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创始人谈匿名爆料:那些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传言,基本都是真的
2016-08-22 14:39

脉脉创始人谈匿名爆料:那些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传言,基本都是真的

最近虎嗅连续两次引用脉脉的匿名爆料或者匿名付费问答“脉脉业问”作为引子撰文,每次都引来了围观群众的质疑:匿名爆料的消息你们也敢引用?


当然质疑的远远不只是围观群众,被爆料的公司,才是漩涡中心的冲突点。在匿名爆料这个体系中,平台、被爆料公司、公司员工以及媒体的多方角力,将消息和压力在四者之间循环传递。


能否找到匿名爆料中有料与真实可靠中间的平衡点?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脉脉,与创始人、CEO林凡聊了聊。他给虎嗅的答复是:可以。


林凡介绍,脉脉的实名社交基因,起源于Linkedin的思路:招聘与跳槽都需要可信的个人公开信息,于是脉脉围绕它建立了个人实名和人工认证体系加V,并以此作为社交包括匿名社交的基础。而匿名爆料,是脉脉在上线初期就已经确定的功能,运转至今没有经历大规模改版,现在的“业问”,只是匿名爆料更有针对性的版本——话题只面向首批12家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开放,回答人必须来自公司内部,并且身份通过人工审核。


尽管匿名爆料是脉脉非常活跃的功能之一,而业问也被寄予厚望,但它们并不是脉脉当前商业模式的重心。脉脉的收入主要来自Feed流的广告,少量来自招聘广告。林凡表示,今年预期的年收入两三千万,明年收入可以上亿。收入的基础是脉脉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2014年8月B轮融资时,脉脉还仅有80万用户估值一亿美元;现在日活已经近两百万,而总的用户注册快摸到2000万关口。这期间没有追加新的融资,但林凡称近期正在接洽C轮融资。


匿名社区并不新鲜。综合性垂直社区在国外一直是在线社交界的一朵奇葩,往往以搞笑和内容糟糕著称,但对于这种彻底去中心化的社交结构,我个人持好感态度。代表性的如日本2ch、美国4chan和Reddit等。而在国内则少有这样的模式。


但脉脉的匿名社交有一点不同。第一是用户群显著垂直,当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并逐渐向金融及传媒扩展;第二是后台实名,但前台可以显示认证身份与工作信息,为匿名讨论带来一定的可信度。匿名用户有身份,“社交即媒体”被充分表现出来,使得爆料中的消息多少带有了媒体属性。


那匿名爆料消息,怎样从匿名爆料中发酵,直到被脉脉推送广而告之?林凡对此同样表示很慎重,称重大事件的爆料,脉脉要在幕后找到多个可靠的信源给出消息,然后判断概率基本为真后,进行相关操作。最近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滴滴收购Uber一案,林凡表示他们对接上一个特别可靠的消息人,于是就在收购公开的三周之前就先爆出了这个料。


归根结底,是愿意八卦的员工为匿名爆料平台添砖加瓦才有了这些“猛料”。


如果某条匿名爆料产生了争议,被爆料公司一般有两个选择:由高层来爆料楼实名辟谣;走法律途径,由司法机关调查原留言人身份——因为有司法机关介入的可能性,虎嗅认为脉脉难有恶意操纵或者捏造公司员工留言的行为。而法律上,爆料人可能会因此承担泄密责任,这是当前匿名平台的“原罪”。


这种模式会不会引起各方不满?对此林凡认为,被爆料的公司一定会有意见,但也没法做什么——公司是没有办法禁止员工注册脉脉、审核认证以及匿名发言的。


当然虎嗅认为,如果有公司直接把禁止HR以外的员工注册脉脉写进公司规章,注册认证被搜索查出直接开除的话……好像确实可以防止公司被匿名曝光,但敢这么做的公司,在人才竞争面前一定死得很痛快。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