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本周值得看-会员专享周报(2016年第51周,12月10日-12月16日)
限免 2016-12-16 21:02

本周值得看-会员专享周报(2016年第51周,12月10日-12月16日)

本周周报共2766字,9分钟看本周值得关注行业、好文、知识点。


细分行业:知识付费


内容创业元年,分答、得到、喜马拉雅FM、知乎live四国大战,百度派、微博问答等巨头也纷纷入场。分答重出江湖,获腾讯A+轮投资;喜马拉雅举办123知识狂欢节,当天平台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百度发力布局全新产品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百度派;微博继红豆live后宣布试水微博问答。


用户付费意识刚兴起,知识付费平台似乎进入“百人大战”,各家背后到底代表什么模式?前途如何?


虎嗅观点:


1、明年创业公司会死掉一批,大公司占坑很难有成效。


BAT、四大门户、联想等大公司都做了类似付费问答的产品,做垂直行业类似产品的创业公司更是不计其数,比如丁香医生推出针对医疗行业的付费问答“来问医生”,脉脉推出针对职场中的付费问答“业问”。


但大部分冲着风口,追热点型创业公司,如果没在一年的窗口期内,占住细分行业,打造品牌优势,很可能就没有机会。百度、联想等大公司,内部创业或者占坑型产品,即使有流量喂养,如果没能有效匹配需求,依然不会有大的成效。


但大公司里,微博或许是个例外。微博本就有各个行业的知识大V,且有完善的粉丝关注关系,和成熟的流量分发机制。基于此来做知识付费、粉丝买单也是顺理成章。同理,直播风口微博也不是第一批试水,但是仍然成为重要的直播内容阵地。


2、内容付费、需求付费两种模式并行,本质是出版社和咨询公司的延展。从微信的打赏到罗辑思维的付费订阅,新奇的观点和分享模式让知识付费获得大批用户认可,一时火爆成为舆论谈资,专业化运营后的付费内容往往是把知识当货卖,本质是把出版社线上化


以分答为代表的付费问答,是把过去仅服务于少数人高额消费的咨询服务,通过互联网产品化后,更加有效地分发给更多的人(所谓崛起的新中产),重点解决浅层需求,而深层次的需求仍然需要在线下满足。同时,这些平台会咨询服务专业人士的线上流量新入口,本质是建了咨询公司的全科门诊


3、专业大咖增多,但平台对个性化的知识和私人化的经验难以区分。分答短时间成为现象级产品,众多专业大咖入驻,相对于正在培养的用户市场,供给资源明显增长过快,考验平台的分发机制。平台难以对个性化知识和私人化经验加以区别,平台细分化、专业化发展面临考验。


4、垂直平台处境尴尬。专业化平台的定位就决定其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的狭窄。相对于知识付费行业前几名的平台,大部分专业化平台缺乏流量和知名度,本就狭小的市场也将会遭到全品类平台的不断蚕食,逆袭难度不断增加。全平台型产品,下一步精耕细分垂类,会有“高纬打击低纬”的优势。


5、内容难以标准化,内容可持续是难点,重复购买是明年的考验。元年已过,概念炒过了 ,盲订、看热闹的用户也体验过了,明年是否会持续买单?到了该交答卷的时候了。


借用吴晓波的观点:


“知识付费会有两个产品会出现,第一,你和消费者之间达成的契约,他付了钱。第二,他付了钱以后还要持续付钱,这就涉及到续费的问题。这个时候其实投机取巧的办法没有意义,还是扎扎实实把内容做好,做一个可持续供给内容的人。”

 

行业速览


主要玩家一览

据不完全统计,其他知识付费平台如下:


厅客、靠我、我懂、领路、会会、在行、saihu师父、知见、大咖说、约能人、谈谈、极牛、有牛、时间拍卖、高人、口袋专家、空格、skillbank技能银行、Hi前辈、Synet、大牛家、1英里、问咖、老师傅、问津、锦囊专家、8点后、丁香医生、脉脉业问、榜样、自得、面子、问达……


代表公司模式分析



文章标题:“一文带你看清:美国征信行业格局如何,都有哪些玩家?” 

作者:爱分析xuekaili

 

征信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石,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中国征信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应用的公司已有几百家,其中八家涉足个人领域征信,但迄今无巨头出现,信用体系建立之路依然漫长。


对于未来可能形成的市场格局以及创新趋势,美国征信市场将成为中国市场最好的对标。本文将重点从美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当前市场格局、行业产业链、市场化等四个方面,剖析美国征信行业高度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以下是原文摘要:


美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


美国征信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备的运作模式、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其发展大体经过了萌芽初创、快速发展、法律完善、兼并整合、稳定发展等五个阶段。


纵观美国征信行业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信贷需求、信用卡的出现、金融机构大型化、法律完善等多重因素推动了美国征信市场的迅猛发展。同时,可以看出其发展模式完全是自下而上的,由征信机构自由成长、层出不穷到兼并整合、巨头逐渐突显,整个过程是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参与其中,只是进行市场协调、立法执法活动。


美国征信行业市场格局


美国征信行业集中度较高,并已建立了成熟完备、专业细分的征信体系,诞生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点地位的巨头公司。美国征信体系分为机构征信和个人征信。机构征信还包括资本市场信用和普通企业信用,资本市场信用机构有Standard and Poor’s(标准普尔)、Moody’s(穆迪)、Fitch(惠誉),普通企业信用机构有Dun&Bradstreet(邓白氏)。


而在个人征信行业,则以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菲)、Trans Union(全联)为核心,三大征信机构之间既相互合作又凭借各自的产品差异形成竞争,其余400多家区域性或专业性机构都是依附于这些机构,或者向其提供数据。1980年前后,这三大个人征信巨头已经完成了美国成年人口的全覆盖。


美国征信行业产业链


美国征信行业产业链也已经发展到完善的阶段,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形成产品和产品应用四个环节,其中,数据处理和形成产品是关键环节。


美国征信行业高度市场化


美国征信行业里,无论是个人征信,还是企业征信,都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只负责依法监管。正是基于此模式,美国征信行业极具活力,形成成熟的征信体系,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 



大数据风控


最近一篇《BAT等巨头和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都是怎么花式玩大数据风控的?》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巨头和创业型互联网金融对大数据风控应用的差异和大数据风控的未来趋势。那么什么是大数据风控呢?

 

大数据风控即大数据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多来源数据采集并运用大数据构建模型的方法对借款人信息进行风险控制,意图找到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给风控人员以风险提示,从源头预防欺诈事件发生。


现阶段的大数据征信大体有数据收集、行为建模、构建画像、风险顶尖四个模块。


数据来源也不再局限于专业征信机构,借款者在众多平台的行为数据也得被大数据模型所采纳。大数据驱动,有更多不同维度的数据参考,通过科学指标进行的数据模型计算,使借款者在虚拟网络中具备独特的个人用户画像,形成虚拟金融人格。


放款者能迅速获取借款者信息,实现企业风控的流程化、标注化、批量化、自动化,提升放款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放款风险,大数据风控能力现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妙投APP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