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咖
2020-12-18
新材料可直接从太阳中捕获免费能源,并能储存数月甚至数年。
据最新一期《材料化学》杂志报道,英国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一种可将太阳能存储数月乃至数年的特殊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研究人员称,尽管该材料仍需做一些改进才能使其在商业上可行,但最终可用于为汽车挡风玻璃除冰,或为家庭和办公室提供额外的热量。像这样的光电开关在数据存储和药物输送中也有潜在的应用。 [ 原文 ]
科学咖
2020-12-17
《自然》公布2020年10大科学发现: 压力为何会使头发变白?
12月17日,在2020年即将结束之际,《自然》(Nature)杂志盘点了今年发表的科学新闻和研究观点,从中选出了十项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压力如何导致白发、HIV治疗等医学方面的研究,也有银河系快速射电暴等天文学发现,甚至有一项研究在古代陵墓中发现了乱伦的证据。
这十大科学发现涉及14篇研究论文,其中12篇发表于《自然》杂志,另两篇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 [ 原文 ]
科学咖
2020-12-16
134亿光年!人类所知最古老最遥远的星系,被北大团队确认。
我们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8亿年,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江林华领衔的国际团队确认了一个星系远在134亿光年外,是人类至今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这意味着,这个名为GN-z11的星系在宇宙大爆发后约4亿年就已经形成,它发出的光经历了134亿年的穿行才抵达地球上的望远镜,十分古老。该成果对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恒星形成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宇宙极早期天体打开了一扇窗口。
两篇相关论文于12月14日发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 [ 原文 ]
科学咖
2020-12-15
美国批准转基因猪使用:不仅能吃,还可生产药品和器官移植。
据外媒报道,由医疗公司Revivicor研发的转基因猪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用于食品和医疗产品使用。
据悉,转基因猪被称为“GalSafe猪”,因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了在猪细胞表面添加Alpha-gal糖的蛋白酶,因此对肉类过敏的普通人群可以放心安全地食用。
此外,“GalSafe猪”还有潜在的医疗用途。例如,可以用来生产类似于肝素的药物,对于AGS患者患者来说这也将更加安全,以及“GalSafe猪”的组织和器官将可能潜在地解决接受异种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问题。
不过,FDA同时指出,尚未评估这些猪用作异种移植产品或植入人类受试者,任何开发人员必须首先向FDA提交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将这些产品用于人类医学。
科学咖
2020-12-15
家驴来自哪?中国科研团队为全球驴“寻祖认宗”。
由于缺乏考古证据和全基因组多样性数据,目前人类关于家驴的进化认识还不完整。研究历时6年,完成了家驴的“寻祖认宗”。
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家驴均起源于非洲野驴。种群遗传关系分析进一步表明热带非洲家驴群体与非洲野驴关系更紧密,埃及家驴群体次之,这表明家驴可能被驯化于热带非洲,随后通过埃及扩散到欧洲、中亚及东亚。
另一方面,家驴驯养中心的确切位置仍然存在争议。在埃及阿比多斯法老墓葬群中发现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驴骨架,这些骨架带有典型的转载损伤,这为驴可能是由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村民驯养的提供了证据。另一种说法是,驴是由来自非洲的游牧民族驯养驴,作为应对撒哈拉沙漠日益干旱(距今7000-6500年前)的一种策略。最近一项基于微卫星数据的研究则支持了后一种假设。 [ 原文 ]
科学咖
2020-12-14
各国科学家如何评价嫦娥五号?
最近,飞到月球“挖土”的嫦娥五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首次在尚未被探测过的月球区域采样,意义非凡!美国航天局、俄罗斯宇航学院、欧洲太空局等机构的专家如何评价此次任务?(via 央视新闻)
科学咖
2020-12-13
科学家发现猴子也会自发罹患帕金森病。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学家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布论文,经过研究表明,除了人类,猴子也会自发罹患帕金森病,其表型与发病机制和人类患者相似。它也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在人类出现以前就产生了,它不是一个人类特有的疾病。通过建立帕金森病的猴模型,可以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生机制。利用猴子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将为探索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提供关键信息。(via 中国日报)
科学咖
2020-12-11
震撼!嫩江冬日跑冰排。
在中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冬、春两季,境内的嫩江都会有跑冰排现象。由于昼夜温差大,跑冰排会从冬天结冰开始,一直持续到彻底封江。流动的冰排和冻住的冰岸,撞击发出巨大的声响,形成这一独特而震撼的自然现象。(via 新华网)
科学咖
2020-12-11
美国赠予中国的1克月岩去哪了?有一半被展览几十年。
按照计划,嫦娥五号将从月球带来约2千克的月球样品,我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事实上,1978年美国曾赠予中国1克重的月球岩石标本。如今这1克月岩去哪了?
1978年,为推动中美尽快建交,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到访中国。为表诚意,布热津斯基随身携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克重的月岩标本。
月岩研究的重任被交给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欧阳自远。这位日后被称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原是天体化学家。
在欧阳自远等专家完成对月岩的研究后,剩下的0.5克转交给了北京天文馆保存。如今,这0.5克月岩被收藏在北京天文馆B馆一层的“月球—陨石展区”里,展区内还陈列有中国探月工程的相关展品。这半克月岩也被誉为北京天文馆的“镇馆之宝”,历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 原文 ]
科学咖
2020-12-11
海洋生物研究团队疑发现神秘新鲸种,清晰影像首次曝光。
近日, 一支海洋生物研究团队说,他们可能在墨西哥西海岸发现了一种新的突吻鲸,眼下尝试经由分析脱氧核糖核酸确认。这支研究团队11月17日在墨西哥圣贝尼托岛水域乘船追踪罕见的突吻鲸时,三头鲸紧挨着船浮出水面。
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三头鲸发出的声音信号特别。每个鲸种有独特的声音信号,但先前录到的声音信号都不同于它们发出的信号。突吻鲸,又称喙鲸,成年后体长可达5米。它们经常游弋在偏远海域水下约914米的深处,以躲避主要天敌虎鲸。团队目前分析发现这三头鲸时采集的水样,希望能从水样中提取到它们的细胞,以便借助DNA检测确认它们是否为新鲸种。(via 海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