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咖
2019-09-26
消灭HIV潜在治疗靶点找到了,可防止休眠的HIV“复活”。
美国研究人员9月24日发表报告称,他们找到了消灭患者体内隐匿的艾滋病病毒(HIV)的潜在治疗靶点,对免疫细胞中的一个长链非编码RNA进行修饰,就可防止休眠的HIV“复活”。目前治疗HIV感染的疗法虽能让患者健康生活,但HIV仍会在体内“潜伏”下来,停止治疗后会复发。(via NBD视频)
科学咖
2019-09-25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新型柔性电子印刷术,可使成本降至百分之一。
9月25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水致烧结”柔性电子印刷术,利用酸酐遇水产生弱酸的特性,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金属导电油墨及新型烧结方法,无需高温、激光和高强度光脉冲,利用水蒸气即可在室温环境下制造柔性电子线路,有望成为柔性电子材料生产的突破。黄显介绍,使用“水致烧结”印刷技术和纳米导电油墨,用户无需购买安装昂贵的烧结设备,大规模批量生产柔性电子元器件成本有望降至现有成本的百分之一。 [ 原文 ]
科学咖
2019-09-22
我国黑洞研究获重要进展:科学家第一次明确探测到供给吸积盘的内流气体。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官方网站消息,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南极天文团队周宏岩研究员领导的合作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核区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提供吸积燃料的快速内流气体,完成了黑洞吸积物理图像的最后一块拼图。
该研究团队根据多普勒红移的大小计算出来的物质内流速度高达5000千米每秒,进一步计算可以知道黑洞完成这一“吞吃”过程需要几百年,在这期间,类星体也可以持续闪耀。
该研究的成果论文“Fast Adjacent Inflows as the Fuel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Accretion Disks in Quasars”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自然》杂志审稿人肯定该研究工作是第一次明确探测到供给吸积盘的内流气体,并认为该成果在类星体等天文学研究领域,以及面向公众的知识传播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 原文 ]
科学咖
2019-09-22
杨振宁获求是终身成就奖。
据中新网消息,物理学家#杨振宁被授予求是终身成就奖,他也成为“求是终身成就奖”历史上第二位得主,第一位即“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先生。据悉,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査济民先生创立,1994至2019年,共有358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
科学咖
2019-09-14
英国新技术可较早检测出肺癌。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结合血液检测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的新型检测技术,可更早、更准确地检测出肺癌,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始治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说,早期检测对肺癌患者非常重要,英国肺癌患者在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只有9%左右,重要原因是许多患者到了肺癌晚期才得到检测和诊断,而如果在肺癌早期就开始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60%至70%。 [ 原文 ]
科学咖
2019-09-14
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完成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白血病患者。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课题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患有艾滋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长期重建》的研究论文。这意味着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完成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科学咖
2019-09-10
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疫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农科院今天发布,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今年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科学咖
2019-09-06
首张黑洞图像制作团队获科学突破奖。
9月6日,据澎湃获悉,有科学界第一巨奖之称的“突破奖”(The Breakthrough Prizes)正式对外公布2020年突破奖名单。总额2160万美元的奖金被用于奖励以下领域的科学突破:制作第一张黑洞图像,确定肥胖症的生物学基础,发现痛觉的生物化学机制,以及其他重要成就。科学突破奖,又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已举办第八届,科学突破奖的每个奖项的奖金为300万美元。 [ 原文 ]
科学咖
2019-09-02
东南大学教授最新研究:人类粪便或可治疗抑郁症。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而通过菌群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样症状,意味着未来人类粪便或可治疗抑郁症。该成果发表在微生物领域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上。
科学咖
2019-08-30
哈工大教授破解“T细胞”世界之谜。
据黑龙江日报8月30日报道,T细胞是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在病毒感染、癌症以及自体免疫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2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哈工大生命学院黄志伟科研团队题为《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揭开了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这一世界之谜,有助于人类理解细胞适应性免疫机制,为开发免疫疗法提供关键基础。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