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Gapper的自我修养:谁说职场不接受Gap Year?
2022-10-26 18:10

一个Gapper的自我修养:谁说职场不接受Gap Year?

本文作者:王际洲,原文标题:《每次Gap Year都能升职加薪!论Gapper的自我修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跳出思维局限,创立“Gap加分派”


近几天“职场不接受Gap Year”的话题迅速火了起来,一时间Gap Year(职场工作的空窗期,俗称间隔年)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难免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多数人是主动寻求Gap的吗?“去年投项目、今年投简历”的投行朋友,是刻意为之吗?当Gap已不可避免,如何积极应对才是关键,渲染现象、制造焦虑无助于问题解决。


过去常说的度过Gap的方法,一类是“鸡血派”:充电学习、关注行业,总之就是不要掉队,尽量减少Gap造成的差距;另一类是“躺平派”:利用Gap充分休息下,至少有了生活。这两派其实都有一个潜台词:Gap相比一直在职,对于职业发展一定是减分的。


而我认为还存在第三派:“加分派”,用好了Gap比在职反而能更快跃迁。我曾经历了四次、每次好几个月的Gap,其间不仅实现了一些人生梦想,还在互联网996的职场中屡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Gap反而成了助力。本文将探讨这背后的跃升逻辑。


我将其总结成了一套Gap八维方法论,它是探索与规划Gap价值的全景图。


接下来就先一个一个维度展开,最后会呈现出一张“坐标图”。


 

二、功利 VS 非功利,抓住稀缺要素


做一个优秀的Gapper,第一个维度是与工作直接相关,有一定的功利性,这一点大家也最容易理解,所以先从这里讲起。


做些小项目、上个培训班、读个MBA,是大家在Gap期常用的提升“三件套”。但我们想想,Gap和在职期间,最大的差别在哪?抓住了最稀缺的要素,才能把它的价值最大化,这“三件套”在职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做。


在职的时候,往往只有碎片化时间,也很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进行系统化思考;在职期间,很多案例、方法论也是不方便对外分享的,公司的制度往往也严格限制员工对外发声。而Gap期间,既有整块的时间精力,又能相对不受束缚,是系统地梳理、输出方法论,提升影响力的最佳时期。


在一次Gap期间,我整理出了“数字化转型闭环方法论1.0版”,成为了后来进入某知名集团,并在集团管委会年中大会上独家演讲的敲门砖。而在另一次Gap时,笔者与神策数据创始人直播“PK”发布了2.0版。之后梳理成“三节课”平台的课程、发布3.0版、产出10万+的文章......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Gap期间完成的,而在职期间这些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每一次Gap,都是工作方法论的重大迭代升级,为下一次更上一层楼在蓄力。抓住Gap中相比在职时最稀缺的因素,看到Gap的另一面,变不利为有利。


大多数企业毕竟还是为能力经验买单的,而能力经验的突破,有时候还真得跳出来才有一片新天地。


第二个维度是相对非功利的公益事业。利他与利己、功利与非功利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而深度参与乃至发起公益项目,对于打工人来说Gap是最佳时机。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作用,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公益与商业可以共赢。公益不等于慈善捐赠,人人都可参与,受益也是相互的,所以能在付出之余获得一些非物质的回馈,其实正是它能可持续健康运营下去的关键,无需羞于谈起。


  • 这是破圈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好机会,有的后来还产生了商业合作


比如我在Gap中发起的几个公益项目,每次都能收获一群好朋友,有的后来成交了好几个合作项目、而且事实证明有善心的人做事也比较靠谱;有的还牵线搭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这是一次除去平台的光环后,验证你真正影响力的契机


我们常说不要“错把平台的能力当自己的能力”,褪去了大平台的职务,还能影响多少人?Gap期间这也是个好的试金石。而感召其他人的愿力,在有的公司看来比能力更重要。


但是发起公益项目,作为一个在职打工人有两点不便:


  • 需要消耗不少时间精力,996在职期间恐怕难以进行。


  • 尤其自己的岗位并非市场公关、CSR、ESG等相关职能时,也不方便以自己身份去发起社会活动,公司一般对其有限制。


由此可见,分析了Gap期间相比职场的最稀缺优势后,加以放大,也能“变废为宝”。

 

三、感性 VS 理性,新思维>技能


早些年“斜杠青年”这个词很火,但给人感觉似乎是不务正业,不同的斜杠之间并没有看到什么关联。

而最近几年“A类人才”的概念开始浮现,打破岗位思维,拥抱网络思维是其特征,复合型人才是当下时代需要的,背后的多个技能有其内在联系。


我们常把思维分为感性与理性的,而艺术、音乐则是感性思维培养的利器,无数大师都玩得一手好乐器,光靠逻辑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爱因斯坦、袁隆平的小提琴水平我们比较熟悉了,最近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 罗琳·贝尔托兹,之前就是摇滚乐队的键盘手,于和伟走出家乡抚顺前,曾有一段“Gap Year”,打算靠敲架子鼓为生。


而商业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不仅需要严谨的理性,也需要想象力、节奏感。


Gap期间,是一个跳出原来环境,拓展新思维的好机会。


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在Gap期间去学编程,朋友圈也经常收到编程培训班的广告推送。那么Gap学编程,到底学的是什么?


我虽然没在工作中做过程序员,但小时候学得时间最长的爱好是编程(还曾因拿到全国编程机器人银牌而上了汪涵的访谈栏目)。虽然工作中没有直接用到这个技能,但其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渗透到方方面面的,与产品、研发打交道十分丝滑顺畅,提的产品需求逻辑都能落地。


我在某一次Gap后获得新工作机会,契机就来自于参与了某公司融资时的财务模型编写,从这一点合作开始,然后一步步深入接触变成全职投入。复杂的模型背后是复杂的逻辑框架和公式,功底就来自于原来长期编程的训练。过去的所有积累都不会浪费,会在未来某一点爆发。


由此可见比技能练得多么高超最重要的,是掌握另一种通用的底层思维。


感性的艺术人文与理性的科技是思维的两个组成部分,平时工作身不由己一直在保持高强度的职业惯性思维,但在Gap期间,如果原来一直是“死理性派”,不妨感染一些“艺术的细菌”,换个大脑;而如果原来就是天马行空的感性工作居多,利用Gap去尝试下理性新思维,学个编程之类的,也有助于换位思考、融会贯通。

 

四、血缘 VS 非血缘,生活与工作哲学相通


在毕业的十年内,我用几次Gap的时间旅行了11个大洲大洋300座城市,但并不能用度假来形容,背后承载的其实是血缘的亲情与非血缘的友情。


毕业以来坚持每年带父母旅行,曾自驾数万里环游。趁着最好的年华、在父母老去之前完成这些体验,人生最优先的应该是那些未来即使有钱有闲,也因时光流逝难以完成的事情吧。


亲情其实往往是一个人做所有事情最无私的支持者、情感的依靠、动力的来源。这个“大后方”稳定了,工作时也能少很多顾虑。最近与一位媒体人聊天,他还提到父母其实有时候人生智慧比你丰富,他们并不是不懂你在做的事情。


而我环游世界的初衷是把移居全球5大洲50城的中国同学全部拜访一遍,完成一个“移动版的同学聚会”(或者叫“史上最大范围的霸王餐”)。一来是“见天地、见众生”之后学会了接纳,曾经熟悉的同学如今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没有哪种状态是理所应当的,都是可以接纳的。二来是对于未来的人生乃至工作,产生了无限的可能。


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与工作哲学也是相通的。血缘与非血缘构成了人际,亲人和朋友平时难得一见,Gap时不妨“常回家看看”、“漂洋过海来看你”,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五、精神自处 VS 躯体自控,减肥最佳时期


除了环游世界,减肥也是大多数人的另一个梦想。


我曾用4个月的时间从190斤减到140斤,并且多年来不反弹。其秘诀主要是在Gap中,告别了长胖的三大元凶——996作息不规律影响内分泌、熬夜吃夜宵夜间消化慢、精神压力大。并且在Gap中保持一段时间产生“身体记忆”,后来再进入职场的繁忙工作,正常饮食,也没有反弹了。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而Gap是减肥的最佳时期。


很多公司对于应聘者的健康状况其实也是有要求的,而且减肥就是最大的美容,形象气质也是加分项。


如果说健康是对自己躯体的自控,那么独行、独处就是精神的自处良机了。在职时太喧嚣,也没有真正长时间的独处,休年假时谁敢完全不接公司电话?但是一直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听了太多别人的看法,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远离真相和判断力。


在Gap中,我难得有了几段长时间的清静,独自驾车4万里横穿了美国和中国,正因为没有随大流去主流景点,才一路上遇见了不一样的风景、引发了不一样的思考。这样的例子很多,近的如身边朋友,很多职场精英正是在远离固有环境的独行中,想清了未来要走的道路,远的如乔布斯的印度之旅,都不是在办公室里能完成的蜕变。


精神的自处、躯体的自控,都是Gap期间能带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善用它除了能带来以上实实在在的好处,那种减肥的毅力、独行的勇气,也是很多管理类、运营类、创新类、变革类岗位所需要的。

 

六、Gap Year八维坐标系,做一个优秀的Gapper


好了,这张“探索Gap Year的世界地图”就描绘出来了。


一组坐标系从“事”的角度来观察探索,有功利的、非功利的、理性的、感性四个维度,另一组坐标从“人”的关系来切入,有血缘的、非血缘的、精神的、躯体的四维,八个维度又可以无限组合,带你去探索平时未曾触及的角落。


有了这张地图,Gap期间如何规划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或许就清晰许多。


有如此广阔的天地等待你去探索。希望大家充分挖掘Gap Year的价值,做一个优秀的Gapper,减少焦虑,实现生活与工作双丰收。要知道,Gap Year用好了也能升职加薪!


本文作者:王际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4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