、链接),其中最最核心的论点就是,“创作者们并不平等”,这可能会让很多从业者们失望,但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一样,“2/8 定律”依然是左右创作者经济的不二定律。


投资人 Li Jin 的这篇长文(2022-09、链接)继续从 Web3 或 NFT 的角度畅谈创作者经济的新方向,虽然很多观点有点老生常谈,但的确给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考模式,可以看作是理解 Web3 在内容创作领域应用场景的入门材料。


不过需要提醒两点:首先,Web3 或 NFT 的应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第二,就像互联网没有代替报纸、图书一样,基于 Web3 的内容创作也不会完全取代当下的内容创作形态。


苹果 Newton 简史


Arstechnica|2022-06|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1992 年,苹果公司展示了一款极具话题性的产品:Newton。



即便以现在的眼光去看,Newton 也充满了各种创新功能,比如可以在一个 4.5 英寸的屏幕上使用触控笔书写、支持阅读电子书(比 Kindle 至少早了 14 年)、两台设备之间可通过红外无线传输、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其开发应用……但 Newton 似乎仅仅堆积了功能,而没有考虑体验,过高的公众期望与蹩脚的产品体验,使其很快成为“失败创新”的代名词。


这篇长文就回顾了 Newton 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某种意义上,Newton 就像一个“早产儿”,并又留下诸多“遗产”,很多在 Newton 工作的人后来成为 iPhone 团队的关键人物,某些来自 Newton 的想法——比如智能助理——也在后来的 iPhone 与 iPad 上出现。


Newton 还留给苹果另一个重要“遗产”:当初为了给 Newton 定制 CPU,苹果投资了一家名叫“Acorn RISC Machine”的英国小公司,后者后来将芯片业务分拆,成了如今的 ARM,而三十年后,从 iPhone、iPad 到 Mac,苹果都在使用基于 ARM 的 CPU。


为什么浏览器如此重要


Mozilla|2022-09|链接|90 分钟(阅读时长


首先回答两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使用过浏览器了?你有多久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而非系统默认的推荐使用浏览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全球范围内,浏览器似乎正变得“无足轻重”,一方面是超级 App 们——如微信——取代了之前浏览器的作用,成为一个个网页与服务的入口;另一方面,浏览器已经成为操作系统的内置功能,并与各自系统的其他功能整合在一起。


这就是当下互联网的基本模样,我选择了一篇来自 Mozilla 的 60 页报告,从用户使用浏览器的基本行为模式入手,一步步剖析这背后的原因与动机,你会发现为什么浏览器如此重要,科技巨头们如何让浏览器“消失”等等。而这篇报告更重要作用在于,作为独立个体,我们理应做出更自由的选择。


播客:神秘的 ARM 公司


Verge|2022-09|链接|60 分钟(收听时长


在芯片短缺、半导体日渐成为地缘政治博弈重要棋子的当下,ARM 公司逐渐进入大众传媒视野,这期播客节目就试图回答一个问题:ARM 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ARM CEO,同时也是该公司“老兵”的 Rene Haas,分享了这家公司诸多不为公众了解的细节,比如整个科技产业的巨头公司都是 ARM 的客户,ARM 的商业模式虽然是授权驱动,但工程师与法务人员的比例并非外界认为的等比例(这里多少暗讽了甲骨文公司),而 ARM 的最理想定位则是“半导体领域的瑞士(中立)”。


与此同时,Rene Haas 还谈到了对芯片短缺的理解,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供应链问题,与产能不足或需求大幅上升关系不大。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